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oman (暴 民)》之銘言: :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已經說了,因為要救的對象是大老闆,而且大老闆下落不明,所以你不能拿常態來 : : 分析,你當然也可以不要全力去救,不過就等著被人罵無君無父吧。 : : 還有,蜀軍最弱勢的一點在於數量,如果吳軍能傾力來援,則兩軍聯合和魏軍達成 : : 僵持的局面並不是不可能,這樣就走可能再次以補給的問題逼退魏軍。當然,在失 : : 去劍閣的情況下,要達到這點並不容易,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辦法。 : 《姜維傳》 維等初聞瞻破,或聞後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東入吳,或聞 : 欲南入建寧,於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審虛實 : 《鍾會傳》維等聞瞻已破,率其眾東入于巴 真妙,《姜維傳》後面你也引了,然後就直接選擇性忽視。 明明《姜維傳》就交代的很清楚,在接到諸葛瞻敗亡的消息後,姜維又聽到多種 消息,所以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他才率軍到廣漢、郪道「以審虛實」,換言之,找 尋大老闆並確認狀況。 從這裡可以看到廣漢、郪道的位置: http://www.14hschool.com/web/sanguonet/ditu/23.jpg
根本就在成都東側沒多遠的地方,可見應該是姜維預測劉禪會向東走,所以率軍 到成都東側找尋並確認魏軍狀態。 : 從魏蜀兩方的史料來看都明顯不是你所講的情況,姜維東逃在諸葛瞻戰敗 : 之後,這時候還不清楚劉禪是想怎樣做,如果說是救大老闆為什麼不走最 : 短的路線經涪城向成都,這才是常態。姜維所得的情報可能不多,至少都 : 應知道鄧艾的兵力不多,本派遣萬人等級的精銳足夠解救劉禪有余,不用 : 棄關。就是全軍棄關出逃,更不可能不走涪城這條便道而東走巴郡,姜維 : 也不知道劉禪會不會據成都待援,如果自己東逃,那鍾會直向涪城,成都 : 的東逃路線就會被封,自己與大老闆會被切斷在兩方不能相接。再說如果 : 姜維救劉禪是常態的話,為什麼東面的羅獻和南面的霍弋就沒有這樣做。 因為大老闆不知道去哪了,而顯然姜維的預測是劉禪會向東跑,而不認為 他會背城借一。這也是必然,因為劉禪不可僅靠成都駐軍就擊敗鄧艾,能 擊敗鄧艾的只有姜維手上的兵力才夠,所以如果劉禪真決心奮力一戰,則 姜維就一定會收到劉禪求援的詔書,這也是蜀郡太守王崇的意見。而姜維 既然沒收到,則幾乎可以肯定劉禪不打算守成都死戰,那就只剩下逃,而 最可能的就是向東逃,所以姜維才會去廣漢、郪道,在成都東邊,看看有 沒有可能找到劉禪。 至於霍弋和羅憲動作不及,是因為他們距離的更遠,等他們接到消息時劉 禪都已經投降了。霍弋可是有明確紀錄表明要率軍增援以及如果劉禪有難 他要打到底,後來他是接到劉禪詔書才降的。 還有,請看地圖,涪城被佔,並不會讓成都東逃的路線就此被封好嗎? http://www.14hschool.com/web/sanguonet/ditu/23.jpg
還有,唐代宗出奔的那次,郭子儀在一開始也是立即收攏軍隊向東退(雖 然他當時手上連百人都不到),只是後來他接到代宗安全東走的明確消息 後,他才停止搜索,改而前往武關收集守軍及關中地區潰散的禁軍,準備 收復長安。 當然,如果太遠,你也可以不去救。但是如果沒到那麼遠你膽敢不去救, 嘿嘿,哪你就最好祈禱主君翹掉,不然等他沒事第一個開刀地就是你! : 蜀漢要抵擋得住攻勢保住劍閣是最關鍵,不然吳軍趕來也無濟于事,而且 : 吳軍能傾巢出動來救蜀漢也幾乎是妄想,這時候的姜維繼續抵擋鍾會才是 : 最要緊。寄望劉禪守得住成都或成功以空間換取了時間,等羅獻、霍弋甚 : 至是吳軍會趕來支援,鄧艾的部隊不多又深入蜀境,依賴軍民一心還是有 : 機會取勝。放鍾會入關則連這微弱機會也將失去。 是是,照你這樣說,孟知祥不知道是怎麼建立後蜀的。聽說石敬瑭當時都 已經攻入劍閣了,照暴民兄你的說法,怎麼孟知祥還不趕快投降,竟然還 可以打敗後唐遠征軍咧~ : : 如果只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那姜維大可直接投降魏國,由司馬昭對他的重視及鍾 : : 會對他的器重可知,他根本不愁沒有位子,何苦去冒著風險去重建蜀漢? : 首先姜維沒有辦法肯定自己回曹魏是必然平安,作為魏叛將又常主動率兵 : 伐魏,對曹魏做成的損傷也很大,姜維不可能會先選擇降魏這一步。在投 : 降鍾會後,也不清楚他再反是為了蜀漢還是自身的安危,對姜維來講,蜀 : 亡而自己被器重與鍾會想反叛有關,魏方對他的看法其實是不明朗,指證 : 鍾會不一定可以保命,借助鍾會除去魏軍高層,然後才借用劉禪穩定益州 : 比跟隨鍾會造反來得比較安穩。 