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anddy111/32664772 ================================================ BBS文字版: 台灣人普遍以機車作為交通工具,由於有著機動性高且方便 的優點,即使在大眾交通工具尚稱完善的台北地區,每千人機 踏車數也有500輛之譜 (新北市591輛/千人,台北市418輛/千人 )。然而數量龐大機車族,在路權上沒有得到較好的待遇,國 道、快速道路不說,各地的重要道路、橋梁處處可見「禁行機 車」標誌,此外從淡水河流域各橋梁千奇百怪的機車道亦可見 端倪,不是把機車引道蓋在不起眼的角落,就是把機車道搞得 像八仙樂園的滑水道360度大轉彎,美其名為車道分流,實則歧 視機車族,在在都突顯出政府漠視機車路權。 相信同是機車族的你一定曾幻想過以下情境:「如果機車可 騎上高速公路有多好…」或是「沿路綠燈暢行無阻想必很痛快 …」等等,而在新北市真的有一條令騎士稱讚不已的路,全路 段無紅綠燈、僅准機車通行甚至採封閉式車道,除了出入口匝 道外沒有其他岔路口,哪裡有這麼好康的呢? 這條路正是橫跨 板橋土城兩地,沿大漢溪右岸而行的『板橋-土城機車堤外道路』 堤外機車道的誕生其實是以眾多車下亡魂的鮮血所換來的。 板橋與土城一帶的環河路路幅不寬,車流量卻很大,大小車混 流行駛常有傷亡車禍發生,光是民國95年此路段車禍死亡人數 就高達24人,名列多年死亡車道榜首。北縣交通局為了減少車 禍肇事率,引入汽機車分流的想法,於同年開始闢建全國第一 條堤外機車道,第一階段由土城城林橋至板橋四汴頭段,全長 4.7公里,已在96年6月宣告通車;而第二階段再由四汴頭往北 延伸到大漢橋,全長2.9公里,亦於98年5月27日通車,總計全 線通車路段達7.6公里。 堤外機車道的特色從名稱來看顯而易見,「堤外」顧名思義 闢建在堤防外;「機車道」則表示機車專用。本路線沿著大漢 溪右岸、隔堤防與環河路平行,不與一般道路交岔,而必須透 過這4座出入匝道口(越堤道)銜接,由北而南分別為大漢橋越堤 道(起點)、四汴頭越堤道、浮洲橋越堤道以及城林橋越堤道(終 點)。換句話說,堤外機車道具有封閉式道路的特性,與堤內之 間的動線經過巧妙安排,全線無須任何紅綠燈等交通號誌。 另一項特性為「機車專用」。機車專用道這個概念在台灣實 屬罕見,一般機車的路權大多與腳踏車分享,亦即所謂「機慢 車道」,而北縣交通局將堤外機車道更加細分,以植栽方式分 流機車與單車,除部分靠近河濱公園停車場的路段外僅准機車 專用,通行車種單純不受干擾。 為了介紹方便,本文將從最北的大漢橋越堤道做為起點開始, 至土城越堤道結束,將兩階段通車路段一次介紹以饗讀者,照 片則分別拍攝於2010/8~2011/3,部分景觀略有改變,還請包涵! ▼堤外機車道通車路線圖 前往堤外機車道必須先透過「大漢橋越堤道」跨越堤防。大 漢橋越堤道位於板橋環河路與民生路交叉口,雖然附近路口都 設有指標,但周遭龐大的車流使得出入口看起來不很明顯,若 非有禁行汽車的標誌防止汽車誤闖,可能還沒意會到堤外機車 道從這裡進入。值得一提的是,路口附近掛著黃底黑字的「機 車替代道路」指標而非常用的綠底白字,顯示交通局目前把堤 外機車道定位在環河路的替代道路,筆者認為在車流漸增之際 ,可考慮更換指標格式及路名,視為一般市區道路為佳。 