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暴 民 <[email protected]>》之銘言: : On 24 Apr 2002 12:54:08 GMT, [email protected] (千軍萬馬避白袍) : wrote: : 據隴山是好辦法,最怕的是魏軍圍魏救趙,聲東擊西,蜀漢的防線自隴山 : 到漢中是一條很長的戰線,使支援方面會比賽麻煩。 1.據隴山是勢必採行的方法,不然蜀軍沒有這麼多兵力同時吃下整個涼州 。 2.關於這點,在下也說過。一方面,魏軍必須盡快打通交通,證明自己有 能力支援涼州地區,否則涼州地區的投降,將指日可待,因此魏軍必須 把能動用到的資源都投入收復隴西的作戰上,是故不用太擔心魏軍進攻 漢中,何況漢中地區也一定有守軍,及令魏軍攻來,也足可拖延時間等 到援軍趕來。另一方面,走棧道是一件困難的事,最大的問題就是補給 。魏軍事先沒有計畫要進攻漢中,現在臨時要動用大軍進攻,試問補給 何來?要怎麼分配道路?要動用多少馱獸?要如何轉運圓滑?這都是必 須要考慮到的事情,更是必須計畫好的事情,否則軍隊如何作戰?但魏 軍事先無此計畫,又要如何臨時生出?再說,即使魏軍勉強攻去,受阻 於補給和蜀軍據險抵抗之故,其進展必緩,到時蜀軍節約下來的兵力趕 到,則魏軍又能有何作為? : 對蜀漢來說首戰就想遇見的就是決戰,能一戰破敵就穩收雍涼。就算轉變 能一戰破敵固然最好,問題是這並非任何人所能保證,相對於此,先據守 隴山,讓己立於不敗之地,毋寧是更好的方法。這也可以從孔明的行動中 看出,如果純粹為了決戰,那麼孔明無須分兵略地,而是應該如同第四次 北伐一樣,集中主力在手上,直接去找魏軍主力尋求決戰,但是事實並非 如此。 : 為消耗戰,對蜀漢還是有利,魏軍被擋在長安以東,涼州就可以一紙收降 : 。 渭北通道不斷,涼州不會投降。要涼州守軍投降,必須建立在魏軍援軍不 至的前提下,這是游楚已經證實過的事情,而只要道路不斷,魏軍仍可到 達,涼州守軍為何會選擇投降?佔領長安,並不代表同時截斷渭北通道, 一如並非佔領潼關,蒲阪渡口就會自動關閉一樣。 : 騎兵神話不是事事都通,尤其是東漢時的輕騎兵,高機動力也不一定能繞 所有的歷史都一再地證明,在火槍、火砲獲得重大的發展,並被大量運用 之前,騎兵是戰場上的霸者。這點無論中外都是相同的,在中國,戰國時 開始大量使用騎兵,進入漢朝後更是明顯,漢武帝能遠征塞外,靠的就是 騎兵、光武帝能中興漢朝,也依賴強大的幽州騎兵、羌人能夠擾亂東漢, 其本身還是依靠騎兵。在西方,羅馬在歷經無數戰爭教訓後,不得不越來 越重視騎兵的重要性,其騎兵比重、地位也日益提高,莫沙之戰(公元35 1年)、亞得里亞堡之戰(公元378年),都是很明顯的教訓,以致於拜占 庭轉變成以騎兵為其主兵,步兵退居為次級兵種。這不是神話,而是古人 經過實際經驗後,所做出的改變。而步兵擊敗騎兵的事情,則會被大書特 書,理由無它,因為稀少之故。 在下重提一個老問題:有哪一個民族或國家,其軍事演變是從以騎兵為主 到放棄騎兵,而且此民族或國家仍能保持強盛的? 至少以在下而言,在下想不出來有這種例子,但是,反例卻很多。 : 道,關中的地形限制了騎兵的道路,沒有強大的騎兵本不足斷絕蜀軍的交 1.根本沒有必要繞道,除非渭北通道是被蜀軍控制的。 2.相較於無啥騎兵的蜀軍,魏軍的騎兵是夠強大了。 : 通,大部隊的調動根本逃不過蜀軍的視線,小部隊的輕騎兵遇見補給車隊 蜀軍發現又如何?在一開始時,魏延根本無力干預,就算孔明大軍抵達, 以步兵在平地去強行硬撼騎兵,也很難取得勝利。以曹操之能,號稱驍勇 的青州兵,一樣曾被呂布的騎兵衝的七零八落,誰又能保證蜀軍就一定能 在平地把騎兵擊潰? : 只是活靶,車陣是對付輕騎兵最有效。 果真如此,試問為何南朝歷代和北朝交戰,總是勝少敗多?以陳慶之之能 ,面對北魏軍的騎兵優勢,也得說「虜騎多,不可與野戰」?最後更是以 騎兵才挫敗北魏援軍。如果車陣真是騎兵的剋星,為何會有上述現象的發 生? 又,在下只聽過,補給部隊遇到騎兵而全軍覆沒,倒是沒有聽到騎兵遇到 補給部隊而崩潰的,如果方便,希望暴民兄您能舉出實例來。 : 據隴山的戰線長,首尾難呼應,據長安就比賽集中,漢中需要應付的壓力 : 少很多。 對,但是比賽集中,蜀軍比的贏魏軍嗎? 而且,重點不在於比賽集中。漢中的安全不太可能有問題,據隴山的好處 在於,蜀軍有天險可守,只要控制各隘口,魏軍就不易進來。此外,山地 作戰,限制騎兵的威力,也阻礙軍隊的展開,這兩點佔有優勢的都是魏軍 ,反之,蜀軍擅長山地戰,在隴山作戰正是如魚得水。 