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版 http://ice2006.pixnet.net/blog/post/30432091 台灣高山公路的曠世鉅作,當推霧社經合歡山至大禹嶺的14甲線 海拔3,275公尺的武嶺,不僅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也是東亞公路的最高點 冬季的大雪常將公路點妝成一片白,糖霜般的白雪退去後,又換上芳草青青的活力 料峭春寒下,清境農場段的紅紫山櫻花個性地開在不經意的轉角裡 一路相隨的奇萊連峰,在山谷彼岸白了山頭,讓北國的氛圍飄散在每一個里程中 台14甲線始於霧社,經過清境農場,一路爬上合歡山,再下滑至終點大禹嶺,全長41公里 造就了海拔3275的台灣公路最高點的紀錄, 也讓冬天的台14甲線鋪上白雪世界的畫布 在1950年左右,國民政府一直有新建中橫公路的構想(當時稱為橫斷公路) 經過探堪後規劃出南北二線,南線即今台14線銅門虛線段,迄今仍未敢冒然開工 北線即今台14線接台14甲,過合歡山至大禹嶺後接台8線一路至花蓮 而後確定以北線為主,卻因資金不足始終沒有開工 1955年在美援的挹注下再次探堪,經美國懷特公司重新測量後,發現了「新線」 這條「新線」即今斷掉的台8線,從谷關經德基、梨山至大禹嶺 「新線」的里程比北線短70公里,工程經費也因此大減,馬上取代了「北線」 此舉也引起南投、台中兩縣「爭取」中橫公路通過的聲浪 台中縣力爭新線的設置,南投縣自知合歡山有雪季問題,所以力推「南線」 但也因為美援的協助,1956年7月7日,中橫工程「三線齊發」 除了今台8的中橫主線和原本稱之為北線的霧社支線外,還增加了宜蘭支線(今台7甲) 在前公路局工程師林則彬的帶領下,只花了近四年的時間,中橫公路主、支線便完工通車 (當然當時的路線標準遠低於今日,路開了、再舖上碎石即告完工) 雖然工時快,但工程時的驚險以及颱風的衝擊,多少生命就這麼消逝而去 1959年聯合報第三版報導瓊安、露依絲颱風對中橫工程影響時,有下列這段話: 記者在溪畔途中,遇著四個在西段築路的工人,由合歡山脈的關原,肩挑行李,翻山越嶺 步行從西段步行到東段,在山中盤旋四天之久,方到達太魯閣。據他們談稱:沿線災害情 形至為嚴重,山崩路基塌陷,橋樑沖毀,不要說汽車,連人都無法通過,在山中工作的人 員,風災後曾經因交通斷絕,糧食不繼,饑餓數天,颱風夜聽說有幾個開路英雄,住在山 底下的帳幕裏面,結果被山洪沖去,迄未找到屍體,毫無疑問的,他們已經骨埋黃沙了。 過去進行式的苦難,記者以「骨埋黃沙」優美的文筆帶過 換成今日,任何一條生命受到威脅、任何工人受到圍困 勢必會有大篇幅的報導並動用所有社會資源來營救,順便罵一下政府救災無能 對比兩時代對生命處置的不同,令人稀噓 言歸正傳,被稱之為中橫補給線,或運輸車道的今台14甲線 在六十年前中橫公路規劃之初,曾經是中橫主線的候選名單(即上述的「北線」) 1999年921地震後,台8線德基段回歸自然界,台14甲線成為中橫的替代道路 但這替代的名義,事實上卻實踐了當年「北線」的規劃 造化弄人,新線崩毀,北線卻屹立至今 閱讀台灣公路的歷史,猶如一齣精采的連續劇 今日的台14甲線在公路總局的養護下,硬體設備和安全性已不可與當年而語 