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ublicIssu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錄來源】 常山七次郎 個人FB專頁 【文章標題】 民族主義與歷史教育─以中華民國為例 【完整內文】 在現代民族主義國家的設計裡面,歷史教育的功能就是為了鞏固民族主義。在19世紀以前 ,德意志、法蘭西、英格蘭、義大利都是地理名詞,而尚無 政治涵義,當時的歐洲諸國 都還是君主國大公國等,民眾尚未接受義務教 育且大多文盲,也沒有所謂的國家民族意 識。 最早的義務教育始於普魯士 大約在17世紀。但最初只是為了訓練能在工業化社會的技術 工人。 最早的民族主義起源於美國獨立,必須注意的是這裡指的Nationalism與 華語的 「民族」意義不同,美洲人是因為受到殖民母國的經濟壓迫才獨立的, 因此他們的美國 並不是建立在血緣上和文化上的差異,而是建立在地理與經濟上的。但是這並無大礙,民 族主義只是想像的共同體,你認為我們是 同一國的那就是同一國的,你認為我們不是同 一國的那就不是,不需要太 多的道理反而大多是情感的訴求。 在中華民國體制下早期的語文與史地教育就是在塑造共同體的教育,中華 民族不是自古 以來就有的東西,而是梁啟超弄出來的,它有點像是九二共識 原本沒有的東西,在事後 生出一個名詞把他套上去,就變成事實了, 而後再依照中華民族史觀寫歷史。 關於梁啟 超的中華民族創造過程: 1898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後,比較系統的研究了歐洲的民族主義 論著,並結合 中國的實際,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新見解。 1899年,梁啟超在《東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一詞。 他在評介當時有影響的世界史著作時稱這些論著“於民族之變遷,社會之情狀,政治 之 異同得失,……乃能言之詳盡焉”。 又云:“著最近世史者,往往專敘其民族爭競變遷, 政策之煩擾錯雜”。 梁啟超從這種民族競爭的理念出發,又大膽地提出了民族主義是近 代史學的靈魂。 1901年,梁啟超發表《中國史敘論》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國民族”的概念, 並將中國 民族的歷史劃分為三個時代: 第一,上世史,自黃帝以迄秦之一統,是為中國之中國, 即中國民族自發達、自競爭、 自團結之時代也;第二,中世史,自秦統一後至清代乾隆 之末年,是為亞洲之中國, 即中國民族與亞洲各民族交涉、繁賾、競爭最烈之時代也; 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 以至於今日,是為世界之中國,即中國民族合同全亞洲民族 與西人交涉、競爭之時代也。 梁啟超在這裡反復用了三個“中國民族”,而且從宏觀上 勾勒出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 顯然是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 在“中國民族”的基礎上,1902年梁啟超正式提出了“中華民族”。他在《論中國學術思 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 先對“中華”一詞的內涵做了說明。 其云:立於五洲中之最大 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 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 也;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 我中華也。 隨後梁啟超在論述戰國時期齊國 的學術思想地位時,正式使用了“中華民族”, 其云:齊,海國也。上古時代,我中華 民族之有海權思想者,厥惟齊。 故於其間產出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 由“保種”、“民族”到“中國民族”,再到“中華”和“中華民族”, 梁啟超基本完 成了“中華民族”一詞的創造。這是目前所見到的關於“中華民族” 的最早詞彙,一直 沿用到了今天。 以上節錄自:http://www.confuchina.com/08%20xiandaihua/zhonghuaminzu.htm 東亞第一個民族主義轉型的國家是日本,黑船開港(1853)、大政奉還(1867)以及整個 明 治維新運動(約1860~1880),在思想上就是民族主義導入日本島國的過程。在這之前 的日 本是幕府,更之前到處都是大名割據,可沒有辦法團結起來。 但是日本有一個好處就是 在這列島上有1000多年的共有歷史, 這個在當時的大清是完全沒有的東西。 因此梁啟超去了日本考察之後, 就想自己弄一個起來。 在梁啟超發明中華民族的前幾年 ,同盟會發起人之一,大學問家章太炎其實就先發明了 漢民族。漢民族與中華民族的設 計不同,中華民族是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所以袁世凱 開國之初才會用五色旗,而革命 黨人喊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裡的中華其實比較接近 漢民族主義的觀點,但是漢民族主 本身是以地理來區分的,也就是所謂的關內與關外。 但事實上就算是關內的這一群人,湖南人、兩廣、福建......每個地方的語言跟血統 也 都是有很大的差異,當時甚至是過一個山頭之後兩個村莊所講的語言就有所不同, 而且 識字率極低(2%以下),白話文也尚未發明,真正能使用文字的知識份子少之又少, 在連 共同的語言都缺乏的情況下要推行民族主義根本是緣木求魚的事情,這也就是大清 沒辦 法轉型成功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都認為大清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轉型是因為只求船堅炮利不求改善儒教的傳統, 其實問題不在儒教,而是在於大清沒有辦法從一個君主制的多元帝國轉型成為民族主義 國家,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民族主義國家的威力非常驚人,它可以大量的徵兵,從民間 搜刮很多資源,而不會引起民眾太大的反抗(畢竟要相忍為國)但是大清本身是個君主制 多元帝國,在關內的這一群人稱統治者為大清皇帝,對蒙古人來說它是蒙古大汗, 對圖 博人來說他是轉世活佛的冊封者,大清轉型成一個單一民族國家需要大量的時間 想要在 數十年間就完成民族國家的轉型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大清才會在要遭遇財政 危機想要 將鐵路畫為國有的「保路運動」+「湖北新軍的叛變」的情況下倒台。 因為沒有人想要「 相忍為大清」所以大清就倒台了。 真正把中華民族普及是非常晚的事情,畢竟在大清倒台之後的1912~1949年間,幾乎整個 東亞都一直在戰爭,加上外國勢力進進出出,根本沒有辦法讓義務教育和大型媒體來形塑 中華民族主義,而早期的中共是配合蘇共的國際主義,甚至有消滅漢字全面採取西里爾 文字的計畫,一直到毛澤東因為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而和蘇共翻臉之後,中共漸漸地走向 民族主義的路線上面把中華民族又撿起來用,也就是1960~1970才漸漸的把中華民族 普 及了。在台灣應該比中國更早一點,大概1950年代就開始積極從義務教育上面將台灣 島 民思想改造成為中華民族主義者。 談了這麼多,回到一開始的歷史教育上面塑造民族主義的歷史教育是否是一種錯誤? 要 從兩個角度來看,若你要從國家集體的觀點來看,民族主義史觀是必要之惡,因為 沒有 民族主義來團結國民,國民不會馴服於國家機器,你不可能為國而戰或衛國而死。 這樣 的國家是積弱不振的,被侵略併吞是早晚的事情。 但是從個人自由的角度來看,歷史教育應該是教育歷史事實之後,提問讓學生自行產生 歷史解釋,也就是說刺激學生思考的能力。歷史有趣的地方是,它其實是非常多賽局 的 詳細記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歷史資料來研究賽局理論的各種可能。 【轉錄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s7bl/轉錄心得】 應該避免用民族主義寫歷史,或者是說撇除了民族主義之外的歷史,我們會看見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76.2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89908145.A.827.html
jetalpha: 排除掉民族主義,也許留下的就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互動 03/19 17:42
jetalpha: 以及天災人禍造成的影響吧? 03/19 17:42
Antler5566: 地區史, 人物誌, 或從階級/性別/文化來切入 03/20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