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好意思,你是根本是狀況外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引述《godivan (白河家的螢天下無雙)》之銘言: : : 先說好,我不是站在贊成或反方 : : 要貼標籤就來吧 : : 就算是很模糊的"會師於潼關"也只提到諸葛亮不許 : : (如果是指多路進攻 怎麼看都比子午谷計策來的穩) : : 我不知道為什麼哈兄一直要說"如果有備案一定會記載,否則就當作沒有" : : 按照你的講法了話 李左車的提案被陳餘否決 然後無下文 : : 也就等於李左車沒有其他應變計畫嗎? : 那就先回這篇。 : 1.先想一下,有人紀錄會記半截的嗎?今天既然可以清楚的把整個意見都記錄下來 : 了,如果魏延有補充意見,會不記錄下來的可能性有多大?總不會剛好魏延說補 : 充意見時記錄者就自動過濾掉了吧? : 讓我們來設想一下,今天在公司內開會,你提的方案被上司以不夠安全否決,而 : 你又有其他方法可以完善這個計畫,也足以解決上司顧慮的地方,你會不提出來 : 嗎?這就是在下會說魏延沒有應變計畫的原因。除非,你真的顧人怨到這種程度 : ,連記錄員都得罪,讓他硬是不紀錄你的補充意見。不過,按常理推測,如果真 : 的這麼恨你,那記錄員該做的是把你的發言直接抹煞掉,而不是記一半。 你根本把寫書人跟隨軍記錄員搞錯 第一、魚拳(該字不知道怎麼打,請勿見怪 以下大概都這樣)是民間寫書人 不是隨軍記錄員 第二、魚拳是魏人,不是蜀人 他有在蜀漢內當過一官半職?沒有 那麼魏延後面有沒有說應對的關他屁事? 第三、就算是寫本賺的陳壽那段他寫超過不到20個字 第四、都已經否決掉的提案 寫書人會把全部給寫上去? 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 2.會師於潼關本質上是比子午谷更大的笑話,在下只問一句,魏延要怎麼到潼關? : 先讓我們看《魏延傳》原文:「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 : ,如韓信故事,」,這告訴我們,魏延是每次北伐都想來一次「異道會潼關」。 : 好,要異道不是不可以,那在下想問的是,魏延要異哪條道路?這裡並不是中原 : 大地,從漢中進攻魏國能走的路就那幾條,在下實在是很想知道,有哪條道路可 : 以如此神奇的讓魏延直衝潼關?至於如果魏延是要沿路殺過去,那就還是請魏延 : 先證明一下他有陳慶之的手腕,否則在下也只能當笑話來看。 我舉的例子就是告訴你,一個寫書人他根本不會去寫那麼多 對他來講,只要告訴讀者有這種東西在就可以 (你隨便上網看一家公司的歷史沿革會不會給你上萬字的歷史紀錄?) 好啦,不談在軍議上面的 就給你已經實行的狀況: --------------------------------------------------------------------------- 你看先主賺記載的博望戰役: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 為伏兵所破..... ---------------------------------------------------------------------------- 就只有這段話 按照閣下的邏輯是不是要從軍議到凱旋而歸的一切完整寫上? 再強調一次,寫書人根本不會去寫那麼多 他不是書記官、他只是寫書人 寫那麼多關他屁事? 再舉一個例子 你看那個現在最熱門的扁家案其中幾人被起訴 新聞報紙會不會把檢察官的起訴內容全部寫上去? 會不會把偵查庭上面的詰問一個字不漏寫上去? 天下間我沒看過哪家報紙會這樣子寫 但是在偵查庭、在起訴書上要不要寫很詳盡?要 這就是書記官跟民間寫書人的最大差別。 如果你還是把陳壽、魚拳這一類寫書人當作書記官來看待 對不起,你真的是從頭到尾完全是狀況外 : 3.李左車的情況又不一樣。李左車計畫被否決的原因是什麼?