早期台14甲一度為台14主線,而後台14改走蘆山,做為新中橫的準備 霧社至大禹嶺段即改稱為台14甲 台14、14甲在霧社的Y分叉形路口,大跨距的門架上複雜的指標顯得凌亂 箭頭有的左轉有的右轉有的直直走,再搭配許多地名 不熟路況的駕駛人往往就被定格在這裡造成後方壅塞 既然都搭設了這麼大的門架,不如以快速公路規格的指標來改善 下面編號第2張圖,即筆者以軟體合成擬真的建議版本 從霧社至翠峰,台14甲大多維持著雙向二車道的路幅,道路品質也不錯 但坡度已有明顯的增加,油門可能要催得深一點 由於週休二日帶來的旅遊商機 從0K到3K間台14甲線,路旁非常熱鬧,店家、餐廳和民宿一路相陪 一個連續陡坡上了4K,來到力行產業道路口,路標寫著「梨山」二字 但實際上力行慘烈的路況,就連筆者也不敢輕言征服,路標中的梨山應該拿掉較為妥當 台14甲過了4K後,兩旁恢復了短暫的寧靜,由群樹、芒草和電線桿夾道 但不時仍可見山坡上零星的民宿,大部份都具有歐式風格 2005年3月一股水氣充沛的寒流,讓台灣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降下大雪 部份海拔接近二千公尺如清境農場,也被大雪覆蓋,配上群立山間的歐風建築 整座清境農場宛如北歐山區,可說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美妙景色 美麗的山櫻花是台灣山區二月天最迷人的場景 其實此行一路上山櫻花最多的路段是台14線埔里至霧社段,台14甲的山櫻花反而不多 但是盛開時期,哪怕只是一株二株,也能成就浪漫的景觀 從6k開始,台14甲線兩旁又冒出了許多民宿 雖然距離10K真正的清境農場還有段距離,但6k至12k沿線的民宿,全以清境民宿為號召 7-11在清境農場開了第一家分店後,號稱是全台灣最高的便利商店 後來清境開發爆炸,除了民宿爆增,7-11也陸續開了三家,每家的規模均比照休息站 現在遊清境,反而像是逛市區一樣方便,以往那種山中的清境,也只能在心中清境了 台14甲線過了清境國小後,來到了清境農場旅遊服務中心,也是第一家7-11落腳處 服務中心停車場植滿了山櫻花,如果能再多種幾株連線線、面的話,也許更有看頭 過了旅遊服務中心,台14甲又獲得短暫的寧境 但路的兩旁均劃起了紅線,說明假日人潮洶湧時,沿線都會變成停車場 所以只好改劃禁停的紅線以維持交通的順暢 到了10K,是清境農場最著名的「青青草原」,要看綿羊秀的請在此下車 但筆者最喜歡的還是筍湯,試喝通常免錢,但比較不自在,不如直接來一碗比較痛快 不過這次行程志不在此,連草原入口都忘了拍,只拍到停車場後半段 台14甲到了11K至12K的松崗(博望新村),沿線又冒出了許多民宿和商家 此區因為在清境草原之上,又稱之為「上清境」,第三家7-11就在本區 台14甲因為清境農場休閒風的活力,讓大部份的路段變得非常熱鬧 假日甚至會塞車,有多塞?