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政治版變態一片藍海)》之銘言: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暴 民)》之銘言: : > 郭淮事已有另文回應。 : > 另外郭淮在建興八年被魏延擊敗于陽谿,景初兩年也有被廖化擊破的記 : > 載,前者大家都容易找到,後者在《明帝紀》注引的《魏書》,事源涼 : > 州有羌王反,後被涼州刺史討平,廖化可能是被派去接應羌人退到蜀境 : > ,廖化遇見雍州刺史郭淮率領南安太守游奕和廣魏太守王贇攔截,廖化 : > 終破王游兩人的夾擊,王贇戰死。文中雖沒有提到是郭淮指揮,按常理 : > 主事人應是郭淮。 注引《魏書》原文如下:(惇應即「淳」之訛寫) 九月,蜀陰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營。 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游奕將兵討惇。 淮上書:「贇﹑奕等分兵夾山東西,圍落賊表,破在旦夕。」 帝曰:「兵勢惡離。」促詔淮敕奕諸別營非要處者,還令據便地。 詔敕未到,奕軍為惇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 文中明言兩郡守為郭淮所遣, 郭淮既然上書報告採用分兵夾擊之戰術, 知其為此戰主事者。 : 我想暴民兄用意應是說明郭淮非魏延對手,但勝敗乃兵家常事,且郭淮非泛泛之將應是 : 你所知悉,故此亦不能說明攻取長安之容易 暴民兄(kchin亦即boman)已在前文說明雍州刺史郭淮此時當不治長安。 魏延建安二十四年督漢中,吳壹章武元年任關中都督,經營北鄙逾八年, 並為兩大宿將,當初連要不要與曹操爭漢中都還須問楊洪的諸葛亮,現在 初臨漢中,而不聽用之。 : 另外攻城之戰亦非易事,魏延奇策立意雖優,然若無法及時達成,對蜀軍恐怕難以安然 : 身退,延曰夏侯必棄城逃走亦只純屬臆測,恐難成真,故此乃僥倖之計 : 比較如韓信之計,韓信明修棧道,以利誘敵,而能完全避其耳目,此才是高明之計, : 同時也必須要愚人配合才能成此計,然蜀國面臨敵將如宣王皆非庸才之輩,宣王亦以 : 智謀著稱,若要成此計,且達收效,斷不能求僥倖心態,以臆測替代理性分析 : 韓信暗渡陳倉,乃長期斟酌之計,魏延直達長安之計,乃靈機ㄧ動,欲求速而難成, : 且理論上亦難說服人,以十日到長安,夏侯自逃,皆非實際判斷,乃臆測也 : 且諸葛原有孟達內應之策,其風險較低且預期收效皆在魏延之計之上 : 不料宣王行軍神速擊破孟達,使諸葛之策斷然不可行,此時魏延獻計,我想諸葛必 : 然更加謹慎評估之,故諸葛排除魏延之計,乃合理之判斷,應該很容易理解其決定 以孟達軍敗而更慎慮魏延之策的推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贊同魏延之策 被認為是「靈機一動」、止於「臆測」。如前說,魏延、吳壹在漢中經營 達八年以上,當為蜀漢諸將中最熟悉魏國軍事動態者。其推論日程、魏方 可能反應,不當被認為「臆測」。第一次北伐最好的機會,就在不用宿將 「違眾拔謖」中覆滅。再來,何以在「不能料」宣王行軍神速的情況下, 還能認為孟達內應之策是「風險較低」的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4.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