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ge317 (望斷天涯)》之銘言: : ※ 引述《YANGGUOl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之銘言: : : 若劉備有此制度 那劉備也非劉備了 : : 保質制度有利有弊 倒不是個萬靈丹 : 的確不是萬靈丹,只是個人覺得用在麋芳、士仁身上,靈的機率很高,尤其是士仁 : : 孫權可以拒繳質子 馬超可以不顧家人 : : 于禁照樣可以投降 : 個人覺得麋芳、士仁的情況不同於孫權、馬超、韓遂, : 馬超等人與曹操比較像"羈縻"的關係,跟麋芳、士仁兩人從早期就跟隨劉備轉戰天下的 : 親密關係不同,而曹操太相信保質制度和鐘繇而不聽衛覬、荀彧、高柔的建議也確實是 : 失策;于禁的情況是非戰之罪,軍隊已經陷沒,只剩他和龐德等諸將站在高岸提上,雖然 : 與龐德對比之下頗為可恥,但他是在大勢已去之下投降,又跟麋芳、士仁兩人不同。 : 如果依照吳書跟裴注的記載(不去管蜀書關羽傳兩人"使人迎權"的記載),士仁是呂蒙軍隊 : 兵臨城下後在虞翻以內應、天命和斷絕陸道(兵屯南郡阻絕關羽的救援)的告喻下, : "流涕而降",虞翻還認為士仁出降是"譎兵也",要呂蒙押著士仁一起下江陵城,防止士仁 這裡我們先看士仁的情形 雖說在不少紀錄中將士仁簡單帶過 而以兩人同時叛迎孫權解釋 但其實認真看吳方的紀錄 吳主傳中提到:"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 " 而呂蒙傳裴注引吳書則提到:"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說之.翻至城門,謂守者曰 :「吾欲與汝將軍語.」仁不肯相見" 士仁原先是有死守的打算 但什麼打消了他的念頭? 虞翻的信 虞翻跟他說了什麼? 虞翻暗示他必有"內應" 再看後面麋芳的記載:" 吳錄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 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 配合虞翻對兩人的態度 -> 虞翻不信任士仁的投降 卻跟呂蒙說全江陵城只有麋芳是值得相信真投降 換言之 這個恐嚇士仁的"內應" 不是小小卒 而很有可能就是指麋芳 回過頭來看士仁 對士仁來說 今日假設他與麋芳互為依勢 兩城堅守 要等關羽回軍尚有可為之處 但虞翻明白地暗示他 今日形勢 只剩他"獨守縈帶之城而不降" 而只要呂蒙擋在關羽陸路援軍的救援點上 士仁就沒有太多希望 這樣的情形即使是曹仁 沒有滿寵的勸說之下也不會守下去 更何況沒有紀錄證實士仁身邊有比擬滿寵的謀士在 士仁的投降其實也可以歸給大勢已去 : 搞鬼;而麋芳因為害怕關羽的責罰,與孫權連絡好投誠之事,呂蒙軍一到就以"牛酒出降" : 。但其實江陵城中願意投降只有麋芳一人,若非呂蒙聽取虞翻的建議立刻至城中處理, : 江陵將士的"伏計"就會實現。 : 江陵的"伏計",我覺得正好呼應一段重要的記載:"(關)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 : 必不速退"(三國志董昭傳),說明江陵、公安兩城的防守堅固持久到讓關羽自信不必急著 : 解樊城之圍而退兵回救,雖然這跟剛剛吳書提到的士仁投降一事不合,可以說是互相牴觸 : ,但是就史料的客觀度來看,我選擇在蜀吳對立中,旁觀而中立的魏書董昭傳(吳書記載 : 郝普出降一事就有"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的謬誤)。 : 因此延續原來的論點,芳、仁兩人與于禁最大的不同處,在於于禁已經大勢已去,而 : 芳、仁沒有,兩人在尚有可為甚至大有可為(堅守待援)的時候分別開城迎接呂蒙,一半的 : 原因也可以說是劉備的控制力不夠,才有此結果。所以若有保質制度,悲劇很可能就不會 : 發生了。 事實上正如你所說 以麋芳跟著劉備長期奮鬥 又有麋竺這樣的關係 實在不需要委質 -- 楊過的相簿 http://www.wretch.cc/user/yanggu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21.97
CVC:我現在懷疑潘濬當時的角色,潘濬典州事怎不見他處理糜芳叛亂? 01/06 16:23
age317:我好像沒說麋芳不需要交人質,反而是認為交了人質麋芳就不 01/06 19:19
age317:敢叛變了(很可能,非絕對)。 01/06 19:22
age317:已回文 01/06 20:04
age317:潘濬沒兵權,也許麋芳投降時已事先派親兵控制住了。 01/07 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