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ariah (賤民)》之銘言: : 三國時代最有名的一次最失敗的撤退行動 : --"新野大撤退"-- : 當時的劉備兵敗山倒 : 關 張 趙 諸葛皆無計可施 這不知道算不算是諸葛亮幸運或是計謀, 當時劉表還活著,喜歡劉琮,不喜歡劉琦,劉琦請教諸葛亮怎麼辦, 諸葛亮回答:“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 剛好黃祖掛了,劉琦請調至夏口當太守。 在這次撤退時,曹操擔心劉備搶下江陵,於是精騎五千追趕,但是劉備的方向 卻是往夏口,並於劉琦合作,眾萬餘人。 : 當時除了聯吳抗曹以外 : 劉備或諸葛或其他不中用的謀士 : 有無其他替代方案 前面提到劉備有其兵力,而孫權的兵力也不多,這時候兩個對抗曹操的人, 都是想要合作的。 先主傳: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 吳主傳: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 裴松之注引的江表傳:孫權遣魯肅弔劉表二子,并令與備相結 魯肅是強力與劉備合作的主力,應該不用多說了, 而在諸葛亮傳裡,則是諸葛亮自己請命要找孫權合作,傳裡還有諸葛亮跟孫權的辯論。 : 假設在聯盟失敗的情況下 : 我看演義好像有提到要投靠吳巨 這一段在裴松之注引的江表傳裡有提到。 : 還是躲到交趾還是南荊州靜觀其變 : 我個人覺得從歷史及人類的角度來看 : 當時年輕氣盛的孫權 周瑜 魯肅 : 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 : 原本有著大好機會可以消滅劉備這個假漢室小政權 : 確意外於赤壁大勝 : 反而幫了劉備一把 : 半點好處也沒撈到 : 當時若聽從頭腦清楚的偉大政治家張昭之見 : 殲滅劉備歸順正統曹操漢室政權 : 則天下太平矣 不知道原po對於年輕氣盛的定義為何,你提到的三人,也只有孫權最年輕,28歲左右。 你的最後一段結論,實在不知道怎麼回應,個人覺得從歷史及人類的角度來看, 過去即是過去,發生就是發生,我們應以此為借鏡。 以上。 -- ~飛揚的神思有種難解的訊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0.153.75 ※ 編輯: chiming 來自: 124.10.153.75 (05/31 10:54)
shtmn:你認真了.. 05/31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