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manc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uo (滷蘋果)》之銘言: : 一、 : 「一旦妳越界,我就越界。」 : 展開去個人化(de-individuation)的冒險與探索。 : 二、 : 再者,兩位女主角對「界限」的認知也不同,如同蘭京座談會上所說明的: : 陸貝翎是在自己的小圈圈裡自以為是、作威作福, : 可是一旦出了界限,在別人的地盤上,就再也沒有主場優勢。 : 而呂迪琪呢?正好相反,她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處處受限, : 直到走出這個界限,才發現自己的潛力與才華。 : 三、 : 流亡的宿命通常牽涉到「身份認同」的主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在何處落腳? 謝謝"身分認同"的議題, 這真的是這兩本裡面很重要的一個話題 所以"迷宮"跟"迷路"其實也代表著 主角對於我從哪裡來, 要往哪邊去的迷惘 至於界限跟越界, 有兩個觀點 有點衝突, 但是確實後者是前者的延伸 (以下已經超過我的能力很多, 就當腦補吧) 如果我們採用的是康德的界線, 跟人的理性經驗有關 (康德已經陰魂不散的跟著我們好幾本書了 @@') 他覺得"理性"的使用不能跨越或超過理性所屬的範圍, 當每個人在私人事務上受限的使用理性,才能保障公眾安寧 這是一種契約式的, 政治自由的保障 所以,不管你信不信我這一套,都請你好好待在這裏。我再說一次 ,只要你待在安全範圍裏,你絕對是安全的。」 所以界線的的界定是為了不去跨越它, 於是每個人在這個範圍內 都是安全的, 社會也不受個人侵犯 事實上這也是這系列的女主角一開始所期望的, 在他們能理解的 範圍內, 使用自己的對自己小世界的理解與判斷, 安全快樂的生活下去 而這個界線一旦被越界, 就可能是特異, 或是不正常的 (奇幻冒險?!) 但是她越界,不但將自己自那安全限制內鬆綁,徒勞逃逸,也同時將他 自這份限制的約束力中鬆綁。 所以一切不再是安全的, 也是經驗範圍外的 好痛!她不懂,什麼都搞不懂了。 但是傅柯卻更進一步的告訴我們, 越界的本身, 使得界線變成經驗的一 部份, 不再是區分外部跟內部, 或畫出一個範圍 當我們越界的時候, 一次一次的確立界線在哪裡, 然後這會變成我們經驗的一部份, 我們就開始變的不一樣 然後一次又一次的, 尋求新的可能性 創造新的界線, 也創造新的自己 他是故意的。  他總是劃下界線,再誘使她越界,結果就是一頓懲戒。他一而再、 再而三地誘導,使她習慣了他邪惡的蹂躪,甚至教她學會了期待, 學會了享受被處罰的歡愉。 而這才是我們的女主角們, 常常面臨的真實狀況 所以為什麼那些場景要這樣寫 而且越來越誇張 除了昭示出, 權力的性愛化外 其實也暗示著, 在這樣越界/違禁的過程內 每個人開始有著不同, 有著成長與改變 -- 雪白袖口上,兩粒黑曜石袖扣在夜色中閃動幽冷光澤 黑曜石相傳為辟邪之物 以百煉之精純,震煞擋惡,去疾除穢。 偈雲,淨洗寶珠,當願眾生,內外無垢,悉令光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9.157.33.172
siuo :所以這算是後現代主義(傅柯)對理性主義(康德)的批判 02/13 11:48
siuo :對於慣常規則的 一種倫理上的反思 02/13 11:49
siuo :藉由身體的反叛/越界 抗拒社會文化/理性/語言的支配 02/13 11:50
siuo :以改變自我.自我創新...這樣的理解不知道有沒有錯誤? 02/13 11:51
papillons :我覺得還沒有這麼反叛, 比較接近強調自我的創新 02/13 11:59
papillons :因為我們只看到界限經驗的不斷產生, 女主角因此內在 02/13 11:59
papillons :開始不停改變, 所以我會傾向作者沒這麼強的反對意見 02/13 12:00
papillons :有種溫和點的說法, 是傅柯是康德的積極面 02/13 12:00
papillons :康德也沒這麼支配, 他只是打安全牌, 告訴我們, 待在 02/13 12:02
papillons :裡面就不會有奇怪的經驗, 對我來說是這樣 02/13 12:02
sneak : 我覺得還沒有這麼反叛, https://muxiv.com 08/12 18:24
sneak : 對於慣常規則的 一種倫 https://daxiv.com 09/14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