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臺北畫刊 97/4 No.483 pp.24~25 臺北照過來 Part 3 街巷命名大學問 文/林瑞珠 攝影/王能佑 生活在臺北,每天都在大街小巷中,穿來繞去,或許很少人去留意腳下這一條條馬路 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例如一樣名為大道,有的是筆直的大馬路,有的卻是蜿蜒山路; 同為巷弄,大多數沿著門牌編號,卻可能突然遇上幾條有著漂亮名字的小巷。在這來 來往往的尋常事之間,似乎也有那麼一些學問。 半小時可從市中心通達各地 四通八達的臺北市街道,包括多條快速道路及通往環繞臺北盆地的環山道路,以位於 市中心的臺北火車站為例,只要不太塞車,大約半小時可抵達任何地方,包括通往山 區的道路,例如前往陽明山的仰德大道或天母的行義路,通往烏來的新烏路及前往宜 蘭的北宜公路等,世界上大概很難找到第二個與山這麼靠近,實際上又並非處於山區 的城市。 條條道路取名有道 究竟臺北市目前有多少條道路呢?答案是655條,其中包含6條大道、317條路、313條 街、19條有名字的巷,以及無數條的巷、弄。臺北大部分的巷,均沿著路或街的門牌 號碼來命名,例如18號之後是一條小巷,就命名為20巷,不過有些巷道另有獨立的美 名,例如位於北投區境內的溫泉路上就有天主巷、湯元巷、銀光巷,大度路有條怡和 巷,中和街上則有新建巷、錫安巷,幽雅路另有一條杏林巷;士林區的名巷也不少, 例如位於陽明山愛富二街的厚生巷、樂生巷、長生巷等,這是因為士林北投早期是屬 於臺灣省臺北縣管轄,配合臺北縣當時的環境狀況,便有了文字巷;其實道路的取名 是各縣市政府決定的,現在其實還有些外縣市的鄉村地區,整個村子都沒有路名,直 接用村子就編起了門牌號碼呢! 至於如何分別路與街呢?根據「臺北市道路名牌暨門牌編釘辦法」第三條道路之區分 原則中規定:「凡通道寬度在十五公尺以上者為路,其長度以五百公尺為原則,過長 之路得分為段,段之分界應擇取顯明處。凡通道寬度在八公尺以上未滿十五公尺者為 街,其長度以五百公尺為原則。路或街兩邊狹小通道寬度未達八公尺或長度未達五百 公尺者為巷。巷內復有小巷者為衖。」 規範中的例外 不過,四處闖蕩的民眾不難發現,其實有很多例外,因為臺北市道路名牌暨門牌編釘 辦法是民國62年才訂定,所以許多路名沿用過去的名字,即使都市計畫趕不及拓寬馬 路,仍依循慣例取名。例如通往貓空的指南路3段,在山間茶園中環繞,路寬僅容二車 交會,根本不及15公尺;又例如北投山區泉源路大部分路段亦然。相反者,有些因為 都市更新、道路拓寬,原本的小街反而和路一般寬闊,例如大直街、東豐街、塔城街、 農安街、慶城街等,都是商業鼎盛或交通發達的道路,這類以街為名的寬敞馬路在臺 北市內真是不勝枚舉。 再者,依據「臺北市政府道路命名作業要點」道路命名提案應符合下列原則:「道路 寬度在二十五公尺以上,屬跨區之重要道路或具有該區指標意義者,得命名為「○○ 大道」。依此標準,通往總統府的凱達格蘭大道、橫越臺北東西向的市民大道,以及 由東臺北通往市區的環東大道,都具備這個標準,但臺北第一條以大道為名的大道, 卻非如此。 臺北市民最熟悉的大道就是這臺北第一條「仰德大道」,但是這條通往臺北後花園的 道路大部分的路段僅容雙向共4輛車交會,距離25公尺還有好一段距離,即使往後道路 重整,恐怕在環保因素下也很難開發成25米大道。不過,臺北人不以為意,早已習慣 這臺北山間最美的道路。 別搞錯重複命名的路與街 另外,在臺北市趴趴走的朋友應該會發現,臺北市已經有了中山北路、中山南路,還 出現一條中山路!既有中正路又有中正街!其他還有中華路、中華街,民族東西路、 民族街,民權東西路、民權街,建國南北路、建國街,通河東西路、通河街,秀山路、 秀山街,康樂街、康樂巷,新民路、新民街,新生南北路、新生街、新生巷,至誠路、 志成街等等,而且這種情況還不只臺北市,臺北縣的永和與中和路名重複還被寫成順 口溜在網路上流傳,所以臺北市在民國90年特別訂定了《臺北市政府道路命名作業要 點》,以後的道路命名,不但不可以跟既有道路重複,還不可以同音異字!這是因為 臺北已經是個國際性的城市,怕外國人看不懂中文,同音異字在英文翻譯後,也會造 成外國人霧煞煞,所以特別貼心規定。看來為道路命名還真需要博學強記,既能創新 美名,又需不能重複,可真要考倒相關單位了。 http://www.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6414fc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83.93
simonown:問個老問題:台北縣市哪裡可以看到"衖"的街牌/門牌? 04/17 21:32
ytyty:我以前在松山路附近有看過~ 04/17 22:07
xiaowei:不錯的文章,推 04/17 22:08
TAIWANVIVA:新生南路上就有了啊~ 04/17 22:10
simonown:學弟,新生南路哪裡啊? 04/17 22:13
gishileh:推 至少全台北市所有的道路通通被我走過一次 04/17 22:14
weichia:衖 五分埔裏有 04/18 00:01
PECOPECO:那個字怎麼念? 04/18 11:43
pedi:"巷內復有小巷者為衖"不就是"弄"嗎? 衖原音"巷",後音ㄌㄨㄥˋ 04/18 11:54
lovesea:我家門牌上應該寫弄的地方是寫"衖" 04/18 19:36
ag629:台北市巷弄的門牌的弄好像都寫這個『衖』北縣則是『弄』 04/18 19:46
ag629:題外:台北縣市門牌挺類似的 台南市門牌還跟台北縣的一樣 04/18 19:48
weichia:我覺得台北市的門牌 還寫前後的號碼很冗餘.. 04/18 20:29
ciswww:因為那不是門牌 目的是方便駕駛人找路 04/19 00:59
olycats:我記得台中也有吧 04/19 01:09
fcuk1203:台中愛心學園 台中市東山路一段147巷40衖11之30號 04/19 11:13
fcuk1203:中縣潭子鄉也有 04/19 11:14
evanzxcv:記得以前看過台北市有弄下還有衖的... 04/20 00:34
xiaowei:五分埔內的好像就是弄下有衖? 04/20 00:43
olycats:所以弄不等於衖? 04/20 00:57
gishileh:沒錯 弄不等於衖 桃園就有弄下有衖的編制 04/20 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