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zfr6 (找不到鐵金鋼)》之銘言: : ※ 引述《CVC (四海習鑿齒)》之銘言: : : 袁劉(表)同盟一樣大有可為 : 那乾脆去跟何進或董卓同盟算了 : 至少這兩個人還曾經權傾一時, 都在皇帝身邊 : 這樣豈不更大有可為? : : 袁紹的出身不會比曹操好很多,袁紹是袁氏孽子 : : 曹操才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起家有宗族力量做資本,發展也倚仗袁紹之力 : 所以被依靠的人,反而被摸掉? : 厲害厲害 : : 大集團派系內鬥都是常態,曹操兒子也內鬥阿 : 那麼袁紹是如何處理這些內鬥的呢? 曹操又是如何處理呢? : 願聞其詳 個人也覺得袁紹若非早死,官渡之戰失敗後還是大有擊滅曹操的可能。 因為陳壽寫三國志為了正統化、美化曹操, 就把袁紹相對污名化、醜化了,連史事都簡單帶過,造成我們容易對袁紹有負面印象。 這在以前某位大大的文章就提過:"因為陳壽在三國志對袁紹的貶低,常使我們忽略 後漢書中對袁紹的稱讚"(原文已不知從何找起,此說的是大意)。像是後漢書跟其注就 講到:「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 ,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 、「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甚至在統治政策的比較上,連大史家陳寅恪也不能例外,在《魏晉南北朝史論稿》中以 "族大兵強"的審配為例,批袁紹"以寬濟寬、豪強恣肆",認為袁不抑兼併、放縱豪強是 他敗亡的一個主因。(對比曹操的"重豪強兼併之法") 但事實上,從<公孫瓚討袁紹檄>這篇幾乎被史家忽略的史料來看,袁紹剛任冀州牧的時候 ,對於剝削打擊豪強是不遺餘力的,從這篇史料袁紹派崔巨業"攻鈔郡縣"和逼死高焉、 姚貢即可得知: 《三國志公孫瓚列傳》引典略: 紹令崔巨業候視星日,財貨賂遺,與共飲食,剋期會 合,攻鈔郡縣,此豈大臣所當宜為?紹罪六也… 紹又上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貢,橫責其錢, 錢不備畢,二人並命,紹罪八也。 (《後漢書公孫瓚列傳》也有記載,但太文言,) 可見袁紹對豪強的寬縱是有條件跟時段性的,也就是只有支持他的豪強("以正直不得志於 韓馥"、"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最後忠心耿耿而死的審配即是), 他才會特別培植和寬縱,然後等到袁紹在冀州的統治穩定後,才改成 "為人政寬"的施政方針。這是陳寅恪說法第一個需要修正的地方 但這又牽涉到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與曹操的重法急刻,與袁紹的為政以寬,到底哪種統治 方式適合東漢末年的亂世,能夠讓自己更為強大? 我所見的三國史論,清一色的認為曹操的法家施政是他成功並打敗袁紹的最大因素, 但是如果從更細密的史料入手,似乎會發現完全不同的結論出來。 袁紹為政以寬,獲得世族百姓的支持,並且大有可能在兩次擊退公孫瓚(191-193年)收復 冀州的時候重新確立他在地方的統治基礎(培植歸附士族、打擊其他豪強),並與黑山黃巾 、朝廷所冊命的冀州牧壺壽、匈奴屠各、雁門烏桓等進行艱苦卓絕的戰鬥(193-198年), 一度與悲慘的劉備一樣,被敵人攻破鄴城,俘虜紹家與門客家將的家屬(無軍隊家屬, 大概此時袁紹軍以世族兵為多),此時袁紹展現卓越的危機處理能力,"紹容貌自若,不改 常度"、"紹勸督引滿投壺,言笑容貌自若"(大大超越了關羽),最終因為黑山將領陶升的 叛變,把袁紹等人的家屬用車載出歸降而一軍皆安;並且在與黑山軍鬥爭的時候一度 "仰食桑椹"(可能是因天旱),說明戰鬥過程的苦難(約兩百年後的慕容垂,在建立後燕的 過程中也曾仰食桑椹以渡大旱)。終於約在195年的時候大大削弱了黑山軍、匈奴的勢力 (黑山軍初起事時,最盛有百萬之眾,但最後投降曹操時,只剩十萬眾而已,而且此十萬 眾還不知是否純為兵丁或包含家屬,若包含家屬則可能只有三、四萬兵), 控有冀、青、并三州,並且極可能與曹操一樣,大量收編這些黃巾賊為兵,才使他的兵力 從抗擊公孫瓚的兩、三萬,大幅提升到官渡之戰的十萬步兵、一萬騎兵共十一萬的軍隊 (此時袁紹還派義麴圍困公孫瓚於易京,一年後196年才敗退);但是更重要的,是袁紹讓 冀州在亂世中保持了一百萬人口,使冀州成為華北最強的一州,曹操之後不但把大本營改 設鄴城,更以冀州之力統一華北(東漢末年華北曾有許多州郡有"戶口百萬"的記載,但 都在195年以前破敗:南陽郡、幽州、徐州、關中三輔,惟有冀州在袁紹的統治下成為 樂土)。從這裡可以看出陳寅恪之說第二個錯誤之處,袁紹寬縱豪強的結果,非但沒有 削弱他的力量,反而成為他在亂世強大的資本,得以統一大河以北並進行官渡之戰。 相反的,曹操在收得三十萬青州兵,領有兗州的時候,因為苛害豪強,殺害名士之望邊讓 與徐州戰敗(袁紹傳有曹操征徐戰敗的說法:"躬破於徐方"),引來陳宮叛變、呂布奪兗州 ,而兗州更在兩軍相持百餘日又碰上天旱大饑荒的情況下,戶口逃散大減,所謂三十萬的 青州兵跟曹操本身的部曲也大量逃散,降到只剩一、兩萬人而已(程昱說:「能戰之士, 不下萬人。」),所以之後才會有官渡之戰曹操兵力大大不及袁紹十一萬軍隊的記載。 (魏武帝本紀說曹軍"不滿萬",裴松之批不合理,應更多;史家推算曹軍應有五六萬人。) 也因此曹操不得不在196年屯田許下,因為曹操控制的民戶太過稀少(若依慕容垂的故事, 桑椹是由民戶種養的,袁紹能仰食桑椹,代表還有大量的民戶,而曹操連仰食桑椹都做 不到。)。而且曹操重法剝削,常常激起各地的叛亂,反觀袁紹除了公孫瓚入冀州和 官渡之戰失敗後發生過各地的叛亂外(皆迅速被平定),步下甚少發生變亂,這不得不歸功 於袁紹之德與為政之寬,才使袁紹有此功業(冀州戶口百萬跟收盜為兵)。 另外袁紹讓諸子各據一州的事情,我認為這只是跟曹操不同的統治方法而已,說不上誰好 誰壞,更不應叫做禍亂來源。曹操多以親信武將或新附降將出任地方統領或坐鎮地方, 可以說他是信任將領的結果(應該也有有把降將的家屬扣作人質);而袁紹的手下多是強宗 大族,如果以這些人坐鎮州刺史,很容易尾大不掉或割地自立,在這個情況下由諸子出任 地方就成為甚為合理的政策,讓袁紹可以用家族的力量牢牢控制四州,而不會讓世族豪強 圖利自己家族的情況更為嚴重。只是袁紹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早死,袁譚、袁尚的對立 讓曹操得以囊括大河以北,這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但不是他的問題,因為沒有人可以 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亡,更不知道自己會在仍然大有可為的時候死去。 最後想特別說說一個人給大家知道,可以跟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的榻上對、張紘為孫策 定計相提並論,那就是袁紹的別駕廣平人沮授(治中、別駕都是州牧底下的超級大官, 任職之人代表被州牧重用,魯肅曾對劉備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 任,始當展其驥足耳」)。當袁紹剛領冀州牧,把他比擬為管仲、范蠡時,他替袁紹規劃 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 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觿,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 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觿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 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觿,迎大駕於西京, 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袁紹聽了高興的說:「此吾心也。」"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讓沮授擁有 "監統內外,威震三軍"的權力,近似於諸葛亮在劉備時代的地位。 從這段文字可以知道,袁紹未來的發展確是照此規劃而走,雖然順序跟後來情況可能有點 跟計畫不同,如匈奴順從的時間就不能很確定、"大駕"後來被曹操迎走,必須跑到許都去 迎大駕,但沮授的規劃大抵上還是沒錯的,除了袁紹不聽沮授的建議先一步營天子以令諸 侯,讓曹操得逞外,其他變化可說是皆在掌握中,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遠見與宏略。 (隆中對、榻上對、張紘定計孫策也同樣發生計畫生變之事,分別是因為關羽失荊州、 曹操的壓力、孫策的早死才讓這三個計畫中途生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37.45
filla:不過就根其他朝代的開國者一樣 凡反叛 敵對者俱被描寫成垃꜠ 12/24 19:37
filla:圾 12/24 19:38
filla:看到後面才看到沮授 唉... 有大才之人只要投效之主未來未成 12/24 19:41
filla:大業 就算再厲害 後世人還是會把他等級打低一兩級..... 12/24 19:42
age317:嗚 版主不賞M.....T^T 12/27 19:53
CVC:版主不m就幫推一個吧,至少有些部分我偷偷作筆記了XD 01/02 01:58
age317:謝啦^^ 01/02 05:09
※ 編輯: age317 來自: 140.122.37.45 (02/11 22:13)
a7v333: 推 06/28 15:50
Pitt: 07/01 15:12
yudi1991: 07/01 20:30
sneak: 嗚 版主不賞M.... https://muxiv.com 11/08 14:44
sneak: 不過就根其他朝代的開國 http://yofuk.com 01/01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