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面幾位已經說的很清楚,我再補充一下,我個人的經驗。 因為審查SCI期刊是義務性質,也就是沒有任何收入,所以很多SCI的期刊系統,在你投稿 過程中,一定要輸入投稿作者群的基本資料,這一個選項。而這一個選項通常會要求,選 擇作者的身份,當你輸入後完畢後,這個個人基本資料,就會進入系統的審查作者資料中 。我當初也有碩士班學生也是作者群之一,有被期刊的系統管理者寫信詢問,這個作者是 否具有博士的資格?因為如果是具有博士資格,他們要納入審查系統中。 而有些期刊是同一個出版社,所以系統是互通的,造成你可能投稿A期刊,改天會收到B期 刊的審查。當然另外一個狀況,就是投稿者推薦,不過說實話,除非你本身是在國際上算 很大咖的重量級學者,不然來自於同樣是臺灣的稿件,給你審查的機率,應該是非常的低 ,多數一看作者群,就是你認識的人,推薦你來審稿,當然這時候會相對有利。 另外一個就是我個人投稿到某SCI期刊,已經到了第二次revise階段,也將改好的資料上 傳,結果一等快一個月沒有回應,剛好那一陣子有空,Editor有請我審查一篇,在我審完 的隔天,就收到接受信。而我後來回顧這段時間,為何會如何延宕,應該就是他請我審查 其他paper時,我都還在寫另外一篇,所以都沒空審查,但也因為這樣,所以Editor可能 也會因此,將原本的進度給慢下來。 我個人每個月大概會收到5~8篇邀請,但是考量到時間分配問題,所以大概都是挑品質比 較高(通常是比較高IF)的1~2篇進行審查。 以上為個人淺見,提供您作參考! ※ 編輯: tainanuser (124.8.76.21), 08/04/2014 23:06:18
ggg12345:很實際的參考! 08/06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