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是小弟一篇小說中關於董卓進京以前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內文有點長,如果有明顯錯誤的部份,還請大家不吾指正 ---------------------------正文分隔線---------------------------------- 臨洮,位於涼州隴西郡,一座距離東漢國界線不到五十公里的城市。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夏日午後,滾滾黃沙隨風吹襲著這塊荒涼的 大地,道路旁有間簡陋的農舍,農地上一位身著胡服、體格壯碩的青年 正用衣擺擦去額頭上的汗珠,剛犁完田的耕牛佇立在主人身旁,緩緩的 甩弄著尾巴。 突然間,道路那頭響起一陣悶雷般的馬蹄聲,青年側耳細聽,聽出 約莫有七、八匹馬正從西方疾馳而來。 「仲穎兄,近來可好!」伴隨著馬蹄聲一同出現在農舍旁的,是八 個羌族壯漢,其中一位膚色黝黑,滿臉虯髯的壯漢豪爽的對著農地上的 青年說道。 「哈哈哈,你們怎有空來看我?」青年認出來者,也豪爽的笑了。 「咱是特地來追隨你的,當初你堅持要返家種田,咱不便強留,後 來越發想念你,當年一起在部落的日子著實歡喜的很,咱兄弟商討後, 決定來追隨你,你領著咱,要咱幹啥就幹啥,咱們一起闖番名堂出來。」 「哈哈哈,好!來,咱們兒進屋聊,待我宰了這畜牲招待你們。」 一夥人有說有笑的進了那間農舍。 幾年後,一股風暴即將如同黃沙般向東侵襲整個中原大地,風暴的 中心,正是適才這位青年,董卓。 ***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姚人,年輕時曾到羌族部落遊歷,盡與羌族 諸豪帥結交,後歸耕於野。 涼州地處邊陲,飽受外族侵擾,涼州刺史為了這問題大傷腦筋,為 此,董卓被涼州官府徵為兵馬掾,專門負責巡守塞下。 據史冊上記載,董卓生性剛猛有謀,臂力過人,巡守時常隨身配帶 兩張弓,左右馳射,人莫能擋,幾次與外族交鋒的結果,董卓斬獲數千 人,名聲傳遍塞下,當地的羌胡都怕遇上他。 桓帝末年,朝廷自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甄 選了一批羽林郎。所謂羽林郎乃西漢武帝時所設,最初名為羽林騎,專 職護衛皇帝安全,宣帝時任命中郎將騎都尉統率羽林騎,謂之羽林中郎 將,而羽林騎也隨之更名為羽林郎,常由前述六郡挑選壯丁補充。 做為隴西郡小有名氣的武人,選羽林郎這事兒自然得算上董卓,他 被以軍司馬的身份分配給中郎將張奐,任務是討伐漢陽地區叛亂的羌族。 打年輕起便與羌族廝混在一起的董卓,對於羌人的習性掌握的一清 二楚,打起仗來得心應手,漢陽叛羌很快就被張奐給平定,而董卓也因 軍功被朝廷拜為郎中,賜縑九千匹。 接過賞賜的下一秒,董卓便將它們全數轉賜給士兵,自己一無所留 。照董卓的說法,軍功雖然記在將領頭上,但賞賜還是該由所有人共享 ,這是他一貫的帶兵哲學。 獲得朝廷賞識的董卓,陸續又接任了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 東太守等職,前後與外族歷經大小百餘戰。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百餘戰的戰績,但我相信,朝廷會讓一個人領兵 去打到一百多場仗,戰績想必不會太差。 就算撇開戰績不談,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然而光看那數目再靜下 心來想想,能在一百多場戰役中存活下來,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戰爭有時不單看勝負,打贏也不代表就會存活下來,如果你在追擊敵軍 時,一支冷箭正中你的腦門,那也只有南無阿彌陀佛的份。 