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Crit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ucatti (城市飛行     )》之銘言: : 我昨天觀察到的天象的確如此 首先你要知道星座在哪? 還有輻射點! 再者 流星不是東向西向的問題 像你這樣的描述只是一般我們可見2D地圖 並不足以代表什麼 流星就好比一個撐開的傘 從傘尖端輻射出來 而我們所見的地球平面就如同在傘柄處 低於海平面以下我們看起來就好似向下墜 而處於傘上端的傘桿 我們看起來就好像向上飛逝 所以 結論來了... 能看到好幾秒的流星從外太空燃燒殆盡 進而有爆裂聲 多半是和地球表面平行 也就是東向西 或是西向東 緩速與我們所見的平面以夾角極小的角度飛行.. 代表著 如果想照一道長條狀的流星 相機擺設位置最好與輻射點垂直 如果你的廣角鏡頭夠廣 8mm~16mm (24mm對天文攝影角度來說已經不夠大了) 那就直接往輻射點照 當然拉 這還需要一點天文背景知識 還有好幾萬的追焦赤道儀 才能定準曝光量與曝光時間位置 : 不過很明亮 肉眼可見的大約只有3顆 : 而且是3顆超級閃的流星 : 我們都聽到另外一個山頭 傳出的爆采聲 : 大家一起看流星 實在是很感動 : 不過由於流星數量實在太少 加上我們昨天呆的山頭水氣非常重 : 害我一直以為是我們那個山頭的觀測條件太差 所以看到爆閃的流星數量才如此之少 : 剛才打電話去台北天文館詢問 原來真的比起預期數量少太多太多 : 以下分享我的拍攝過程: : 我是用SIGMA 10-20mm/4-5.6去拍攝的 等效15mm : 開光圈F/4 ,ISO 1600 ,曝光30秒為一張 高ISO值是避免有星痕產生 但相對來說....雜訊 恩你知道的 且高ISO值多半在天文攝影 是照些恆星 星團 或是高倍率的星球 : 由於出現的流星數量太少 我又不知道象限儀座在哪邊 : 所以只好用最無賴的心態 想說 先觀察出現流星群的位置 然後先爽爽地看兩顆三顆 : 再來橋構圖 結果................根本沒用 = = 流星出現的數量少得可憐 : 我跟我朋友大概等了1小時 在猜天空的位置 然後終於架上去了 : 正在拍完一張的瞬間 還沒按下第二張的時候 又出現了一顆 = = : 結果就是看到3顆 1顆都沒拍到 傷心中... : 而且 山上的濕氣很可怕 拍到大約3點半 每拍一張都要幫保護鏡做擦拭 : 不然水氣直接就幫畫面做柔焦了 相機袋等裝備也都濕掉 山上水氣看標高 超過2200公尺水氣不易上來 但我先聲名 合歡山絕對不是一個很好的看星區 畢竟看地勢就知道它是個很容易下雪的地方 如果不要求太多 翠峰(旅店路燈光害) 塔塔加(天氣好 會有嘉義光害)是個不錯的選擇 鳶峰 梅峰地勢較低不利觀星 可賞雲海 想要在清靜看的話 就12~3點再出來巴 之前都起霧狀態可以回飯店睡覺 ^^ : 心得: : 拍流星這真的是太賭運氣啦 基本上 對準正確的方向用超廣角絕對不會錯 越廣越好 : 至於光圈要大 ISO控在多少 我覺得要搭光圈一起用 : 基本上 如果曝光時間過短(我昨天上述的搭配 30秒天空就會太亮) : 流星很可能在一張結束 另一張未起動之前出現 錯過就很可惜 : 而如果要拉長曝光時間 一來要注意不能讓天空的亮度蓋掉星體亮度 : 二來也得犧牲掉亮度較小的流星的光痕(小光圈或是低ISO紀錄那一瞬間的確不足) : 所以真的非常兩難 要對過往拍出來的前輩致最高的敬意 : 接著想說 如果真上山的話 最好選海拔高一點的地方 以避免掉水氣的問題 : 最好是上到鳩峰或是塔塔加去 不然的話 我覺得海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台灣海邊應該不會更好 加上海鹽腐蝕更嚴重 高美溼地就是一個光害很嚴重的地方 雖然光害對個人來說是主觀的見解 不過以台灣而言 無光害環境想必只有深山裡 當然天文攝影協會辦的可以去參加以外 還有些書籍提到的"無"光害 區可以去體驗一下 ^^ (個人6年前再梨山福壽山農場體驗過) : 選一個視野遼闊而且光害低的海邊(像高美溼地就很好 香山溼地可能差一些) : 對準東方的山頭 應該比在山裡取景更方便些 比較少樹啊山啊干擾視角 : 要多帶一些吃的喝的 可以的話帶個音響放交響樂 同伴多一點也比較過癮 : PS:我是天文大外行 只能說這些了 呵呵 基本上昨天我連北極星都找不到^^ 北極星 不是一個很好的認星區 ^^ -- http://www.wretch.cc/album/dymagi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