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odivan (白河家的螢天下無雙)》之銘言: : 不好意思,你是根本是狀況外 我承認我的文筆不算流暢,文章寫得並不好,有可能會讓人造成誤解,這點只能 請看我文章的人包涵一下。 不過啊,在批評我之前,能不能請你先確認一下你是否真的瞭解我的意思?特別 是有些資料麻煩請查過後再寫,下面魚先生的身份就是一例。 :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那就先回這篇。 : : 1.先想一下,有人紀錄會記半截的嗎?今天既然可以清楚的把整個意見都記錄下來 : : 了,如果魏延有補充意見,會不記錄下來的可能性有多大?總不會剛好魏延說補 : : 充意見時記錄者就自動過濾掉了吧? : : 讓我們來設想一下,今天在公司內開會,你提的方案被上司以不夠安全否決,而 : : 你又有其他方法可以完善這個計畫,也足以解決上司顧慮的地方,你會不提出來 : : 嗎?這就是在下會說魏延沒有應變計畫的原因。除非,你真的顧人怨到這種程度 : : ,連記錄員都得罪,讓他硬是不紀錄你的補充意見。不過,按常理推測,如果真 : : 的這麼恨你,那記錄員該做的是把你的發言直接抹煞掉,而不是記一半。 : 你根本把寫書人跟隨軍記錄員搞錯 : 第一、魚拳(該字不知道怎麼打,請勿見怪 以下大概都這樣)是民間寫書人 : 不是隨軍記錄員 : 第二、魚拳是魏人,不是蜀人 他有在蜀漢內當過一官半職?沒有 : 那麼魏延後面有沒有說應對的關他屁事? : 第三、就算是寫本賺的陳壽那段他寫超過不到20個字 : 第四、都已經否決掉的提案 寫書人會把全部給寫上去? : 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1.魚豢的簡單生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D%9A%E8%B1%A2 注意裡面有提到:他當過魏國的「郎中」。所以他根本不是啥「民間寫書人」, 他是道道地地的官僚集團(不應該用官僚啦,那年代還沒這東西,但姑且用這代 表有能力進入官場的集團)一份子,只是到晉朝建立後不再當官而已。也只有這 樣的身份,他才有可能接觸的到史料。 2.我已經說的很清楚,既然魚豢他可以這麼詳盡的紀錄魏延的意見,可見他應該 是有看過相關的文件檔案,才有辦法寫出這樣的東西。既然如此,有相關的資 料他自然會寫上去,因為他既然會把魏延的意見寫出來,證明他認為這件事有 紀錄的價值,既然有價值,那理所當然會把他看到的資料給完整的寫上去,這 樣才會把事情的始末作個交代。所以我才會說如果魏延有應變計畫,魚豢不會 沒提到。 當然,你可能會說他認為沒價值,但是如果沒價值,那就是代表整件事都沒價 值。不會有事情有一半的紀錄價值的,假如真沒價值,那魚豢會做的選擇該是 把整件事整個刪除不予記錄,而不是記一半。同樣的,蜀軍史官也是一樣,不 會因為意見被否決,就只記一半。因為既然會記錄,即代表被認定有價值。 3.光說常理你可能不服氣,那就舉實際例子來證明: A.公元589年,隋軍賀若弼渡長江,陳將蕭摩訶先後兩次進言要求乘賀若弼陣腳 未穩時出擊,皆被陳叔寶否決。但這兩次進言,史書皆明記,並未因為被否決 就只記一半。 B.公元547年,梁以蕭淵明為帥出兵援侯景,進圍彭城。東魏以慕容紹宗為主帥 出兵救援。當時羊侃也是先後建議蕭淵明,立即乘東魏軍剛到陣腳不穩,出兵 攻擊,但都被否決。 這兩例都是屬下針對戰局提出建言,但都遭否決的案例。如果照你所說,因為被 否決,則不必要都寫上去,那我們應該會只看到「蕭摩訶建議出擊,不許」、「 羊侃建議出擊,不從」這樣的紀錄而已。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史料,卻是把他們 兩次進言被拒絕的事都記錄下來。很顯然地,史官並不認為「既然都是被否決, 只記結果/或其中一次就好」這種想法是正確的。 