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暴 民)》之銘言: >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1.暴民兄,你先說「魏延總會有其他應變」,最後又說「看鄧艾的提案一樣無什麼 > : 應變辦法」,你後一句的言下之意應該是「鄧艾沒有應變方案還不一樣成功,所 > : 以魏延沒有亦無妨」對吧?那我請教一下,你到底是相信魏延有應變方案,還是 > : 沒有?能不能麻煩你先統一一下你的意見? > 不要見到鄧艾就以為講的是他怎樣成功,評的是他的提案,那請從他的 > 提案找出指出他提供了有什麼應變給鍾會。單看鄧艾的提案已經表明魏 > 延的提案不提其他細節是符合史料記載的方式。 魏延如何應變,你可以提一下嗎? 如果連假設都無法做到,那還討論什麼有無應變呢? 五千兵,敵將不逃,無攻城器具,要怎麼應變 鄧艾、魏延,兩人的傳上評價大不同也,魏國五良將也都各有強項和評價 怎麼用子午谷證明魏延一定有謀略與應變能力? 就從諸葛死後,他和楊儀鬥爭到兵刃相向可以看出其謀略嗎? > : 2.容在下再次引述史料記錄:「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 > : ,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 > : 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 > : 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穀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 > : 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 :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 : 。」 > : 很抱歉,史料記錄上就是沒有提到魏延有應變計畫,而很顯然的,魏延也不會有 > : 。因為如果他有,當孔明以「此計懸危」否決時,他應該會進一步把應變計畫說 > : 出來以爭取孔明支持才對。而既然《魏略》連原提案都能知道了(在此姑不論《 > : 魏略》是否有道聽途說的可能),理應知道應變計畫(假如有的話),所以,由 > : 此幾乎就可以斷定,魏延「沒‧有‧應‧變‧計‧畫」。而且你所說的三個選項 > : ,魏延也「完‧全‧沒‧有‧提‧到」。 > : 還可以附帶發現,他沒有考慮魏軍由渭北衝過去的可能,不然他也應該提才對。 > : 越看越覺得,這真是完美的計畫啊!完美到認為敵方都是丁丁+拉拉...而我方英 > : 明神武一定可以... > : 孔明真的已經很客氣了,要是我聽到這種建築在「敵方一定白痴而我方一定可以 > : 」的論調之方案,根本就應該直接把他斃了免得留下來危害同袍,這跟日軍在二 > : 戰的馬糞表現有啥不同?我都開始懷疑芷江會戰中那個認定國軍七十三軍「沒有 > : 戰意,不會出戰」的日軍參謀就是魏延投胎轉世,還有堅持國軍援軍不能快速到 > : 達的八成也是... > : ps:對了,主張可以料敵從嚴,認為對方一定是丁丁的人,不妨可以去看看芷江 > : 會戰的過程,特別是日軍這麼認定國軍戰力之後,是遭到什麼樣的下場。 > : 3.我也再強調一次,我一直認定「鄧艾計畫不是個好計畫」,它只是比魏延計畫 > : 好而已。而好在哪?好在目標選擇的合理:直衝成都。但是為啥它還是不是好 > : 計畫呢?因為他無法應對姜維來襲這個極可能發生的狀況。今天他以狗運成功 > : ,但你不能期待人人皆有這狗運。 > : 再強調一次,要看真正良好的遠距離奇襲計畫,請去看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時 > : ,奇襲撒馬爾罕的部署,那才是經典之作,所以儘管穆罕默德在之前也是一世 > : 之雄,仍不免於失敗,這可不是魏延或鄧艾這樣的計畫可以比得上的! > 記載沒有提應變難到真的出意外時,魏延就會不懂怎樣處理嗎?叫你看 > 鄧艾的提案,你就只在亂猜。請指出鄧艾的提案有什麼包括了應變計劃, > 答案一樣是無的。 > 要批評計劃不好又沒有考慮到底是計劃不好還是記載史料的沒有寫,不 > 懂寫,或沒有資料寫。而且這不是計劃書的比賽,計劃能用能成功就足 > 夠,這世界也不存在一定成功的提案。