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人生就是不斷的在後悔...)》之銘言: :  臥龍與鳳雛 得一 就能安天下~~但是為什麼... :  劉備都兼得了...卻是...這樣結局勒~~  毛宗崗為《三國演義》最後的寫定者,與父親毛綸傾注兩代心力,這個問題或  許也可藉由他們的文字說明。37回回評      順天者逸,逆天者勞。無論徐庶有始無終,不如不出;即如孔明盡    瘁至死,畢竟魏未滅、吳未吞,濟得甚事!然使春秋賢士盡學長沮、桀    溺、接輿、丈人,而無知其不可而為之仲尼,則誰著尊周之義於萬年﹖    使三國名流盡學水鏡、州平、廣元、公威,而無志決身殲、不計利鈍之    孔明,則誰傳扶漢之心於千古﹖玄德之言曰:「何敢委之數與命!」孔    明其同此心歟!  接輿說:「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從政者殆而!」桀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  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三國演義》那樣寫(《三國志》裴注只  記載司馬徽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  鳳雛。」),與其說是作者想拿諸葛亮與其他智士作對比,其實是拿諸葛亮與  水鏡、州平作對比,更不妨說是拿諸葛亮與接輿、桀溺這樣的隱士來作對比。  《三國演義》本身藉水鏡親口說徐庶薦諸葛亮出來「嘔心血」,說臥龍「雖得  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預示了秋風五丈原的悲劇。「何敢委之數與命!」  《三國演義》作者的時代脫不開「天命」的觀念,然而在天命與人謀兩者間,  作者把人的因素提到第一的地位。《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可說正是該著的價值。 :  龐統的早逝...是在孔明的計算之內嗎??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是這樣嗎??  換個角度想,雖「得」龐統,後又「喪」矣;龐統不死,關羽身邊的首席智囊  可以在趙累之上。所謂「天不祚漢」,是這樣吧。 :  龐統在史上除了連環計之外 還有立下什麼功勞嗎??  在史上儘管沒有龐統的連環計,然而龐統堅定了劉備入川的時機,建議了計取  白水續向成都的戰略;甚至在兩年間做為劉備身旁的軍師,攻克涪縣、綿竹,  收降吳懿、李嚴,一直到身先指揮雒縣而殞陣(可能還已劃定了圍陷雒城的基  礎)。所以陳壽比擬龐統時,選擇了建言魏武確保兗州、堅壁官渡的荀彧。 --    站在解釋學的立場,對於古籍的掌握,必然得通過四個層次,從認  識、到了解、到批判、到評價,是好幾次質的飛躍,也就是運思層次的  提升。如果認識上就犯了錯誤或有了偏差,要想取得適當的了解,都大  有問題,何況批判,更遑論評價了。                    ──李明德《行走在地雷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Nihi1ist 來自: 211.74.220.177 (07/24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