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八三年 光和六年 張角信奉黃老, 設立太平教, 十餘年內信徒遍布八州. 設立三十六方, 小方 數千人, 大方一萬人, 宣稱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一八四年), 天下大吉, 預備起義推翻東漢. 司徒楊賜、司徒掾劉陶上書警告張角的陰謀, 皇帝劉宏不理. 黃巾大方馬元義勾結中常侍, 打算從內外一舉摧毀東漢政權. 馬元義集中荊州、揚州變民, 預定在鄴會師起事. 一八四年 光和七年, 中平元年 春 唐周告發, 馬元義被逮捕車裂處死, 東漢搜捕太平教, 誅殺千餘人, 黃巾三 十六方同時起事. 二月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 張寶稱地公將軍, 張梁稱人公將軍, 州郡官軍無法抵擋 黃巾, 紛紛逃亡, 不到一月天下響應, 京師震動, 黃巾生俘甘陵、安平 兩封國親王. 三月 何進封大將軍, 集結羽林左右軍, 北軍的騎兵、步兵、南越、外籍、射擊五 兵團, 護衛京師. 皇甫嵩、呂強建議解除黨禁, 赦免黨人. 徵召全國精銳部隊, 指派盧植討伐張角, 皇甫嵩、朱(人雋)討伐穎川黃巾. 十常侍誣殺呂強、張鈞、向栩. 黃巾張曼成擊斬南陽郡長褚貢. 穎川黃巾波才擊敗朱(人雋), 皇甫嵩孤軍駐長社. 汝南黃巾擊敗郡長趙謙, 廣陽黃巾擊斬郡長劉衛, 幽州州長郭勳. 波才圍皇甫嵩於長社, 皇甫嵩夜間突襲火攻, 曹操援軍到達, 黃巾潰敗. 五月 皇甫嵩、朱(人雋)、曹操會合, 大破黃巾. 六月 黃巾張曼成圍宛城, 郡長秦頡反攻, 擊斬張曼成. 交趾民變爆發, 俘擄州刺史, 合浦郡長. 新刺史賈琮到任, 撫平民變. 皇甫嵩、朱(人雋)擊潰黃巾彭脫, 平定穎川、汝南、陳國三郡(河南). 盧植大敗張角, 圍於廣宗城(河北), 因得罪宦官, 董卓替代盧植. 七月 五斗米教張脩起事, 稱之為米賊. 八月 皇甫嵩在蒼亭擒卜巳(山東), 董卓攻張角不勝, 劉宏命皇甫嵩進攻廣宗. 張曼成餘黨擁趙弘為帥, 再陷宛城, 朱(人雋)將之擊斬. 黃巾韓忠再陷宛城, 朱(人雋)圍城, 解圍誘出黃巾, 擊斬萬餘人. 秦頡斬韓忠, 餘眾擁孫夏當統帥, 再入宛城. 朱(人雋)再攻宛城, 孫堅最先登上城牆, 黃巾潰逃, 朱(人雋)追擊斬萬餘人, 黃巾軍瓦解, 餘眾潰散, 各州郡大搜捕, 各斬數千人. 十月 皇甫嵩擊潰黃巾, 張梁戰死, 剖張角棺木, 斬首送洛陽示眾. 十一月 皇甫嵩在下曲陽(河北)斬張寶. 北地郡(寧夏)東羌先零部落叛變, 枹罕、河關兩縣變民擁北宮伯玉、李文侯 當將軍, 擊斬護羌校尉冷徵. 金城郡(甘肅)變民擁護邊章、韓遂擊斬郡長陳懿. 邊章圍涼州刺史左昌, 蓋勳勸服變軍解圍退兵. 蓋勳救護羌校衛夏育, 被擊潰生俘後釋放. 十二月 王允破黃巾搜出十常侍勾結黃巾文書, 反被誣陷入獄兩次, 何進、楊賜、袁 隈援救. 一八五年 中平二年 各地變民紛分起事, 有張牛角, 褚飛燕, 黃龍, 左校, 于氐根, 張白騎, 劉 石, 左髭文八, 平漢大計, 司隸緣城, 雷公, 浮雲, 白雀, 楊鳳, 于毒, 五鹿, 李大目, 白繞, 眭固, 苦蝤等, 不可勝數. 褚飛燕併張牛角部眾, 改稱張飛燕, 勢力澎漲到百萬, 人稱黑山賊, 縱橫黃 河以北各郡縣. 張飛燕請求洛陽招安, 劉宏允許. 三月 北宮伯玉攻擊關中, 劉宏命皇甫嵩駐長安討伐變民. 涼州大亂, 朝廷議論棄守, 傅燮認為後患無窮不可行 七月 皇甫嵩得罪十常侍被召回. 張溫替代, 袁滂當副手, 周慎、董卓受其節制. 九月 劉陶、陳耽力主除宦官, 受誣陷死於獄中. 張溫會戰邊章、韓遂於美陽(陜西), 政府軍失利. 