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版:http://ice2006.pixnet.net/blog/post/23063491 苗栗全縣均為高低起伏的丘陵山地 地形阻隔造成的諸多限制,也讓苗栗公路幾無三里平 台72快速公路通車後,開啟了苗栗中部橫貫的快速路網 依著地形起伏,盤旋於後龍溪谷中,宛如巨龍,緣山而逶迄 讓顛簸的旅人能夠騎上巨龍的脊上,將漫漫長路化為捷徑 台72快速公路,起於後龍鎮外 沿著後龍溪谷而行,經過苗栗市、公館鄉到獅潭鄉汶水村 前半段(5k至15k)剛好環著苗栗市界,成為苗栗市的環河快速道路 後段(23k至31k)在山區的溪谷中盤旋,遇水築橋,遇山鑿洞 從台6線遠眺溪谷對岸的台72線,就像是一尾巨龍般 台72全長28.6公里,於2001年開始分段通車,至2007年全線通車 路線除了沿著後龍溪,也順著台6線的線型,可說是台6線的升級版 現在的台72起點「後龍端」位於後龍鎮台1線上,是個平交路口 目前定義為台72的臨時起點 計畫中,台72將再向西與台61相接 但在後龍強力反對下,雖然台72只差幾公里就可以接觸到台61 最後政府仍然順從民意,暫時到此為止 於是里程的標示上,便出現了「2K,後龍端」的怪異情況 在0k至2k未能開通的情況下,台72接台61只能走路小彎多的縣道126,還會經過市集 使得用路人自然不會將台72列為轉徑的選擇,無形間也讓它的效益打了折扣 從後龍端出發後,隨即是一座幾近90度的大轉彎 這種彎道的幅度在快速公路很罕見 為了安全,在起點2K到這座急彎的路段,速限僅有40km 過了這座彎道,「快速公路」才真正開始 所以台72的快速公路起/終點牌,是設於彎道之後,而非後龍端的路口 所以當您從苗栗那頭西行駛來,看到減速的警告標示,千萬要聽 否則可能只有藤原拓海的甩尾技術,才有辦法高速通過這彎道吧 過了彎道,順暢地將油門踩到時速的最高點(90km/h) 後龍至頭屋間的後龍溪岸,公路網非常熱鬧 南岸河堤為台6線公路,北岸則為縣道126與台72 從起點東行約1公里,空中掠過一道國道3號的軌跡 但台72未與國道3號設置系統交流道 原因與國1與台68的原因相同,都是受鉗於河川保護 不過台72起點後龍端,與國道3號的距離還算不遠 所以公路局便將台72西行線的後龍端出口預告牌 改為「一目瞭然」的「丌」字型圖型式指標,告知用路人如何轉徑至國道3號 這面以「丌」字型來標示相關位置的圖型式指標,也是全國獨有 台72沿著溪堤至5k,為新港交流道 但出口預告均作後龍交流道,鬧了雙胞 經詢問公路總局後,「新港交流道」才是真正的名稱 錯誤的標示,應該會在近期更正 新港交流道在2008年10月才完工通車,是近年新建的交流道 新增的目的乃為了高鐵苗栗站連外運輸所建 型式為簡易型交流道,僅在西行線設置匯出、入口 東行線則無法利用新港交流道來往苗栗市區,有點可惜 新港交流道位處高鐵跨越台72的地方 因為台72後龍段兼具河堤功能,高程較低 所以新蓋的新港大橋也採用跨越的方式掠過台72頭上 位置剛好也在高鐵高架橋的下方 於是,台72、新港大橋、高鐵高架橋,不偏不倚形成一個交叉「點」 大家對新港大橋的印象,應該不陌生,尤其是常搭高鐵的朋友 它是一座造形非常特殊的斜張橋,也引起許多人的好奇 據新聞稿的說明,新港大橋為「高鐵奔馳」的意象 讓橋上進入高鐵特區的車輛,有種「張開雙臂迎賓」的感覺 不過我怎麼看都覺得它像大象頭 後面張開的雙臂,像是象耳;前面斜張橋鋼索,像是象鼻 (象頭之說僅供參考) 跨越後龍溪的橋樑中,具有特殊造形者共有三座 除了新港大橋,還有新東大橋及客屬大橋 沿著台72東行會逐一遇到它們 