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On 27 Aug 2005 05:26:49 +0800 (CST), [email protected] (風) wrote: ::>※ 引述《暴 民 <[email protected]>, 看板: SAN》之銘言: ::>: On 23 Aug 2005 04:11:05 +0800 (CST), [email protected] (風) wrote: ::>: 就是龐統沒有死,諸葛亮還是需要到益州,益州的資源倍于荊州,新收土地 ::>: 正是需要行政方面的專才來調度,諸葛亮怎可能會留在荊州。 ::> 龐統的死是讓劉備比較捉襟見肘...誠如大家討論的荊州之重要性 ::> 對蜀國來說...遠在益州之上...其實派關羽也已經是上上之策了... 死一個龐統對劉備來說影響並不大,劉備從來並不怎樣缺乏人才, 對劉備來說,益州和荊州中是以益州為重,益州的資源比荊州厚得 多,只有在益州安穩後才需要用到荊州。 ::> 只是我想不管是演義或是史載...關羽失荊州應是他過於輕敵之故... ::> 甚至可以說他只在乎北方魏國的動靜卻忽略了吳國其實也是虎視眈眈... ::> 如果當時關羽身邊多了個策士我想只要有馬謖之能只要是關羽信服的即可... ::> 相信他不會大意...更無須讓陸遜有機可以計殺... 關羽也不是沒有忽略吳國,面對強大的曹軍,關羽也不敢輕敵,對 吳國還是留一手,只有在知道吳國的大將呂蒙病倒時,以為一時間 吳國不會發動進攻,再加上留守的將領又反叛才會被偷襲得手。 ::>: 形勢會變,隆中對時提及的環境已經大大不同,也已經不存在連吳抗曹的可 ::>: 能性,劉備面對的是魏王屬下的大將軍、吳王孫權,孫權已經投降魏國。 ::> 孫權投降魏國??這話有根據嗎?就算是私底下的利益結盟...跟投降有段距離吧? 孫權在建安22年向曹操請降,在偷襲荊州後,更親向北方,曹丕篡 漢後又派遣使者表示歸附,並送回當年被俘的于禁等人回國,因此 曹丕派遣魏國太常侯貞為使者到武昌封孫權為吳王,拜為大將軍, 使持節督交州,領荊州牧。吳國這時是作為魏國下的封國而建立。 ::> 吳之所以取荊州並非是因為魏...荊州之重要性對吳對蜀來說皆在魏之上... 孫權取荊州當然是為了自己,因此才忍辱投降曹操和曹丕。 ::> 所以吳取荊州為必然之事...只是早晚... ::> 隻所以會連吳抗曹是因為蜀之益州雖資源豐富但卻相對落後其他州郡... ::> 當然需要花時間整治益州一番...加上荊州亦為當時另一塊重要的版圖... ::> 或許會有人覺得既然這樣何不先整治好益州再出...我想是時間點的問題... ::> 事情在前在後發生所有可能性的改變就會很大了... ::> 也許今日蜀不爭荊州或許只是損失荊州...反正益州的地形本來就易守難攻... ::> 但如果只據益州...便想圖與魏吳爭天下恐怕會是一大笑話... ::> 所以荊州之爭是必然之事...更刻不容緩...只能說天命所至... ::> 對劉備來說終其一生...其實也未曾成就過大事...又何談死後? -- 暴 民 香港總部 http://www.glink.net.hk/~k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