看看Google街景圖,連取景車也被困在車陣裡了XD 過了松崗後,台14甲終於擺脫了所有凡塵羈累,落得真正的清幽 高山公路該有的姿態,優美的線條盤旋在夾道的林木中,才讓台14甲顯得格外麗緻 一路不斷向上攀升的公路,林相也開始變化,高大聳直的溫帶植物逐漸取代低海拔植物 在14k附近,路邊出現一座棕底楷體白字寫著「梅峰」的舊式地名牌 梅峰為台大實驗農場,需申請才能進入 網路資料有云梅峰原名「沒風」,台大設置農場時雅化為梅風,此應是空穴來風 綜觀台14甲沿途的地名,從梅峰開始往上走,尚有翠峰、慈峰和鳶峰等地名 這些「峰」字輩的地名,因為找不到地名的源頭,亦不像是古地名的雅化 筆者推測是當年開路時所命的地名 接著再往上爬,來到海拔2300公尺的翠峰 寒流來襲時,有時候雪線亦會下探至翠峰 而翠峰還有聯絡道進入力行產業道路的慈峰,並聯絡山區各部落,讓翠峰有中繼站的功能 目前亦有派出所設置在此,常肩負雪季時合歡山的交通疏導 除了中繼站,翠峰本身也是一處管制站 當合歡山區降雪太大,無法行車時,或因交通原因需要限時通行 有時來往車輛只能停放在翠峰,這也就是為何翠峰會有一處超廣大的停車場 在18k里程牌後方的路中央,有一座小亭,即管制站的哨口 工務段還特地用彈性警示桿圍起來 台14甲過了翠峰管制站後,路幅從雙向二線道縮小為單線行車,會車時需特別留意 雖然現在護欄已強化,紅桿黃樑非常顯眼,但雪季時仍要小心 至於山谷彼岸的奇萊連峰,每座山頭都覆著白雪,成為台14甲一路相隨的伙伴 順著山壁蜿蜒不久,來到24k的鳶峰 鳶峰本身也是管制站,是台14甲上合歡山三座管制站的第二座 超大停車場旁還有許多攤販,肚子餓臨時想果腹也可以在鳶峰稍作停留 台14甲線從鳶峰至第三座管制站昆陽之間只有5公里,卻是最壯麗的一段路 邊坡的樹叢漸漸被亂石取代,偶一個髮夾彎後,卻又出現參天的杉木 從路面上的沙土來判斷,前一波降雪的雪線應曾下探至鳶峰 所以路面上滿是雪退之後所遺留的沙土痕跡 另一證明就是在26K旁一輛開到山溝裡去的矯車 該矯車暫時是人去車空的狀況,或許等到某天有空再上山拖吊 所以當路面結冰時,務必聽從交管的指示,該掛雪鍊就掛雪鍊(雖然有時掛了仍會打滑) 隨著公路不斷向天空攀升,視野也愈來愈開闊 周邊的群山從一開始的環抱之姿,曾幾何時通通跑到腳底下了 每一個急彎,都像是無盡的天堂路般,路,就在天空中隨著山勢盤旋 大部份的林木,也開始逐漸退去,剩下青青的草坡 在抵達29k、海拔3070公尺的昆陽前,台14線展開了一段之型蛇彎上升的路線 從黃色的護欄可以顯見共有三段的蛇彎,當然比起太平山公路多層次之字路是遜色太多 但爬上這道之字坡,台14甲即邁入三千公尺的里程碑 周邊的山頭也一個個退下,除了對岸的奇萊山,其他的山已開始自嘆弗如 登上昆陽之前,只見公路的盡頭,如世界的盡頭般 天空中的層積雲如萬丈簾幕,在盡頭的前方拉開了序曲 盡頭的眾人,望著同一個方向,在同一個簾幕底下 而我,也將成為那眾人 一山遠比一山高,抵達了一個彎道,也是下一個彎道的開始,這是山路的定律 方才所見的世界終點,當爬了上去時,也不過就是個髮夾彎 但這處髮夾彎的展望極佳,對岸白雪山頭橫亙的奇萊山區全在眼簾 這道連峰,包括了奇萊北峰、主峰、池山、卡羅樓山、裡山、南峰等山頭 多少登山客心之所嚮,就是挑戰這條縱走的路線 進入海拔三千公尺後,周邊的殘雪愈來愈多 有時降雪太多時,昆陽至武嶺會管制通行,讓大多數的人留在昆陽玩雪 昆陽休息站入口旁,即設有柵門,以便管制時段封鎖道路 總之,在台灣看雪,仍是件辛苦的事,卻每每讓人勇於嘗試 昆陽休息站停車空間不小,但車潮塞爆時應該也不夠停 這邊除了販賣部提供熱食外,還有遊客服務中心和派出所等建築 泥濘加上滑冰的地面,是雪剛退去留下的樣貌,走起路來需格外小心 