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吵個鬼喔~簡直無聊透頂)》之銘言: : 你們覺得關羽性格的轉變可以怎麼來分析比較好阿? : 我看了姚季農寫的三國演義 : 發現關羽的性格在 由剛愎自衿轉為剛愎自用 : 所以導致了夷凌之戰的失敗- : 可是我也覺得關羽在劉備入蜀以後性格也有小小的轉變 : 可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 不知道你們有什麼看法阿!! : 還有關羽有哪些例子可以證明出她其實在性格上面是很失敗的阿 歷史上的記載,很難說關羽的性格「失敗」, 「性格失敗」容易給人一種「這人品格很糟的印象」, 三國志記載中關羽朋友卻不少,許之為「義士」者亦甚伙, 如果他性格很失敗,應該不會有這種評價。 不過他的「性格」與他的行事, 有「護前」「剛而自矜」等評價, 大軍在外而恐嚇負責後方的麋芳與士仁, 雖然或許是率直的表現, 但以此我很難認為他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固然帶兵他似乎有一套,打仗也很行, 但是太率直的人,似乎並不太適合「董督荊州事」這類政治性的職務, 這種全方位的領導職位,手腕、心機都是很重要的, 要有手腕還有心機,才能讓手下的人幫自己辦事,才能搶到資源來養自己人, 在這方面,關羽不及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周瑜、呂蒙或陸遜等人。 當然,史書的記載不一定就正確,略去不記之處也很多, 這樣的推論也包含成敗論英雄的成分在內,不能說百分之百正確。 不過成敗本身也是評價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指標。 應當注意的是,性格中缺乏手腕與心機,應該不等同於失敗。 驕傲則是人之常情,有能力的人會稍微有些「爽」的感覺也不足為奇, 當然有能力而還能保持謙虛之心是比較值得讚賞, 但也不代表反面就應該責怪為「失敗」。 至於性格的改變.. 人的性格是很複雜的, 需要同時觀察很多件事情才能推測出一個人性格的大概, 而歷史上史書的記載大多過於簡略, 要推測其性格已屬非易,推測其改變則尤難。 (即令是推測現代人物的性格亦難, 例如蔣介石的性格究竟如何? 他才謝世幾十年而已,資料還很多, 越多卻越難分析,他的確是獨裁者, 但單單獨裁者一詞卻不足以形容他的全部, 這獨裁者也不是誰都能當的,當了也不一定很爽, 某種程度上他還滿忍辱負重的, 國民黨向來就是一盤散沙, 帶領這盤散沙跟紀律嚴明的日軍打仗亦非易事。 據說他本人也是個律己甚嚴之人,物質生活似乎很節儉, 但是身旁卻一大堆貪污之輩,孔、宋之流... 處處充滿矛盾。 這便是歷史的難處也。題外) 不過如果從小說 (三國演義) 裡來看呢, 可能可以略為看出關羽由「剛而自矜」轉為剛愎自用的改變。 不過二者其實相差甚微,剛而自矜是:個性剛強而自尊自大, 剛愎自用則是:性情倔強,固執己見。 差別應該只在於是否一意孤行而已。 三國演義描寫中的關羽,前期較少一意孤行的行為, 單挑華雄、刺顏良文醜等事雖然好像很大膽, 但他當時對自己的能力也掌握的很好,非是一意孤行; 他能被張遼勸降,雖然有點傲慢,但也非不能說話談條件之人; 千里走單騎,那是事先就跟曹操講好的, 加上那似乎也是兩位夫人的願望,也不能算是關羽一意孤行。 後期則有打長沙只帶五百人,若非魏延倒戈,長沙怕要拿不下來。 這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地方。 不過較明顯的似乎也只有這個。 (嗯.. 三國演義我也很久沒看了.. 即使看也大多是看前面到赤壁之戰前的故事, 赤壁之戰以後我好久沒碰了, 憑記憶用三國演義來推測關羽的個性,似乎有點不負責 :p 何以赤壁之戰以後我很久沒看? 身為周公瑾的崇拜者兼同好(同是philharmoniker也), 原因自不難想像矣。) -- 當然,雖然我喜歡莫札特,但並不認為他的每首小品都是佳作; 不!我知道,比如他每首奏鳴曲不全都是偉大作品,但我畢竟還 是喜歡他的每一首奏鳴曲,因為它們都是莫札特的作品!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7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