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Crit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rinken (飲)》之銘言: : ※ 引述《stfanchen (BB)》之銘言: : 談到這你倒幫我想通了幾件事。 : 在台灣,攝影系或攝影博物館作不起來,其實根本就是學術作不起來。 : (沒有學術需求哪來學院) : 攝影在台灣的體質又特別弱,先是受威權影響,無法對一個學門有切確的反省, : 七十年代出了V-10,但是創作生命都很短,後來搞政治的搞政治,沾商業的沾商業, : 對於"現代"的摸索還未深入,然後解嚴了,失去抵抗目標, : 沒有幾年"後現代","當代"就大舉壓境, : 海歸的急著到美術學院還是視覺傳達底下混口飯吃, : 作攝影的急於幫自己印當代藝術家的名片。 : 到當下這個時空,攝影有沒有學院或博物館,已經不是太重要的問題了... : : 其實Rineje Dijkstra也是現代主義的作品,非後現代 or others. : 這讓人覺得有趣,若不是當代藝術採用攝影作為媒材, : "攝影史"的建構不會這樣加快腳步,甚至不會真的開始, : 如同當年沒有攝影的發明,繪畫史的建構不知何時才會加快腳步。 : 現在做攝影史研究的趕快想撈個定位,拚個翻盤,所以作攝影的,當下什麼都還有可能。 : 好個大時代。 : 那攝影會不會像現代藝術出一兩個決定歷史的評論家? : 攝影會不會像繪畫,文學,音樂,甚至現代科學,參與整個人類知識圈的, : 一種"轉大人"的歷程,也就不得而知了。 : 但我想評論家,學者,藝術家,觀眾,都有一些關係。 我提供一些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4tZafcRWk
http://www.ntmofa.gov.tw/chinese/ShowInfomation2_1.aspx?SN=2922 http://tinyurl.com/7k4aq8f http://s12.ntue.edu.tw/people/bio.php?PID=25 找他發表的期刊 http://tinyurl.com/7vmjwya 也是可以找王老師的著作 http://tinyurl.com/7ejut7g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5.16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