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聯合報 / 2009/04/06 台北市政府正進行新生高架橋改善工程,封閉南下路段及部分北上車道,希望一舉改善 新生高經年累月的老症狀,讓新生高從此脫胎換骨。 新生高對不少老台北人來說,可說又愛又恨,愛的是這條路,確是市內南北向的捷徑,能 快速的進到市中心。恨的是每次車子在橋上奔馳,經過伸縮縫的叩叩聲,車子上下彈跳, 簡直讓駕駛要抓狂。 新生高架橋是繼環河高架橋後,第二條市內高架道路,當年因中山北路車流量大,出入士 林、圓山地區交通壅塞,市府規畫在新生大排上方興建高架橋,72年完工啟用。 新生高架橋全長約3.91公里,匝道橋寬約為5.5公尺,北側透過中山二橋接圓山,西引道 接劍潭,可通往士林、北投;東引道接北安路,通往大直、內湖,完工後自然成為市內重 要交通幹道。尤其北側可連通圓山飯店,更是不少訪台國賓,在台北時的必經之路。 市 府新工處長吳俊賢說,新生高架橋採「密排梁」構造,縮小橋面厚度,以便橋下讓汽車通 行。當年由新工處設計建造,基座採特別的拱型方式,橋面施工採「預力梁」工法,亦即 先拉鋼索,再鋪設水泥,然後吊接上去。 他說,新生高架通車已逾25年,期間經歷921地震、331地震,已不符橋梁耐震係數,市府 雖在上下匝道處設置紅色標示牌,「此橋遇5級以上震度地震時將封閉」,但因無相關應 變機制,為一勞永逸確保安全,去年7月開始進行改善工程。 這次市府投入13億元預算,針對新生高進行基礎補強,並用鋼板包覆,補強橋墩;拆除護 欄重建並新設隔音牆;AC銑舖並減少橋面伸縮縫。 吳俊賢說,以往新生高被戲稱為「叩隆橋」,路面崎嶇不平,相當難走,改善完後將有不 同風貌,絕對平穩。 他強調,改善後新生高不僅符合「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補強後至少可再使用30年。 ※延伸閱讀》市政府新生高架改善工程主題網 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 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20694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3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