你如果嫌這兩個資料內容不多,認為不足以證明,那你可以再去看枋頭會戰前, 郗超對桓溫決定的進攻方式先後提出的反對意見,那可是記錄的很詳盡。同樣的 ,史官也沒因為郗超兩次進言都被否決,就只記一個。 郗超的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97%E8%B6%85 另外再舉一例,淝水之戰前,苻堅在徵求臣下意見時,他老弟苻融可是多次進言 反對出兵,史上有明確紀錄的就有三次,而三次的內容都差不多,但史書依然把 三次的內容都詳細記錄下來。 : : 2.會師於潼關本質上是比子午谷更大的笑話,在下只問一句,魏延要怎麼到潼關? : : 先讓我們看《魏延傳》原文:「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 : : ,如韓信故事,」,這告訴我們,魏延是每次北伐都想來一次「異道會潼關」。 : : 好,要異道不是不可以,那在下想問的是,魏延要異哪條道路?這裡並不是中原 : : 大地,從漢中進攻魏國能走的路就那幾條,在下實在是很想知道,有哪條道路可 : : 以如此神奇的讓魏延直衝潼關?至於如果魏延是要沿路殺過去,那就還是請魏延 : : 先證明一下他有陳慶之的手腕,否則在下也只能當笑話來看。 : 我舉的例子就是告訴你,一個寫書人他根本不會去寫那麼多 : 對他來講,只要告訴讀者有這種東西在就可以 : (你隨便上網看一家公司的歷史沿革會不會給你上萬字的歷史紀錄?) : 好啦,不談在軍議上面的 就給你已經實行的狀況: : --------------------------------------------------------------------------- : 你看先主賺記載的博望戰役: :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 : 為伏兵所破..... : ---------------------------------------------------------------------------- : 就只有這段話 按照閣下的邏輯是不是要從軍議到凱旋而歸的一切完整寫上? : 再強調一次,寫書人根本不會去寫那麼多 他不是書記官、他只是寫書人 : 寫那麼多關他屁事? : 再舉一個例子 : 你看那個現在最熱門的扁家案其中幾人被起訴 : 新聞報紙會不會把檢察官的起訴內容全部寫上去? : 會不會把偵查庭上面的詰問一個字不漏寫上去? 天下間我沒看過哪家報紙會這樣子寫 : 但是在偵查庭、在起訴書上要不要寫很詳盡?要 : 這就是書記官跟民間寫書人的最大差別。 : 如果你還是把陳壽、魚拳這一類寫書人當作書記官來看待 : 對不起,你真的是從頭到尾完全是狀況外 很抱歉,從這段來看,閣下才是在狀況外: 你說的是會戰的過程,這點中國歷史向來記得很簡略,所以博望之戰會這樣記錄 ,並不足怪。中國歷史上記錄會戰過程最詳盡的該是《左傳》,之後則鮮有史書 會詳盡記錄會戰內容。 但是,如果是針對重要事件的意見發表,則史官通常是錄之唯恐不詳(只要史官 認為有價值),甚至直接把提出意見人的整篇文章都寫上去。所以郗超反對桓溫 的進兵方式,史官就把他兩次意見都記錄下來,而唐代在編《晉書》時也一樣予 以保留,沒有刪除任何一次紀錄。 所以,你把這兩件事等量齊觀,是有問題的。 回到《魏略》紀錄。《魏略》既然會記下魏延的發言,而且還能這麼詳盡,那代 表魚豢認為魏延的發言有價值,既然如此,如果魏延有補充意見,他必然會一並 記錄上去,來保持整件事情的完整性,而不會只記一半。 同時,你放心,古人要是覺得文章太長,他自然會作文摘,不會全都給你來落落 長的一大串(所以才會出現儘管某人的列傳上有他的意見,但是如果要看完整版 ,還是得去找《X文鑑》這樣的書籍,因為列傳上的內容是文摘。還有,去看《資 治通鑑》就會發現常常內容會和相關當事人的列傳內容有出入,而這有出入的地 方有一部份就是因為通鑑寫得是文摘),但是,該有的事情史官一樣會寫上去, 而不會給它自動消失或合併掉。 