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imecrisis (........)》之銘言: : 史實上借東風實為周瑜之計 其實呢,依照《三國志‧周瑜傳》的記載, 火燒曹軍之事,是由黃蓋建計、周瑜採納,而共同執行。 至於「風」,只有提及「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 只能知道風當時是往曹操軍營那邊吹的, 也沒有提及周瑜、黃蓋之中,誰人先討論到風向,遑論「借」。 : 而非孔明的idea 原由出自蘇軾的念奴嬌一詩 《念奴嬌》一詞也是文人作品,跟《三國演義》的定位應相似。 其中亦不乏與史實中周瑜之形象不同處。 例如: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出嫁了 雄姿英發 赤壁之戰時,小喬已然嫁與公瑾十年矣。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湮滅 羽扇綸巾則應當事諸葛亮的形象, 用羽扇搭配檣櫓灰飛湮滅, 則是顧榮的形象,參考《晉書‧顧榮傳》, 「(陳)敏率萬餘人出,不獲濟,(顧)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 在三國演義出現前,單就羽扇的形象而言,指的應是顧榮而非諸葛亮, 因為顧榮打的是勝仗,贏得從容瀟灑。 參看李白的詩〈江夏寄漢陽輔錄事〉中「埋沒顧榮扇」句。 簡單講,羽扇跟周瑜本來並沒有關係, 蘇軾只是借用了其他人的形象套用在周瑜身上罷了。 赤壁之戰時,周瑜外面對當世第一軍事強人曹操, 內則有與其不同陣營之劉備與看自己不爽之程普, 情況滿惡劣的,恐怕沒有時間給他去搖羽扇戴綸巾。 依我的推測,在軍中他大概大多時間是愁眉苦臉, 只有在鼓舞士氣時,為了帶動大家,才會表現出他英發的一面。 而且史書上也沒有記載周瑜是文士打扮,只說他是「長壯有姿貌」。 「雄姿英發」倒是很適合周瑜, 除卻「長壯有姿貌」, 劉備說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孫權說呂蒙在「言議英發」上不及周瑜。 〈念奴嬌〉倒是沒把周瑜最為吸引人的一點描繪出來: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整體而言,周瑜的形象應該是這樣的: 他是個富健康美的帥哥。(長壯有姿貌) 風采很好,站在眾人面前會顯得很有魅力,(英發) 私底下則是一個好相處、內斂而有氣質的人。 (若一路英發到底,就不會有「若飲醇醪」之感,而是光芒四射了) : 還有多少相關計謀非孔明之手?? 如果先看《三國演義》,先看到孔明用了一大堆計謀, 然後再一一去想到底有多少計謀不是出自孔明之手, 這樣,會很累。 就像看完〈念奴嬌〉之後再去看其中有多少不是周瑜的形象一般。 事實上,儘管〈念奴嬌〉裡面, 周瑜那「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這些形象都不可靠, 歷史的還是一樣:周瑜還是很帥的。 並不會因為小喬嫁給他十年他就失去魅力, 也不會因為沒有「羽扇綸巾談笑間」他就變笨變醜。 諸葛亮也是一樣,與其去看哪些計謀不是諸葛亮出的, 不如反過頭來,看看諸葛亮到底幹了什麼? 其實如果直接讀《三國志》,會發現諸葛亮做的事其實還是滿多的, 而且當時的人都很推崇他。 -- 當然,雖然我喜歡莫札特,但並不認為他的每首小品都是佳作; 不!我知道,比如他每首奏鳴曲不全都是偉大作品,但我畢竟還 是喜歡他的每一首奏鳴曲,因為它們都是莫札特的作品!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92.122
timecrisis:多謝大人!臣..領教了 222.156.113.113 01/17
darlove:為了周瑜大人的形象正名而推~笑~ 140.119.27.34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