三座之中,新港大橋最年輕,與台72後龍交流道一起通車 串聯北岸後龍鎮的縣道126、台72以及南岸苗栗市區、台6線 將來由苗栗後站的英才路直行,通過新港大橋,約10來分鐘便可抵達高鐵苗栗站 從後龍交流道東行至台72的6k,是造橋交流道 雖名曰「造橋交流道」,其位置卻在後龍鎮豐富里 距造橋鄉境有1公里,距離造橋市區仍有6公里的山路要走 但造橋市區要接上高快速路網,仍得透過台13甲至台72的造橋交流道 造橋交流道之後,台72沿著後龍溪的曲線而行 路線從東向漸漸轉為南向,環繞著苗栗市外圍 從造橋交流道至頭屋一交流道這五公里區間 台72幾乎為高架橋,跨越了後龍溪北岸高低起伏的地形 也跨越後龍溪的數條支流 台72東行至10K,為頭屋一交流道,聯絡台13線公路 頭屋一交流道為台72使用量較高者,是苗栗、頭屋市區的出入口 下交流道之後,北行隨即抵達頭屋市區,南行則為苗栗市區 頭屋一交流道之後的六公里,台72開始與國道1號中山高平行 兩者的關係猶如國1與台74中彰快般形影不離 也讓這段路成為苗栗生活圈的都會快速道路 頭屋一交流道東行至12.8k,為頭屋二交流道 它的位置一口氣占了三個行政區:頭屋鄉、公館鄉及苗栗市 可能因為在頭屋鄉境的比例較多,所以命名為頭屋二交流道 不過這座交流道最主要的聯絡範圍卻是苗栗市區 交流道的聯外道路玉清大橋,也是特地新蓋的 愚以為頭屋二交流道,實可改作「苗栗交流道」較名符其實 頭屋二交流道的出口預告,也很奇妙 是一面藍底白色的「苗栗縣政府」 搞得好像苗栗縣政府就在交流道旁邊 事實上,下交流道之後,還得行駛2公里進入苗栗市區,才能見到縣府本尊 台灣高快速公路的出口預告,所列者均以地名為主 台72頭屋二交流道,卻只列「行政機關名」,無任何地名之補充,是個特例 這種只列地點的模式,很容易讓用路人誤以為交流道只能通往該機構 既然如此,出口預告不如就正名為「苗栗」 並且比照都會區模式,加註「玉清路」;頭屋一交流道則加註「為公路」 對於用路人來說,也較清楚明瞭 頭屋二交流道與新竹公道五交流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高架的「水」字型交流道,四向交會點(水字中點)位於主線上方 穿越其下時,鋼橋構成的巨大「水」字(或者「米」字)從車頂壓過 讓景色單調的公路,增添另類的感受 新竹的公道五交流道,是全台第一座「水」字型交流道 特色是將交流道的四個左轉的匯出入流向,集中在一個點,統一由一座號誌控管 如此一來,便能省去另一座平交路口 任何方向的左轉車流,只要停等一座紅綠燈即可 (一般的荾型交流道,均會有二座平交路口,左轉車輛均要停等2座紅綠燈) 公道五之後,台灣的高快速路網便陸續出現水字型交流道 不過均以平面為主,水字交會點位於主線下方 例如國3的大山、烏山頭、台78的虎尾、土庫等 本文主角台72,所有交流道,均採用水字型交流道 除了頭屋二為立體水字型,其餘均為平面之水 頭屋二交流道東行約1公里,一座紅色雙塔對稱式斜張橋現身了 它是後龍溪特殊造形景觀大橋的元老-新東大橋 在國道1號接近苗栗交流道時,也能見到它的身影 白天的新東大橋,是個規矩的等腰三角形 夜晚的新東大橋,則是五彩閃耀的霓紅燈 不過台72並未與新東大橋設置交流道 台72東行至15k,為公館交流道,與台6線交會 因為台72未與國道1號設置系統交流道 台72公館交流道,便成為國道1號轉台72的轉徑點 (兩座交流道距離約1公里) 所以公館交流道的出口預告也改為圖形式指標 如同後龍端,讓用路人能一目瞭然如何接上國道 這裡有個有趣的現象 台72的公館交流道,名曰公館,實際上卻座落於苗栗市境 中山高苗栗交流道,名曰苗栗,實際上卻座落於公館鄉境 (不過大家習慣以公館交流道稱國1的苗栗交流道) 離開了公館交流道,也結束台72環繞苗栗市的路段 接下來路線隨著後龍溪進行第二次的大轉彎,從南向轉回東向 大約在里程18k與國道1號交會,未來將會新增系統交流道 台72東行到了20k銅鑼交流道 下交流道後,沿縣道128經過一小段山路,可至銅鑼市區 過了銅鑼,台72的速限降為70km/h,並朝向山區邁進 之後的台72,速限都是70km/h 並且將所有交流道改為平交路口 讓紅綠燈大神的爪牙伸進台72的山區 開啟台72第一盞紅綠燈路口的,為縣道119甲的客屬大橋平交路口 2006年9月,新開闢的公館沿山道(縣道119甲)及客屬大橋完工 卻意外採用平交路口與台72相交,而不使用立體交流道 也讓台72的平交路口多了一座,並讓台72的平交路口提前至23k 快速公路路口被平交化了,路標系統也跟著普通化了 台72客屬大橋平交路口的出口預告牌,是普通公路的分離式指標 路標的面積雖有加大,但也讓快速公路不像快速公路 雖然平交路口讓人很討厭 但新蓋的客屬大橋,是後龍溪第三座特殊造形的景觀大橋 橋樑為灰色的三塔吊橋 從網路上的資料來看,客屬大橋的意象為拉繩之牛犁田的樣貌 灰色低調卻又優美的造形,我覺得是三座造形橋樑中最美的一座 客屬大橋之後的路段,台72已無任何立體化的交流道 23k至終點31k,均為紅綠燈控管的平交路口 但這段的台72卻不完全是「平面快速公路」 就路線來說,為了在險峻的後龍溪谷開出一條平順的大道 台72用了好幾座的高架橋、隧道鋪成 部份的平交路口,甚至也是設立在高架橋上 從23k的客屬大橋東行 只見遠方的山谷越來越近,一座座渾圓的山頭也越顯高壯 路肩預留了非常大的寬度,不曉得有什麼功能? 台66觀音平鎮段、台61大安、竹南香山段,以及台72銅鑼汶水段 這三段快速公路,都是以平交路口為主的快速公路 三段的管理形式、標示系統也不盡相同,各有一套 台72的設計,是承台66的規格,將左轉車道置於主線的左線待轉 不必如台61般還要先由外側的匝道匯出,再由側車道待轉 但是台72初期的設計,竟然沒有設置左轉車道 直接將左轉車道放在主線的內側車道上 然後在地上畫一塊突如其來黃色槽化線 也就是說,內線道直行的車輛,必須先切到外線道 然後與外線車共同一線道,直行通過平交路口 為了稀少的左轉車流,直行的主線竟得做出這麼大的犧牲 要是有人不乖,直接壓過槽化線,剛好台72又起霧,然後又有人正在待轉…… 經過變更設計後,縮減車道及路肩寬度,好讓路口能擠進三車道 最內側仍然是左彎待轉道,而右二側則維持主線的二個車道,類似台66平面段 這麼一來,主線車輛雖然不能「直」行,方向盤還是要扭一下 但至少能維持二線直線車道,亦最初的設計要來得安全許多 (左彎車道其實也常見於一般道路) 石圍牆到河排之間,台72跨越了後龍溪 從溪的北岸轉往南岸,並沿著南岸的河床東行 到了26K通往「河排」的開礦村一號平交路口 台72在開礦村設有三座平交路口,名稱分別被編為一號、二號及三號 三座平交路口均為T型路口,且藉由新建的聯絡道通往既有的聚落 雖然三座平交路口均命名為「開礦村」,但的出口預告牌卻均無「開礦村」之名 一號出口地名為「河排」,二號為「出礦坑」,三號為「轉溝水」 預告牌右上角亦無放置黃底黑字的平交路口名稱 所以,用路人也大多以出口預告的地名做為平交路口之名 台72的平交路口的出口預告牌,與其他快速公路平面段亦不盡相同 台72平交路口為普通公路的分離式指標,但版面較大,以利辨識 於路口前0.5公里設置一座預告,平交路口旁再放一座 格式均比照普通公路 從開礦村一號路口至二號之間的2.3公里 堪稱是台72最為雄偉的一段 後龍溪谷既有的台6線,走的是北岸邊坡,但路小落石多,拓寬不易 