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ordaeron (Terry)》之銘言: : ※ 引述《CVC (0rz)》之銘言: : : 能統一與否本來就與軍事實力有關,但這是相對數值, : : 而強大的常備軍的確可確保兵員跟象徵基本軍事實力, : : 重點更是撐起常備軍背後的政經實力, : : 後勤基本參數不過就是兵、糧、器,這些都離不開經濟、科技與生產力, : : 你舉的例子很籠統,明亡的主因財政破產更甚於死了袁崇煥, : : 個人以為魏晉政權能統一,軍屯,特別鄧艾提出在淮河流域大規模軍屯的方案, : : 是主因之一,這提供了後期曹魏足夠的生產力。 : 明亡的主因不在財政問題, 在於人的問題, 明亡後, 私庫的錢比國庫的錢還多. 這段史料來自於聽聞且有爭議性,反面史料不是沒有, 除了數字過於龐大,亦有可能出自李自成等的造謠。 明亡於流寇,流寇的組成很雜,但西北飢民、逃軍、鹽商、被裁撤的驛卒等, 加上一些發不出糧餉造成的兵變,都指向了朱明政權明明是被財政危機拖垮。 : 要是袁崇煥拖成功了, 清也很難不會被包餃子. 要包騎兵餃子不是那麼容易,明軍野戰只有被巴的份, 少數的重大勝利都是靠大砲,明朝也不是只有袁崇煥這個人才, 若袁崇煥未死,大凌河之役可能就是袁崇煥失敗的模式, : 你認為是政經實力, 也是相對值, 你好時, 要別人比你壞才行. : 而且要壞很多才行, 魏晉政權能打下蜀, 和人有關吧了, 如果不降, : 鄧艾也很難不會被包餃子. 參考一下襄陽記張悌論伐蜀: 司 馬 懿 父 子 , 自 握 其 柄 , 累 有 大 功 , 除 其 煩 苛 而 布 其 平 惠 , 為 之 謀 主 而 救 其 疾 , 民 心 歸 之 , 亦 已 久 矣 . 故 淮 南 三 叛 而 腹 心 不 擾 , 曹 髦 之 死 , 四 方 不 動 , 摧 堅 敵 如 折 枯 , 蕩 異 同 如 反 掌 , 任 賢 使 能 , 各 盡 其 心 , 非 智 勇 兼 人 , 孰 能 如 之 ? 其 威 武 張 矣 , 本 根 固 矣 , 戝 情 服 矣 , 姦 計 立 矣 . 今 蜀 閹 宦 專 朝 , 國 無 政 令 , 而 玩 戎 黷 武 , 民 勞 卒 弊 , 競 於 外 利 , 不 脩 守 備 . 彼 彊 弱 不 同 , 智 算 亦 勝 , 因 危 而 伐 , 殆 其 克 乎 ! 這段指出姜維連年用武,造成民勞卒弊,還有一段吳使歸國說蜀民面有飢色 記不得出處,請板友見教,給投降主義者譙周有利的發揮空間,見譙周傳, 蜀漢會投降,與政經實力無法支撐軍事,造成民勞卒弊民,人心厭戰, 漢奸有機會散佈投降主義,政經軍心本來就是互相支持, 當然蜀漢之亡不能簡化於此一原因,但這是基本盤層面。 -- Love is a matter of timing. -《204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2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