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ehtra (武英殿大學士爾雅)》之銘言: : moonlike喪啊.... : 都2005年了,還不能回答2004年的老問題嗎? 被點名,不回應就顯得不禮貌了.. 之前沒回應,有一半的原因也是默認, 你所言雖與我想法不同,但也言而成理,能為我所接受。 只是「不應之應」似乎沒能讓爾雅姐滿意,失禮了。 現在若還是不回應,似乎就顯得傲慢了; 我的看法未必就是正確,不過至少也是心中有所思而發為文, 如果有不妥處,也請包含了。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顧曲韻諧)》之銘言: : 【恕刪】 : : 看文章之際常常會略過簽名檔, : : 稍加留神才發現狼刃大哥這個簽名檔用得甚妙。 : : 看了許多同好批評柏楊的意見之後,的確有發人省思處; : : 話說回頭,今天下午我逛了趟書店,發現我還是滿喜歡看柏楊的文章。 : : 也許這就是科班與非科班出身的差別? : : 畢竟假設我的史識錯誤,於我本身無傷。 : 希望是真的無傷。 : 我覺得若史識錯誤又愛信口開河,很容易被當成滿口胡言的無知小人。 嗯,是有這種可能。不過仍是無妨,至少對我而言。 坦白地說,史書我讀的並不多, 所以我根本就是「史識不足」,「史識錯誤」處自然難免。 儘管如此,我仍是一個以信口開河談天為樂之人, 當然有個前提,就是談天的對象是可以當朋友之人,而場合僅限於閒聊。 我還不會不自量力地把這些並不禁得起考驗之言論投稿於報章雜誌, 而若是閒聊之際卻處處挑人語病之人,我也難與此等正經之高尚人士交友, 被此等人認為是滿口胡言的無知小人,說句狂妄的話,又何有哉! 當然,信口開河也是要有個限度, 朋友之間的聊天大致上是能包容錯誤的, 但這錯誤也僅限於無心而忽略者, 若是被指出錯誤而仍嘴硬強辯,或者明明就是一無所知而裝懂, 那便十分要不得,不僅止於被「當成」無知小人,根本就是貨真價實的白爛。 : : 昨日看完整個討論串,今天逛書店之時,不忘走到歷史傳記的書櫃, : : 拿了幾本資治通鑑,原文、譯本、柏楊本來比較看看, : : 就我個人而言,原文過硬,其他譯本略顯死板、或與原文一般生硬, : : 而柏楊的翻譯則顯得較流暢而且有力道, : 不知道是翻了哪些人的譯本? : 我只略翻過其他的兩個譯本,並不覺得死板, : 是否可以確實指出死板之處? 那是隨意在書店看到的幾個版本, 前文發表於2004年,近來我被抓去「為國效勞」, 穿著迷彩衣當國家的米蟲, 現在逛書店對我而言已是難得的享受, 如果爾雅姐真的對我「確切」看的版本有興趣, 可能要等舊曆年過後才能有所回應了。 至於要我確實地指出其死板之處,這其實是有點困難的, 我覺得其死板,是與柏楊版比較後的結果,並非是絕對值死板。 此外,何處死板何處不死板,是一種「感覺」上的問題, 正如爾雅姐會覺得你所參考的那兩個譯本不死板一般, 我說其他譯本略顯死板,也僅止是「就我個人而言」的感覺而已。 : : 讀之似能感受到作者(或者應該說是譯者)所散發出的感情與熱度,感人較深, : : 加上不時出現的「柏楊曰」,則令人覺得似在閒談聊天,輕鬆自在。 : : 這樣的文字,或有「此等書籍,傳之國中,恐無知之人,信以為真」之特質, : : 其他的資治通鑑版本,頗令現代人望之生畏,欲使無知之人信以為真難矣。 : 現代的小學生可能會望之生畏, : 現代的成人就不一定會生畏了。 : : 換個角度來講,其他歷史科班的翻譯人員, : : 也可以捨柏楊之短而就其長,參考參考如何翻譯古書會更活潑動人, : : 然後出一本「正確而生動」的資治通鑑白話本把柏楊給「取代」掉。 : : 話說回頭,我個人沒看過白話版的三國志, : : 不知道狼刃大哥推薦的那一本,是否連裴注一齊翻譯呢? : : 我個人覺得,陳壽的三國志本文,滿無聊的.. : 我是覺得不會無聊啦.... : : 倒是裴松之放進去的那一堆資料,常常讓人有挖到寶的快感, : : 印象最深刻的是曹瞞傳同時帶有詭譎與俏皮之氣、 : : 以及江表傳中濃烈的豪俠慷慨之情。 : : 說實話,我是很希望柏楊來翻譯一次三國志白話版, : : 正經八百的資治通鑑都可以讓柏楊翻出些許趣味來了,(就算只是低級趣味) : 輕鬆不一定要低級,低級也未必能讓人產生趣味之感。 這樣說無可辯駁。 : : 本身就很有趣味與衝突的三國志給柏楊翻譯, : : 一定很精采... : : 至少他是一個文筆還不錯的作家, : : 翻譯出來應該至少也是一本可讀性還滿強的三國故事書。 : 翻譯這種事,不是文筆好就行了的,還要信達雅。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信達雅三者,無論任何一項都是相當難以達到的標竿。 若一篇譯文能同時達到信達雅的標準,其實就能於各方面取原文而代之, 因為意思又一樣,文章又雅,除了長度較長之外,其他各方面都只有比原文好, 而印刷術發達,何憂於不能取代原本難以理解的古文? 可是古籍翻譯了這麼多年,有哪一篇流傳於世的古文真正能被譯文所取代? 譬如翻譯《莊子》好了,有誰翻譯出原文那跌宕縱橫辭采瑰麗的文風? 真正有哪一篇譯文能夠信達雅地把《莊子》的意思完全翻譯出來嗎? 基本上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寫一篇文章已經需要構思,寫一篇好文章則足以聞名於世而見諸史籍, 翻譯要能信達雅三者兼達,難度應更在寫一篇好文章之上才是。 所以我認為,所謂一篇譯文「信達雅」,其實也只是一個比較級的說法而已, 若用雞蛋中挑骨頭的方式去挑其不信不達不雅之處,絕對挑得出來, 可是就算挑得出毛病,我並不認為就此就能否定譯文之全部價值。 正因為沒有一篇文章能夠同時完美地達到信達雅三項標竿, 因此譯本有很多種,若長於信達雅任何一者,則均應認為其有存在之價值, 包容多樣性,或許才能夠把原文的意思已更完整的方式表達出來。 -- 當然,雖然我喜歡莫札特,但並不認為他的每首小品都是佳作; 不!我知道,比如他每首奏鳴曲不全都是偉大作品,但我畢竟還 是喜歡他的每一首奏鳴曲,因為它們都是莫札特的作品!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7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