是陳餘認為他兵力比 : 韓信多得多,所以不需要用計,只要正面擊碎韓信軍團就好。因此,李左車不需 : 要跟老闆提應變計畫,因為根本不是他的計畫不好,而是老闆就是自以為天縱英 : 明,不屑用計,試問這樣要提啥應變計畫?不管你提啥計畫,陳餘只要一句「林 : 北就是想要正面扁韓信」會談就結束了。 : 所以,這兩者完全不能類比。孔明是因為魏延計畫有問題而不採;而陳餘卻是因 : 為不屑用正面扁人以外的戰術而不採。前者如果計畫完善,孔明沒有不採納的理 : 由;後者則是不管你多完善,陳餘都不會理你。 這兩者是完全一樣的東西 "老子我就是不想用你的方法,咬我阿" 再者,如果很完善 諸葛亮沒有不採納的理由? 對不起 我看不出你這種說法的根據在哪? : : 可是他也只期待姜維會跑回來防守 就這樣 : : 也沒提到被蜀軍發現鄧艾在爬山有啥應對? : : 也沒提到在錦竹被蜀軍擋下又要啥應對?甚至下山就被蜀軍堵到要怎麼應對 : : 還是說,只是因為鄧艾提到"成都"就說這計畫比魏延還要好 : : 老實講 我只看到您似乎有種雙重標準的問題在 : 1.您一定沒看在下之前分析弱國進攻強國的那篇。在下會這麼說,理由無他,鄧艾選 : 擇的目標確實是合理。成都,既是蜀漢首都,也是劉禪所在。如果有一支魏軍出現 : 在成都城下,確實可以起到極大的效果,因為成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符合在下之前 : 那篇分析裡的第一點。但是魏延呢?他設定的是長安。很遺憾的是,長安既非首都 : ,曹叡也不在那裡,所以不符第一點;而魏國的主力軍隊在關東不在關西,即使長 : 安易手也不會讓魏軍主力因被截斷補給線而崩潰,所以第二點亦不符。因此,在兩 : 點要件皆不具備的情形之下,魏延的奇襲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不可能一擊就扭轉 : 雙方相當的國力比,甚或達到贏得戰爭的目的。既然如此,那麼按照古人的思維, : 顯然他們就會願意採用孔明的提案。 無論是諸葛亮或魏延都沒有認為要一舉扭轉的想法 所以你的論點基礎完全是錯誤 結論 這段是廢話 : 如果還不瞭解在下提的兩點,可以看7895。 : 2.讓我們來看《鄧艾傳》原文:「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 : 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衝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 : 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 所以鄧艾的意思是:讓我走小路奇襲涪城再直指成都。而他認定蜀地後方空虛(今 : 掩其空虛),所以在姜維不回援的情形下,他不會遇到多大的抵抗;如果姜維回援 : ,那鍾會可以乘勢進攻。 : 很顯然地,鄧艾是認定蜀軍不會清楚他的行動,所以他沒有認為他會被堵在山裡。 : 由傳文可以看出他的假定是: : A.蜀地後方空虛沒準備,有準備的兵力都在劍閣。 : B.他的行動夠隱密,至少要到涪城,蜀軍才會發現他。 : C.由於蜀軍後方沒準備,所以在姜維軍不回援的前提下,他的軍隊足以擺平後方蜀 : 軍的抵抗。(報告司馬昭那時,鄧艾應該還不知道他會沒有騎兵可用) : 結果因為B假定出了問題,造成A.C.假定一起錯誤,所以鄧艾差點在掛在山中。但 : 假如B假定不出問題的話,那麼理論上鄧艾方案確實不錯,只除了一點,就是他沒 : 講姜維分兵而來時他要怎辦?這是不管B假定有沒有出現問題他都極可能要面對的 : 情況,但他沒講如果這樣他要如何,所以在下據此認定,鄧艾的計畫依然不是個好 : 計畫。 無論是B對還是錯 A的情況就已經是根本不成立 如果B沒出問題 A的諸葛瞻出兵涪城是準備假的? : 但是鄧艾的計畫在思考邏輯上還是比魏延合理,他的邏輯: : 蜀軍集結於劍閣,後方無多少兵→他迂迴奇襲蜀軍一開始不知→因為蜀軍後方兵力 : 不多所以他足以擺平→姜維陷入兩難。 : 可以說他的邏輯在B假定成立的狀況下,只有到最後一步才出問題,在下推測這可 : 能是因為他對姜維的兵力情報錯誤,不然想不出他這位沙場老將會出現這種低級錯 : 誤的理由。 正確來講A的情況無論是B成不成立都一樣 A也不成立 整個計畫只有B和C是因果關係 完畢 : 而魏延的邏輯: : 夏侯楙廢柴→聽到我魏延的大名就會乘船繞跑→我(魏延)搶下長安→魏軍東方援 : 軍很慢→咸陽以西一舉可定。 不要偷偷減字 人家還有再說京兆太守(雖然說告訴諸葛亮這些都不是他的對手) 不要為了貶低魏延偷偷把一些東西給砍掉 這樣很難看 : 所以咧,他的邏輯打從第二步就出問題,誰規定夏侯楙就一定要逃跑?如果沒逃跑 : 呢?還有其他的問題,都從第二步就開始衍生出來。所以這樣您瞭解為何在下還是 : 給鄧艾計畫較高的評價吧。(注意,較高是相對的,如果在下是司馬昭,只會回給 : 鄧艾一封信:等你能解決姜維分兵的情況時,我就同意你的計畫。) : 制訂任何計畫都要作假定,只要假定合理,則未嘗不可依此來擬訂計畫。魏延之所 : 以被認為不切實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成功完全寄託在對方是白痴;相對的 : ,鄧艾計畫並不建立在認為對方是白吃的身上,而是立基於他的狀況分析,狀況分 : 析可能錯誤(事實上也真的錯誤),但是本質上至少是經過理性分析而得到的結論 : ,光就這點他當然比魏延要高明。 : 再打個比方: : 甲說:「我會成功,因為對方是白癡。」 : 乙說:「我會成功,因為對方的高手都在別的地方,他們短時間內是抽不出人來攔 : 住從地道爬出來的我。」 : 試問你會比較相信甲還是乙? : 最後再強調一次,要看完美的奇襲計畫,請去看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奇襲撒馬爾 : 罕,那才是經典之作! : : 我不知道已現有的文獻記載裡 為什麼魏延的講法是嘴泡 : : 還是說根據蔣還是費(我忘記是誰了)的理論: : : "丞相都打不贏了,你這個有勇無謀的武夫有比諸葛丞相來得強嗎" : 這個在下另文敘述。只先反問您一個問題:請您找出歷史上有那個國家,其遠征軍 : 在君主(或雖為臣下但地位類同君主)掛掉時,他們不會收兵撤退而還會繼續採取 : 攻勢行動。 還是一樣,基礎點錯誤 五丈原的蜀軍不是攻方 按照諸葛亮賺的講法,根本是兩個都是守方 同樣的話問你,有那個遠征軍還特地去種田生產糧食? : : 此話又何解? : : 人家可是有正當理由解決掉楊儀 結果又是被當作魯莽(攤手) : 顯然您有所誤解。在下說的是魏延和楊儀的平常相處,而不是孔明死後的狀態。 : 《魏延傳》:「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 : 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 《費禕傳》:「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 : 泣涕橫集。」 : 從這邊可以得知,魏延平時早已得罪很多人,只是大家多半讓著他,只有楊儀不肯 : ,所以魏延恨他恨的要死,以致於要動刀殺人。 : 想像一下,今天你的同事跟你商量事情,然後只因為你反對他的意見,另外可能還 : 譏刺他幾句,他就想要拿刀捅你。這樣的同事你會不認為他魯莽嗎? 還是一樣 搞錯東西 楊儀和魏延不是平等的同事 所以整段是廢文 -- 根本不需要言葉 就算跟世界為敵我也不在乎 個人相簿:http://0rz.tw/e410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22.36 ※ 編輯: godivan 來自: 219.84.22.36 (10/06 20:18)
feelin:一直賺....看得有點難過... 10/07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