否則不是弄得滿腳泥,就是滑得倒栽蔥 從昆陽往東眺望,一路相隨的雪白山頭的奇萊連峰更加清晰 連峰的北邊(照片左邊)在一座凸起的山頭後馬上直切而下,看得出來地勢險惡 它就是著加的奇萊主山北峰,海拔3607公尺,三面都是斷崖,是「十峻」之一 連峰稜線還有一座較高的山頭,是奇萊主峰,但就氣勢、海拔高度而言,主峰均不如北峰 往西眺望,最明顯的山頭換成了海拔3420公尺的合歡山東峰 東峰本也是座明顯的二道絕壁卻鋪上了白雪,削弱它威嚴的面容 再加上公路的經過,讓原本需要花三天三夜才能登上的合歡山東峰,變得平易近人 至於合歡山主峰,位在照片中東峰鞍部的左方,高度和氣勢均不如東峰 這也是合歡、奇萊兩峰系的特色,主峰均不比支峰高,山勢也不如支峰威壯 合歡、奇萊山區最迷人的景致,就是台14甲29k至31k沿著合歡稜線青青草坡形成的景緻 這條路古早是合歡古道,而後公路闢建後,明顯的線條劃過草坡,成為合歡山的印記之一 41▲遠眺台14甲29k至31k,沿合歡稜線下的草坡一路至武嶺 繼續上路後,方向所見的公路與草坡的景色,想像中應該是草原中的公路 實際上,駕駛在台14甲29k至31k,所見的卻是一段又一段的崖壁和險地 但可以確定的是,周邊的高山,除了對岸與之相望的奇萊山外,看不見更高的了 倒是路邊黃色的護欄,時常看到被撞擊的凹痕,每一個凹痕都是一次的保護 因為雪季路面結冰,變成溜冰場,有時掛雪鍊也不一定有用,許多車輛就滑去撞護欄 筆者在檢索昔日新聞時,竟發現多則車輛打滑滾落山谷造成死傷的記載 早期公路無護欄,人民對山區道路結冰這回事也懵懂,許多人命就葬生在這美麗的草坡下 42▲行經台14甲29k至31k,所見的卻是一段又一段的崖壁和險地 43▲台14甲29k至31k路面實況,明顯可見雪退去後的痕跡,以及護欄被撞擊的痕跡 過了31k的里程牌後,台14甲,台灣公路的最高點-武嶺,就在眼前 相傳以前有個長官到了武嶺後,記者問:「冷嗎?」長官以台語答:「有冷」 從此之後大家都稱此地為武嶺……以上搏君一笑勿當真 其實武嶺原名佐久間鞍部,又稱為南嶺,公路通車時改喚為武嶺 與昆陽、鳶峰、翠峰同是隨著公路的開鑿而生的地名 武嶺的命名源由可能與蔣介石有關 蔣氏祖籍原為浙江武嶺,唐代遷至奉化,此其一 而早年蔣氏生日時,各界慶賀辭的開頭都會出現「武嶺」 如1951年三軍代表易國瑞的祝壽詞云:「武嶺峨峨、篤生聖胄。」 而1962年省議會議長黃朝琴的壽頌云:「祥鋷武嶺,嶽降元良。」此其二 雖然沒有明確的文獻說明武嶺就是蔣介石,但由蛛絲馬跡仍能探知一二 武嶺有一座觀景臺,臺上有座早年所立寫著「武嶺」的地名牌,是早年的地標 但因雪冰太厚,樓梯結冰濕滑,不易行走,一堆人就拉著欄杆勉強上下,實在危險 筆者就沒上去了 44▲台14甲,台灣公路最高點,武嶺(前方高峰為合歡山東峰) 45▲觀景臺上的武嶺地名牌 站在觀景臺上可眺望台14甲29k至31k的來時路,但在觀景臺基座旁的公廁後方亦可眺望 這段路建築在合歡山主峰稜脊側邊的草坡 殘雪的草坡,帶著三座形狀相似的山丘,時常成為攝影家取景的目標 下大雪時,這些草坡會變成白色世界,而今雪已退,留下了部份的殘霜 46▲台14甲線著名的景觀,從昆陽至武嶺,沿著三座山峰邊坡而行,草坡中還帶著殘雪 武嶺停車場也另外立了一座現代式的牌樓,還附上地圖及簡介 2005年「南島公路機車記行」開啟日後公路記錄的風潮 