反過來看在長安,周遭是騎兵戰場,利於魏軍;補給需靠斜谷送來,補給 線漫長,轉運又困難,且出斜谷後無天險掩護,利於魏軍。基於前項情況 ,野戰蜀軍未必會贏,而根據後者,蜀軍又沒有慢慢消耗補給的本錢,那 佔有長安又有何用? : 當時的交通都需要通長安,關中地區也不是處處有部隊屯駐,魏軍也不是 : 有多餘兵力充實關中各關口。 1.光是三國之前,最起碼就有兩例,是軍隊在關中地區活動,但沒有經過 長安的:一是鄧禹入關中。一開始是在渭水以北活動,當時長安是在赤 眉手中,但鄧禹行軍並未受到任何阻礙。二是東漢羌亂。羌人經由渭水 以北入侵,甚至攻到今天的山西南部,逼的東漢一度在孟津駐重兵以拱 衛洛陽,而羌人有經過長安嗎?答案是沒有。 所以,在關中地區活動,真的一定要經過長安嗎?答案是否定的! 2.關中當然不會處處有兵,但是在一些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點(例如咸陽) 上,是不可能沒有兵的。 : 這樣的立論有問題,經過多次的作戰,魏軍已經有準備,蜀軍行軍一定 之前魏軍再打混,還是會有該有的警戒,蜀軍一樣得花時間解決,或許會 比後來容易,但是一樣會花時間(例如攻郿縣)。 : 比以前更小心,諸葛亮的行軍本來已經慢,這種情況下只有更慢,由於 : 準備充足,更有本錢慢,得出的結論就會相反。 1.孔明的行軍慢?請問是從哪一項紀錄中得到這項判斷的?如果從郭淮會 被孔明嚇走這件事來看,孔明的行軍速度是絕對不慢的! 2.準備充足所以會慢?在下無法理解,為何準備充足反而會慢?難道蜀軍 會因為糧食充分而慢慢走? 3.魏軍的防禦,主要似乎是在谷口要地設防(第二次於陳倉、第四次於祁 山皆如此),在谷地內的抄截,記錄上找不到,可能魏軍並沒有進行( 或是有但是規模不大),也就是蜀軍不必太擔心此點,所以在這方面所 花的時間也應該不多。 4.回到原先的估算,目前能依靠來推測的紀錄也只有第五次北伐。而孔明 花了一個多月~兩個多月的時間才能讓軍隊出谷口並展開這件事是確定 的,換言之,這是孔明能辦到的極限速度。即令如您所言,蜀軍行軍更 小心,所以花費更多的時間好了,但是也別忘了,第一次北伐的補給不 可能有第五次北伐時的水準,也就是轉運問題必須納入行軍速度的考量 中,如此一來,蜀軍還是快不起來,何況還要沿路攻略城池。以此而論 ,怎麼看蜀軍都還是不可能在時間內趕到。當然,蜀軍可以有小規模的 先頭部隊不計補給、不理城池的趕去,這樣是有可能趕到,但是這樣做 的可能後果是: A.能趕到的數量有限,對戰局起不了作用。 B.在連續的強行軍之下,能到的蜀軍其戰力還能有多少也很有疑問,畢 竟他們不是騎兵。 C.像南宋企圖恢復三京時的情況一樣,在乏食的狀態之下,被敵軍截擊 而潰。 : 就算在街亭可以擋到魏軍也只是好的開始,還有很多工夫需要做,魏軍 : 可以動用的兵力達二十萬,可以用張郃纏住蜀軍,曹真率主力向漢中。 1.當時魏國也無法立刻動員到這等規模的大軍,第一次北伐時,魏軍迅速 趕到的部隊(曹真、張郃、曹叡本身)的部隊,加起來應該也不到十萬 ,縱使加上各郡的郡兵,也多不了多少,絕無二十萬的可能。如果戰況 真的逼的曹叡要繼續動員下去的話,那蜀漢也已經爭取到其所需要的時 間,去消化其佔領地了。 2.張郃要纏住蜀軍,可以,但是蜀軍會被纏住的部隊恐怕很有限。沿著隴 山各隘口佈防,蜀軍大概留不到兩萬人就能夠穩穩的守住整條防線,魏 軍除了正面硬攻外別無他法,魏軍又沒有蒙古人的變態攻城能力,要打 開這條防線,沒這麼容易。至於曹真入侵漢中,光是沒有事先計畫這一 點,就已經讓這情況發生的機率趨近為零,何況,如曹真入侵漢中,那 趙雲也可以立刻率軍退入漢中,如此一來也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 蜀軍主力在隴右,後防空虛,漢中所受的壓力會很大,並非輕易能守得 : 住。 魏軍的補給壓力也不輕啊!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需靜也,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 廬,將復何及! ~~~三國‧蜀漢‧諸葛亮《誡子書》~~~ -- ※ Origin: 臺大電機 Maxwell 站 ◆ From: sw98-205.adsl.seed.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