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ublis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灣書到大陸 路遙遙 丁文玲(本報記者)   2005/08/01 中國時報/開卷 首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挾著台灣出版業第一次以小三通方式登陸、以 及對岸破例開放台灣繁體書在展場零售等議題,27日開幕,今日傍晚將在廈門熱 鬧畫下句點,但關於台灣繁體書欲打進中國市場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卻似乎仍然 無解。 本次交易會有超過200家台灣出版社參加,展售的繁體書籍多達2萬餘種,為 期5天的展示,前2天供圖書館、研究單位團體採購,後3 天對零售商及一般民眾 開放。其實,此次交易會雖具突破性意義,但台灣業者出發前對能夠現場交易普 遍並不看好,不過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等大陸官方單位及大陸媒體,卻十分重視, 大陸主辦單位卯足力氣推動,譬如徵召了三百餘家北京、上海等地的出版社參展 ,廣發邀請函、並發放3 萬張門票,吸引中國各地圖書館、學校等團體參觀。因 此,前三天的團購與零售,台灣館的業績即超過200萬人民幣。 然而,台灣和大陸的出版交流,多年來始終停留在這種表面風光,實際上卻 阻礙重重,難以突破的局面。過去台灣出版界積極參加大陸各種書展或交易會, 甚至兩度在北京舉行台灣書籍展覽,但都受限於僅能展出及接受團購、不得零售 的瓶頸,一直無法突破。 此次交易會,大陸官方雖以開放現場零售釋出了善意,但恐怕仍只是小惠而 已。高達13%的進口關稅以及5%的營業稅,使得像幾米的書,繁體版比簡體版 貴了近4 倍。售價因素使得市場空間完全無法打通,遑論涉及政治的開放經營繁 體字書店、開放零售權…等,更是遙遙無期。 此次大陸官方始終強調兩岸應持續舉辦這項交易會,並積極主張明年到台灣 舉行,態度可謂十分積極。但對於如何降低台灣繁體書成本與售價,便僅能提出 台商到當地投資印刷、裝訂等出版前製產業,以此來降低成本的建議。 反觀簡體書店眾多的台灣,下一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若真移師台灣,那麼 台灣讀者不過是在眾多簡體書店之外,再多一項購書的機會罷了,意義並不太大 ;台灣的研究單位、圖書館也並不習慣在交易會上進行購書。此種形式的交易會 如何真正幫助台灣的出版業者,如何不流於政治統戰宣傳的嘉年華,在兩岸不同 的政治政策及經濟落差下,的確是棘手的難題。 -- ★Junchoon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