當時筆者就是騎著黑戰士與這面牌合影,猶記是個下大雨的寒冷夏天 雖然此行筆者特別挑在寒流離去後路面不結冰的白天上山 但是武嶺停車場厚厚的雪早被壓成凹凸不平的大冰塊 打從開進停車場後,方向盤開始不太聽話,車子也開始扭腰擺臀 想像一下在冷凍庫裡厚厚冰霜上開車的感覺,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47▲武嶺停車場新建的現代式牌樓 48▲武嶺停車場結了厚厚的冰,在這裡停車就像在冷凍庫的冰霜上開車般 武嶺的地標除了眺望合歡山景,以及武嶺停車場旁的板岩外 往北望,有一座高起的山頭,即是合歡山東峰 只見三面岩壁的東峰,渾圓的山形帶有些許的森嚴,早年公路未通時,攀登東峰應非易事 49▲由武嶺眺望合歡山東峰 在台14甲線31.5k旁的邊坡,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如滑雪場般柔順 因為積雪深,步行時相當不易,而且很滑,需步步為營 可是,一整片的銀白世界,限時限量;夏季的草坡成了冬季雪中漫步最佳坡道,台灣限定 這也是合歡山最迷人之處,千變萬化,各有千秋,令人神往 50▲台14甲31.5K旁的雪坡回望公路 51▲好似滑雪場的雪坡,右邊可見台14甲往合歡山莊方向,沿著東峰腰身而過 武嶺、合歡山東峰、合歡山主峰構成的鞍形谷地,處於背陽面 即使寒流已去,合歡山溫度升到攝氏3度,積雪仍然沒有退去太多 從雪坡下望,鞍谷裡合歡山的雪訓中心斜瓦屋頂都覆上一層厚厚的雪 就如歐洲童話的小屋般 雪訓中心後方的小山合歡尖峰,整個山頭像是灑了糖霜的蛋糕般可口 52▲雪訓中心以及後方像是灑了糖霜的合歡尖峰 53▲前人留下來的雪人,筆者稍加整理後再度展現雄風 雪坡上向北眺,合歡尖峰後方,台14甲線沿著稄線蜿蜒前進至小風口 筆者拍照時,遠方的中央尖山甚至更遠的南湖大山竟然也跑來搶鏡頭,讓人驚喜 焦距拉長來拍攝,可見南湖大山的山頭同樣也蓋著一層雪 中央尖山由是多面斷崖所撐起的險峻尖峰,狀如金字塔,名列台灣「三尖」之首 西側刀鋒般的稜線清晰可見,正是北二段縱走中的「死亡稜線」 54▲合歡尖峰及一旁的台14甲公路,遠方的中央尖山也跑來搶鏡頭 55▲拉長焦距所見的中央尖山、刀鋒般的死亡稜線及左側的南湖大山 回到公路上,台14甲武嶺至合歡山莊僅約1.5公里長 但這1.5公里的路,卻是雪季時駕駛人心中的夢魘 全段公路在背陽面,融雪不易,結冰迅速,路面失滑造成的車禍不計其數 一旁的公路護欄幾乎是體無完膚,是最佳的例證 一旦大雪紛飛、積雪深厚時,別說是人走路有問題,許多車輛因為使不上力,被迫顧路 傻傻不知情的天真駕駛人,因為沒有心裡準備,車輛不是打滑失控就是無法爬坡 萬重準備的駕駛人,即使加掛雪鏈甚至換上雪胎,也不少人直接被當掉 素有「兀鷹」之稱的得力卡四驅車救援車隊,便隨伺在側,更狠的甚至會挖陷井 等獵物上門後,救援價碼有良心的收1000至2000元,比較黑的開價5000起跳 昔日合歡山大風口「鬼門關」的惡名,早已被武嶺至合歡山莊段的「惡魔關」所取代了 56▲台14甲武嶺段31.5k處 為了避免上述雪季行車時的困擾,上合歡山最佳的時刻就必須慎選 筆者挑在寒流離去、山區溫度高於0度的好天氣上山,並事先致電翠峰派出所詢問路況 如此一來,至少白天路面不會結冰,也不會遇到積雪,也就不需掛雪鏈,又能欣賞雪景 