十一月 董卓、右扶風郡長鮑弘大破西羌叛軍. 周慎追擊叛軍, 不納孫堅建議, 反被切斷糧道緊急撤退. 董卓伐先零, 糧盡築堤於渭水, 過河後決堤阻斷追兵安全撤退. 董卓怠慢軍令徵召, 孫堅勸張溫處決, 張溫惜才不接受. 一八六年 中平三年 二月 江夏郡政府民兵趙慈叛變, 擊斬郡長趙頡. 宦官趙忠欲收買傅燮不成, 下放漢陽郡長. 七月 荊州刺史王敏, 討伐趙慈變民, 斬趙慈. 十月 武陵蠻族叛變, 郡政府討平. 前太尉張延被宦官誣陷, 獄中處決. 十二月 鮮卑部落攻擊幽州、并州. 一八七年 中平四年 二月 滎陽變民擊斬中牟縣長. 三月 河南尹何苗大破滎陽變民. 涼州變民內鬨, 韓遂格殺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 合眾十餘萬圍隴西郡, 郡長李相如叛離中央, 與韓遂結盟. 涼州刺史耿鄙合所屬六郡兵力攻韓遂, 傅燮勸阻不成. 四月 涼州程球受耿鄙寵信而貪污暴虐, 耿鄙進軍狄道(甘肅), 州政府官員叛變斬 程球、耿鄙, 圍漢陽郡, 傅燮缺兵少糧, 拒不投降, 戰死. 耿鄙手下馬騰叛離政府, 結合韓遂, 共推王國當首領, 劫掠關中. 五月 張純忿恨之前張溫用公孫瓚領烏桓騎兵而不用他, 結合張舉、烏桓丘力居, 劫掠於薊(河北北部), 斬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長劉政、遼東郡長 陽終, 集眾十餘萬. 張舉稱帝, 張純稱彌天將軍, 安定王. 十月 長沙變民區星自稱將軍起兵, 孫堅擊潰變民受封烏程侯. 十二月 南匈奴屠各部落叛變. 一八八年 中平五年 二月 黃巾餘黨郭大河西起事, 攻擊太原郡、河東郡. 三月 屠各叛軍擊斬并州刺史張懿. 劉焉建議中央改刺史為州牧, 掌握各州全權. 劉焉想遠離即將動亂的洛陽避禍請, 求出任荊州牧, 聽聞傳言益州有王氣, 益州刺史郤儉貪暴惡名昭彰, 中央有意撤換, 劉焉趁機改求擔任益州牧, 董扶、趙韙追隨劉焉赴任. 黃琬任豫州州牧, 劉虞任幽州州牧. 劉宏下令南匈奴汗國協助劉虞討伐張純, 南匈奴人民恐懼徵調, 叛逃至屠各 部落, 合眾十餘萬, 斬忠於東漢的南匈奴單于欒提羌渠, 子欒提於夫羅 繼位單于. 六月 益州變民馬相、趙祗於綿竹起兵, 斬刺史郤儉, 攻巴郡、犍為, 連破三郡, 從事賈龍率官民逐走馬相迎接劉焉到任, 劉焉遷政府於綿竹, 招降納叛, 收攬人心. 冀州刺史王芬陰謀以討黑山賊名義, 調動兵力趁劉宏東遊殺宦官, 劫持罷免 劉宏, 擁立合肥侯劉某為新帝, 徵詢曹操意見, 曹操不認同, 王芬爭取 華歆一同策劃, 華歆拒絕, 劉宏變掛命其復員, 徵召赴京, 王芬恐懼, 逃亡自殺. 八月 設西園八校尉, 由宦官上軍校尉蹇碩為首, 下轄袁紹、鮑鴻、曹操、趙融、 馮芳、夏牟、淳于瓊. 蹇碩權力極大, 連大將軍也屬轄下. 十月 青州、徐州的黃巾餘黨再起, 劫掠郡縣. 法術師警告洛陽將有大禍, 劉宏下詔徵召四方各郡縣軍隊, 在洛陽郊外平樂 觀大閱兵並作法避禍. 劉宏徵詢蓋勳對閱兵意見, 嘆息太晚聽見忠言, 蓋勳認為皇帝聰明能納諫, 只是受宦官蒙蔽, 遂結合袁紹圖謀誅殺宦官, 蹇碩懷疑恐懼, 外放蓋勳. 十一月 變民王國圍陳倉, 中央令皇甫嵩統率董卓等進軍討伐. 張純、丘力居劫掠幽冀青徐四州, 劉宏命公孫瓚討伐, 石門(遼寧)會戰大破 張純, 追擊過度深入, 於遼西郡管子城被圍, 全軍崩潰. 皇甫嵩拒董卓急援陳倉建議, 放任王國變民圍城八十餘日不能攻破 一八九年 中平六年, 光熹、昭寧、永漢元年 二月 皇甫嵩趁王國疲累解圍, 追擊大破變民, 董卓老羞成怒, 與皇甫嵩結怨. 韓遂等人罷黜王國, 另立閻忠為首, 不久閻忠死, 韓遂等內鬥, 涼州變民勢 力大衰. 