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暴 民 <[email protected]>》之銘言: : On 26 Dec 2001 16:31:35 GMT, [email protected] (千軍萬馬避白袍) : wrote: : 這例子不適合,曹操是守禦方,並沒有主動權。 1.曹操從頭到尾在漢中都是取攻勢的,但是劉備不跟他應戰。防禦方是劉備而非 曹操。至於主動權就要看是要怎麼說,要說曹操有可以,畢竟是他取攻勢,劉 備只能被動的迎戰,問題只在於劉備佔了補給和地利上的雙重優勢,所以主動 權後來就逐漸喪失掉了。 2.而且防禦方也未必不能掌握主動,周亞夫平七國之亂就是好例子。 : 漢中在夏侯淵被殺時已經算是丟失了,曹操親自出動時已經太遲,可以 是嗎?那怎麼曹軍還可以撐到曹操入援?夏侯淵一月戰死,曹操三月抵達漢中, 中間起碼有一個月的時間,劉備在這一個月內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成功啊,別說陽 平關未下,就連漢水也渡不過去《郭淮傳》。如果夏侯淵之死這麼嚴重,那曹操 是怎麼進來漢中的? : 看到自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到達長安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正月都沒 : 有怎樣支援漢中守軍,漢中夏侯淵的部隊根本不足獨力對抗傾巢出動的 不足以對抗?那是怎麼「相拒經年」的?而且之前劉備想要側擊,也在下辯被曹 洪擊敗,從哪裡得知夏侯淵他們不足以對抗? : 劉備,面對劉備的壓力,夏侯淵只好把全力都放在陽平關上,夏侯淵已 : 經沒有預備隊可以應付任何突變,除陽平關外,曹軍在漢中幾乎沒有守 這應該是因為劉備將大軍聚於陽平關前,自然夏侯淵也會做此相應的部署,跟有 無預備隊無關,劉備也沒有太多的預備隊。進擊定軍山的軍隊,也是從陽平關正 面中抽出來的,和夏侯淵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劉備真的兵力遠勝,那麼應該是 另外調軍前往定軍山,而陽平關正面的軍隊則加強壓力。這樣,不管夏侯淵是否 自率軍隊前往定軍山,對劉備都是有利無害。再者,如果劉備軍隊真的遠佔優勢 ,那在曹操到之前的那一個月中,早就可以把張郃他們給趕出漢中,而不是仍無 絲毫進展! 還有,張郃屯廣石,以及後來郭淮守漢水北都可以證明,曹軍在漢中並不是只守 陽平關一地。 : 軍。自開始進攻後,劉備不斷的把部隊投入戰場,但曹軍就一直只有夏 : 侯淵部的原陣容。在劉備擊殺夏侯淵後,漢中曹軍退守陽平關一地,漢 : 中還算是曹操的領地嗎? 算不算領土要看軍隊有無辦法攻下或守住,以當時來看,劉備在斬了夏侯淵後也 沒獲得什麼進展,漢中還沒有落到劉備的手裡。 : 但秦軍沒有敗,至少足夠等到離間生效,並沒有因缺糧而撤退。 那如果離間不生效呢?那到時秦軍要如何擊破廉頗? 而且秦軍離間是從發現正面攻不下才開始的,可不是打從一開始就在施展離間計 ,施展離間計的原因,就是因為發現再不打開僵局,廉頗絕對有利,而打開僵局 的唯一方法就是趙軍主將換人,否則秦軍換上白起來也一樣。簡單來說,就是軍 事手段已經證明無效,所以必須依靠政治和謀略手段來取勝。 : 這一戰司馬懿並非驚險,他擁有軍力優勢,進軍行動也不動聲息,上庸 : 城的城守還沒有足夠時間加固,蜀漢也沒有派遣部隊援救孟達。就算沒 : 有守軍開城投降,城陷也只是時間問題,司馬懿應有足夠的能量來支持 : 部隊的補給。 對,沒有加固的上庸城都還擋了司馬懿十六天,而司馬懿自己都坦承,他只帶了 一個月的糧食。他進軍花了八天,也就是說,即使司馬懿狠下決心,不計後果的 繼續打下去,他最多也只能再攻六天(何況這不可能,在下不認為司馬懿敢冒著 全軍因飢餓而崩潰的風險),事實上,司馬懿應該已經要撤了。