大漢橋越堤道受限於路幅不寬,又位於端點位置,車流動線 採雙車道直上直下的方式進出,此外為了方便單車及行人出入 ,靠近環河路端還挪出空間作自行車牽引道,中間並以防撞桿 區隔直到坡道頂端才又分道揚鑣,機車繼續前行、單車則採U字 型迴轉下坡。下坡以後無縫銜接,正式進入堤外機車道的範圍 ,里程由此開始計算。 ▼ 板橋環河路與民生路交叉口,路口指標採黃底黑字表示。 左側為大漢橋 ▼ 大漢橋越堤道入口,由此上坡前往堤外機車道。左側為板 橋環河路,防撞桿右側為自行車牽引道。 ▼ 回望大漢橋越堤道 ▼ 往堤外下坡路段僅剩雙向機車道,與自行車道暫時分開 第一次進入堤外機車道得騎士可能會被眼前的景象而驚訝, 映入眼簾的是柏油鋪面雙向雙線車道,全程無坑洞、破損更沒 有人行孔蓋。相關安全設施非常完善,車道中間以雙黃線及反 光標記分隔,路面劃有「機車專用」提醒其他車種勿闖入;兩 側則有20公分高的分隔島並裝設圓形紅橘反光標誌,另外每50 公尺設有里程牌貼在分隔島內側,方便辨認目前位置。 進入堤外,視野一片開闊,右側的河濱公園充滿著綠樹與修 剪整齊的草皮,花木扶疏;左側灰暗高聳的堤防,雖感壓迫但 恰好隔絕了都市塵囂。道路線型平直好走,除了經過水門、抽 水站稍稍繞過外幾乎沒有大彎道,騎起來心曠神怡,微風吹拂 下不自覺會加足油門奔馳,若不是發現前方限速40的警告牌, 還以為騎上快速道路了。實際上許多騎士們也視為理所當然, 多超速行駛,筆者認為既然交通局給機車族這麼高規格的道路, 車道應適度加寬至5公尺以免危險。 ▼ 堤外機車道起點0K牌,『大漢右』表示大漢溪右岸 ▼ 車道僅4.3公尺寬,全線限速40公里。分隔島旁密集的反 光標記,晚上不用路燈也很安全 ▼ 鑽過新海橋,左側是自行車道(逆樁拍攝) ▼ 車道呈S型繞過新海水門,請減速。里程數約0.6K ▼ 水門標高刻度 騎過新海橋後,河濱公園旁靠近河邊方向有一片荒無的空地 ,一路延伸至四汴頭,這看似雜草叢生無人整理,其實是前任 縣長推行的人工濕地,目前共有新海人工濕地、樹林鹿角溪人 工濕地兩處。環保局希望藉由人工開闢出來的沼澤培養水生動 植物淨化大漢溪,既環保又維護生態,達到環境永續發展的概 念,據說常有野鳥現蹤。不過機車道離濕地還有段距離,如欲 觀賞可爬上2K處的社後防汛陸橋飽覽一番。 社後防汛陸橋以南統稱浮洲,湳仔溝在此匯入大漢溪,四 汴頭抽水站、水門皆集中在這裡,這一帶早期屬沙洲沼澤地型 ,地勢低窪,颱風來襲屢次淹水,故興建四汴頭抽水站解決水 患,不料因伍澤元弊案而聲名大噪。未完工的台65線自新莊跨 越大漢溪後也從這裡進入板橋,循湳仔溝左岸一路往南,稍後 將於土城機廠再次與堤外機車道見面。 ▼ 四汴頭水門,約1.9K ▼ 台65線(特二號)跨大漢溪橋墩,預計明年完工 ▼ 社後防汛陸橋,行人與單車可藉由陸橋從環河路進入堤外 ▼ 堤外機車道全景,右側為新海人工濕地 隨著里程數的增加,很快的到了第二個匝道-四汴頭越堤道 ,表示第二階段的通車路段「大漢橋-四汴頭」在這裡告一段落 ,取而代之的是最初的堤外越堤道「四汴頭-城林橋」。堤外機 車道起點當時分兩階段施作,完工後里程並未整合,目前仍保 持兩個起點分別計算,其中第二階段里程牌加註「大漢右」, 原第一階段則只有純里程數而已,造成「0K+000」緊接在「大 漢右2K+600」里程牌出現,讓人實在摸不著頭緒。值得一提的 是,「大漢橋-四汴頭」路段最後一面里程牌竟然是2.6K而非交 通局公告的2.9K,交通局可能把大漢橋越堤道也算進去而造成 落差吧。 四汴頭越堤道的行車動線不如大漢橋越堤道採用直上直下設 計,考量匝道車流交織將造成壅塞,又因位於行水區不適合設 立紅綠燈,因此改以1+1分道的方式處理,如此一來直行的車流 不會被出入匝道的車流所阻礙。