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Crit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oumou1112 (阿山)》之銘言: : 標題: 紀實作品 : 時間: Sat Mar 7 21:15:38 2009 : : http://www.wretch.cc/blog/mou0802/22123115 :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算不算紀實的作品 姑且算它是吧 拜讀echo所寫的紀實攝影文章之後... 我認為紀實攝影的路已經比一般的刻版印象要來廣了 所以這一定是紀實攝影... 不過問題是你想要紀"什麼實"? 是被攝者的實...是被攝者所處環境文化的實...還是追求你自己內心的實...?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61.229.183.90 : 推 Jerome18 :被攝者在做什麼不是很重要吧 03/08 22:52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 個人認為認為被攝者正在做什麼"很有可能"是重要的~ 之前Nikon Club站長曾經推動過一個"公益攝影計畫" 當時我沒有加入就是因為覺得這個計畫"太困難"了~ 特別是純然地當一個旁觀者..不像阿山這樣親身投入的時候.... 沒有一再地嘗試釐清所持的觀點的話.... 最後很有可能會在下意識中消費了這些弱勢族群..或是重複複製中產階級對他者的偏見 我有時認為戴著有色眼鏡的憐憫(例如樂意捐錢卻害怕與他們握手)不見得是他們要的 在看這個系列的時候我注意到一件事... 某幾張照片(例如最後一張)..在事件與其他線索缺乏的情況下... 將我的注意力無法迴避地向被攝者那異於常人的面容集中 這種集中我覺得可能是危險的.... 尤其你使用了黑白照片這種本來就疏離於視覺經驗的表達... 加上略嫌冷冽的階調時.... 你要用什麼樣的表達或觀點..來扭轉可能的..觀看珍禽異獸的視角 避免演變成郭力昕所言的"濫情主義"..成為中產階級滿足其悲天憫人情懷的工具 換言之...將被攝者面貌的特殊性標籤出來是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不是..你要用什麼方法降低面孔的透明度..同時維持其透露出的線索? 如果是..那麼你想要抱持什麼樣的描述觀點來維持初始的善意? 或是轉換觀者對其面孔的理解角度...? 這個系列縱使在觀點上似乎有些搖擺不清... 然而以技術面來講已經頗為成熟... 視覺美學的掌握一直是你的獨到之處~ 也許它們最終可以在攝影領域獲得某種程度的讚揚... 親身投入更能讓你免去不少的倫理爭議~ (例如消費弱勢族群) 不過你自己對這樣的作品..到底抱持什麼樣的期待呢? 個人認為當你釐清這一點時.. 該怎麼做的答案自然就會逐漸浮現~ -- http://www.flickr.com/photos/boy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8.82 ※ 編輯: Boyen 來自: 59.126.8.82 (03/10 14:54)
moumou1112 :會對於是否"紀實"感到猶豫也是因為我沒想到可以只 03/10 17:15
moumou1112 :紀"自己的實"... 也因為BB跟Boyen的提問 讓我知道 03/10 17:16
moumou1112 :我到底是要站在"誰"的角度去拍整組照片 03/10 17:17
moumou1112 :所以我希望接下來能做的是 找到一個可以避開濫情 03/10 17:21
moumou1112 :或者說中產階級式的觀看 而用比較自我的觀點去拍去看 03/10 17:23
moumou1112 :當然...重新挑選照片的過程應該是需要的 03/10 17:24
moumou1112 :也感謝Boyen的評論 :) 03/10 17:27
miaumiaumiau:我覺得未來應該有機會可以辦一場論談 談紀實 03/10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