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ublicIssu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WaJaCsj ] 作者: vikk33 (vikk33)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轉錄] 蘋中信:真的,我們需要萬年的促轉會( 時間: Tue May 4 20:07:38 2021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reurl.cc/MZloeL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蘋果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 中國大陸流亡作家王一梁,因食道癌晚期,在今年(2021年)1月4日去世於泰國北部邊城 美賽,終年58歲。而更早兩年,曾經主編《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的中國流亡詩人 孟浪,也在2018年2月在香港國際機場因肺癌惡化昏迷,遲延送醫後,12月12日病逝於香 港,享年57歲。 流亡,為著自己的堅持而被迫離開故鄉,永遠都是一個美好的事物。只是,所有的事物都 有著它的陰影,是沒有人可以看到的,連當事人自己也沒有察覺,頂多只是在類似偶爾午 夜夢迴這一類的狀況時,才能隱約感覺到的領域。 被迫脫離原位致一生扭曲 這些年,非洲、地中海東岸,一直到中亞地帶,隨著戰爭和天災不斷地存在,被迫成為難 民的人數一直是有增無減。在歐洲有一些心理專業人員這些年來持續投入在難民救援工作 ,特別是心理創傷與心理發展這些議題。英國埃塞克斯(Essex)大學心理社會與心理分 析系教授、也是榮格分析師的帕帕多普羅斯(Renos K. Papadopoulos),將他參與這些 工作以後,發覺心理學理論的不足,因此發展出的看法寫成了書《被迫脫離原位》( Involuntary Dislocation)。對他來說,包括長期的囚禁、政治難民、被迫遷徙、難民 身分……,這些都是被迫脫離了原來的位置,都有著一樣的傷痛,甚至影響了一生發展的 歷程。 當然,對於這個議題,索性就定義什麼是「原來的位置」,也就是什麼是「家」。 九零年代對於猶太人文化的討論裡,流離失所(diaspora)這個字在當時的使用裡,未免 有太多後現代過度理想的美化了。這讓我們忽略了,猶太人的歷史裡雖然是被迫遷徙,但 其實他們大多數的人還是帶著自己的文化和社群關係的。新儒家大師唐君毅先生,即便在 香港成立新亞書院繼續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香火,但也不免形單影孤,甚至有後繼無人的 感嘆,不免以比「流離失所」更淒慘的字眼:「花果飄零」,來形容他晚年的感觸。 至於那些沒辦法維持自己的文化,沒辦法形成自己的社群,這樣情況下的被迫離家,所造 成的傷害,恐怕是更深入生命的底層。 台灣當然也都發生過。 在17世紀漢人開始遷徙到台灣的過程裡,當時原本在西岸平原文明相當發達的平埔族,如 今焉在?而這逐漸不被看到的過程,又經歷了多少身心折磨?也許這太遙遠了,我們實在 不曉得怎麼去理解。但是六零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以後,大量的原住民被迫離開家鄉,離開 他們的文化和社群,為了越來越昂貴的生活成本,開始在都市裡成為失去了幾乎是所有原 來關係的一個人狀態,也就是帕帕多普羅斯所謂的「被迫脫離原位」。 而現在,台灣社會老化,照顧人力大量短缺,許多外籍人士因此而離開家鄉到了這塊島嶼 。他們偶爾有機會的聚會場所,卻不能完全的自由:漢人所控制的清真寺、三不五時就有 人要去驅逐的台北火車站大廳……,都是我們社會因為自己的需要,還持續著某一種隱形 的強迫方式來逼迫別人脫離原來家園。 這樣的傷害,不是只有幾年的心理疾病而已,更不是身體最後被摧殘而早早去世的事實而 已,更多的時候是一生的扭曲,甚至可以造成好幾代的傷害。 王一梁流亡居住在泰國北部清邁等地時,或者更早以前,他開始著迷於榮格有關的閱讀和 翻譯。他的一生用「放浪形骸」來形容並不為過。有熟悉的朋友,用榮格的理論說他是「 永恆少年」,就是永遠長不大的男人。