文字不容易敘述,參照行車動 線圖: 要注意的是,為了讓車輛進出河濱公園停車場,四汴頭越堤 道開放汽車通行,機車專用路段僅及於機車道主線,出入越堤 道時務必注意安全。 ▼ 最後一面里程牌,大漢右-2.6K,無終點牌 ▼ 終點前多了一個左轉車道,可經四汴頭越堤道通往環河路 (往土城方向拍攝) ▼ 分道,往左直行續往新海橋,往右經由越堤道離開(往板橋 方向拍攝) ▼ 四汴頭越堤道俯視圖 ▼ 環河路上的圖型指標,設立時大漢橋-四汴頭路段尚未通車 ▼ 四汴頭越堤道/環河路岔路口 離開四汴頭越堤道續往土城方向前進,里程重新計算,兩旁 的風景也略為不同。機車道不再緊鄰濕地,右側轉變為平坦的 草皮與散步小徑,看起來更加整齊;左側的堤防配合前方不遠 的鐵路橋降低高度,壓迫感也沒這麼重了,沿路綠草如茵草木 陪伴,沒有路燈、旗幟、招牌等視覺汙染,騎來輕鬆暢快,很 難想像這裡與擁擠雜亂的都市僅有一牆之隔。 鑽過鐵路橋不久即進入浮洲藝術河濱公園。浮洲藝術河濱公 園位於浮洲橋下一帶,橋下有公共腳踏車可租借,每到假日常 常看到家長帶著小孩前來散步、騎車、放風箏,是假日踏青的 好去處。不同於四汴頭越堤道僅本線開放汽車通行,為方便車 輛進出河濱公園停車場,浮洲橋越堤道不僅開放汽車通行,而 且從停車場1.9K至浮洲橋越堤道2.6K之間約700公尺為共用路線 ,以路面加寬的方式轉為汽機車混合車道,也就是說這段路並 非機車專用。為了避免汽車誤闖,兩端點設立機車專用標誌以 免闖入。 (話說沿大漢溪往南還有溪洲運動公園、媽祖田運動公園,但 這些都位於堤外的公園又沒有清楚的界線,不知道為何要這麼 多名字?) 浮洲橋越堤道位於土城機廠旁,行車動線採堤外雙車道上下 、堤內分車道進出的方式,也就是說越堤道與環河路共有2個交 叉路口,分別以單行道進出;到了堤頂兩車道匯流,改以雙車 道往堤內進出。機車道南向因為與汽車共用,車道本來就寬, 不過對機車北向往越堤道則不是很友善,因為岔路口車道並未 加寬,上越堤道必須180度迴轉,如車流量大時將很容易造成堵 塞。文字不容易敘述,參照行車動線圖: ▼ 0K+000,起點由四汴頭重新起算 ▼ 鐵路橋與緊鄰的高鐵橋,自四汴頭起算約1.2K。台鐵與高 鐵的軌道在這裡分道揚鑣。 ▼ 兩旁風光明媚,遠方觀音山清晰可見 ▼ 汽機車混合車道起點,約1.9K(逆拍)。 ▼ 汽機車混合車道,堤防上方為浮洲橋大觀路引道(114縣道) ▼ 連接樹林、板橋的浮洲橋。 ▼ 浮洲橋越堤道出口告示牌,左轉即可直上越堤道 ▼ 北向車道(左側)往浮洲橋越堤道,狹窄的車道對於迴轉爬 上越堤道是一大挑戰 ▼ 越堤道頂端。單行道左上右下,通往環河路。 ▼ 土城環河路/浮洲橋越堤道岔路口,左側為上橋引道 離開浮洲橋越堤道,周遭景色多了點變化。左側的堤防改為 較不壓迫的梯形式,原本在四汴頭分道揚鑣的台65特二號高架 這時也回來湊熱鬧,亦步亦趨的伴隨堤外機車道前行。往河岸 望去則可見到綠油油的草皮與樹林一帶的山勢,一片綠意,很 難想像20年前這片凹岸堆積形成的河灘地曾是個垃圾山,既骯 髒又惡臭,直到近幾年才清理完畢。 很快的來到土城水門。堤外機車道沿線有5座跨越水門與抽水 站的跨越橋,96年通車時跨越橋設計為機車與單車共用,沒想 到本路段接近土城工業區,上下班通勤車流量大,橋梁太窄機 車和單車爭道經常出車禍,後來交通局另外在跨越橋右側興建 單車專用橋,使機車與單車分流真正的成為「機車專用」,目 前路面仍留有當時車道分隔線的痕跡。