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銀之朔風)》之銘言: > 推 age317:姜維北伐沒有耗盡蜀漢國力,但可能造成以譙周為首的巴蜀本 09/19 00:06 > → age317:土人士的離心離德(負擔苦役重稅而"民有菜色"),劉禪鐵了心 09/19 00:09 > → age317:要投降,大概就是因為譙周表態說我們巴蜀本土人不想幫你們 09/19 00:10 > → age317:了。這有部分類似施琅破澎湖要登陸台灣時,原本想要再抵抗 09/19 00:11 > → age317:清軍或南下佔菲律賓求生的馮錫範與鄭克塽,在主軍大將劉國 09/19 00:13 > → age317:軒的力主投降下,最終向施琅投降了。(投降前劉禪可用的兵大 09/19 00:15 > → age317:概以巴蜀本土軍居多) > 這個不無可能,長期戰爭的確有可能造成這個情況。不過,在下以為在那個 > 當下,真正具有決定性的,是軍隊而非豪族。豪族的意義在於治理,你治理 > 蜀地不可能全繞過他們,但是在這個時候,關鍵卻非他們。劉禪應該很清楚 > 的看到(就算他沒看到,蜀郡太守也已經指出來了),在當時,姜維大軍+劍 > 閣地形就是一張絕對的王牌,完全有能力同時守劍閣並回師滅掉鄧艾,只要 > 他不降的話,因為蜀軍的作戰意志依然相當堅強,各地將領看得到的也都仍 > 保有作戰的意願。所以,在下仍然認為,蜀軍完全有翻盤的機會,只是劉禪 > 自己不願打,幾乎可以肯定,如果劉備仍在,他一定不會就這樣認輸,那麼 > 鄧艾就死定了。蜀國滅亡,是劉禪負了軍隊,而非軍隊、將領負了他。 > 至於鄭克塽的情況在下倒不認為可以相提並論,因為: > 1.主將劉國軒都主張降了,如果拿到蜀漢那時來比,幾乎可以比為姜維主張 > 投降,那當然沒戲可唱。 > 2.澎湖海戰明鄭軍艦隊主力幾乎全滅,已經沒有跟清軍再打下去的本錢,如 > 果拿來比,可以比擬為姜維劍閣大軍全滅的情況,那當然也是沒戲唱。 > 3.至於繼續抵抗那不過是拖延清軍的勝利罷了;而逃去菲律賓在艦隊主力全 > 滅的情況下,在下也不表樂觀。即令真能逃去菲律賓,最多晚個幾年清軍 > 還是會追殺過來的。 > 所以,在下認為,明鄭當時是不得不降,蓋因沒有本錢了也,而蜀國那時則 > 不然,完全有翻本的能力,只是劉禪不把握。 不過蜀漢不亡,國土應該也不能完整了 而且內政小人當權,國體大傷,遲早還是要亡 劉禪是比較怯弱、沒骨氣,沒把握蜀漢延續的機會 不過想想,一國之君如此,那麼即使救一時,也不能再讓蜀漢重回諸葛時期 只會變差,不會變好 -- ┌─────KKCITY─────┐ KKCITY 市民小密技 -文章標題上- bbs.kkcity.com.tw Ctrl+y 可設定單篇文章加密 └──From:118.166.75.86 ──┘ Shift+y 可設定單篇文章密碼 --
siliver:同感,這國家有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了 ~"~ 09/19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