因此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能在一百多場戰爭中生存下來的將領, 對於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各種突發狀況,一定要具備相當的判斷力及應變 力。 董卓無疑的便是這種將領,一個在朝廷眼中值得信任的優秀將領。 *** 西元一八四年,也就是中平元年,黃巾之亂爆發了,董卓被朝廷點 名為東中郎將,取代盧植繼續討伐潁川地區的黃巾。 在朝廷看來,這個專打外族出身,歷經百餘戰從未手軟的董卓,應 該能平定潁川地區的黃巾賊。 然而事實證明,能打外族的,不見得就能打自己人,董卓的軍隊竟 然在潁川輸給了這群未經訓練,扛著鋤頭就造反的農民弟兄。 於是朝廷震怒了,董卓隨即被免去中郎將的職務,趕回家種紅薯, 這點我們前面提過。 這無疑是董卓人生中的一次大挫敗。 不過別灰心,基督徒有句話說的好,「當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必 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如果董卓晚生個兩千年,大概會改信基督教, 因為這句話確實降臨在他身上。 就在董卓被趕回家的那年冬天,涼州地區的胡人北宮伯玉、李文侯 及金城人邊章、韓遂等,夥同當地羌族及盜罪在邊境造反。 護羌校尉泠徵隨即領軍討伐叛軍,陣亡。 金城太守陳懿緊接著領軍對抗叛軍,陣亡。 隔年春天,北宮伯玉等人率領數萬騎兵進犯邊境,朝廷震驚,立即 派遣甫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皇甫嵩率兵討伐叛軍。 事實再次証明,能打自己人的,不見得就能打外族,皇甫嵩的軍隊 在涼州並未討到任何便宜,不得已之下,朝廷免去皇甫嵩的職務,另拜 董卓為中郎將,領軍繼續對抗叛軍。 當然,面對著勢力如此強大的叛軍,朝廷絕不會把希望就壓在董卓 一人身上。 中平二年,朝廷任命三公之一的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統率大軍自 洛陽出發,並任命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悉聽從張溫指揮 ,務必掃平涼州叛軍。 幾天後,張溫統領大軍暫屯長安,同時下了道命令到涼州,要董卓 立即趕至長安共商軍事。 *** 董卓收到命令,但他不大想搭理張溫。 在董卓的觀念裡,既然目標是涼州叛軍,豈有人已身在涼洲,還得 回長安去與你開會的道理?怎麼說我也是在地人,誰比我了解這裡的情 勢?又有誰比我更了解如何與外族作戰?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這個中央派來的傢伙,本事如何不知道, 但人還沒到就想耍派頭,說什麼也不能讓董卓服氣。 然而不服氣歸不服氣,朝廷說你歸他管,他就是老大,老大說的話 ,叫做軍令,你要敢不聽,那叫違抗軍令,是要殺頭的。 沙場上滾了好幾輪的董卓自然明白這層道理,因此他只能老老實實 地啟程前往長安,不過他決定故意晚個幾天到,以示抗議。 *** 長安議事廳內,剛抵達此地的董卓立即前往參見張溫。 「董將軍,你剛從涼州過來,對那裡的情勢有充份掌握,依你之見 ,此行當從何處進軍?」張溫一見到董卓,立即切入正題。 「依末將之見,邊章、韓遂等人在擊殺泠徵、陳懿後氣勢大盛,應 當暫避鋒芒,堅壁清野,待叛軍糧草耗盡再行決戰。」董卓滿不在乎的 回答。 