過了土城水門不遠,原 本綠意盎然的景緻突然變成漫塵的工地,前方忽見墩柱矗立在 眼前,而鋼樑則如麻花般穿梭於城林橋與台65線之間,原來這 是台65線「土城一」交流道,預計2011年底通車後樹林的民眾 可輕鬆的經由這個交流道直上國道3號,2013年全線通車後更可 直抵五股,未來筆者將另外闢文介紹。 ▼ 台65於土城機廠附近沿堤防與堤外機車道並行 ▼ 土城水門 ▼ 土城水門跨越橋,新建的單車專用橋位於照片右側 ▼ 從土城水門遠眺堤外機車道 ▼ 台65與城林橋交會之「土城一」交流道,目前仍施工中 穿越城林橋後,意味著堤外機車道即將抵達終點。為配合台 65線施工,周遭暫時改道繞行,使得該路段稍顯顛簸;往南約 莫300公尺,堤外機車道爬上城林橋越堤道即無縫接上土城環河 路,與土城工業區內的自強路引道呈十字交岔路口,結束於岔 路口紅綠燈前;而台65線也同時道別以90度轉彎往土城交流道 ,不再併行。 城林橋越堤道原先以臨時引道的方式連絡土城環河路,隨著 各項工程陸續完工,筆者2月底前往時已重新復舊為永久道路, 不過這裡很可能只是臨時終點而已,因為新北市正研擬未來將 續建往南延伸至三峽,如此一來即可分流土城環河路,解決該 路段只有一個車道供汽車通行的窘境。 ▼ 臨時搭建的城林橋越堤道 (2010.10.02) ▼ 台65墩柱完成,城林橋越堤道重新整建後的模樣 ▼ 城林橋越堤道終點 ▼ 台65線在堤外機車道終點處大轉彎往土城交流道前進(2011.2.27) ▼ 半年前的模樣(2010.10.02) ▼ 城林橋越堤道回望土城一交流道 堤外機車道自通車以來流量不斷增加,每小時已成長至1000 輛次通行,且自96年機車分流後,原環河路死亡車禍肇事率年 年下降,顯示成效良好。雖當初建造的目的在於安全考量,然 而堤外機車道的成功也突顯出政府在交通政策上一向以小客車 為主,在設計時漠視機車路權,直到傷亡產生、強大民意反映 下才不得不修改補救,君不見日前新北大橋的機車道造成多件 死傷亦是如此【註】。政府並非不能,而是不為矣! 筆者在此並非認為要多蓋機車專用道,而是希望政府必須建 立明確的交通政策,要不就完全排除(限制)機車,從各方面下 手管控數量,要不然就正視現實將機車納入一併考量,否則左 右搖擺搞個四不像,只有混亂而已。 【註】新北大橋藏危機 視線有死角-民視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g3p7NHjUB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234.50
david75610:推~只是機車道窄+沒有分隔島 有些騎士騎很快也蠻危險的 04/03 22:48
qin:有看有推 04/03 23:28
hicker:有淡水河流域完整的提外機車道規劃圖嗎?? 04/03 23:54
TureWinner:說到機車上高速公路,國1末端,機車就可以在旁邊跑一段 04/03 23:58
JCC:不過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像台灣這麼多機車專用道 機汽車分流呢? 04/04 00:31
sagi131:台灣有很多機車專用道嗎?以台北地區來說扣除掉橋樑的話 04/04 01:14
sagi131:機車專用道根本屈指可數 機車優先比較多 但是優先道有跟沒 04/04 01:14
sagi131:有一樣 04/04 01:15
sagi131:所謂分流是:汽車可以走機車的路,但機車不能走汽車的路 04/04 01:16