他當時撤退,再 沿路徵發糧食以及命令宛城追送補給,應該勉強夠他全軍退回宛城,如再晚下去 而又未攻下的話,他的軍隊勢必得挨餓。所以您說城陷只是時間問題,恐怕這連 司馬懿都不會同意。 蜀軍有沒有去救孟達,說沒有的只有《費詩傳》,但是《劉封傳》注引《魏略》 以及《晉書‧宣帝紀》上都說有,比較起來,在下仍相信是有,因為有才合理。 : 這樣怎樣看一定是戰略出了差錯,明明知道糧食有限,陳倉也非短時間 : 可以攻陷,還向陳倉進發,這算是什麼戰略,比出子午谷來說更有賭博 : 成分。 陳倉固是堅城,但魏守軍不多,強攻的確有機會攻下。何況最重要的是,當時魏 軍東調,所以在短時間內陳倉不會有援軍支援,如此也很可能讓對方投降,孔明 也有招降就是證據。而如果陳倉攻下,就是在秦嶺以北留下了一個堅強的據點, 不管之後是要從陳倉出擊,或是用陳倉為餌來吸引魏軍,然後主力進擊別地,都 對蜀漢有利無害,這應該是孔明的考量。(何況,陳倉的道路是故道,應該是僅 次於祁山大道外,比較易於補給的道路,所以選擇此處進軍,也無可厚非。) 還有,高歡也攻玉璧、元英也攻鍾離,如果在軍事上有其必要,堅城一樣得攻, 哪有以城堅為理由而忽視其必要性的?如果這樣,那大家比築城不就好了,還野 戰做啥? : 就算對方喜歡龜縮,難到就任由對方龜縮,戰場上不可能一本通書看到 在對方已經做好龜縮的準備後,要對方不龜縮也可以,那就必須有情況逼的對方 不得不選擇出戰,或著想辦法讓對方認為出戰是有利可圖的。前者最常見的情況 是切斷(或威脅)對方的補給線,或是攻擊敵方不得不救的地方,使對方不得不 出戰。典型的例子是:司馬懿攻遼東時直指襄平,逼的卑衍棄遼隧之險(這是不 得不救)、以及張興世斷劉胡糧道(這是切斷補給線)。後者則主要是示弱以誘 敵,例如第二次統萬之戰,北魏太武帝即以此誘夏軍出戰。 但是是否龜縮一定會無效呢?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僅以三國來看,例子就多不勝 數:曹操在漢中、馬超在渭南、孔明的第四和第五次北伐、姜維在長城、劉備在 夷陵,都是想盡辦法讓對方出戰,對方不肯,則他們也無可奈何。這幾個例子的 共通點都是,對方佈防周到,沒有辦法威脅其後方(第一個辦法無效),而對方 又不被挑釁所誘(第二個方法無效),所以他們的結果也類似,不是戰敗就是被 迫撤退。甚至官渡之戰後期也是如此。自袁紹不敢出戰(因為多次戰敗)後,換 曹操急著決戰,但袁紹龜著不出,曹操也莫可奈何,直到許攸告以烏巢可襲,這 才一舉打開僵持的情勢,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就以長平之戰前期、漢中爭奪戰還有孔明北伐後期為例,您說「就算對方 喜歡龜縮,難到就任由對方龜縮」,那麼在下倒想請教您,您是有什麼方法可以 打開這局勢?王齕、曹操、孔明當時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在下很想知道,如果是 您,您有何方法解決? : 老,好像廉頗想龜也沒有機會。就算怎樣精銳的騎兵落在一個不懂用的 廉頗不能繼續龜下去是趙孝成王白癡,又不是秦軍成功逼的他出戰! : 將領手中還不是一堆廢物。 說的很好,但請您先給孔明一堆精銳騎兵,然後再拿出孔明不會用騎兵的證據出 來。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元‧羅貫中‧三國演義(卷頭詞)~~~ 也是~~~明‧楊升菴‧臨江仙詞~~~ -- ※ Origin: 臺大電機 Maxwell 站 ◆ From: sw59-238-233.adsl.seed.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