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lackillidan (九九八十八!!)》之銘言: : 另外上文有些地方沒有交代清楚,據萬繩楠看法屯田以許昌與淮南為兩大重心指的是 : 民屯。淮南屯田其實早於209年,倉慈於建安中任綏集督尉、劉馥於200~208年間任揚州刺 : 史都有屯田政績,但其性質應當是民屯。《武帝紀》記載曹操於209年「軍合肥」並「開芍 : 陂屯田」,則應當是軍屯的開始。 : 民屯在後期的重要性可能大不如前。鄧艾在上奏中強調許昌的屯田因距離前線遙遠, : 長途運輸反而帶來不便。於是魏國省併許昌民屯,大力擴張淮南軍屯。鄧艾原本提議以 : 淮南二萬、淮北三萬的配置輪休屯田,但諸葛誕反叛時能夠「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 : 餘萬官兵」,可知當地屯田規模不斷擴大,吳國於240年發動芍陂之役不是沒有原因的。 版上的討論剛好提到萬繩楠與黎虎 很巧的是這兩位剛好都是站在反對放大曹魏屯田成績的那邊 就黎虎,萬繩楠,束世澄等人的論文推論 他們認為 曹魏屯田記錄只出現在二十餘郡 大部分郡縣依舊還是以自耕農為主 同時他們也指出屯田事蹟往往被誇大 就資料看來 大規模屯田只限於前期的許下一地以及後期淮南地 動不動所提屯田成效皆在許昌 曹魏屯田範圍確實很廣 但並非各郡縣都有大規模屯田 事實上連第一年的歲入百萬斛都可能有浮誇成分在 (歲入百萬斛的陣營被打到百姓疲乏 多叛應紹 軍食乏 還要寫信問荀彧說肚子餓了怎麼辦? ) 甚至連鄧艾晚期寫屯田都還是提許下 實在很難不讓人懷疑到底屯田範圍有多大 此外 鄧艾的淮南屯數字是事前的估算 但史料上找不出他的估算到底後來有沒有成真 反而又成為反叛溫床 究~~~~竟 是好是壞 實在很難定論 另外補充一點 屯田本就是一個不得已而非產值高的制度 在戰鬥力與產穀之間作一個妥協 否則歷史上不用每次議屯田 也不需要動輒罷屯田 要提到生產力 應該要知道 民田(自耕農)>>民屯>=軍屯 民田產值應該最高 民田以固定租稅來獎勵民眾精細開墾 產量才能飆高 曹魏屯田制度 用的是棗祗的雙重剝削制度 屯田民"民不樂,多逃亡" 到後來甚至"畝收數斛以還,或不足以償種" 以致於曹魏滅亡之後民屯也匆匆結束 軍屯的話 專事屯田的軍屯其產值約等同於民屯 (曹魏的屯田都有軍事色彩 民屯事實上也有武裝力) 若是在外大軍的軍屯 則又要操練又要守邊 這也是蔣濟說的:" 二賊未誅,宿兵邊陲,且耕且戰,怨曠積年" 這樣的生產力怎麼可能高到哪去 ※ 引述《blackillidan (九九八十八!!)》之銘言: :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2.如果純粹就軍人屯田的話,曹操並不是第一人,中國最早的軍隊屯田應該 : : 是西漢宣帝時趙充國的屯田,那可是在曹操之前200多年的事了。 : 1 屯田並非曹操首創,西漢在西域、河套都有屯田。漢朝在邊疆屯田的稅額不清楚,可 : 以軍屯居多,至少西域是軍屯性質。曹操屯田分軍屯與民屯,民屯稅額極高,至少要 邊疆屯田應該是集體分配糧食 按照漢書趙充國傳提到的是 :"合凡萬二百八十一人,用穀月二萬七千六百三十斛" 而居延漢簡中有多處記載屯田卒及其家屬的口糧數 居延漢簡裡面的吏、卒每月3.33小石,即大石二石,與屯田卒一樣。 家屬大男與弛刑徒則是三小石(1.8大石) 敦煌漢簡裡面提到的徒月口糧則是2.3斛 比居延漢簡所記稍高 -- 昨天晚上 我托一隻蜘蛛跟你說 叫牠告訴你 我很想念你 你知不知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8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