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ublicIssu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心得: 本篇為 tigertanktwo大 回應 Tukhachevsky大的同標回文,內容說明 中華民國接管台灣之後,是如何在這塊土地上造成糧荒與通貨膨脹。同時 也提供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所做事跡佐證,證明這種現象並非只限於台灣一地。 提供給關心這塊土地歷史的版友參考。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O-Ug_Qv ] 作者: tigertanktwo (tigertanktwo)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FB] 侯漢廷【陳儀真的運米赴陸嗎?】 時間: Fri Apr 21 19:19:24 2017 ※ 引述《Tukhachevsky (總參謀部艦種觀測組組長)》之銘言: 這個就是你寫的吧?呵呵 http://i.imgur.com/ZdF3xV8.jpg
還被黨工轉貼來轉貼去,當成聖經,想當面打臉你很久了,只是很不巧在我有空的時候 你都不會出現,在我好不容易有空閒但不想放在網路上的時候,你就會突然冒出來, 沒關係,我這就犧牲一次。 ※ 引述《Tukhachevsky (蘇軍第一副總參謀長)》之銘言: : ※ 引述《cutsadh ((閉關!))》之銘言: : : 先跟你說,在戰爭時期1937–1944年度之間,台灣總督府不僅沒有財政赤字, 反而是每年 : : 都有巨額的財政盈餘,戰後會通膨很正常,但其中會很多因素,你只說有這種現象, : : 不去看為什麼會這樣,或者會越來越嚴重,是否是惡性物價膨漲,這樣不是很奇怪。 : : 我簡單提一下。 : : 戰後物價會忽然大增,只要是因為經濟管制解除後,會從管制水準上升到市場均衡水準, : : 這是正常的,在1945年11月前尚算溫和,但之後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物價膨脹是發生於 : : 戰後的1946到1950年之間,1945年初至1950年底,台灣平均每年的物價上漲率是676.1%, : : 這是前所未有的惡性物價膨脹。 : : 你知道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財務處何時開始接管前台灣總督府財務課嗎? 就是11月1日 : : 開始。 : : 通膨無可避免沒錯,但大量物資、糧食,被拼命的運往(搶奪)中國大陸,也不知道被貪污 : : 還是被怎麼了,導致讓臺灣出現糧荒,造成社會不穩定,也沒錯阿。 : 台灣光復之初,日人在中國政府未正式接收前,大量發行「台灣銀行流通券」,到1945年 : 10月中國政府成立前進指揮所時,發行總額已增加兩倍多,同時間物價僅上漲3.9%..... : .然而對光復初日人濫發通貨,形成物價上漲之潛在壓力實未予以應有的評價。 : 《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P.213 : 然而,為了避免貨幣供給額成長過快,總督府卻又加強推行國民儲蓄運動,試圖降低一般 : 人民的購買力,1944年全台灣的儲蓄額已經高達5.85億元,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的2.78 : 倍。 : 同時 根據台灣總督府的【台灣統治概要】一書中,有日本在戰時台灣銀行的貨幣發行量 : 1937/6 75498000 : 1937/12 112033000 : 1938/12 140018000 : 1939/12 171169000 : 1940/12 199685000 : 1941/12 252845000 : 1942/12 289274000 : 1943/12 415554000 : 1944/12 796080000 : 1945/3 1021008000 : 投降日 1433190000 : 8/31 1651000000 : 9/11 1930000000 : 短短一個月不到,市場上多出了幾乎1/3的通行量的貨幣!同時,還有相當於通行量的1/3 : 是沒有兌現的儲蓄。 :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P.238-9 : 而根據《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一書,1946年一月,舊台幣的通貨發行量是24.56 : 億元。換言之,日本人在要走得兩個月內,狂印了幾乎是之前的總發行量的鈔票。 : 這,也是要算在國民黨跟蔣介石頭上 對吧? 沒錯,當然是要算在ROC/KMT/蔣匪介石頭上。 : 至於,先開第一槍,各種物資上漲了500%,與又印了一個發行量的鈔票導致直接進入 : 通膨點火倒數計時者,你卻刻意給他們抹粉。 ↑這就是標準的作文式寫法,其實只要貼出1946年後的資料,你就立刻自爆了。 (你的原文寫得太跳TONE了,這兩句話明明是在說台灣的惡性通膨,你卻把他們放去中國 的物價通膨段,我只好「幫」你搬上來免得你自我斷章取義 >__< ) http://i.imgur.com/W26lTPA.jpg
你ROC/KMT在1946年以後的貨幣發行量和躉售物價指數,根本沒把台灣總督府放在眼裡。 且貨幣發行量和躉售物價指數是同時成比例的飆漲,你放了多少貨幣,就引發多大的 物價飆升。 非常明顯,單就貨幣發行量來看,這個和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缺乏足夠關聯性。 很抱歉,1945年~1950年底,台灣的躉售物價指數可是上升了218.455.7倍哪,我不知道你 是不是年紀太大了,早年求學時ROC只教你如何寫作文,而沒教你邏輯推導,因為你要把 台灣戰後的惡性通膨歸咎給日本,只貼到1945年以前的資料根本就缺乏足夠論據基礎, 這是極為嚴重的錯誤。 而你卻「以為」這樣就夠了,用一堆嘲諷的言詞表演,就想「硬上」到結論,還有一堆 小ROC人幫你叫好,還到處轉貼你的文章幫你獻醜,我真是替你們ROC人的邏輯和思考 能力悲嘆幾聲。 我們只要再看貨幣發行的「原因」,便可知道責任在ROC或日本 http://i.imgur.com/l9Lx1mc.jpg
1946年5月20日,台銀正式移交給ROC,資產負債表上的「其他資產」餘額暴增為 1968百萬圓,其中台銀對日本國庫墊付款只有445.4百萬圓,對台灣省公庫墊款則為 776.6百萬圓。 到5月底,台灣省公庫透支「又」暴增為1308.7百萬圓,可見此時台灣的貨幣發行原因 已經不再是日本問題,而是台灣省政府的財政問題。 若根據ROC台灣省政府主計處,那麼1946~1950每年都有財政盈餘,那為何還有惡性通膨? 因為ROC人的低能財政統計,根本就沒有反映出省庫的現金流量,這就是你最愛用的ROC 的統計功力,各方面都只有一個「爛」字,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只有你會當 聖經捧而已。 比方說,《台灣省財政統計》(1953)說,1946年度台灣省財政賒借收入是1255.3百萬元。 可是,台灣省政府(1947,P200)卻說,1946年度的短期借款是2000.0百萬元。 原來阿,台灣省政府對台銀的「短期借款」有部分根本「沒」列入統計裡面,可是, 你只要有借錢包括「短期借款」,就會立刻對台銀造成通融壓力。 所以ROC那些「人才」的統計能功力能看嗎?哈哈哈,很多方面都是喔,別以為只有這個 日治時期,台銀的放款對象以民營企業為主。 ROC竊台後,因為ROC搜刮全台91.%↑資本額在20萬以上的企業,去合併成「給外省人飯碗 」的國營事業,同時還壓制台灣人的民營企業,所以戰後台銀的放款對象都以國營事業 為主。 比方說,1947年底台銀的放款,民營企業只占0.64%,1948年底為1.35%,1949年為8.09%。 換言之,此階段台銀的放款和通貨發行以國營事業為主,即是台灣惡性通膨的主因。 阿,這個放款低不只是因為民營企業少而已喔,還包括他們把放款當作打垮「碩果僅存」 的劣等人種台灣企業的手段「之一」 三民主義就是都要搞「給外省人飯碗」的國營事業阿,孫文自己說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 ,當年對台灣人的大掠奪就是根據三民主義啦,聯考會考喔!!! >__< 台銀的放款又以「台糖」為最大宗 在營運仍由日本人負責的「監理時期」,1945年11月~1946年3月,台銀對台糖的放款3.07億元,大約佔台銀放款餘額的21.4%。 但是到了同年(1946)年底,台糖的欠款卻暴增到21億元,僅一間公司就佔了台銀放款餘額的 35%之高。 