本來期望聽到董卓能給出具有建設性意見的張溫,聽到董卓回答竟 是如此消極,當下有點不悅,話鋒一轉,略帶指責意味的說道: 「董將軍,既然邊章、韓遂等人氣勢極盛,那麼你應知前線軍情緊 急,如何遲了好些天才到,倘若延誤軍機,可不是你一人承擔得起的。」 「張將軍,既然軍情緊急,便不該還要末將前來長安,直接將軍隊 屯至前線豈不快些?」董卓也沒好氣的回答。 張溫聽出董卓話語中帶有嘲諷意味,當下動了怒: 「與敵交戰豈能貿然行軍?我身為大將,自然須擬定周詳的計畫方 可進軍,傳你前來商討軍事,你遲來便算,竟還敢質疑本將軍行事?」 「末將豈敢,只是末將身處前線,若不將一切打點妥當,豈能單憑 將軍一封命令便隨意抽身?倘若誤了軍情,恐怕也不是將軍一人承擔得 起的。」 「你!罷了,你先下去吧。」張溫一時氣結,揮手打發董卓離開。 「末將告退!」說完董卓頭也不回的出去了。 「將軍,董卓這廝延誤軍情還敢如此張狂,依軍法應當斬之!」就 在董卓離去後,張溫身後一名約莫三十歲,頭裹紅布巾的將領趨前向張 溫耳語。 「文台,董卓是涼州人,此番西行,尚有很多地方用得著他,暫不 可殺。」張溫能在朝中打滾到三公地位,閱人無數的他又豈不知董卓心 有不滿。 然而他心裡明白,董卓提出暫避鋒芒的策略是非常正確的,只是朝 廷要看的是戰功,是立即可見的戰功,若短時間內沒有戰果出現,朝中 那幫小人不知又要在靈帝耳邊嚼什麼舌根,不論是當年的盧植,或是早 前的皇甫嵩,都是血淋淋的例子,張溫可不想自己這個車騎將軍當沒幾 個月就被拔掉。 「這場仗,不好打啊…」張溫不禁在心裡如此想著。 「將軍!」旁邊那位名喚文台的將領打斷張溫的沉思,繼續說道: 「將軍親率王兵,威震天下,此番西行何須仰賴董卓!我看董卓言行犯 上,還膽敢妄言暫避叛軍,分明不敢與其正面交鋒,如不斬他,恐怕將 影響我軍士氣。」 「唉…我自有分寸,你也先下去歇息吧。」 「是!末將告退!」這名將領向張溫行了個軍禮後便轉身離開。 望著此人離去的背影,張溫心中暗暗想著:「忠勇兩全,果真名將 之後,當初上表奏請他當參軍是正確的。然此人過於勇猛,不知恐懼為 何物,長久下去必將吃虧,日後還需將其留在身邊,好好開導他一番。」 要學習當一名優秀的將領,必先學會恐懼,就這層意義來講,張溫 是對的。然而張溫最終仍然沒能開導此人,因為不久之後,長沙有賊軍 萬餘人發動叛亂,此人被朝廷任命為長沙太守前往平亂,僅用一個月的 時間就剿滅亂黨,隨後又越境討伐零陵、桂陽兩郡的賊黨,三郡肅然, 終其一身不知何為恐懼。 此人名叫孫堅,乃孫子後人。 *** 十一月,張溫營帳,夜裡的寒風混著黃沙吹得帥旗獵獵作響。 幾個月以來,張溫已經率領著大軍與邊章、韓遂進行過多次小規模 的交戰,然皆未能討到便宜,兩軍就這樣對峙於美陽地區。 望著不遠處的叛軍陣營,獨自佇立於土丘上的張溫心想:「如此虛 耗下去,只怕未能等到叛軍糧草耗盡,我這個將軍便先讓人給撤了,這 麼一來,一切又將回到原點,國家何日才能安寧啊…」 突然間,一陣刺眼的光芒將張溫拉回現實,定神一看,夜空中一道 長十餘丈的流星像是要將天空剖成兩半似的劃向叛軍陣營,原本漆黑一 片的大地瞬間被照耀的有如白晝般明亮,驢馬牲畜受了驚嚇,紛紛嘶鳴 了起來。 正當張溫為此異象感到詫異而久久無法回神,一陣粗獷的嗓音將張 溫拉回現實: 「此乃天賜良機,叛軍皆以此異象為不祥之兆,欲歸金城,請將軍 准許末將領軍突襲敵營,攻其措手不及!」說話的正是董卓。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請求,張溫一時不知如何反應:「這…待本將軍 考慮一下。」 「機會稍縱即逝,請將軍即刻下令!」 「這…」張溫仍無法做決定。 董卓不待張溫回答,轉身跨上座騎便衝了出去,嘴裡還一邊吼著: 「不怕死的跟我來!隨我衝破敵營!」 等到張溫反應過來,董卓已領著自己的軍隊殺向邊章、韓遂陣營, 眼前只殘留馬群奔馳過後揚起的煙塵。 