因此,我才敢斷言,魏延沒有補充意見。 至於拿報紙來跟歷史資料記錄相比,這也是不當類比。真要說史官對記錄歷史人 物發表意見的態度,其實是偏向法院在記錄的態度,僅於文章太長時可能做個文 摘罷了。 他不會像報紙一樣,只記個結果而已。除非他史官認為不重要(不過那更大的可 能就是直接刪除不記),或著是他手上沒有足夠的資料可寫。但《魏略》寫得這 麼詳盡,你要說他沒有足夠資料可寫,實在沒啥說服力啊~ : : 3.李左車的情況又不一樣。李左車計畫被否決的原因是什麼?是陳餘認為他兵力比 : : 韓信多得多,所以不需要用計,只要正面擊碎韓信軍團就好。因此,李左車不需 : : 要跟老闆提應變計畫,因為根本不是他的計畫不好,而是老闆就是自以為天縱英 : : 明,不屑用計,試問這樣要提啥應變計畫?不管你提啥計畫,陳餘只要一句「林 : : 北就是想要正面扁韓信」會談就結束了。 : : 所以,這兩者完全不能類比。孔明是因為魏延計畫有問題而不採;而陳餘卻是因 : : 為不屑用正面扁人以外的戰術而不採。前者如果計畫完善,孔明沒有不採納的理 : : 由;後者則是不管你多完善,陳餘都不會理你。 : 這兩者是完全一樣的東西 : "老子我就是不想用你的方法,咬我阿" : 再者,如果很完善 諸葛亮沒有不採納的理由? : 對不起 我看不出你這種說法的根據在哪? 恕我直言,你這才是標準的只看結果而得出的結論。只看結果(都是否決)當然是 一樣,但究其事件內容,則這兩者事實上大不相同。 陳餘的拒絕在於他對自己指揮能力及兵力數量的自信,他相信可以正面粉碎韓信 ,所以他根本沒打算聽人意見。李左車是自己主動去向陳餘提建議,陳餘可沒說 要開軍事會議聽大家的意見。 孔明則不然。《魏略》開頭就已明記這是在討論北伐作戰的會議上,表示孔明本 來就有打算要聽聽看屬下的意見。孔明善於納諫是時人所公認的,只要意見有理 ,他不吝於採納屬下的見解。所以楊洪建議傾全力提供劉備支援,孔明即照做; 趙雲認為東西應該留到冬天賞賜,孔明也接受;馬謖主張南征攻心為上,孔明即 以之為南征的政治方針,凡此種種皆證明只要孔明認為意見有理,他都會採納。 因此,只要魏延意見有利於北伐,試問他有什麼理由不採納? : : 1.您一定沒看在下之前分析弱國進攻強國的那篇。在下會這麼說,理由無他,鄧艾選 : : 擇的目標確實是合理。成都,既是蜀漢首都,也是劉禪所在。如果有一支魏軍出現 : : 在成都城下,確實可以起到極大的效果,因為成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符合在下之前 : : 那篇分析裡的第一點。但是魏延呢?他設定的是長安。很遺憾的是,長安既非首都 : : ,曹叡也不在那裡,所以不符第一點;而魏國的主力軍隊在關東不在關西,即使長 : : 安易手也不會讓魏軍主力因被截斷補給線而崩潰,所以第二點亦不符。因此,在兩 : : 點要件皆不具備的情形之下,魏延的奇襲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不可能一擊就扭轉 : : 雙方相當的國力比,甚或達到贏得戰爭的目的。既然如此,那麼按照古人的思維, : : 顯然他們就會願意採用孔明的提案。 : 無論是諸葛亮或魏延都沒有認為要一舉扭轉的想法 : 所以你的論點基礎完全是錯誤 : 結論 這段是廢話 光看這一段就知道你根本沒去看我那篇論述,同時我這段的論點也沒看清楚... 就不說尊重了,要批評別人之前,先把別人的論點看清楚這應該是應有之義吧? 我都已經把那篇的編號找給你了... 轉全文太長,反正轉了你沒看也沒用,我直接節重點: 1.孔明的想法:偏向採取各種手段逐步削弱強國,扭轉國力對比。 2.魏延的想法:偏向一次奇襲定生死,認為可憑一次奇襲就扭轉相當程度的國力比。 所以,由李存勗這個例子來看,如想要憑藉著一次戰略奇襲來一舉扭轉相當程度的 局勢,在下以為至少要有下列兩個要件的其中之一: 1.遠征軍要進攻的目標,必須具有不可取代性,像是敵國的君主所在地,或是國都 。 