後起的台72,不選擇大規模開挖山壁蓋路 而是直接在溪谷的河床建一座與溪流平行的高架橋 於是,後龍溪谷的中上游,台72便成了一條活跳跳的巨龍 無視於山勢的峻峭,姿意盤旋在深谷之中 這樣的工法其實常見於晚近的公路工程 例如台21、台9南迴段等,都是為了減低對山坡的破壞 且可防範土石流對道路的威脅,所以沿著谷底架設高架橋 讓出礦村段的台72與巨龍神似的原因 除了它盤旋山間的線型,以及巨大的身影外 也和它的橋樑型式有關 由下往上看,台72高架橋,橋墩細小,但橋面卻很寬 就像一個T字型結構,頂上的橫面如果太長,整個結構便搖搖欲墜 這時我們就會在T的兩個腋下補上2道斜向支撐架 所以台72為了讓寬大的橋面座落在細小的橋墩上 便以數條斜向的短橫桿斜撐著,以利支撐及平衡,遠看便如龍紋般 這種橋樑專有名詞應該是「斜撐橋」 工法目的主在縮小工程規模,減低對環境的破壞 (國道6號也有相同的工法,斜撐架為紅色鋼條) 當然,若行駛在台72的路上,絕對無法感受巨龍的身影 也看不到斜撐橋的結構體,有種「不識盧山真面目」之嘆 倒是兩岸夾道的山勢逼人,甚至產生山動路不動的錯覺 也讓人期待著,出了山谷的那頭,又會是什麼世界? 出了山谷的那頭,是28.4k的開礦村二號平交 也是出礦坑油礦場的路口,整個路口均設置於河床上 主線是高架橋,聯絡道也是高架橋 如果主線是巨龍的話,那麼聯絡道就成了龍鬚 出礦坑是中油第一個開採原油的油井 現有一座油礦陳列館,以及舊的纜車軌道 礦區周邊則是因礦業興起的聚落,並擁有一座小學 特殊的油礦風情,在出礦坑沒落之後,也開始朝觀光發展 開礦村二號平交(出礦坑)繼續東行 仍以高聳的斜撐橋穿越每一個山谷地 接著來到台72第一座隧道:開礦隧道 開礦隧道非常短,僅約192公尺 隧道形式為二個方正的ㄇ字型 打穿了一面小小的山壁 緊接著開礦隧道後,是29.5K的開礦村三號平交(轉溝水) 這是台72最後一座平交路口 從衛星地圖來看,轉溝水位於後龍溪一道大曲流的內圈 因為被曲流環繞,讓地形像是一座半島般 猜想這應該就是轉溝水地名的由來吧(以客語發音) 台72轉溝水平交路口,也設計在高架橋上方 從平面聯絡道築一條爬升的匝道,與高高在上的台72主線相連 但在腹地狹小的情況下 轉溝水匝道只能從橋下空間S型螺旋爬升至主線 轉溝水並不是一個聚落,當地只有散居的農田果園 這裡至出礦坑之間,尚有一條小小的「永福農路」可以利用 農路沿著台72底下而行,路幅約5米,但人車稀少,尚稱好走 讓人覺得轉溝水匝道是否有重複投資的必要? 隨後,台72又以隧道通過構成轉溝水半島地形的山脊 這座隧道為汶水隧道,長約260公尺,為雙孔隧道 進隧道之前,雙向車道會先分開一段距離 比起繞著後龍溪轉溝水曲流的台6線,台72直接穿山走捷徑 不論時間、空間均較台6線快得多 出了汶水隧道,台72再度跨越後龍溪 最後高架降為平面,在汶水接上台3線公路 台72在這裡立了一座31k的終點牌,劃下完美的句點 「獅潭端」是台72終點的正式名稱 隔一座橋就是大湖鄉,到獅潭的中心仍要一段車程 以位置及台72全名「後龍汶水快速公路」來看,名為「汶水端」似乎更適合 汶水位於苗栗山線(獅潭、大湖)聯絡苗栗市的樞紐 台72的開通,又讓汶水從交通轉運中心,蛻變為觀光的文化老街 獅潭端東行出口,也在汶水老街的知名度打開之後,立了一座「汶水老街」的巨碑 除了汶水老街,藉由台3線,還能通往大湖採草莓,或者泰安泡溫泉 東段的台72,可說是觀光的捷徑,開啟了許多交通不便的風景區 附帶一提 最近台72全線的指標的文字均鋪上LED燈 並且採用多色的燈對應文字的顏色 讓夜裡及霧季的台72看得清楚 或許有人會說「浪費電」、「足傷電」 不過這些LED燈全為太陽能電力,自給自足 (每座路牌背後都會有一座小小的太陽能集電器) 