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XD....直接回文好了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 簡小波,〈關於曹操用人的幾個問題〉,《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2004:S1(南寧,2004),頁112-114+254。 這篇文章雖然不夠嚴謹,不過倒是可以部分呼應你的論點。 他認為唯才是舉只是一個當時的權宜之計,從來不是曹操的本意。 這點是可以認同的,因為曹操也說過「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 他更提出曹操命崔琰、毛玠等人主管選拔人才事宜, 「并典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 這段還蠻有意思的,不僅他們選拔的都是清正之士, 「行不由本」者還可以滾了。 問題在於「行不由本」是什麼意思呢?我推估不外乎 一、「本」指「心」、「自己」。可能是指逆情干譽的意思。 二、「本」指「依據」、「鄉議」等。可能是所為有違當世輿論或價值觀者。 不管是哪一種,都可以說明曹操不是那麼不重視「德行」。 文章中出曹操命「德行堂堂邢子昂」的邢顒去擔任曹植家丞。 所以作者認為魏武三詔是一種號召的作用,不需要看的太過重視。 畢竟曹操手下,如果真的要分析,實際上於德行有虧者並不是那麼多, 但是或許我們可理解為當代人才大多才德兼備不無不可,這就是另一個議題了。 但是不可忽視的重點是,魏武三詔的確有一個動機是要打擊世家大族的造作啊。 當然一方面也是矯正兩漢以來「偽飾以邀譽,釣奇以驚俗」的風氣。 ※ 引述《blackillidan (九九八十八!!)》之銘言: : 最近把衛廣來與柳春新的書交錯來看曹操的用人政策,和大家分享一下。 : 想分享的資訊應該不是什麼新聞,恐怕很多版友也都知道了。不過小弟還是濫 : 竽充數一下,作為二次版聚前的一點貢獻吧。我們知道曹操標榜唯才是舉,摒棄道 : 德,並因此發佈三道求才令。今天要說的第一件事是唐長孺認為目前中華書局為第 : 三道求才令的標點有誤,會使我們弄不清曹操的用意。第二就是重新標點後,老曹 : 第三道求賢令究竟想要怎樣的人? : 今本中華書局標點的《三國志》將第三道求賢令標點如下: :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 : 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 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奏人不敢東向,在 : 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 : 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 : 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 唐長孺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代部分第三冊中將這段史料重新標點,其徒 : 弟柳春新在〈曹操用人政策考實〉一文中亦加以引用。其標點如下: :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 : 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 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奏人不敢東向,在 : 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 : 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 : 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 兩者將分號斷在不同地方。照前者,孟德只求三種人才,似乎每個分號之間也 : 不具備同質性。依照後者,很明顯曹操要找五種人才:至德之人、果勇不顧、文俗 : 之吏、堪為將守、不仁不孝但有治國用兵之術。唐長孺師徒這樣強調不同的斷句, : 只是單純跟中華書局嗆聲嗎? : 這就是小弟要講的第二點了。依照唐長孺、柳春新的斷句,我們可以發現一個 : 有趣又顛覆大眾既有印象的事:曹操求的五種人才中,至德之人竟然被擺在首位, : 以往他最歡迎的有才無德、有「治國用兵」才能卻「不仁不孝」的人竟被丟在最後! : 難道曹操晚年轉性了?!其實會覺得奇怪,只是單純因為我們太注意曹操絕大多數的 : 言行,卻忽略了他早在打下鄴城前的203年就已經預留緩衝的空間。他在這年一道強 : 調軍吏功能的令文中,已明白指出「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曹操一生大部分處 : 在戎馬倥傯的時期,這自然要「有事賞功能」了,陳寅恪也指出曹操求才三令是用來 : 對抗儒學豪族的思想武器。曹操為了篡位,自然會做出不少違背禮教之行,但我們換 : 個角度想,在曹操建立新王朝後,難道不希望手下大臣全都對自己忠心耿耿嗎?所以 : 曹操也必需換了位子就跟著換腦袋,一旦統治基礎穩定,自然要回到傳統的忠孝規範。 : 這一點,田餘慶在〈曹袁之爭與士家大族〉一文中亦已明白指出。 : 順帶一提,何曾的老爸何夔在建安末年便建議曹操用人要重德,唯才是舉的曹操 : 對此竟深表贊同!這幾點說明了,陳群的九品官人法並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一種早 : 有淵源,甚至連曹魏統治者都表示同意的制度。我們不能因為九品官人法最後成為世 : 族當官的保障,就認為標榜中央集權、傾向法家的曹氏會對此大為反感。甚至,我們 : 也不該因為世族的力量增強,就認為這會促成曹魏的滅亡。會有那種想法,我認為多 : 半是因為世族出身的司馬氏建立晉朝,才使人們過度強調曹魏與世族的衝突,卻忽略 : 兩者也有不少合作之處。我們不妨這麼想:如果世族衷心支持曹魏,那麼作為曹魏政 : 權支持者的世族力量壯大,不正代表了曹魏政權的基石也跟著穩固了嗎? : 陳寅恪先生是偉大的學者,他率先注意到曹魏與司馬晉統治階級不同。即使有些 : 論點現在被人提出質疑,但還是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提出那樣全面的論點,我們都只 : 是在幫他作註腳或修正而已。曹魏政權的性質其實還有討論空間,不過小弟暫時只能 : 說到這裡,謝謝觀賞。 -- 理想不難,只是要學會付出。 理性不難,只是要學會遺忘。 理智不難,只是要學會思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9.66.42
blackillidan:我對「行不由本」這段的解釋為,名實不符的人無法得 02/17 21:08
blackillidan:到登用,未必完全等於重才輕德。對崔、毛二人,也許 02/17 21:09
blackillidan:其重點在名、實是否相符,才、德未必是相剋的衝突。 02/17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