細究台糖借款原因 1945年台灣製糖業的存糖有34萬7286公噸,到了「監理階段」(戰後仍由日本人管理的 時間) 後莫名消失到剩下17萬3262公噸 在經過「疏開糖」、「改裝溢數」損失,只剩下15萬公噸。 請問這19萬7286公噸的鉅額損失是怎麼消失的? 你不是很大聲的說「要消失比如運出台灣一定會有紀錄」? 去找出來阿,不然你就是大嘴而已,找不出來你就給我把話吞回去,我知道你找不出來, 因為ROC的統計和紀錄就是這麼不堪用,只有你會當聖經拜而已。 僅存的15萬噸糖價值約13.26億元,本該是台糖1946年度的營運資金,卻被蔣匪介石的 ROC下令全部上繳中央,到上海銷售 (1947年228之後蔣匪介石才在台灣人的228處理委員會要求下,把15萬噸糖的錢還給台銀 ,但因物價通膨嚴重,台銀實際拿到的價值很低) 15萬噸存糖被ROC搶去中國的結果,是台糖只好向台銀借錢度日。 ROC人接管「之前」,台糖的欠款只有3.07億元,只占台銀放款餘額的21.4%。 ROC人接管「之後」,1946年底台糖欠款暴增為21億元,佔台銀放款餘額的35%之高, 到了1949年底,台糖公司的總負債高達「新台幣」8000萬元 (四萬塊換一塊錢之後,之前 是舊台幣),佔台銀對企業放款餘額的50%。 這還只是一間公司而已。 http://i.imgur.com/Pb9w1yv.jpg
請問這原因和你寫作文的「日本人是惡性通膨原因」關聯性在哪? ANS: ROC人覺得是日本人搶走台糖存糖的啦!(平行世界...) ‧1946年上半,台銀對省公庫墊款, ‧1946年下半至1948年之間,台銀對公營企業放款, ‧1948年8月到10月底,上海熱錢流入, ‧1948年11月至1950年底,對中央政府軍政機關墊借 BY 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 《台灣戰後惡性通膨》 1949年美國國務院解密檔案也提到台灣經濟惡化 http://i.imgur.com/BHi35zi.jpg
http://i.imgur.com/FUf1atb.jpg
福爾摩沙人現在對中國統治者「非常的憤恨和焦躁」,但他們尚無法發起武裝抗暴,那種 注定會很快被中國人血腥鎮壓肅清,福爾摩沙人哭求獨立就好像小孩子哭求糖果一樣, 他們對美國的公正有一種天真幼稚的情感,當他們認為統治者陳誠將會把一切帶向毀滅。 在過去的六個月福爾摩沙的經濟迅速惡化(請注意這是1949年,228之後,已經史上最重 大飢荒、金融破產之後「又再」迅速大惡化),因為他們的人口急遽上升了10~20%而這些 「新來的(外省)人並無經濟生產力」 (欸,你要不要幫你的ROC解釋一下,ROC說貢獻超大並穩定台灣的「中國人移入潮」 怎麼會被美國說「沒有經濟生產力」?) 因為這些情況變化,原本ECA 250萬美元的美國援助方案已經無法再幫助當地人的生活。 綜觀這一切,我們發現這和我們在一年前在「中國大陸面對的情況」非常相似,該政 府深陷權力腐敗且不適任……. 被該政府統治的人們將會憎恨任何援助該政府的外國。至 今尚無希望發動政變推翻之,讓現有的(中華民國在台)政府被取代並開始走向自由的政 治和明智的經濟行動。 ----------------------------------------------------- 嚴家淦也曾經對美國駐台副領事George H. Kerr說過,他對付惡性通膨的方式, 就是印鈔、印鈔、再印鈔。《Formosa Betrayed》 恩,你不是很大聲的說這些都是日本人害的? 不怪你啦,以前ROC養的那些只會寫作文的小學學者也都這樣寫書,包括一些中研院出身 的喔^__^ 阿,在以前那個你們很懷念的年代,只要血統正確,有關係,要拿到學者頭銜好像很容易 對吧? : 而國共內戰開始後,台灣與中國其他地方的通膨相比,都還算是在可以控制範圍內的 : 台北 上海 廣州 東北 : 1946 10.8 15.54 8.0 12.3 : 1947 19.3 22.38 23.29 33.2 : 1948.1-7 26.8 50.93 52.17 53.6 : 1948.8-1949.5 54.54 135.50 135.14 : 你所謂676.1%的年通貨膨脹率,是最後期的通貨膨脹。 哈哈哈,搬中國的惡性通膨來救援,想合理化說,阿,大家都這樣,台灣惡性通膨也很 正常啦 可是,卻漏說了原因是「大家都被ROC搶劫啦...>__<」 ROC搶劫中國案例1 二戰時,國民政府向中國民間推行「法幣折合黃金存款」業務,方法是用法幣按照 中央銀行的黃金牌價折合存入,到期可取得黃金。 黃金在戰時保值功能強,這項存款控制了通膨。 