至少已知的是被偷襲者本身的能 > 力不強,對付精明的人或者需要更高明的技巧,討論可行性又不針對魏 > 延的對手來談就完全沒有意思。 > 另外你的渭北沖過去也請提供更多資料,渭北涉及的範圍很廣,你不說 > 明沒有人理解你在心里在暗爽什麼的。 1.史書無載 2.三國志集解無應變相關推論 3.後世談子午谷無應變相關推論 如果真的要從應變來討論,難道真的不應該提出一點論點或證據嗎? 甚至假設的也可以 比如說敵將不逃城怎麼攻? 沒攻城器具,沒足夠軍糧,還只有五千兵 > : 1.嘿,誰說沒有,李則芬將軍就有點出這點,只是他沒多加著墨罷了,但別以為沒 > : 人注意到這點。 > 李則芬本身可有嚴重的偏見,他看的「千古完人諸葛亮」一文,或看 > 他怎樣豪無史實根據就去判斷魏延都會感受到。 您對諸葛亮也有嚴重歧見啊 1.之前記得你對諸葛的評價是: 只搞行政的人(挖~那蕭何怎麼辦?) 2.以你讀三國志,又著墨於諸葛之多,竟然可以遺漏三國志載: "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 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而聲明諸葛亮在爭南蠻之前"沒有任何帶兵紀錄" 3.以袁子答問中: 徐行不進 來解釋成"行軍慢" 徐行不是在質疑諸葛亮為何沒有一舉先佔領三郡 > : D.除非這個「少」字多寫,只是要強調他的駙馬身份,那倒可以說得通,只是就 > : 很沒意義就是,難道駙馬就一定俗辣? > 為一個「少」字寫了這麼多,結果是顯示是浪費精力,魏延如果只提 > 主婿當然是白濫,但不要忘記了後面還有四字是「怯而無謀」,這七 > 個字就清楚顯示了為什麼魏延敢看低夏侯安西。 魏延也說諸葛亮膽卻(當然你認同) 魏延還說曹操百萬雄師他一人能擋之 魏延傳裡記載他平日處處得罪人,只一個楊儀和他有私仇 試問這歷史上的名將裡,有幾個會搞這種小鬥爭? 袁崇煥,岳飛,白起,孫子,韓信......哪一個不是能觀大局,能忍之人? 又哪一個 是個會搞小鬥爭的人? 即使是魏國裡比較能謀的將領如曹真、張郃、鄧艾等,也都沒魏延腦充血的性格 三國蜀漢有個大將和魏延比較接近,同樣也是帶兵打仗一流的人: 關羽 可是離帥還有一個等級啊! > : 3.沒錯,任何方案都有風險。所以一個良好的、負責任的方案,是要進行風險控管 > : ,把可能的危險列出,一一尋求解決或是應變之道,而不是認定對方一定會照我 > : 想的去做,然後沒有絲毫的應變考量。 > : 而正因為可能有意外的發生,所以才要留下彈性及擬定應變的方案,不然意外一 > : 發生,計畫擬定人兩手一攤說「我沒辦法」,請問各位支持子午谷的人,如果你 > : 是主管或長官,你能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 > 不要把自己猜的就當是真的,沒有史料為證就不要亂猜,史料就這樣 > 簡略,也很難要求寫史的可以花洋洋數千或數萬字去詳細記載整個軍 > 議的過程,甚至可能是連連數個軍議的過程。 > : 1.所以郭淮也是廢物就是了? > : 2.你說庸將身邊的只會更差,那煩請解釋一下這幾個例子: > : A.李廣利下面的趙充國。 > : B.元樹下面的陳慶之。 > : C.李景隆下面的鐵鉉。 > : D.張重華下面的謝艾。 > : E.馬謖下面的王平。 > : F.移剌蒲阿下面的完顏陳和尚。 > : G.高第下面的袁崇煥。 > : H.杜充下面的岳飛。 > : I.王超下面的王德用。 > 常理是大部分時間都對,也一樣有例外的情況,討論問題只看例外的 > 情況嗎?如果有任何計劃是連這些變數也包括在考慮之列的話,那一 > 定是無機會面世的計劃。 > : 3.好,暴民兄你也說怕的是什麼無從得知,那我很好奇,你到底是根據什麼篤定夏 > : 侯楙會一聞魏延到就跑? > 權貴子弟又怯而無謀,有這背景的人逃跑的機會至少高于一半。不看 > 遠的,諸葛瞻正是活生生的例子。諸葛公子的背景正與夏侯公子配合 > ,不論是出身和年紀也都接近。 高於一半??? 諸葛瞻是戰死的呢 夏侯楙若怯,不逃就是守城,守城放箭魏延能耐何? 他有攻城紀錄嗎? 最好所有的企業家二代都是一個性格,這種推論未免太草率 > : 4.不好意思,說是「魏延」或是「蜀軍」的意義差很多。如果是前者,表示靠的是 > : 將領過往的戰功名聲;而後者,才是表示靠著軍隊的整體氣勢和力量!所以元英 > : 追擊的正爽時,聞韋叡至而退軍,就是前者的代表(顧慮的是韋叡而非梁軍); > : 而前秦軍聽聞北府兵而懼,才是後者的典範(懼怕的是這支部隊,而非某一位將 > : 領)。 > 魏延或蜀軍有差還是要看是對誰,對夏侯公子就看不到會有差,如果 > 是張郃的話當然大大不同,正如魏延一樣不敢說曹操率領主力自己也 > 可以修理。 魏延不就這樣跟劉備說了? 我想魏延沒有不敢說的,對他來說週邊的人都怯弱 ,只有捧他的人他才能與之相合 > : 1.南船北馬一般的分界是淮河,真正習於船上生活的,要淮河以南(越南越好,最 > : 好靠近長江)的才是。然後,你的楚人是南蠻人的概念是戰國時代,很抱歉,三 > : 國時代已經沒人認為這裡是蠻夷了(改成長江以南)。 > : 2.很抱歉,魏國人就是很少碰水,所以曹丕才會感嘆「武騎千群無所用之」,魏人 > : 要有一堆擅長水戰的人才,吳國早就亡了! > : 3.夏侯楙是沛國譙人沒錯,但那是他的郡望!請問有哪條史料證明他是在那裡生活 > : 長大的?如果只憑郡望可以成立,那我也可以說韋叡是京兆杜陵人,所以他不擅 > : 長指揮水軍。如果拿這理由去解釋,相信熟悉南北朝歷史的人聽到都會笑掉大牙 > : 。 > : 另外,譙郡靠近的是穎水而非淮河主流,離淮河本身還遠的很。如果說出身南陽 > : (旁邊是淆水可接通長江水域)的劉胡尚且對水戰怕得要死,那麼夏侯楙(就算 > : 他在譙郡長大)不習於坐船也是很合理的。 > : 4.北方人用不用船,答案是用。但是北方人擅不擅長、喜不喜歡坐船,答案是否; > : 就這跟南方人對馬的態度是一樣的。而人在危急時會想到的,絕對是他熟悉且易 > : 於取得之物,所以在下才會質疑魏延憑什麼認定夏侯楙會坐船而非騎馬?試問夏 > : 侯楙常接觸的是船還是馬?而他急著逃命時會優先想到的又是船或是馬? > : 至於舒服?夏侯楙是逃命,不是去遊玩,最好他在嚇到要逃跑的時候,還會想著 > : 坐船比較舒服! > : 還有,如果你一人兩馬或三馬的跑,嘿嘿,五天到洛陽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 魏軍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擅長水戰的人才,問題是在江北的江河沒 > 有辦法運用大形船艦,要爭長江控制權,沒有樓船如何成事,這等 > 同進出長江的水師要用炮艦去沖開吳軍的戰列艦一樣,自然是困難 > 重重。 > 因此曹丕的說話根本不能成為魏人不踫水的證據,水路運輸一直都 > 是整個中國的骨干。長江是適合水戰的環境,但並非只有長江範圍 > 的人才懂用船,秦人怎樣講都比楚人還北,可一樣有泛舟之役的船 > 運大行動,韓馥的冀州軍回師可也是乘船的。魏國在北可不要見到 > 北字就想到馬,與弓馬為伍的北人至少是黃河流域以北的才是,大 > 部分魏人都與馬還拉不上什麼關系,都是標準的中原人,夏侯家的 > 活動範圍可還還是在黃河以南,曹家和夏侯家大部分都是在家鄉或 > 洛陽,距離熟悉馬匹還差得遠,相比之下說夏侯楙熟悉船隻可比較 > 馬還有可信性,如果夏侯公子是姓拓拔或慕容的話,那你的話還有 > 點說服力,這些才算是正宗北人。 幫幫忙,你怎麼知道夏侯划船比騎馬更擅長? 北方人當時還有不騎馬的嗎? > : 另外,要弄清楚「狂」和「嘴砲」的差別,狂只是討人厭,但只要有能力,別人縱 > : 使不爽也得服其能,比如藍玉;而嘴砲就只是嘴砲而已,比如賈似道。(賈似道可 > : 不無能!但他還是喜歡打嘴砲。) > : 嘿,若不是顧慮孔明,還有費禕多次搶救,楊儀是早該死了沒錯,這還不叫魯莽? > 講到能力,何處有人懷疑過魏延,魏延無能力如何在劉備和諸葛亮 > 麾下爬到這樣的高位。從魏延只揮刀而沒有奪命也知魏延非魯莽之 > 人,當然楊儀也不會笨到離開諸葛亮的保護傘去踫魏延。公開場合 > 魏延不會也不可能拿楊儀怎樣,換了是東吳的朱桓或凌統就難講。 關羽也很有能力啊,可是關羽能謀嗎? "只揮刀而沒有奪命"就是不魯莽? 那明知會被判罪還要燒棧道、逆擊楊儀"等",這是 有智商的爭權法? 拋出凌統做結論?? 楊儀也不過是不服魏延罷了,魏延平日無人去碰他,一個楊儀敢 頂他,他就怒極攻心了,這人還有什麼氣度可言? -- ┌─────KKCITY─────┐ KKCITY 市民小密技 -文章標題上- bbs.kkcity.com.tw Ctrl+y 可設定單篇文章加密 └──From:118.166.72.1 ──┘ Shift+y 可設定單篇文章密碼 --
roger214:就算是關羽 也有關平 趙累 魏延呢? 07/24 00:37
roger214:很多人抬舉魏延也未免太昧著良心了 07/24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