2.或是奇襲的目標,為對方大軍的後勤補給基地,一旦得手,可以有效的斬斷對方 的補給、物資供應,迫使敵國大軍崩潰,無力再戰。(這點南朝劉宋的張興世奇 襲錢溪也是很好的例子) 那我們來檢視魏延的計畫。由於長安不是魏國國都,曹叡人也不在那,所以不符合 第一點;由於魏軍主力是在洛陽周遭,所以攻下長安並無法導致魏軍野戰軍主力崩 潰,所以第二點也不符合。因此,在下認為,魏延的想法並無法達成他期待的目的 。也就是蜀、魏國力比不會因此受到巨大的影響。 回頭看孔明的想法,會發現古今中外很多相似的例子,以中國來說:春秋吳破楚、 南北朝北魏滅後燕、金滅北宋、蒙古滅金、清滅明都是如此。而外國的話,亞歷山 大大帝的遠征波斯、或是漢尼拔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回教徒擊敗拜占庭征服敘利亞 也都是如此。他們都不期待能夠藉著一次奇襲就讓對方國力變得萬劫不復,並讓自 己國力猛然提升,而是老老實實的藉著不斷的會戰、奇襲、破壞,使強國國力日益 衰弱,最後扭轉對比。 他們的戰略都是,一步步的擴張自己地盤、一步步的削弱強國實力、一步步的扭轉 局勢,而沒有人去做僅憑一次奇襲就把局面扭轉大半的構想。在下認為,準確的分 析情勢,發揚自己的優點,一步步穩紮穩打的改變態勢,正是他們成功的主因(裡 面只有漢尼拔失敗,不過這主要是羅馬太強而迦太基太不齊心,如果漢尼拔早個60 年,回到皮洛士戰爭的時代的話,羅馬聯盟很可能就真的被他拆散了)。 好,轉完重點。然後順便澄清一下,我從來沒說過魏延要一舉扭轉對比,我說的是 他想要「一舉扭轉"相當"對比」,換言之,國力仍是魏國佔優,但是魏延期待通過 一次冒險行動,讓國力產生巨大的變化,所以他說「"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而孔明的方案---隔絕隴山---,不是一次可完成,他必須藉由趙雲的佯動,他本身 的進軍,還有之後防守隴山阻擋魏軍不斷反擊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來達到吃下涼州 的目的。 而只吃下涼州,對比於魏延號稱的吃下咸陽以西(等於是整個涼州+超過1/3的司隸), 當然造成國力的扭轉程度較小,所以我會強調"相當"兩字。在這一篇,我依然有強 調這兩個字,所以請你跟wholmes不要漏看我的敘述。 然後我再強調一遍,魏延的構想不能達到目的,因為蜀軍就算佔領長安,也沒辦法 派軍去控制長安以西的土地,所以: A.長安沒有不可取代性,不是國都,曹叡也不在那。 B.長安不是關東魏軍主力的後勤補給基地,所以魏軍不會因後勤問題而崩潰。 C.因為要因應魏軍的大軍,又沒有天險可以節約兵力防守,故蜀軍也不會有空去確 實的分兵佔領、消化土地,而只能控制長安附近,所以蜀國的國力根本不會增加 。 當然啦,如果蜀軍能在長安城下野戰擊滅魏軍主力,那當然就可以產生效果。不過 那就換我回頭問了: 1.如果決定打野戰,按照孔明的計畫也一樣可打,越過隴山就好,既然兩個方案都 可在野戰決勝,憑什麼認定魏延的計畫就會比較好? 2.認定野戰一定會勝利的理由是什麼?先說好,別跟我說魏延沒有保證要跟魏軍決 戰。子午谷計畫走到最後就是要野戰決戰! 如果子午谷真的成功落實到最後,就會演變成蜀、魏兩軍主力聚集在長安城下的情 形,而且兩軍都有急著一戰的理由:魏軍為了把涼州可能產生的任何不穩因素扼殺 掉,如有機會勢必決戰;而蜀軍為了真正拿到土地,也得把魏軍主力殲滅掉,否則 不但沒空去拿土地,等到糧食耗完就完了。兩邊的意思一致,不開幹都不行。 那麼,煩請支持者提出論證回答我的三個問題: 1.蜀軍野戰必勝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2.又,為什麼在長安附近的平原作戰,會比起在隴山附近的山地作戰對蜀軍要來的 有利? 3.採取孔明方案,則是否要決戰的主動權操之在蜀軍。