中國人民紛紛把錢存入銀行,款項達到624億法幣,到了1945年6月,ROC該給中國人 兌換黃金時,宋子文卻搬出「黃金購戶四成捐獻辦法」,先前存款者必須將應該兌現的 四成黃金作為捐獻,截至1946年,從中國民間掠奪到82.0468萬兩黃金。 欸,1945年6月喔,這個「第一槍」就是你們ROC自己吧? >__< 別跟我說這是特例喔,例子多到舉不完呢 ROC搶劫中國案例2 戰後ROC要接收「淪陷區」時,必須處理雙方的貨幣問題,國統區使用法幣,淪陷區使用 中儲劵。 市場上的物價比例計算,兩者的幣值大約是1:30~1:50,當時的淪陷區囊擴中國經濟最 精華的地區。 可是,ROC在1945年9月27日,公布的法幣與淪陷區貨幣兌換率,卻是....1:200! 結果? 國統區官員和民眾欣喜若狂,大量湧入淪陷區包括上海搜刮物資,淪陷區居民則欲哭無淚 ,一夕破產。 淪陷區經濟陷入混亂,物價一日三千,絕大多數淪陷區民眾,和台灣人一樣,本來擁護 ROC,瞬間變成極度憎恨。 以黃金為例說明這物價差距,二戰勝利時國統區的昆明,一兩黃金是65000元。 到了淪陷區南京,因為ROC這個匯率政策,導致黃金一兩只有10000元! 其他所有物資也都只有國統區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欸,怎麼辦,不只第一槍,連第二槍都是你ROC人自己開的阿 >__< 還好多好多例子喔......馬歇爾來調停國共內戰時,就警告ROC說會引發惡性通膨了, 且不可能速戰速決。 ROC在仍佔優勢時,有聽進去,見好就收嗎?沒喔... 歷史證明了誰是對的呢? 你連這責任都要從ROC身上劃開是吧? 礙於篇幅,我還沒舉出你們ROC的官僚和特務、軍隊怎樣直接搶中國人民資產的喔, 跟在台灣一模一樣 日本二戰最大的罪孽,就是沒把ROC抹除阿,讓他們危害兩岸人民>__< : 日軍首先在台灣進行大規模徵兵與徵召輔助人員,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這方面人數 : 達到207183人,如果考量到1943年時,台灣15-24歲的青壯男性僅有63萬人,這個比例可 : 謂相當的高了;同時,還有8419人是在日本境內的兵工廠替日本工作,以【勤勞動員】 : 被派到南洋的也有92748人。因此,在戰爭結束前,戰死與在島外的台灣青年應該超過 : 30萬人。 :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P.225 : 這些青年都可都是農村勞動力的主要來源! : 同時,日本還在島內大量徵用民力,修建各式軍事設施與彌補勞動力減少後的農業生產 ? : 日本在44年4月,在急速完成國防建設事業號召下,被動員的人數高達138萬人。 :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P.229 : (註:我認為這邊的138萬人應該是138萬人次) 戰後台灣糧食生產不足的問題是肥料,外國包括聯合國組織對台灣的救濟都是送肥料來 ,而不是「人力荒」。而你ROC也很努力的侵吞肥料。 這裡舉用g6m3kimo (名為變態的神父)在同討論串的資料 #1O-HqfG8 (Gossiping) 「16萬日軍和25萬日本人移出,移入的中國軍隊三萬,吃米的人口減少」 「UNRRA送來的10萬袋麵粉,本來是要免費發送,卻被ROC侵吞並用賣的」 「用台灣煤礦換福建的10萬石米,結果煤礦出去了,米卻只近來4844石」 「24萬噸肥料抵達上海,卻只有13萬頓送到台灣,其中只有一萬噸用於農業生產,且是用 賣的,翻倍賣」 我這邊引用他整理好的資料,是因為我也看過一樣的資料,我知道那是正確的。 :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P.230 : 到了1944年,島內糧食供給已經極度不足,但台灣被規定輸日的米穀量卻仍較前一年多了 : 60萬石…。然而,戰爭末期糧食生產的根本問題,還是在於生產要素的短缺。除了農業機 : 械因為物資輸入困難而供應不足外,為了建造軍事工程,農業用地亦被大量徵用。 : 此外,台灣所使用的肥料絕大部分要從日本國內、朝鮮與中國東北等地進口,戰爭末期因 : 為海上運輸困難,也導致肥料供應的短缺。最嚴重的問題,當然在於農村勞動人口的不足 : 。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P.235-6 : 而戰爭結束的1945年,台灣平均每公頃收穫的米量只達到1938年的一半,糧食價格指數 : 則將1937年的價格定為100,1943年上漲為153.7,1944年171.7,1945年更高漲為3274.5。 : 等到戰爭結束,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時,【台灣食糧營團】內所儲藏的米幾乎已經被消 : 耗殆盡,因而沒有米可用來配給,這是接收期糧食不足現象的原因之一。 : 物價上,1937年台北市的物價若定為100,1944年是460.12,1945年更是37年的23.6倍 :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P.236-7 : 1937年與1945年相比,稻米減產51.03%,甘藷34.16%,甘蔗51.43%。而46年以後的數字是 : (1937稻米產量1304438公噸,甘藷17700公噸 45稻米產量638828公噸甘藷11653公噸 : 稻米的產量若與37年相比,46年則只有68.54(37年定為100),47年76.59,48年81.91 : 49年93.11,50年以後終於回復到比1937年產量高了。 : 同時,戰後的問題還包括了化肥嚴重不足,水利設施尚待修復等等的問題。 : 基本上,台灣地區在1945年以後的糧荒,跟越南在稍早的糧荒根本是相同的起因: : 就是戰爭中,佔領軍大舉徵收糧食給本國食用,同時還徵用民力去從事戰爭準備。 : 導致農業生產停擺,農業大幅減產後導致大飢荒。 : 所不同的是:越南在45年2月就爆發了,台灣遲到戰爭結束後才爆發。 這種論述就是「因為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都在鬧戰爭,所以台灣也應該內戰」的調調 ,而不去論究其原因和差異性。 和他前面「寫作文式」的搬出中國惡性通膨來救援一樣,結果論就原因,造成中國惡性 通膨的原因正是ROC,和台灣這邊相同。 : 但是,無論何時爆發,都不能否認她跟戰爭的密切關係。 : : 糧荒這事連我阿公都還有記憶,事實上就是物資不斷的被搶、被貪、被運到中國,讓問題 : : 越來越嚴重,我之前已經有提幾個記錄說明這情況了。 : 1946-1952 稻米產量與政府徵集量之比較 : 總產量    總銷產量    政府徵集量   政府徵收所佔市場比 : 46     894 832 59 7.1% : 47     999 759 144 18.8% : 48     1068 733 137 18.7% : 49 1215 665 303 45.6% : 50 1421 701 388 55.3% : 51 1485 734 393 53.6% : 52 1570 802 429 53.4% : 資料來源: 李登輝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in the Rice Market in Taiwan" 1971 : 從數字來看,政府徵集量與總產量的比,並不能證明以上論點。 : 是誰在模糊焦點還不知道。 : 戰後糧荒問題的根本來源只有一個:日本的大東亞戰爭。 你拼命引用的《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是完成於1991年,寫於白色恐怖時 期的古早味論文,看到「日據」就知道很符合ROC/KMT的政治宣傳調調。 可能你喜歡LAG的滋味,不喜歡更新資料,可是我們喜歡新的。 資料來源《戰後臺灣米荒問題新探(1945-1946)》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BY 蘇瑤崇 1.米穀管制的解除 1945年糧食產量僅之前的7成,但在台灣總督府的糧食管制下,仍未爆發糧荒。 (日治)總督府建議ROC繼續日治時代的米穀管制,以度過1946年上半年的難關。 日治時代的米穀管制,需要很縝密的國家運作,如政府先調查農戶生產數量與全島 消費數,然後決定征購米穀數量、散發的種子、給予最廉價的肥料、估計產量。下種 後還要計算各區域的產量列表,呈報糧食局,還要派農業指導員去各地指導耕種,兩個月 後再察赴生產情形,估計收成量,收穫前一星期再前往田間複查一次,根據實情確定產量 再報告糧食局。 (之後還一大串,省略之,反正很複雜) 然而ROC只是個「前近代」政權,沒有能力去執行(日治)總督府這種 「需要複雜技術工作的精緻國民國家動員政策」。 於是廢除米穀管制,讓米穀「自由買賣」。 廢除米穀管制「後」的1946年2月,(日治)舊總督府的官員就已經預測米價將暴漲。 1944~1950年之間,米價上漲超過175,000倍。 (這邊是《1945-1949年國民政府對台灣的經濟政策》by 台大經濟系教授 吳聰敏) 2.米食的需求量與不足量 美國本來以為台灣糧食充足,但日本和長官公署都告訴美國,會有糧荒,於是加速遣返 日本人,至1946年4月底,日本軍人161000人、日本平民285000人已遣返,佔在台 日本人總數的95%。 相較於仍有米穀管制且產量降低七成的1945年,1946年台灣的吃米人口已經減少。 扣除日軍糧食需求量的211320石、25萬日本平民需求量54125石,再加上移入的中國軍人 僅三萬人,提前遣返日本人作業導致1946年糧食不足額減輕四分之一。 下列是台北市公務員生活必需品零售價格表,說明了1946年1月廢除米穀管制後,與 1945年12月相比米價立即暴衝3成,1946年2月又比1月暴漲兩倍 http://i.imgur.com/fD1pbO8.jpg
所以請問這個原因是你的ROC無能,還是又是日本人的錯呢? 1946年6月米價下跌,原因是因為救濟麵粉的分配。 直接放張中研院近史所論文截圖,若無官方的運出米食紀錄,而台灣食米人口也同時減 少,那麼這種米價變化已經超出了「糧食數量不足」的問題,必須從ROC的作為來檢討 http://i.imgur.com/SbztjZh.jpg
(當年ROC比中共還貪腐,要說他們會把值錢的東西放著爛掉,就跟說現在中共不貪腐 很清廉只是笨一樣,與現實極度格格不入,無紀錄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種) 3.從民間搶米去封存 米穀管制一結束後,ROC就開始大肆封存稻米,因為無能的他們會怕。 〈臺灣省糧食局七月來工作報告〉第二章乙「糧食停止配給後之緊要措施」(一)「封 存倉庫」中記載,封存15324噸。 然而糧食局〈電陳本省撥借軍糧平價接濟民食實施辦法乞核示由〉中指出:准就各地封 存征購米十一萬餘噸項下,撥出六千噸。 實際封存輛高達11萬噸↑以上,可以讓50萬大軍吃280天。若以一般人每日 食量303公克計算,可供500萬人吃2.5個月,可知ROC封存相當誇張的米糧 而移入的ROC人扣除公教人員約9000多,剩下的軍隊大約22000人以下,以最寬鬆標準來算 ,22000軍人一整年食用58700石就綽綽有餘,ROC政府僅須保存58700石(8218頓)就夠了 ,他們卻封存了14倍↑的米,不給民間吃。 4.不只封存極度過量稻米,還從民間搶米 葉榮鐘〈臺灣省光復前後的回憶〉文引〈臺中縣參議會〔三十五年致省(參)議會〕請求 救濟米荒〉: 本省光復以還,臺中縣下糧米先被糧食局征用壹萬八千餘石,嗣後又被蔡(繼琨)少將以 恐怖手段強迫運去二萬五千餘包,兩度合計達四萬餘包,合米四百萬斤。 除了徵用18000石,還又搶了25000包。 (這邊要說,ROC在中國也是這樣到處搶、殺、姦,台灣人和中國人都起義抗暴,差別在於 中國人聯合中共所以成功,而台灣人被ROC扣上中共帽子但實際無外援,所以失敗) 《灌園先生日記(十八)一九四六年》3月13日中也提到: 會蔡繼琨、劉存忠,商對徵收食糧之事,霧峰農食〔倉〕現存米一千八百包,願分六百包 與國軍,其餘以配給庄民。蔡言受當局之命,非全取去不可,臺中縣下要取四千噸,非僅 供給國軍而已,並要供給基隆、臺北、高雄等處。 ROC國軍跑去霧峰農倉,當地人願意把1800包的600包給國軍,其餘的要給 庄民吃。 但ROC國軍不准,定要全部拿走,台中縣要拿走4000頓,而非僅是給國軍而已 ,還要給基隆、台北、高雄各處。 可是前面提到ROC已經封存國軍14倍↑以上的米糧,根本無需這樣到處從民間 掠奪稻米。 (喔喔,他們說日治時代日本人掠奪台灣稻米喔.....其實他們自己才是) 1946年4月18日霧峰鄉民〈為籲請政府寬貸徵米糧以蘇民困〉,記載搶米事件: 三月十四日警備司令部蔡少將繼琨軍率軍隊三十餘名,並帶機關槍數架,分乘卡車數臺, 如臨大敵,包圍敝鄉〔霧峰〕農業會。拔刀擬槍,滿口惡聲,強迫該會副會長林士英打開 倉庫,竟將存米二千餘包搬運一空,其舉動之蠻暴,令人莫辨其為官軍與土匪。 拿著刀子和機關槍,開好幾台卡車,包圍霧峰農業會,惡狠狠的強迫副會長打開倉庫, 搬走兩千多包米。 ROC說以前日本掠奪台灣米? (日治時代其實是台灣人「傾銷」稻米給日本↓ ) http://i.imgur.com/SpR14En.jpg
根本就是今天中國傾銷美國的翻版,也引發日本農民和米商反彈 日本1938年糧食自給率99.6%,根本無需掠奪台灣稻米 http://i.imgur.com/LcDiCYo.jpg
於是日本政府謀劃從法律層面來限制台灣米進口日本,但最後被反彈壓力搓掉 http://i.imgur.com/mJVevZv.jpg
