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Crit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owerslide (powerslide)》之銘言: : 差異在哪裡? : 就在服飾上啊。台灣人的服飾顏色多彩多姿,怎麼怪的顏色穿在身上都不會奇怪 : 相對的香港人就保守多的,大多是素色 : 而大陸人,那可就有趣了,幾乎都是西裝/中山裝,而且都是深色,只有小孩和女 : 人才有比較不同且豔麗的顏色,但仍是傳統中國式樣為主,這就是文化差異現象 : 至於殖民地?我不記得我有提出這個創作意圖? : 你會不會把「後殖民現象」跟「殖民地」搞混了 : 背景資料: : 大陸,在1949年建國後即與外界隔離,直到近二十年經濟改革開放才逐漸再接收 : 到東/西洋文化。 : 香港,一直以來都受西洋文化,特別是英國文化的影響,即使到1997之後,西 : 洋文化的勢力還是比中國文化強 : 台灣,籠罩在日本/中國/美國三個強勢文化的影響之下,游移不定 嗯 .. 其實我對您提的後殖民地、後殖民現象(您都用過)還是有點 迷惑,薩伊德的後殖民主義是以西方霸權的文化侵略為探討主題,這 和傳統的殖民概念是不太一樣;但是後殖民地談的就是脫離被殖民狀 態後,該區域的文化依舊受到過去殖民國的影響,而呈現認同危機及 自主性喪失。我不太清楚您的後殖民到底是在談哪種。 如果是前者,直接用後殖民主義加上薩伊德比較不會被誤解。如果是 後者,台灣不曾被英美佔領過,西方穿著應該不是過去殖民母國(日 本)的文化遺物,也無從對應到認同危機上,畢竟現今太多地域的人 都穿著西方服飾,台灣也並不是在後殖民時代才開始西化的。而且如 果沒有符號顯示被 殖民過 這件事情,後殖民地的投射可能就會失 去目標,畢竟在未知地點的情況下,這樣的穿著究竟是因為被殖民過 、抑或是文化侵略/ 學習的結果,就很難判斷了。如果有內陸地區尚 未西化的對比,或許就比較清楚吧。 話說回來、其實如果不要太強調 後殖民XX ,直接用兩岸三地的 文化差異來看應該會好一點。至於究竟是規劃好才拍,還是拍了再找 題目套,其實攝影創作並沒有什麼限制,只看照片本身說得出什麼故 事罷了。 這樣的話剩下的問題就還是差異性有多顯著,單就這三張來看是不顯 著,一度還以為是台北的不同季節。基本上對這組作品從您文字中得 到的資訊遠多於照片本身,這樣好像不是很正常。服裝顏色多樣或單 調,只有三張可能不會很被凸顯,如果每個地方都有 25 張排成 5x5 的矩陣,或許縮小來看會明顯的比較出顏色單調或多樣。如果把三地 的所有文化特徵並列,也有機會讓差異性比較明顯。 說到穿西裝帶小孩上街,雖然我沒有小孩,不過我倒是都穿西裝上街 就是了 ^^" 以上只代表個人感想,如有冒犯還請包涵。 -- 還是應該安靜的拍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103.97
Boyen:其實我有想到這點 不過台北那張有三菱 XD 不明顯就是 09/06 00:38
yudaka:不好意思好像修掉了樓上的推文 ^^" 09/06 00:39
Boyen:沒關係 我自動補上了~ XD 09/06 00:41
※ 編輯: yudaka 來自: 61.224.103.97 (09/06 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