藉著隴山蜀軍要打亦可,要 守也行;而採取子午谷計畫,蜀軍除了短期決戰求勝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請問 為什麼要捨棄一個戰略主動權較高的方案,而去採用一個戰略主動權較低的計畫 ? : : 如果還不瞭解在下提的兩點,可以看7895。 : : 2.讓我們來看《鄧艾傳》原文:「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 : : 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衝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 : : 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 』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 : 所以鄧艾的意思是:讓我走小路奇襲涪城再直指成都。而他認定蜀地後方空虛(今 : : 掩其空虛),所以在姜維不回援的情形下,他不會遇到多大的抵抗;如果姜維回援 : : ,那鍾會可以乘勢進攻。 : : 很顯然地,鄧艾是認定蜀軍不會清楚他的行動,所以他沒有認為他會被堵在山裡。 : : 由傳文可以看出他的假定是: : : A.蜀地後方空虛沒準備,有準備的兵力都在劍閣。 : : B.他的行動夠隱密,至少要到涪城,蜀軍才會發現他。 : : C.由於蜀軍後方沒準備,所以在姜維軍不回援的前提下,他的軍隊足以擺平後方蜀 : : 軍的抵抗。(報告司馬昭那時,鄧艾應該還不知道他會沒有騎兵可用) : : 結果因為B假定出了問題,造成A.C.假定一起錯誤,所以鄧艾差點在掛在山中。但 : : 假如B假定不出問題的話,那麼理論上鄧艾方案確實不錯,只除了一點,就是他沒 : : 講姜維分兵而來時他要怎辦?這是不管B假定有沒有出現問題他都極可能要面對的 : : 情況,但他沒講如果這樣他要如何,所以在下據此認定,鄧艾的計畫依然不是個好 : : 計畫。 : 無論是B對還是錯 A的情況就已經是根本不成立 : 如果B沒出問題 A的諸葛瞻出兵涪城是準備假的? 我不知道你這邊在質疑個啥勁?如果事先知道B.會出問題,鄧艾還會提出這個計畫 嗎?他又不是白癡。但在擬訂計畫的時候,他當然不知道蜀軍會知道他的行動,而 我這邊寫的正是他在提計畫給司馬昭時所作的假定,根本他都還沒開始行動! : : 但是鄧艾的計畫在思考邏輯上還是比魏延合理,他的邏輯: : : 蜀軍集結於劍閣,後方無多少兵→他迂迴奇襲蜀軍一開始不知→因為蜀軍後方兵力 : : 不多所以他足以擺平→姜維陷入兩難。 : : 可以說他的邏輯在B假定成立的狀況下,只有到最後一步才出問題,在下推測這可 : : 能是因為他對姜維的兵力情報錯誤,不然想不出他這位沙場老將會出現這種低級錯 : : 誤的理由。 : 正確來講A的情況無論是B成不成立都一樣 A也不成立 : 整個計畫只有B和C是因果關係 : 完畢 A假定之所以會出問題就是因為B出了問題,所以使得A也連帶出現問題。我不知道你 說的A不受B是否成立的影響的論據是從哪來的。不過很妙的是你才在上面跟我強調 「如果B沒出問題 A的諸葛瞻出兵涪城是準備假的?」,或許是你該先說明,你的意 見到底是哪一個?是上面的A會被B影響,還是這裡的A不受B影響? : : 而魏延的邏輯: : : 夏侯楙廢柴→聽到我魏延的大名就會乘船繞跑→我(魏延)搶下長安→魏軍東方援 : : 軍很慢→咸陽以西一舉可定。 : 不要偷偷減字 人家還有再說京兆太守(雖然說告訴諸葛亮這些都不是他的對手) : 不要為了貶低魏延偷偷把一些東西給砍掉 這樣很難看 這也可以拿來批評?好,我真是服了你了。 來,我問你,魏延是不是表示夏侯楙會逃跑,然後他可以拿下長安等孔明來?如果 是,那我這樣陳述魏延的思考邏輯有什麼錯誤?還是你是要跟我說魏延其實意思是 「他帶一萬人走子午谷只是先去把夏侯楙嚇跑,然後因為對方有京兆太守,所以他 得在長安城下無所事事等個二十多天,讓孔明率蜀軍主力來攻長安城。」