而引用榮格分析師莫瑞史丹的話說:「生活的每個 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任務,如果這些任務沒有在適當的生命階段完成,以後遲早還是必須完 成的。……如果你不遵循自己的自性化進程,它可能會殺死你。它會讓你生病,可能導致 無意識地啟動自殺行為。」 轉型正義問題在範圍不足 只是,對於流亡中的人,他們很可能沒辦法進入到下一個社會裡,不同的語言、文化、人 際脈絡等等,只好永遠活在自己回不去的那個家,也就永遠維持在離開自己社會的那一個 年紀。的確,是永恆的少年,但這個永恆沒長大是沒有選擇的,因為與原來位置完全脫離 的他,再也沒有任何時間流動的參考點,也就沒有長大的可能。 王一梁的母親2016年2月23日在上海病逝,當時身在香港的王一梁專程前往中國外交部駐 香港公署申請入境簽證,但遭到拒絕,令他悲痛至極,情緒陷入低谷 。他向自由亞洲電 台表示:「……我們還有這麼一批人,如六四的,他們的父母親年齡都很大了。」同樣都 回不去了。 而台灣的情況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想一想小說家施明正,施明德的大哥,不只是曾經坐過 5年的政治牢,也因為政治犯的身分被隔離在主流社會之外,這樣的一輩子一直在抑鬱中 ,只能酗酒解憂,53歲就去世了。還有畫家吳耀忠,曾經是畫家李梅樹最得意的門生,因 為左派讀書會而入獄7年,出來以後很容易就一蹶不振了,最後也是淹死在酒精裡,享年 50歲。 今年4月,由於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任務將在5月到期,主委楊翠表示,轉型正義不能中 斷,所以向行政院報請延任1年。外界不分藍綠質疑促轉會一再延任,而楊翠則強調:「 我們不會變成萬年促轉會。」 其實,楊翠應該說,我們需要一個萬年的促轉會!所有這些社會的不公不義,讓人脫離了 他的生命原來的位置而造成的各種創傷,原來就不是幾年或幾十年可以解決的。轉型正義 的問題不是在於時間的延長,而是在於範圍的不足。 創傷的代間傳遞仍需療癒 想想看那些因為國共內戰而被迫離開家鄉的人,他們在年輕時就被連根拔起,再也沒有真 正的成長,甚至還有更多說不出來的創傷,可曾被促轉會納入考慮的範圍嗎?而創傷的代 間傳遞,已經被現代的心理學所一再證明了。我們看到他們的下一代,對父親故鄉的無限 美化,對任何太激進的台灣獨立意識感覺到被排擠,不也是殘留下來的症狀,也就是創造 的代間傳遞嗎? 至於那些急著獨立的,對中國的任何一切,包括文化,包括他們的人民,甚至連中國字都 排斥的人,是不是也是當年蔣介石壓迫下的創傷,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了下來,而有了這樣 的激烈反應。更不用說,原住民身上已經將創傷成為本質的可能性,以及台灣這個社會對 原住民各種正向和負向的過度反應了。 這一切,促轉會都沒有好好去涵蓋,好好去研究。因為這一切,我們需要一萬年,只有一 萬年這麼長的時間,才能讓這些創傷有機會慢慢地療癒,慢慢地創造出一個終於擺脫這些 陰影的社會。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黨國戒嚴 深入社會各角落 製造出來的精神心理問題 不知凡幾 應該 對加害者抄家來賠醫藥費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42.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620130060.A.DAD.html
y1896547: 促轉會有領薪水嗎? 05/04 20:09
pups914702: 你還是去看看真促會的網站,少看這些賣弄情感的文章 05/04 20:11
whitenoise: 說真的,那都是過去式了,年輕人根本無感 05/04 20:18
iamalam2005: 這篇很糟,各種意義上都是 05/04 20:23
scott0104: 萬年的酬庸組織 05/04 22:02
afishlun: 看到標題就知病入膏肓 05/04 23:20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vikk33 (117.56.233.43 臺灣), 05/10/2021 16:37:01
pups914702: https://taiwantrc.org/ 05/11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