「快!快叫鮑將軍率一軍跟上去!」張溫趕緊指揮剩餘的部隊。 叛軍果如董卓所料那般人心惶惶,董卓的部隊一路上沒遭遇太多抵 抗便順利衝進敵營,大破敵軍,斬首數千級,邊章、韓遂敗走榆中。 隨後趕到的張溫總算恢復大將風釆,當下決定分兵進擊,他先分出 三萬人交由周慎率領,目標包圍榆中,擒拿邊、韓二人;另分三萬人交 予董卓,目標深入境外,打擊響應叛軍的羌族。 看起來煞有其事的調度,然而執行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先來看看周慎吧。 邊章、韓遂等人一路從美陽逃往榆中,倉皇之中根本來不及多帶糧 草輜重,趕到榆中的周慎,本該派人斷其糧道,再徐圖之,豈料周慎不 僅沒這麼做,反而讓韓遂率兵給斷了自己的糧道。 這下主客易位,周慎眼看苗頭不對,當下便棄車重而退,三萬人作 鳥獸散,殲滅邊、韓的計畫徹底失敗。 另一方面,領著三萬人逕奔羌族而來的董卓也不好過,他在望垣北 部遭到羌族兵馬三面包抄。 三面包抄,那還有一面呢? 還有一面是渭水。 如果用兵書上的術語來形容,董卓現在可謂身陷死地。 當你真正身陷死地時,你就會發現,諸如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置 之死地而後生之類的話,大體來說都是靠不住的。歷史上那些使出這幾 招而一戰成名的將領,多半可以歸類為幸運兒,比如韓信,或是項羽。 只是這些人畢竟算是少數,大多數的情況是:置之死地,就真的死了。 成功將董卓的三萬兵馬趕入死地,同時完成包圍部署的羌族所採取 的下一個行動是:等待。 每次讀到這兒,都會讓我想起一句玩笑話:一分鐘有多久?那得看 你是在廁所外還是廁所內。 對羌族來說,他們有的是大把的時間;但對被困在包圍網中的董卓 來說,多待在裡邊兒一分鐘,都是種折磨。然而生命總是充滿驚奇,正 當董卓認為情況已經不能再糟了的時候,更糟的情況出現了:董卓軍耗 盡了軍糧。 從被包圍的第一天起,董卓便苦思著如何才能全身而退,只是他越 是苦思,就越是不得,突然,在糧食耗盡的那一刻,他有了靈感。 隔天,他故意派人將部隊糧食耗盡的消息洩露出去,同時開始勘察 後方這條象徵絕望的渭水,他要從絕望當中尋找那一絲絲可能的希望。 不久,他終於找到了心目中理想的地點,那是河流沿岸地勢最低窪 的地帶。 選定地點後,他派出一小隊士兵開始挖土填河,原本湍急的河水在 土壤堰塞後逐漸降低了流速,最終迴流形成一片小湖泊。 這一切羌族都看在眼裡,然而當他們看到董卓忙著指揮士兵下湖捕 魚的同時,心中的疑慮頓時煙消雲散,他們相信董卓堰河只是為了要捕 魚做為糧食,繼續做困獸之鬥罷了。 如果在現代,董卓實在值得拿座金馬獎。 終於,一個視線不佳的夜晚,董卓眼看機會已經到來,立即下令全 軍以最快的速度涉水渡過土堰旁河水流速較慢的地區,待全軍撤退到渭 水後方,董卓便派人決堰潰堤。 隨著東方第一道陽光自地平線後竄出,羌族馬上發現到董卓軍的異 狀,然而當他們率軍追至渭水旁時,渭水早已恢愎原先湍急的模樣,他 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董卓大搖大擺的離去。 安然撤退的董卓將部隊屯在扶風,成為東漢西北最後一道防線。 *** 隔年,也就是中平三年春天,朝廷拜張溫為太尉,該年冬天將其徵 召回京,董卓儼然成為涼州駐防軍隊的最高指揮官。 同一時間,叛軍陣營亦出現內鬨,韓遂刺殺了北宮伯玉、李文侯及 邊章等人,並與隴西太守李相如合作謀害涼州刺史耿鄙,再與耿鄙的手 下馬騰共同擁立漢陽人王國為首領,組成新一代反東漢涼州叛軍集團, 旗下員工十餘萬人,直奔扶風而來。 中平五年,韓遂等人包圍陳倉〔距離扶風約一百二十五公里〕,朝 廷立即拜董卓為前將軍,聽從左將軍皇甫嵩的指揮共同討伐叛軍。 