? : : 所以咧,他的邏輯打從第二步就出問題,誰規定夏侯楙就一定要逃跑?如果沒逃跑 : : 呢?還有其他的問題,都從第二步就開始衍生出來。所以這樣您瞭解為何在下還是 : : 給鄧艾計畫較高的評價吧。(注意,較高是相對的,如果在下是司馬昭,只會回給 : : 鄧艾一封信:等你能解決姜維分兵的情況時,我就同意你的計畫。) : : 制訂任何計畫都要作假定,只要假定合理,則未嘗不可依此來擬訂計畫。魏延之所 : : 以被認為不切實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成功完全寄託在對方是白痴;相對的 : : ,鄧艾計畫並不建立在認為對方是白吃的身上,而是立基於他的狀況分析,狀況分 : : 析可能錯誤(事實上也真的錯誤),但是本質上至少是經過理性分析而得到的結論 : : ,光就這點他當然比魏延要高明。 : : 再打個比方: : : 甲說:「我會成功,因為對方是白癡。」 : : 乙說:「我會成功,因為對方的高手都在別的地方,他們短時間內是抽不出人來攔 : : 住從地道爬出來的我。」 : : 試問你會比較相信甲還是乙? : : 最後再強調一次,要看完美的奇襲計畫,請去看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奇襲撒馬爾 : : 罕,那才是經典之作! : : 這個在下另文敘述。只先反問您一個問題:請您找出歷史上有那個國家,其遠征軍 : : 在君主(或雖為臣下但地位類同君主)掛掉時,他們不會收兵撤退而還會繼續採取 : : 攻勢行動。 : 還是一樣,基礎點錯誤 : 五丈原的蜀軍不是攻方 按照諸葛亮賺的講法,根本是兩個都是守方 : 同樣的話問你,有那個遠征軍還特地去種田生產糧食? 1.你根本不知道我問你這句話的用意,就自以為是的回答。好,沒關係,反正的確 我也沒交代我的用意。 我也懶得兜圈子,就直說了: 古今中外,只要是國君/等同國君的重臣死去,不管遠征軍之前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遠征軍都會中止進攻,班師撤退。 所以,第五次北伐只要孔明一死,就等於宣告這次北伐的中止。因此,魏延號稱 要繼續領軍北伐,如果不是他沒腦袋,想不通面臨這種情況唯一的後果是撤軍; 就是他在嘴砲! 2.原來只是因為兩邊在對峙。所以進攻方就自動變成守方了?那這樣孫子強調攻者 補給遠輸的痛苦幹嘛?反正只要跑去敵國境內跟人家對峙,就自動變成守方了嘛 ! 3.喔,你是說遠征軍就不會種田是吧?那麻煩你解釋一下:趙充國在平羌人時候是 在做什麼? : : 顯然您有所誤解。在下說的是魏延和楊儀的平常相處,而不是孔明死後的狀態。 : : 《魏延傳》:「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 : : 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 : 《費禕傳》:「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 : : 泣涕橫集。」 : : 從這邊可以得知,魏延平時早已得罪很多人,只是大家多半讓著他,只有楊儀不肯 : : ,所以魏延恨他恨的要死,以致於要動刀殺人。 : : 想像一下,今天你的同事跟你商量事情,然後只因為你反對他的意見,另外可能還 : : 譏刺他幾句,他就想要拿刀捅你。這樣的同事你會不認為他魯莽嗎? : 還是一樣 搞錯東西 : 楊儀和魏延不是平等的同事 所以整段是廢文 喔,你的意思是,不是平等的同事,所以魏延就可以幹掉楊儀?原來還真是官大 一級壓死人,拿個節就可以隨便殺人,只因對方言語尖酸刻薄啊,受教了。後來 的晉朝都還要求假節者是要對方於「戰時違反軍令」才可以斬殺,到了魏延手上 就變成只要對方頂撞我就可以斬人,這真是了不起的言論啊! 不過我還想問一下,就算魏延可以就這樣隨意斬人好了,這跟我評價他魯莽有啥 關係?難道因為他拿了節,所以這樣殺人就不魯莽? -- 憂慮過多的人將一事無成; 憂慮太少的人是欺騙自己。 ~~~公元十七世紀‧奧地利‧孟特邱可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86.161