robertshih:如果有板友喜歡路跑的話 浮洲橋下每年10月會舉辦"金城 04/04 01:16
robertshih:桐花盃"路跑活動 最長的有馬拉松組 就是使用這個道路 04/04 01:16
sagi131:我真的不覺得這樣子可以叫做分流.. 04/04 01:17
tonyhsie:"台灣這麼多機車專用道"<=這句話從何說起? 完全不能理解 04/04 03:23
fcblue:這和環河北路堤外機車道差不多吧 04/04 06:30
snooker:推這條,但蠻可怕的 04/04 08:49
jowquen:環河北路只有自行車道吧 04/04 10:43
moriyaorange:台灣確定有很多機車專用道,不然就是機車優先道 04/04 16:09
moriyaorange:土城機車堤外便道,確實是往土城三峽地區最便利捷徑 04/04 16:11
moriyaorange: 實 04/04 16:11
haqqige:樓上 你有點誤會吧!! 這條堤外便道其實是板橋~土城。 04/04 16:35
haqqige:如果是土城~三峽,那還是乖乖走環河路。 04/04 16:35
pihan:樓樓上應該是說三峽土城走柑園街→柑城橋→環河道路→機車道 04/04 16:39
kyrtse:台灣的機車專用道感覺都是用來避免影響到汽車高架或交流道 04/04 18:02
kyrtse:動線的 並不是真的用來方便機車通行的= = 04/04 18:03
haqqige:台灣"真正的機車專用道"還真的沒幾條...大部份都是機車優 04/04 18:40
haqqige:先道->意思就是說 參考心酸用的~汽車闖進來也不用罰錢~~ 04/04 18:41
Potassium:請問洲美到關渡的自行車道有准機車通行嗎 04/04 19:47
moriyaorange:我並沒有誤會喔,往三峽可以經過那條機車便道... 04/04 21:27
moriyaorange:除了柑園橋之外,環河道路接到台3線也能到三峽 04/04 21:29
moriyaorange: 城 04/04 21:30
pihan:那就是介壽路了 但這一整段都沒有機車專用道啦 :D 04/04 21:37
moriyaorange:其實過了柑城橋後,機車道就沒了,變成單向兩車道 04/04 21:51
rophh:moriyaorange大 堤外道跟環河路是兩回事... 04/04 23:07
moriyaorange:樓上指的環河路,應該是四汴頭抽水站那條環河道路 04/05 13:04
moriyaorange:和土城機車便道當然是兩回事XD 04/05 13:05
JCC:對 我講的就是指過橋的機車專用道而已 04/06 10:56
JCC:我是說 其他國家有沒有這樣汽機車分流的道路或橋樑 04/06 10:57
qekpwjnw:很認同文章最後一段 到底是要改善還是根絕 應該說清楚 04/07 00:57
colin79813:大推~~~ 04/17 22:25
ciswww: 大漢橋~四汴頭之間約於2015年起以自來水工程為由(可能是 08/02 18:44
ciswww: 板二水量調度)封閉,結果工程結束後仍未恢復,2016年底已 08/02 18:45
ciswww: 再度公告,以堤內道路已開闢為由,不再開放機車道 08/02 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