董卓對於朝廷這種每次一出事,就要找個人來指揮他的作法大感不 滿,因此他很快便與皇甫嵩起了口角,口角的起源是董卓認為應該火速 增援陳倉,然而皇甫嵩不同意。 「安啦,陳倉那麼堅固,哪那麼容易被攻下,我們就在這裡等,他 們攻累了自然會閃人,到時再追上去痛扁他們一頓不是比較好,救個什 麼勁兒。」皇甫嵩是這麼說的。 董卓不服氣,但是皇甫嵩的判斷是對的。 王國等人圍陳倉圍了八十多天,連城內長什麼樣也沒瞧見,手下們 圍的不耐煩,紛紛起了返家的念頭,於是王國下令撤退。這一退正合皇 甫嵩的意,他當下決定率兵追擊,打他們個屁滾尿流,沒想到這次換董 卓反對了。 董卓說:「兵法有講窮寇勿迫。」 皇甫嵩說:「這又不是窮寇。」 董卓說:「兵法也有講歸眾勿追。」 皇甫嵩說:「這也不是歸眾。」 「那這是什麼?」 「一群又餓又累的亂民罷了。」 皇甫嵩知道董卓仍然不服氣,於是將董卓軍安排在隊伍的最後方作 為接應,然後自己率精兵追了上去。 對董卓來說,很遺憾的是皇甫嵩又對了。 追上叛軍的皇甫嵩,二話不說劈頭就是一陣猛打,打的叛軍哭爹喊 娘,斬首萬餘級。 最後,叛軍常務理事長韓遂被迫對叛軍再次進行改組,然而此番改 組失敗,叛軍勢力四分五裂,再也無法對東漢造成威脅。 看著皇甫嵩成功瓦解叛軍勢力,董卓心中很不是滋味。 論領兵,我有自信不輸任何人,談謀略,我也算是小有研究,為何 朝廷老是要派個人來掣肘我,這幾年下來,我在西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難道就不能讓我獨自領兵幹上一回,好証明我自己? 解不開心結的董卓,對東漢沒有了絲毫感情。 中平五年,眼看涼州情勢漸趨平穩,朝廷決定徵召董卓為少府,官 拜九卿,條件是得將兵權全數轉交給皇甫嵩。 在董卓眼中,交給誰都行,就是不能給皇甫嵩,於是他以西北尚未 完全太平,希望能繼續留在邊陲為國家效力為由拒絕了。 中平六年,朝廷再次徵召董卓為并州牧,也就是早先的州刺史,州 牧的名稱是在這一年才更改過來的,赴任條件依舊:將兵權交給皇甫嵩。 條件依舊,回覆依舊,董卓還是拒絕了,打死他也不願將兵權交給 皇甫嵩。 中平六年末,又一道詔命來了,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董卓接受了。 因為發出這封詔命的人,不是皇帝,而是當時的大將軍–何進。 ---------------------------------------------------------------------------- 後面的部份如果有持續創作再與大家分享 感謝所有費心看完的人 希望大家喜歡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88.234
twooone:頭推! 精采~ 01/29 23:34
Jiartty:幫訂正:臨「洮」。 01/30 02:24
Celatic:第二個泠徵打成了冷徵 01/30 05:34
※ 編輯: Arabica 來自: 118.167.188.234 (01/30 10:01)
Arabica:感謝樓上兩位 ^^ 已訂正 :p 01/30 10:01
eriel:寫得不錯! 01/30 10:21
buffon:推 01/30 15:34
Doric:推~ 不過皇甫嵩講話怎麼有點台味? XDD 01/30 16:54
Arabica:因為我寫到皇甫嵩那段時有點不正經了 XDDDD 01/31 01:12
Arabica:所以把他翻的很台 ~ XDDD 不過他的原文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01/31 01:12
bulank: 水啦!!! 02/16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