Lordaeron:孔明不接受魏延的做法的原因不是有寫嗎?還要推論? 10/08 06:37
wholmes:孔明想法魏延想法那段也已經推文反駁過了 10/08 07:00
wholmes:的確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啊 不然劉巴怎麼表楊儀的 10/08 07:07
wholmes:至於蜀軍野戰必勝?那北伐也不用打啦 看看街亭怎麼打的 10/08 07:12
wholmes:還有 原本是說相當程度可不是說相對於孔明的 國力比 10/08 07:15
wholmes:不要這邊改了才說別人沒看清楚 不得不噓 10/08 07:16
siliver:官大一級壓死人??也得看楊儀是誰在罩的吧??況且這邊可不是 10/08 08:54
siliver:只有婊而已,而是動刀動劍要殺人耶. 10/08 08:54
wholmes:搞不清楚狀況的閃一邊去 就是在講假使魏延真的不顧慮孔明 10/08 09:01
siliver:講話不需要這麼衝吧...... 10/08 09:02
siliver:就算我覺得搞不清楚狀況的是你,我也不會叫你閃邊去. 10/08 09:03
siliver:而且要是他真的不顧慮孔明,那不就更證明他魯莽?? 10/08 09:06
ArkingChen:有權做這件事不代表他做這件事就是對的 10/08 09:57
ArkingChen:若是說可以事後編造正當理由,那魏延的原本理由是? 10/08 09:58
ArkingChen:楊儀威脅了他的地位?楊儀派人殺了他一家老小? 10/08 09:59
ArkingChen:就以魏延傳和費禕傳的敘述來看,兩人根本是小童般的意 10/08 09:59
ArkingChen:氣之爭,有嚴重到要其中一人非死不可的地步? 10/08 10:00
Lordaeron:我好奇問一句,A兄,你出來社會多久了? 10/08 10:10
ArkingChen:既然是好奇問,那我也不需要回答了。 10/08 11:30
ArkingChen:難道L君是想跟我說,這個社會就是這麼殘酷現實? 10/08 11:30
Lordaeron:社會現實, 軍中更現實. 要你死需要理由嗎? 10/08 12:18
tenweli:你連兵都沒當過,說這話沒什麼依據。 10/08 12:22
ArkingChen:如此說來,子午谷奇謀何必再討論? 10/08 12:28
ArkingChen:魏延:『丞相,請給我五千兵馬……』 10/08 12:29
ArkingChen:諸葛亮:『不行。』 10/08 12:29
ArkingChen:魏延:『丞相!這可是一舉平定咸陽以西的……』 10/08 12:30
ArkingChen:諸葛亮:『我是丞相,否定你的計策需要理由嗎?』 10/08 12:30
ArkingChen:批:軍中就是這麼現實。(以上為玩笑話,勿認真看待) 10/08 12:31
siliver:現在的推文已經進展到問候別人的私生活了啊?? 10/08 12:32
siliver:那以後發文的時候,是不是還得附上學歷證明和社會經歷?? 10/08 12:32
Lordaeron:哈........tenweli忘了你說話最有依據的,你兵當最多囉. 10/08 13:14
Lordaeron:有些人講話是不用根據的,只有一砲就搞定了. 10/08 13:15
Lordaeron:原來A兄也是跳針王一位. 10/08 13:19
roger214:L 跳針的厲害啊 11/18 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