公路總局所管轄的快速公路,在很久以前便開始試辦警示牌LED化 例如夜裡台68、台74均能看見閃閃發亮的警示標誌 只是限於技術,當時均以黃色燈為主,卻與國內法規所規定的顏色不符 近來在多色LED普及下,LED標誌也從路旁的警示標,爬上了出口預告標誌 要白的有白的,要藍的有藍的,不再是當初的單一色種 對於霧季時整條路茫茫的台72來說 出口預告LED化,也讓行車安全更有保障 最近有一則報導 春節假期有人利用GPS導航系統,北上欲至大湖採草莓 卻因GPS只會判斷「直線」,卻忽略了「山路」 於是告訴用路人,從三義交流道下,接縣道130 (縣道130的記錄可參考友站〈悠閒的兜風小徑-縣道130〉) 剛好當天有許多車輛要去大湖採草莓,也都剛好使用同一款的GPS 將大量車潮導入山區小路的縣道130,造成縣道130大塞車 其實北上至大湖,多繞一點路,走台72快速公路 絕對比看似「直線」的山區公路要快許多 這也是12條東西向快速公路最主要的目的 藉由短途的繞路,換來更快速的旅程 -- ╭───────╮[───────────────────────────── │ 公 路 邦 │[ http://road.club.pixnet.net/ ● ←人孔蓋 │ │[ ═══════ ─── ─── ─── │ Road Club │ 公路貼圖/公路記錄/公路猜一猜/公路討論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4.4.20
bicmosY:頭推 02/20 20:49
bruce9268:推呀~文字詳細 圖片清晰!!! 02/20 21:01
gishileh:看過就推 02/20 21:09
david75610:冰魚大必推! 02/20 21:47
icm1201:先推再看 02/20 21:54
JJLi:啊…這條路我沒走過呢…(筆記 02/20 21:58
cjr:苗栗人友情推!! 02/20 22:33
hudson109:看過也推 02/20 22:37
xiaowei:未看先推~ 02/20 22:52
dreamfire:看過也推!! 02/20 23:05
lmn:冰魚大必推 02/20 23:25
sanpeter:超詳細 必推 02/20 23:26
cbate:推 02/21 00:20
owenx:過年去大湖泡溫泉就是走這條,下小雨又跟在砂石車後面好痛苦 02/21 00:22
hsnufp:推! 02/21 01:13
james732:冰魚大必推!! 02/21 03:54
fcbih350:有看有推 02/21 09:39
Taichungist:有看有推 02/21 09:46
packie:超詳細的,圖文並茂! 02/21 16:07
cbate:再推,每篇必推 02/21 20:46
fluteofwind:冰魚大的優文,不推對不起自己 XD 02/21 22:50
palmer:細節都很詳細的一篇文...推 02/21 23:08
justloveaki:未看先推冰魚大 02/21 23:46
NRS:大推! 02/22 16:17
f126557:推,學到很多! 02/22 16:45
jr147:推 感謝分享 02/26 18:40
xiaowei:新港大橋形狀真的好特殊@@ 02/26 19:55
PECOPECO:PUSHHHHHHHH 02/28 13:59
Coaltit:第一條開上去的快速道路~想知道什麼時候可直接國道1or3? 03/10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