1.鍾會都已經明確招降了,你硬要說姜維不能降魏我也沒辦法。不過那請暴 民兄你解釋一下,既然你認定姜維有此顧慮,那為何他最後還是降魏?照 你的論點,這麼擔心的話,姜維應該向東跑去吳國才對啊! 2.反正你已經認定姜維就是都是為自己就對了,既然意見這麼根深蒂固,那 也沒啥好說的。 : : 只要蜀軍還有相當兵力,就不用太過擔心吳軍會喧賓奪主,吳軍後來想要吃下永安 : : ,是因為蜀漢的局勢已經沒救。否則當時吳軍並沒有蠢到在大敵當前的時候還來搞 : : 小動作。至於如何應付吳國事後的要求,老實說,對當時的蜀國而言,先活下去比 : : 什麼都重要,這個問題可以等魏軍退後在考慮。 : 姜維棄劍閣的話,能保留的領土最多只有巴東,以五萬兵力入吳,除非能 : 排除吳軍于巴東之外,被吞併的機會還是很大。以巴東的資源在面對魏軍的 : 壓力下也難以供養這樣多的軍力。 好像魏軍十餘萬人就不用補給一樣,魏軍可沒有屯田的準備,如果魏軍不能 迅速擊滅蜀軍主力,可以打包票先受不了補給的是魏而非蜀! : : 為何不可能?魏軍的補給始終都還是要從後方運來,如果不能快速打開僵局,那補 : : 給線可是比卡在漢中還要更長,並不是不可能。 : 劍閣棄守,後部被襲,蜀漢主要的基地都在魏軍手上,魏軍必然能取得蜀 : 方的部分資源,姜維和劉禪退走也不可能帶走多少糧草,這環境下會先出 : 現糧荒的恐怕會是姜維等而不是魏軍。 如果說陽平關繳獲的大量糧草都不足以支持魏軍的龐大遠征軍的話,我是很 懷疑僅靠你的部分資源可以支持魏軍多久?而姜維則不然,如果決心抗戰到 底,而蜀地人民也願意支持的話,則各地的糧食他都可以接受,未必就有你 說的困難。 : : 沓中是姜維的擔心,至少劉禪倒是沒正式下過命令要收軍權,所以你這又是過度推 : : 論。其次,由劉禪命令一到,姜維立馬服從命令看來,劉禪根本就不用擔心兵權旁 : : 落,至少姜維本人完全沒這意圖,縱使有,也沒有他能說服其他諸將的證據。 : 姜維會聽命投降是什麼原因難知,鍾會在姜維投降後就敢聯合姜維造反, : 兩人中間有什麼交易不清楚,另一方面是東向孫吳的退路早已經被鍾會封 : 鎖,部隊進無路,守無糧。除了聽命投降也不知道還可以怎樣做。 請看地圖,退向東吳的道路並沒有被封鎖。你這個一錯,這一段的推論全部 沒意義。 : : 不好意思,北伐詔書是公元227年頒佈的,如果照你所說準備九年,嗯,那就是公元 : : 236年了,聽說孔明哪時已經過世兩年了,不知你是要如何讓他過了九年才北伐?總 : : 不會是組織亡靈大軍吧! : : 又,20多天是孔明圍攻陳倉的日子,不是魏軍援軍花的時間。魏軍援軍只怕不到20天 : : 就到了,不然王雙怎麼死的? : : 還有,《張郃傳》上面是寫南鄭(當然不可能是漢中那個南鄭),不是鄭縣。 : 滅魏的立場早在蜀漢建國前已經確定,作為漢中守將早已經知道這是北 : 伐基地,北伐準備不會是等詔書在227發布才開始,227年三月諸葛亮 : 才出屯漢中,228年年頭就已經開始北伐,如果事前沒有預備好,怎可 : 能一年不到就立刻可以發動大軍北伐。 這樣也可以算,那我也可以說征服天下是曹操一貫的立場,他準備征討劉備、 孫權、袁紹等人從他當東郡太守就開始,可是分別準備了29年、29年和16年咧~ 然後你的一年不到不夠所以不能北伐這論點也很有趣。照你這樣說,那曹真是 怎麼進攻漢中的?他的準備時間連一年都沒有耶! : 魏軍又不光只有張郃一支部隊,在張郃前面不計陳倉,還有長安和郿城 : 的守軍,王雙這支追兵可以來自陳倉、郿城或長安的原關中守軍,這些 : 部隊當然早已經來到,甚至在陳倉被圍前早已經參與戰斗,只是被擊退 : 或只能在外圍觀望,王雙被殺不能表示關東援軍是早已經到達。除非你 : 有史料顯示王雙是跟隨張郃到關右。證明了王雙是跟隨張郃到關右後, : 也顯示了只依靠騎兵快速趕到戰場也只是送死,發揮不到什麼作用。打 : 仗還是需要速度較慢的主力趕到才能動手。 我的意思是,不能用20多天當作魏軍援軍趕來要花的時間,因為這次魏 軍主力東移,重心和資源都移轉到東邊去了,要重新調整必須要多花時 間,以此來認定魏軍西進都要花20多天是錯誤類比。 : 你認為《張郃傳》的「南鄭」不是漢中南鄭,又不認為是京兆的鄭縣, : 那至少也提個想法。 我認為可能只是一個小地名,現在地圖上沒有或失傳。如果是鄭線,離 陳倉還遠的很,孔明根本沒有必要顧慮援軍趕到的因素。那段距離以張 郃的大部隊來說,先鋒要趕到起碼還要4、5天的時間,根本無須顧慮魏 軍大隊立刻出現在陳倉城外。 --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任害霸也, 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 ~~~春秋‧齊國‧管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8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