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lvest (要如何重拾過去?)》之銘言: : 除了一些平地段的河川整治 : 我真的覺得政府該想辦讓一些每逢雨季颱風就在警戒區的居民搬離 : 每年重複修築橋樑道路 只為了維持部落或產業道路 : 在預算不足的時候 應該考慮優先權了! : btw,為何一些橋一毀再毀 卻不改道或施做吊橋代替? 新聞恕刪...來離題一下 以前我也一直覺得為何不把那些易成災區的部落村落遷走 但是後來想想,這問題很困難啊 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把這些居民安置到哪裡去 台灣的平地已經人滿為患了,這你也知道的... 第二就是,即使找到了安置的地方,新居落成之後,也還有就業問題要解決啊 這些原本在山上的居民,多是以狩獵或種植高山蔬果為生 但是新的家園,未必適合他們從事原來的農作;狩獵就更不用說了XDDD 這個問題沒有妥善解決的話,很容易產生新的貧民區,製造新的社會問題 第三,這些明星災區的居民,除了少數平地搬上去的漢人以外,還是原住民佔多數 山林的環境與生活,是他們固有的活動領域、是祖靈的所在(這很重要) 也是他們代代相傳的家園與歷史文化 對於原住民來說,沒有了山林,部落、族群的文化傳承也宣告消滅了 所以要他們放棄這些重要事物,落腳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一切重新開始,太困難了 這實在也是人之常情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sep/6/today-life6.htm 這一篇報導或可說明遷村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今年在新竹是有一個部落遷村成功,好像是第一個成功案例,但也歷經了十年之久才搞定 而且有銅門村的前車之鑑...不是唱衰,但這新部落能否永續經營,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如果真的成功,那或許這些災區常客的遷村計畫就有落實的可能了 --- 好,回題一下XD 有些被沖毀的橋樑真的有改建啊,像我月初時從中部玩回來 探訪了台16線西段終點--合流坪 原本它與丹大林道以孫海橋相連,現在已經沒了(還看得到被沖毀的橋面屍體...) 現在改成丹大吊橋--原則上是人行吊橋,不過機車勉強可違規通行XD 之前的孫海便橋在台電施工完成後也放著被沖毀而不修復了 所以目前丹大林道無法再通行超過兩輪以上的車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43.82
silvest:其實你可以觀察各縣市人口變化 人口幾乎往都市集中 07/27 00:37
silvest:很多"縣"的人口有下滑趨勢如雲林嘉義 07/27 00:38
silvest:可考慮遷村補充農業人口 不過,我不是想要強制改變居民生活 07/27 00:41
silvest:只是一些特別危險的地方真的應該考慮遷移 離題了 07/27 00:42
vincentank:第一是原有產權呀~第二是政府沒錢呀~ 07/27 01:28
原本靠山吃山的人,現在要他們去農業縣種田 這如何"不改變居民生活"呢?離開山上,就是要他們永久改變生活了 重點在於山林對原住民而言是"祖靈所在-經濟來源-民族文化",三位一體的具體代表 無法把山林與上述的三位一體切割開來,這就是遷村的難處... S大的意見,不妨參考花蓮銅門村的例子:當初用了五千萬的愛心捐款 讓銅門部落遷到吉安;結果因為平地謀生不易,過了兩年就有人跑回老家 到現在已經跑回去三分之一,當初遷村的立意大打折扣 還有就是經費問題。銅門花了五千萬 上面的新竹新天湖部落也是靠世界展望會與企業捐助及原民會補助,花了三四千萬 兩者都沒讓災民出錢,才能搬得了,不然這些囊空如洗,連低利貸款也應付不了的災民 大概還寧願留在山裡跟老天對賭,也不要搬了家沒工作後被債壓死 全台灣有四百多處聚落可能面臨土石流威脅,就算只遷危險性最高的前10% 以上面的五千萬來估,那也要找到四十塊地,耗費二十億 而本討論串的原文新聞才在說,政府財政困難......(苦笑) ※ 編輯: whitecross 來自: 218.168.140.118 (07/27 02:46)
silvest:所以我下了但書阿 "特別危險"的地方要考慮 07/27 22:08
silvest:而且這跟下水道是一樣的 短期看來要花大錢 07/27 22:09
silvest:要考慮長期的挖馬路跟維修成本阿 07/27 22:09
silvest:原本政策就要兼顧社會成本與公平正義 07/27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