劉虞到職幽州, 遣使招降鮮卑, 烏桓丘力居聽聞素有恩德的劉虞回來, 自行 歸降, 張舉、張純逃亡塞外, 除公孫瓚一萬騎兵, 全州各郡復員. 三月 張純被門客王政格殺, 人頭送劉虞. 公孫瓚立志掃滅烏桓, 劉虞用恩德威信順撫, 兩人遂生怨恨. 四月 蹇碩奏請劉宏派大將軍何進西征韓遂欲將其外放, 何進藉口派袁紹到徐州、 兌州徵兵以拖延時間. 劉宏駕崩, 蹇碩打算引誘何進入宮加以襲殺, 再擁立劉協, 何進好友潘隱於 宮門口暗示, 何進逃脫拒絕再入宮門. 劉辯即位為十三任少帝, 請舅父何進和太傅袁隗掌管宮廷機要. 何進用袁紹、袁術, 聘何顒、荀攸、鄭泰等名士二十餘人. 蹇碩欲用皇帝名義下詔逮捕何進, 遭郭勝、趙忠出賣, 何進命黃門令逮捕蹇 碩處死, 控制其轄下所有武裝部隊. 宦官依賴董太皇太后和驃騎將軍董重, 與何太后和何進對立. 五月 何進與三公聯名彈劾董太皇太后, 何進發兵逮捕董重使其自殺. 六月 太皇太后暴死, 何家失掉民心. 七月 何進遊說太后免職所有宦官, 太后母親舞陽君、弟何苗接受宦官賄酪, 反對 何進建議, 太后不能接受何進意見. 何進不敢行動, 袁紹建議徵召四方軍隊入洛陽威脅何太后, 主簿陳琳反對. 盧植警告不可徵召董卓, 鄭泰勸阻何進不成, 辭職並警告荀攸, 認為何進難 以扶起. 何進命王匡、鮑信回家鄉泰山郡募兵, 東郡郡長橋瑁進駐成皋, 丁原挺進河 內, 燒黃河孟津渡口, 火光充天, 直照落陽, 太后仍不接受. 董卓受何進徵召, 直指洛陽至澠池, 何進猶疑令董卓撤退, 董卓不受令繼續 軍至洛陽郊外, 种邵持詔書喝斥, 董卓理虧暫時退兵. 袁紹任司隸校尉, 王允任河南尹, 袁紹連絡董卓上書揚言進抵洛陽城外平樂 觀, 何太后不得不罷黜宦官回鄉里, 袁紹令各州郡逮捕所有宦官家屬. 張讓等宦官再哀求何太后, 太后再下詔允許宦官入宮. 八月 何進入宮請求太后誅殺全部中常侍, 宦官張讓、段珪探知何進意圖, 偽傳太 后召見, 襲殺何進於嘉德殿, 用詔書任樊陵當太尉, 許相當河南尹. 何進下屬吳匡、張璋會合袁術進攻宮內, 宦官持武器嚴守, 黃昏時袁術下令 焚燒南宮宮門, 張讓裹脅太后、劉辯、劉協投奔北宮, 盧植於複道下斥 責段珪, 太后穫釋跳下得免. 袁紹、袁隗假傳聖旨召見樊陵、許相, 加以處決. 袁紹、何苗圍朱雀門, 格殺趙忠. 吳匡等怨恨何苗不與何進合作, 懷疑其與宦官同謀, 與董旻合力將之擊斬. 袁紹攻入北宮, 緊閉宮門, 不論老少, 屠殺宦官兩千餘人. 袁紹攻入寢殿, 張讓、段珪裹脅劉辯、劉協由北面出洛陽, 逃至小平津, 盧植、閔貢於堤岸上加以喝責, 斬殺宦官數人, 張讓等拜別劉辯, 投黃 河溺斃. 董卓望見火光, 急奔洛陽, 迎劉辯於北郊, 皇帝回宮, 令丁原為執金吾. 鮑信泰山郡募兵返抵洛陽, 勸袁紹趁董卓兵疲急襲, 袁紹畏懼不能接受, 鮑 信眼見大難將起, 率軍返泰山郡. 董卓虛張涼州兵團實力, 取得何進、何苗部屬歸附, 挑撥丁原手下呂布將其 刺殺, 吞併其部, 勢力大增. 董卓任司空, 議論廢帝, 袁紹當場駁斥, 袁家原是洛陽世家, 董卓初到不敢 驟然下手. 袁紹投奔冀州. 董卓再召集官員, 議論廢帝, 揚言不從者誅殺, 盧植反對, 董卓大怒欲誅殺, 蔡邕, 彭伯勸說後僅被撤職, 後出逃隱居. 九月 董卓廢劉辯, 立劉協為東漢十四任皇帝. 原稿存於 wretch.twbbs.o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57.50 ※ 編輯: apflake 來自: 220.134.157.50 (09/10 08:16) ※ 編輯: apflake 來自: 220.134.157.50 (09/10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