恩,結果搶台灣米的是ROC自己,無論他們要你信什麼,往反方向思考就對了, 1947年UNRRA外國官員也這麼說,被寫在《Formosa Calling》裡面 其他原因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運送10萬包麵粉給台灣人,ROC卻侵占之,本該免費分發, 卻變成「販售」,又怕被UNRRA制止,他們一下子就賣光。 拿台灣煤礦去換福建20萬石米救濟,煤礦出去了,進來的福建米卻只有4844石。 台灣每年需要20萬噸以上肥料,因戰爭破壞導致減產,肥料不足是糧荒主因。 (而非他說的人力荒) UNRRA運送24萬噸肥料要給台灣,24萬噸肥料抵達上海了,來到台灣卻只剩下13萬噸, 其中用於糧食生產的僅不到1萬噸,且是翻倍賣。(UNRRA的物資都是救濟物資 ,宗旨是免費發放,不是賣錢,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這當然嚴重傷害台灣的糧食產能恢復。 新搜刮方法「田賦征實」 1946年8月1日的田賦征實,到年底為止,不含公有地店租改收實物,合計徵收到實物 212萬5824石。 徵收到的此數字為1945年總產量438萬3456石的一半! 公地佃租又徵收到糙米約21萬4285石,加起來,可以讓600萬人口食用165天! 反映出ROC搜刮米糧手法的精明,以及台灣農民被剝削的程度多嚴重。 糧食局:「我們的糧食政策,一是充實軍糧,一是調劑民食,要達成這些任務,政府 必需有大量糧食握在手裡,於是田賦征收實物」 「辦理平糶」 ROC吹說自己這項以量制價的政策可以穩定米價,但其實.... 他們紀錄的 (糧食局〈臺灣光復後之糧政措施〉(三)之丁「舉辦平糶」) 數字有問題, 糙米+白米共12,574,549,412臺斤,換算公制為7,544,729,647.2公斤,約當754萬公噸 這個數字比1939年~1945年台灣米總產量都還多很多,我前面就跟你說了, ROC的統計功力完全是低能兒等級,這些都不是特例。 而且這已經不是他們要不要造假的問題了,是他們想正確統計,也會算錯的問題, 落後國家沒辦法,無解。 責任歸屬? ROC這些作為對米價是影響很大,還是怎樣亂搞都沒差,千錯萬錯都是日本人的問題? 其實1946年6、7月米價降到180元 (5月是284.99元),原因是UNNRA的救濟麵粉運抵, 以及ROC釋出部分掠奪自民間的米。 而1946年8月,ROC吝於付出,米價隨即上升到207元,到了9月,「工賑」與新收成的米 投入市場,米價又立刻下跌到160元。 這反映出了米價其實是可以被控制的,但ROC卻封存並掠奪大量民間稻米,放在倉庫裡面 ,只釋出極少量。 結論 中研院近史所該篇論文(2014年12月,比他的白色恐怖時期論文進步),結論是: 「新政府「與民爭糧」的作為,才是造成1946年「米荒」問題的根本原因。結果只是不斷使 米價上揚與累積民怨,終致二二八事件的爆發」 : : 哈,你搞錯方向了吧。 : : 你說了那麼多,這些數據,我比你清楚啦,有些還是錯的,說被破壞很嚴重是沒錯,但說 : : 啥完全摧毀根本是胡說八道,美國轟炸臺灣當然很嚴重,但也沒有比日本還要慘,另外你 : : 以為甚麼都會被炸光喔?。 : 你這種論點是從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與柯喬治的《被出賣的台灣》中引申的。 : 但是,如果我們同樣引用政治立場接近的黃昭堂先生的看法呢? : 黃先生認為:由於1944年起,美國空軍的猛烈轟炸,使得台灣的工業蒙受了重大的傷害, : 生產力呈現了明顯的下降。並且由於台灣軍人均數的死傷與存款無法索賠,以及日本統治 : 時代台灣貿易出超所得的外匯,在戰後無法向日本索取等等,認為台灣與台灣人等等都是 : 戰敗者。  《台灣總督府》 P.183-184 199-200 252-253 : 另外,賴澤涵、馬若孟、與魏萼等人認為:台灣經濟的許多危機都可以追逤到二戰,戰爭 : 不但切斷了對外的貿易與經濟援助的管道,其對生產與交通設備的破壞更增加了工業與農 : 產品的短缺,這種短缺又造成了生產等等的破壞,並且惡化了物資與貨物的短缺,而生產 : 的停滯更造成了嚴重的失業。 : 另外,美軍在台灣投下了約20242噸的彈藥,而不含原子彈,在日本丟下了160800頓。 : 如果考量台日人口間的差異與產業設施等等,則美軍對於台灣的空襲未必若於日本。 : 彭明敏先生曾在回憶錄中提到:他在46年1月返回基隆,對於家鄉的第一眼印象是: : 基隆的破壞程度令人震驚。