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Crit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loke (人生有一半是失眠)》之銘言: : ※ 引述《stfanchen (BB)》之銘言: : : 這一段話是在說明什麼?這些作者的回憶錄或是創作敘述有哪段是提到 : : "他們用藝術為其作品背書"? : 我是不知道她們的 "動機" ,不過她們的作品會紅,不就是靠藝術理論的支持嗎 ??? 可能要提醒你一下 做出這樣的發言時 或許可以先嘗試檢視你文中的潛藏預設 你似乎已經先將"理論"從攝影創作中切割出來 也就是說感覺上你並不認為理論屬於一個創作整體的一部份 而將理論呈現在創作的模式視為一種"引用".."貼金".."包裝"之類的斷裂手法 過度忽略了理論對創作者觀點的影響.. 以及觀點與表達形式..媒材選擇的互動 此種論述角度恐怕是基於"特定類型的攝影創作認知".. 去質疑"另一種認知"... 而不是真正寬容地看待攝影的各種表現可能 : 恩恩 你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說他的照片採取繪畫手法,而是說 : "攝影去迎合當代藝術的潮流" 跟一百年前 "攝影去抄 painting 的風格", : 是類似的行為 ~ (painting 算是那個時候的藝術主流沒錯吧?) 這是一個很大的邏輯問題... 攝影術發展初期模仿繪畫... 是因為對媒材特性的理解還不夠完整 因此模仿了另一種相近媒材的表達形式與特性 但是我所指的當代藝術主流..就前後文脈絡應該很容易看出.. 我指稱的是一種主流"價值" 是一種由社會文化以及歷史引導發展的典範 所以這兩種情況恐怕是天壤之別 我一直覺得你在用媒材的角度談內涵上的趨勢 造成了發問上的縫隙~ 當代藝術走到現在已經是個跨界融合匯流..盛行複合媒材的時代 如果是我來談..我可能會從觀念藝術的不足處與尚未滿足的面向... 以及當代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 去探討整個當代藝術未來可能產生的新趨勢走向(可惜能力不足) 從單一媒材來談follow不follow當代藝術太侷限了 因為當代藝術相對於攝影藝術並不是一個互斥的存在 相反地是更豐富更多元的場域 有何道理捨更豐富的角度不用 關起門來自嗨? 更進一步來說.. 對當代藝術主流價值的反動... 每一種創作媒材的使用者都在持續發問與反思 攝影創作者又怎麼捨得關起門來不聽其他領域獲得的些許線索? 最終回到我原先的論述... 當代藝術的主流典範是結構性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攝影術的發展某種層面上推動了當代藝術的走向 當代藝術的走向又回過頭來影響攝影藝術的呈現 但為什麼會影響? 何嘗不是這些外在的新刺激讓攝影創作者看到現有的不足 你舉例的Cindy Sherman.. 他的自拍照不只是單純的符號挪用 其引用的符號與象徵全都是一些經過大量複製所普及..涵化的形象 攝影術則是近代複製技術的代表性科技 此曾在的特性與影像語言的曖昧含混在虛虛實實之間交相激盪 才能產生如此持續反芻的思索空間 我認為他反而才是將攝影的特性放置到創作內涵裡 而非"以攝影的角度"來看不是好照片 同樣的影像用繪畫表達意義絕對是徹底不同的 : 但考慮攝影本身的力量,甚至佔據大部分的媒體,一張 LV 的廣告照片,影響力 : 搞不好遠大於那些所謂的當代攝影藝術,攝影既然已經有這些這麼好的 "舞台", : 何苦還要去追當代藝術的主流 ?? (藝術家以攝影為媒介創作是沒問題,不過攝影 : 家卻沒必要去追求藝術) 問題是什麼樣的影響力? 如果這些影像是重複又重複地消費固定的符號 凝固目前的社會結構 對觀者毫無任何啟發性 其價值是否只流於表層無法深入? 講了這麼多 我把我目前所持有的完整脈絡攤開來給你看好了~ 首先我們把時間軸拉長去看待整個藝術發展 我個人認為不管哪一種典範.. 讚揚的都是"人"的價值..像是智慧..獨特性與創造力 攝影術之於藝術創造是個尷尬的媒材 相較繪畫雕塑等等..攝影藝術的器材主導成分太多 如何在僅有的空間發揮最大的創造力..似乎是過去攝影藝術一直致力解決的課題 我認為這也是攝影作品藝術價值高低之評斷標準 因此我不認同你說的..拍日落不是藝術 拍日落這件事並不影響作品的藝術價值高低 重點是幾個問題: 1. 日落每天都會有..而且隨時隨地每個人都有可能看到更壯觀的日落 創作者要運用何種獨特性去使作品超脫到更高的層次 否則豈不是更壯觀的日落照出來..