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oman (boman)》之銘言: : ※ 引述《Tedhsu (震氣延 殺意顫)》之銘言: : : 因為是「論資歷」,所以這邊我是以「官位」變化做觀察之依據。 : : 建安十一年,曹操上表,使于禁為虎威、樂進為折衝、張遼為盪寇將軍。 : : 張遼已經足以與于禁樂進二人並稱。建安十四年,陳蘭、梅成叛時, : : 張遼督張郃討陳蘭,此戰過後張遼假節。 : : 二十年張遼在合肥退孫權,拜征東將軍。同時曹操得漢中, : : 張郃被張飛敗於宕渠,回南鄭拜盪寇將軍(張遼之前的位子)。 : : 徐晃到與夏侯淵張郃同守漢中時才假節,張郃到夏侯淵死才假節。 : : 淵死時,未舉徐晃而用張郃,法正言「淵、郃」也不論徐晃,可見張郃較高。 : : 後來曹操又用中領軍征蜀護軍曹真督徐晃。 : 其實也有可能是《徐晃傳》的記載有問題,當時徐晃並不在 : 陽平,按《曹真傳》來看,曹真是督徐晃從長安攻回陽平, : 徐晃當不在被圍的陽平中,故法正沒有提徐晃。而且從破陳 : 式後的處理來看,曹真雖說是督徐晃,實是只有徐晃去攻, : 曹真沒有上場或很快已經轉去武都,因通陽平後只有徐晃和 : 張郃假節,作為徐晃上司的曹真而沒有,可見只有徐晃到陽 在此謹列出《徐晃傳》關於馬鳴閣道的記載的時間點上的矛盾。 接續前面「留晃與夏侯淵拒劉備於陽平」很像是以夏侯淵死前為時間點。 但「假晃節」後面接「太祖遂自至陽平」,又像是夏侯淵死後。我以為, 採後者,也就是夏侯淵死後,甚至在曹真督徐晃後才假節。這樣才能夠使 《曹真傳》寫的「督徐晃」為合理。另外,曹真與徐晃並不一定要兩人都 從長安出發,就像劉封本傳所記「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 : 平與張郃會師。曹真的中領軍也應該有問題,當時已經有曹 : 休是中領軍,不可能再出現中領軍,按曹休在曹丕即位時升 : 任領軍將軍,可見一直是中領軍,才會改任領軍將軍. 中領軍的部分我想沒有問題,曹真任中領軍的時間是在夏侯淵死前開始。 夏侯淵死後曹真以征蜀護軍督徐晃。待曹操自入陽平拔出漢中諸軍,回抵 長安,曹休才變成新的中領軍。曹真引出曹洪諸軍還屯陳倉,之後就沒再 離開。文帝即王位時,曹休為領軍將軍,曹真為鎮西將軍,假節督雍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48.2 ※ 編輯: Tedhsu 來自: 61.228.48.2 (01/21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