而彭先生在戰爭時期在日本求學,對日本的慘況有所認知 : 連他都會覺得震驚了,這證明了基隆的破壞遠超過當時人的想像。 : 《自由的滋味》 P.60 : 而算是當時國府內少數台灣通的陳儀,還在重慶時就從各種情報中得知台灣被轟炸所受損 : 的情形,還準備了一套善後計畫給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然而,當他到達台灣厚的一個月 : ,再度致電蔣介石,表示由於台灣轟炸破壞與颱風損失即大,擬請美方派員來台,並設計 : 發展與恢復台灣整個計畫…。 你一直牽拖給美軍轟炸,其實,到底是ROC統治下1945~1949的經濟大毀滅,還是1945 的轟炸傷害大,根本沒人知道 舉個例子1939年日治時代台灣糖產量140萬公噸,到了ROC竊台後,1946年產量8萬公噸, 到了1947年卻暴減60%↓,只有3萬噸 請問1947年台灣有沒有空襲?沒! 那造成60%↓暴減的原因是啥? ANS: 1946年還有日本技師再幫台灣糖業,1947年完全由你的ROC好厲害的「外省人才」 接管。 再舉個ROC統計資料都很爛的例子 「有關於台灣戰後初期經濟的研究文獻不多;戰亂期間不僅統計資料少,品質亦多不佳 ,這都加深了研究的困難」 《1945-1949年國民政府對台灣的經濟政策》 BY 吳聰敏 以下是ROC兩個不同單位對同一筆接收款項的紀載: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頁 13)列出警備總司令所接收之「主要糧秣」,米爲 1,736,633噸;麵包(麵粉?)有380,748噸。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n.d.,頁 11),則列出接收「麵包」爲580,748噸。(麵包還是麵粉? )(1946,頁591-92)詳列陸軍所接收之糧秣,其中糙米只有1,019公噸,精米有515公噸。 數字完全不一樣,這就是ROC統計功力和資料可信度。 : 至於台灣在二戰中損失的研究,以下引用張建俅《二次大戰台灣遭受戰害之研究》來推估 : 台灣被空襲破壞的工廠,根據日本總督府的統計,計有202各,其中大破152各,中破27各 : 小破23各。食品工業損失最重; : (煉糖工業,如以1937年產值為100,戰後第二年的產值還不到戰前的9%) ↑這個人對糖業戰後的講解,對照一下我上面的講法吧,看河蟹多大。 以下都刪除,反正這樣的人講的話通篇都會有類似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221.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2773567.A.6B9.html
LAKobeBryant: 精闢 推 04/21 19:24
rabbit83035: 你怎麼會期待他會覺得被打臉? 04/21 19:24
yuponkimo: 朝聖 04/21 19:24
mynumber55: 推 04/21 19:24
dodoorca: 04/21 19:25
outlookXP: 澄清文 04/21 19:25
LAKobeBryant: 這個問我阿罵 真實經歷過的人就知道 04/21 19:25
ymuit: 朝聖 真的很推.... 04/21 19:25
geordie: "台灣戰後初期經濟的研究文獻不多"康倫報告表示: 04/21 19:25
JFK: 推。辛苦了。 04/21 19:27
centra: 厲害 04/21 19:27
meredith001: 9.2歷史版大師你嘴屁 04/21 19:27
chadtracy: 打臉打到整個臉腫到認不出來 04/21 19:27
jetalpha: 推,借轉公民版,謝謝。 04/21 19:2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jetalpha (114.39.200.195), 04/21/2017 19:27:56 ※ 編輯: jetalpha (114.39.200.195), 04/21/2017 19:34:49
lbowlbow: 對kmt只有一個基本規則,不管kmt說什麼,都先反過來思考 04/24 17:08
lbowlbow: 覺的還是怪怪的話再去查證都來的及… 04/24 17:08
aimify: 腫腫~ 04/25 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