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文恕刪。 刊登當天看到這文章,血壓忽然高了起來。 沒甚麼太容易生氣的,只是有幾點覺得這位仁兄講得太簡單了。 主要有兩點: 僅管風景是一種奢侈財的觀點毫無疑義,可是為了讓觀光景點更有吸引力,因此更加保護環境的說法,想試問台灣西部的的阿里山、日月潭,以及清境農場等景點,是更加的限制遊客破壞,還是限制當地業者過度開發?不知是否有值得效法的本土案例? 再來。 我同意「庇古稅」(pigouvian tax)是經濟學裡相當經典的學說,透過租稅廠商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好降低廠商不良影響,是可努力的政策制定方向。但從公共政策制定流程,以及台灣現實的政治狀況來看,立法過程是相當艱辛的。君不見立意良善的「國土計畫法」已躺在立法院多年,至今無法通過,顯見一條影響眾多利益的法律要通過,必會接受到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和民意代表的壓力等複雜的政策制定流程,更何況是影響產業界的法令規範呢?這種複雜的政府決策過程,也說明了近日某些立委對於環保團體的質疑,認為許多建設案環保團體為何不擋?可我們不禁也要思考和釐清究竟是「不去擋」,還是「擋不下來」? 我想說,立意良善,但是「政府不是只有一個」,當一個政策牽涉到不同政府單位時,想得太樂觀,我想最後失望會比較多一點。 所以,民主社會的多元意見沒有對錯,但政策在送環評前應盡快舉辦公開辯論,讓不同意見充分表達以釐清疑點給大眾,也不要讓哪一方說政府不關心誰意見還是都偷偷來。 最後蓋不蓋都可以,應有的資訊和決策過程公開,工程品質可以怎樣更被監督,我希望被關注的程度,不要遜於現在。 -- ╭─────────╮ │踏出一步就是你的路│ ╰───────── <■ ̄ ꈊ ___ˍˍ▁▁▂▂▂▂ ︳\_ 鸞 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49.204 ※ 編輯: vincentank 來自: 61.230.49.204 (07/19 18:19)
BVt:要不要重新排版一下 07/19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