缺點就是無法看見滿山遍野的雪白山頭,因為大部份的雪都融了 即使白天溫度0-3度,武嶺至合歡山段的道路邊緣仍有結冰的情況 而台灣難得見到的鏟雪車也來回不斷工作著 危險路段還有辛苦的警察站崗,只要小心駕駛,便能安心過關 57▲武嶺至合歡山段的鏟雪車 58▲背陽面的台14甲武嶺至合歡山段,路面邊緣仍有結冰的情況 為了增加雪季的行車安全,許多下坡的急陡彎旁都會設「避車道」 提供緊急情況的閃避,「避車道」也成為台14甲的特殊設備 國道1號北上泰山收費站前也有類似的「滑行道」 至於其他省道縣道公路是否也有類似的避車道,筆者全無印象,待網友們來補充了 59▲32k處急陡下坡彎旁的緊急避車道 武嶺至合歡山莊段,也幾乎沒有一處直路,不斷的急左彎、急右彎又帶陡坡 也難怪大雪時許多車輛逃不出它的摩掌 路旁的積雪,甚至混著灰塵和泥土,變得髒髒灰灰 60▲台14甲約32.5k附近一景 即將抵達合歡山莊前的一處急彎旁,原本的野溪小瀑早就凝為冰瀑 當然在台灣是很難得的景致,也吸引不少人前去觀賞 筆者當時沒發現,事後才在照片中不小心發現這面冰瀑 只好以截取放大照片,畫質不佳也請見諒 61▲合歡山莊前彎道旁的野溪已凝為冰瀑 當公路從上坡變成連續下坡時,台14甲33k的合歡山莊就在眼前了 位處合歡尖峰與合歡山東峰間鞍部的合歡山莊,一直也是合歡山區的地標之一 這裡除了合歡山莊,還有松雪樓、滑雪山莊等建築,也均提供住宿的服務 可惜的是合歡山莊旁的大型停車場,全部變成溜冰場,沒有人敢入內停車 62▲從下坡道望合歡山莊(左建築),對面黑色的山猶如屏風般,故名屏風山 63▲台14 甲合歡山的地名標;停車場因為結冰,大家只好將車停在路旁 合歡山莊的標高為海拔3,158公尺,低於武嶺的3,275公尺 但因為地形的因素,這裡的雪比武嶺還要更多更厚 停車場旁的合歡山意象牌也被埋藏在白雪之中 64▲停車場旁的合歡山意象牌,處於白雪之中 從松雪樓的入口處回望來時路,後方躲在雲裡的山頭是合歡山主峰 台14甲的路邊設有柵欄,與昆陽的柵欄相呼應 如果雪量太大,台14甲昆陽至合歡山莊便直接封閉,以策安全 65▲松雪樓入口回望台14甲,後方山頭為合歡山主峰 屋頂滿覆白雪的松雪樓,處於合歡山東峰東側邊, 下方谷地一片雪白 進入松雪樓的道路,只將積雪清至路的兩旁 山坡全是杉木,覆蓋一層雪,極具北國情調 隨著午後的天氣變化,遠處同是白雪山頭的奇萊山,正逐漸被雲層吃掉 66▲位處合歡山東峰東側山坡的松雪樓,以及遠處正被雲層吃掉的奇萊山 67▲進入松雪樓的道路一景 松雪樓後方是合歡山東峰及奇萊山的登山口 要登東峰,只需要往上爬約1小時即可抵達,但高山空氣稀薄,加上白雪刺眼 筆者走沒10分鐘就氣喘如牛走不下去了,也真佩服時常遊走在百岳的山友們 68▲松雪樓後方,白色山坡是東峰登山口,左邊下切是奇萊山登山口 若要登奇萊山,登山口位於下方的白色建築的滑雪山莊後方 比合歡山還要高的奇萊山,一直處在山谷彼岸與合歡山對峙 從北峰到主峰的稄線均是一片白雪 介於合歡山與奇萊山之間無雪山頭的小奇萊山,相較下遜色許多 「奇萊」原住民語為美麗之意,卻因為早年許多登山客命喪於此,而有「黑色奇萊」之稱 之所以攀登不易,除了路線落差大,山區氣候變化無常更是最大的因素 69▲合歡山東峰雪坡及下方白色建築的滑雪山莊,後方即奇來山登山口 70▲松雪樓下搭建的雪屋 