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ubik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untermagic (Hunter)》之銘言: : 2x2x2 : 我也打一點東西吧XD : 1. Guimond method : (就是CHOIP大網頁上的速解法) : (等到CO補完之後應該就會成為另一種更強大的進階解法) : 這是我最早看到的2x2x2解法之一 : 只是個人比較不習慣同時觀察上下兩面(上下分層) : 所以就沒有繼續研究下去 稍微解釋一下 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因為若想要同時觀察上下兩面的話,就必須要花時間翻面 這樣就一定會輸給 Ortega Method了 (註:該方法的第一步是把上下兩層的角通通轉好,上下兩面就只剩下兩種顏色了) (第二步就可以直接做好上下兩層) (最後一步就是上下兩層的換角,與Ortega Method相同)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一定要練到前十五秒的觀察,不僅是要做好上下兩層的CO之外 還要看出底層的顏色分佈情形,這樣才算真正的觀察完成 其實這不會很難,因為只需要觀察4個角的顏色 每個公式通常只有5~6步,位置變化很有規律 (比如:RUR',or RU'R,其實有很多case,底層的三個角位置是不會動的 那就只需要記憶最後一個角的顏色而已……) 所有的排列組合就只有幾種而已 ■□ ■□ ■□ □□ □□ □■ ■□ □□ 只要記住底層的case 第二步驟就只需要看頂層就可以做了 單純與Ortega Method中的第二步驟OLL相比起來,簡單多了 而真正重點就在於一開始的觀察 難是難在所有的case都必須只能在15秒之內看出 因此我才會花了不少的時間來加以整理 才能保證CO的快速與穩定(這就真的不好練了) 而這個就是我近期會做一個總整理,來和大家分享的東西 :) 也許大家還現在還不太熟悉這個方法 不過等到有了整理之後,我們就不難看出 這個方法的第一步驟最多就是6~7步,平均5步 (與Ortega Method相比,要是兩個方法都使用6面觀察的話 兩者的速度應該是不相上下的,而且比較有系統) 第二步驟,只要有事先的觀察,就會勝過Ortega Method的OLL 第三步驟則是兩者相同,當然也就不相上下 對我來說,前兩個步驟其實幾乎是不必停頓的 因為一做完就馬上可以看到頂層的顏色分布,可以直接做完 所以其實做起來就近似於2 step (CO + CP) 但是我的手還不夠靈巧 3x3x3都還沒辦法真正殺進sub20 2x2x2當然也還練不到家 因此,倒是很希望能有高手可以使用和我一樣的方法來試一試 : 不過之前看的東西還是有用 : 有時候我會拿它來製造OLL skip~~ : (多學總是好的, 一定有機會用到XD) : 2. 一層+COLL : 這個方法快的時候可以很快 : 畢竟它只有2 steps : 觀察得好的話就會變成1 step : 像我那種兩三秒的成績常常都是用這個方法飆出來的 : 但有些時候一層並不是那麼好做 : 而COLL的case也不是每個都那麼好觀察 : 所以實戰中我是和Ortega Method兩個解法一起使用 : 根據昨天測2x2x2馬拉松的統計結果 : 我用Oetega和一層+COLL的次數 : 大約是 2.2 : 1 : 然後為了怕搞錯 : 我要做綠底的時候 : 會特別告訴自己 : "等一下要觀察藍色的COLL" : 2x2x2六底不難練, 而且幫助很大 : 不管用的是什麼方法 : 我都建議先把六底練起來 難得聽到強者現身說法,真的每次都學到不少東西 聽了你的建議,我也想要練練六底了:) 當初3x3x3就是嫌COLL的觀察不易,所以只好中途就放棄 而且事實也證明CFOP的速度才是王道啊... 在我看來 COLL大概只能做為特殊case的輔助,可以加速一些lucky case 並不需要每個case都硬記(而且有些公式……真的可以說是「又臭又長」XD) 只要記一些有用好轉的就可以了吧,當然通通都會的高手,還是會有一定的優勢 這是一定的。不過要單靠COLL,其實速度是比不上Ortega的 (當然,若是使用我目前的方法,COLL就完全派不上用場了,兩者解法不太相干) : 3. Ortega Method : 目前的主要戰力 : 觀察簡單, 容易上手 : 我之前有PO過教學 : 加上有不少人討論過 : 這邊就不再多說XD 對此方面,我覺得或許也能把一開始的case做個總整理之類的 比如說通常一定是從兩個相連(甚至已經三個相連)的顏色開始 假如兩個相連的都是移到左手下方 那麼剩下兩個的分布情形,也許也有能整理出一套歸類系統 這樣應該就更加完美了 : 最後講一下最近看的EG Method : EG Method是Erik Akkersdijk和Gunnar Krig共同研究的解法 : 流程: 1 face--->step 2--->Done : step 2總共分成三個case(大都在8~10步左右) : Case 1: 一開始做的一面是4 pairs(一層) : Case 2: 一開始做的一面有1 pair : case 3: 一開始做的一面有0 pair : Case 3的table Erik還沒做出來or還沒放到網頁上 : 所以現在只看的到Case 1和Case 2的 : Case 1就是一般的COLL或PLL : Case 2和Case 3的中包含的狀況數量和Case1一模一樣 : 也就是說扣掉重複的case : EG的case量大約是一層+COLL的三倍左右 : 雖然這是一個很快的方法(應該可以看做是一層+COLL的超級延伸) : 可是Case數實在太多 : 判斷和記憶都不是很簡單 嗯嗯 他的網頁上,總整理做的很好,幾乎把2x2x2速解的東西都放上去了 不過……我也不推EG Method就是了 (XDDDD) : 就各方面來看 : 我還是覺得Ortega或是Guimond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當然對於那些追求極限的人來說可就不一定了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02.26
Huntermagic:用觀察的確可以克服 只是初學時沒想這麼多XDD 07/27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