前者就變成垃圾? 2. 日落的美大多數人都會注意到.... 偏偏相機這東西不會因為你按快門的巧勁不同產生不同風格的影像 按快門也不用經過二三十年的經驗累積還要倚仗些許天份 可能你拍日落的同時身旁還有200人跟你站在相近的地點 可能還有另外200人鏡頭對著一樣的海面位置 拍出大同小異的日落是非常容易的事 創作者反映在作品中的獨特性可能還比不上哈蘇跟BenQ的差異 作品的價值都快搞不清楚是在哈蘇還是在創作者? 你要用什麼方法跳出來~? 3. 我們對自己日落照的美感或是成熟度可能感到相當驕傲 但卻不難卻發現商業廣告和電影裡面充斥著精美程度遠遠超越我們的日落畫面 根基於這些專業人員擁有我們無法比擬的資源 這些專業精美的日落卻因為太過氾濫只能在商業影像中擔任跑龍套的角色 例如discovery影片裡3秒鐘的過場鏡頭 一家專業的影片資料庫公司可能透過幾個專業團隊產製了數不清的類似影片照片 依照"物以稀為貴"的經驗來看... 你的日落照要如何讓人感覺"不廉價"? 4. 不管你的日落拍得多麼符合形式美學 畢竟是要出現在鏡頭前的東西你才能安排 因此其他人可能隨便用photoshop修一下合成一下都能在形式上超越你 更絕一點把你的照片墊在底下用painter畫一張還可以自由增添和移動元素 印出來用油畫顏料描在畫布上還有攝影沒有的特殊肌理 你甚至不太有辦法對他主張著作財產權~ 這種情況下你除了在論壇放話對後輩洗腦"後製是不入流的"之外... 還能如何讓作品站在一個制高點? 或是現實一點.... 如何在法庭上主張對方是畫下"你看到的夕陽"而不是"他看到的夕陽"? 從這些問題去看...拍日落有沒有可能是藝術? 有可能!! 只要你的作品面對這些問題後還能殘存足夠的藝術價值~ 我個人是認為... 觀念攝影肯定不是攝影藝術的終點 卻毫無疑問地是必經之路 這恐怕不是因為攝影藝術刻意地或單純被藝術市場逼迫follow當代藝術的主流典範 而是因為引導觀念藝術形成的相同結構問題同時引導了攝影藝術尋求這樣的解決方式 -- http://www.flickr.com/photos/boy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214.227 ※ 編輯: Boyen 來自: 220.130.214.227 (01/22 22:42)
aloke:我可以理解你的論點 觀念藝術是在現代社會的出路 01/23 01:27
aloke:攝影不是跟著當代藝術主流,而是攝影不得不也走觀念化 ~~ 01/23 01:28
aloke:你對日落照片的四點質疑,不就是符合我說的日落不是好藝術? 01/23 01:31
aloke:但日落照片給觀者直接的感動,會比倒過來放的小便斗差嗎 ?? 01/23 01:31
infoto:我覺得並不是觀念化問題,而是攝影在技術上能用的快用光了 01/23 01:32
ggegg:的確是技術上快用光了,特別是在數位化以後 01/23 01:33
infoto:不管是感光材料上的開發,技巧上的運用,在上個世紀就已經 01/23 01:33
infoto:飽和了,近年來稱得上突破的幾乎少之又少 01/23 01:34
infoto:反過來朝過去歷史,顯現後現代的挪用方式卻成了活水 01/23 01:36
xsoho:有沒有想過用立體電視創作 好像很炫 XD 01/23 09:18
xsoho:成果是平面無法去確實紀錄感官 01/23 09:19
xsoho:這東西市場還沒開發 可以趁機跟業者合作幫他們行銷公司形象 01/23 09:26
xsoho:好像台灣面板廠都已經有這技術了 只有尺寸大小的差別 01/23 09:27
Boyen:aloke..你已經預設"以某種感動"為標準來衡量藝術價值 01/23 23:00
Boyen:我會建議你先拋開太過精準的標準 從價值產生的背後脈絡去看 01/23 23:01
Boyen:否則的話 你會一直受到"為何是某某標準"的質疑所困擾~ 01/23 23:03
Boyen:此外我的問題我不認為是無解 所以題材會影響藝術性... 01/23 23:11
Boyen:但我認為題材不會"決定"藝術價值 01/23 23:12
Boyen:日落照自然可以是藝術 只不過難度更高 01/23 23:13
Boyen:灌C葛格的自拍不是藝術 Cindy Sherman的自拍就是藝術 01/23 23:14
aloke:我沒提到感動的藝術價值,而是說"感動"不比"有藝術價值"差 01/24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