再回到台14甲本身吧,台14甲到了合歡山莊後,改由合歡尖峰東側而行 路況較武嶺至合歡山莊段要好些,雖然護欄旁的積雪硬如冰塊,快比護欄高了 想必真正大雪時,這段路應該是佈滿泥雪 71▲合歡尖山東側的台14甲, 快和護欄一樣高的積雪 從松雪樓亦可眺望由合歡尖山東側雪坡直行的台14甲公路 雪坡上還有零星的杉木,因為溫度較高,坡上的雪又成為糖霜般的分佈 這股寒雪,應該也是2012年最後一波雪景了 由於午後合歡山莊正逐漸被大霧封鎖,合歡山莊至大禹嶺的行程臨時取消 筆者只好藉由武嶺所眺望的兩張照片來看圖說故事 第一張是台14甲從合歡尖峰至石門山鞍部的路段 只見山路以彎中帶直的姿勢從稜線中穿越,佐以糖霜般的雪景,成為一道特殊的公路大景 另一張是位於石門山下的大風口,突來的強陣風可將人車吹落山谷 早年俗稱鬼門關,因名稱不雅,改為克難關 遠眺而望,大風口旁三道漸次收束的半圓岩壁,好似海螺的尖端 不如就喚它為海螺岩吧 曾經是台14線的台14甲,最令人難忘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合歡山段 去年公路邦的公路八景省道篇,台14甲昆陽至大禹嶺段「登高遠望」也如期中選 雪季景色固然壯觀,但夏季時換上的青青草坡,也相當別緻 可說是台灣最富韻味的公路,也拉近台灣人與「雪」的距離 這條台灣最高、東亞最高的公路,不論是哪個季節,都值得細細地品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146.210
xxxx217312:頭推!! 03/29 12:54
JCC:這個東亞到底是怎麼算的啊 03/29 12:55
dorbeetle:推推~ 03/29 13:18
navidad:東亞、遠東這種模糊字眼真是超好用的XD 03/29 14:02
vincentank:推推推 03/29 14:20
xiaowei:最後一張雪人好可愛XD 03/29 14:41
JJLi:話說我現在才發現冰魚上周的文章現在才貼到這來(爆 03/29 16:31
snocia:主要是有人認為中國西部不算東亞和遠東 03/29 18:05
LagunaLoire:好文推! 03/30 00:12
chenguanwen:推這篇好文章 03/30 00:23
BearWu:推,好文,上星期已經先追過BLOG看到這篇了 03/30 01:06
bicmosY:未看先推冰魚大 03/30 11:08
LT134P: 03/30 16:34
o2arfish:推推 03/30 17:03
artiller:力行路真的超爛 曾經嘗試開了五公里受不了就原路回來了 03/30 18:32
tonyhsie:未看先推 03/30 19:27
robertshih:未看先推 03/30 20:24
zimt:推 每過一個寫者海拔的地名牌就亢奮一次 03/30 21:44
cbate:推 03/30 23:43
bye2007:大推 03/31 00:13
hljluis:好文 推堆堆 03/31 00:16
Emmiz:單純推內文的路段 是我私心最喜歡的公路(啾 03/31 04:54
ysmsy:推 04/16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