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VC ()》之銘言: :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其實如果要看,看陳慶之的本傳也看得到一些東西,不過一來當事人本傳難免 : : 會灌水;二來內容也多半是他的戰果,而較少他的狀況判斷、戰術部署、行動 : : 決心這些資料(尤其是戰術部署,記得翻過《陳慶之傳》,好像完全沒看到, : : 不過這也是中國歷史的通病啦),但這些卻是我們在分析一個人將才時最重要 : : 的資料,所以在下才會用比較保守的說法。但正如在下所言,僅僅是這比較保 : : 守的三點,也足見其能了。 : 文人筆下戰術部署自然說的少(笑) : 陳慶之本傳可見狀況判斷跟行動決心,舉渦陽之戰為例, : 先是在上司韋放反對下,力排眾議以兩百騎奇襲擊破魏軍先鋒, : 韋放傳雖有不同說法,但通鑑採陳傳說,朱(渭文)以為此乃梁文人排擠陳之詞, : 久戰不下、腹背受敵時,曹景宗想退兵,也是陳慶之力勸,並夜襲取勝。 : 從戰功、判斷、決心,還有勇名,在在可見陳慶之之能不亞於韋叡。 對,所以在下後來強調的是戰術部署。(後來懶得去修文了,沒有把狀況判斷跟 行動決心給去掉~XD) 後來再仔細看,其實《陳慶之傳》中對他的幾次出名戰功的狀況判斷和行動決心 記錄的還不算少: 像是渦陽之戰前哨戰的奇襲,他的狀況判斷及行動決心如下: 「魏人遠來,皆已疲倦,去我既遠,必不見疑,及其未集,須挫其氣,出其不意 ,必無不敗之理。且聞虜所據營,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諸君若疑惑,慶之請獨 取之。」 附帶更正一下,那時曹景宗已死,渦陽會戰梁軍的總指揮是曹仲宗(不知道是不 是曹景宗的親人?) 在滎陽城下的講話更是漂亮:「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 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纔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 ,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 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完全把部下的士氣激勵起來! 順便分析一下他這兩次的談話: 渦陽前哨戰,他的狀況判斷敵軍可擊的重點如下: 1.北魏軍遠道疲倦。 2.北魏軍離梁軍尚遠,他們不會認為以步兵為主的梁軍有辦法趕來偷襲(相差四 十里,古代以軍行三十里為一程,確實是在梁軍的打擊範圍外)。 3.北魏軍營地附近是森林,難以有效的進行警戒。→→→可見他的情報蒐集的很 好。 於是產生決心:乘北魏軍尚未集結完成,先行奇襲,挫折他們的銳氣。 實際行動:動用200騎兵進行奇襲。 這就是一個名將的風采: 先有良好的情報蒐集,進行正確的情況分析,再採用實際的方法來達成目標--- 用騎兵奇襲,北魏人怎麼也不會想到,梁軍敢拿他們弱的要命的騎兵來挑戰,同 時,又以騎兵的機動力,很實際的解決了距離的困難。 滎陽城下的談話可以歸結成幾個重點: 1.我軍跟北魏軍沒有共存的可能,講白了,想投降人家也未必收! 2.敵軍數量優勢,且有騎兵,我軍如在平原和他們決戰是找死。 3.只有攻下滎陽,憑城防守才有活命希望。 結論:想要死中求活,就只有拼命攻下滎陽這條路! : : 不過寒門只有陳慶之等兩人這點在下有點疑問,沒記錯的話,南梁另有一員將 : 這是南史本傳的說法,另記得唐長孺有針對寒士作辨證,內容忘光光了@_@ : 要翻書,但陳慶之應該是出身最卑微的那層。 : : 領馬仙"玉卑",印象中他的出身似也不甚高,還是在下記錯,他也是世家大族 : : 出身的? : 梁史本傳:父 伯 鸞 , 宋 冠 軍 司 馬 . : 陳慶之是完全沒有家世背景可言。 原來如此,那陳慶之確實地位比他低多了。 : : 囧,google上也沒有這篇文章(只看到賣書),不知道圖書館有沒有? : 圖書館查六朝史論,記得在卷末吧。 有,上次有看到,分析的頗詳盡,感謝告知!^^ -- 「有幾件事你要特別注意。首先,認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又是事實 之後的真實。」王五道:「好好分清楚這兩樣東西,你就不會輕易被 自己看到、聽到的東西所欺騙,這樣一來,或許你的人生可以少掉很 多遺憾吧!」 ~~~架空小說‧《風姿正傳》‧王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8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