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VChang (CVC)》之銘言: : ※ 引述《josephhou (Marion)》之銘言: : : 比如說坐山觀二袁相爭,就更不要說是遠征烏丸,光是這一點就夠了。 : 先說坐山觀二袁相爭 : 《荀攸傳》 : 七年,從討袁譚、尚于黎陽。明年,太祖方征劉表,譚、尚爭冀 : 州。譚遣辛毗乞降請救,太祖將許之,以問群下。群下多以為表強, : 宜先平之,譚、尚不足憂也。 : 此處的記載說明不是放著兩袁,而是南方有劉表的威脅。 : 郭嘉提出退兵坐觀兩袁相爭時的背景並非如本傳所說 : 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 : 而是如下: : 《李典傳》 :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 : 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 : 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 : 劉備已經北侵至葉,逼近許昌,發生博望之戰, : 以擅長的誘敵、伏兵擊破夏侯惇、于禁兩大將, : 李典雖來援暫時阻止劉備進兵,仍對曹操產生嚴重威脅, : 迫使曹操急忙回軍,甚至遭袁尚擊敗。 博望之戰容後再敘。 : 《後漢書‧袁紹傳》 : 操進軍,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 : 袁譚建議追擊也出自這背景: : 今操軍退,人懷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 : 因劉備的威脅造成曹操軍人懷歸志,可惜袁尚無能,坐失大破曹操的良機。 袁尚和袁譚這兩段,我似乎沒有在後漢書以外的地方找到類似的記載, 二袁這一仗究竟怎麼部署、過程如何、戰果怎樣,我們都不知道, 您的說法的確是一種合理的解釋,小弟受教,但是否能更進一步的說明呢? 畢竟單憑這一句話,我們很難理解曹操是遭受到怎樣的損失才「被迫」退兵, 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曹操的確有包圍鄴城,也確實一時攻不下來, 但是關於戰損的部分我則予以保留,畢竟曹軍最後安然全師而還, 如果曹軍這一仗是大敗甚至慘敗,為何袁尚不敢追擊? 按照您的說法,曹操掉頭南下除了攻城不利以外、另一方面是由於劉表的威脅, 但我對這裡也有疑問,曹操南下後似乎沒有和劉表發生怎樣的軍事衝突就又回頭了, 如果真有所謂劉表的威脅,那曹操應該根本無暇分身北顧才對,為何他又掉頭了? 感謝您在這件事的發生經過上給了我另外一種觀察角度,小弟在此表示感謝, 但這似乎只能說和郭嘉傳的記載不同,卻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 畢竟劉表的確終其一生都沒有北上,而曹操也並沒有因為被袁尚擊退就嚇破了膽。 : 翻回《郭嘉傳》看下面這句才合理。 : 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 : 不難想像博望之戰對曹操軍心造成嚴重的恐懼。 我沒有在史料中找到博望之戰確實發生的時間(可能是我漏看了,煩請指教), 但曹操第一次征二袁是在建安七年至八年之間的事,遠征烏丸則是建安十二年, 按照您的說法,博望之戰的時間應該和北征二袁相近,也就是建安七年至八年間, 否則曹操不會如您所說被迫退兵,因此博望之戰的時間最晚不會晚過建安八年, 但若是如此,遠征烏丸離博望之戰都過去了四五年,這陰影是不是維持得太久了點? 其次,博望之戰的規模史料似乎沒有詳載(如果同樣是我漏看,也煩請指教), 從之後諸葛亮對劉備軍力的描述,當時劉備的軍隊應該頂多只有數千人; 而曹軍雖然敗北,但看起來也不像是慘敗,至少李典還穩得住局勢, 以劉備不足萬人的軍力,別說威脅許昌,甚至連李典他都不一定能突破, 不知道您對「曹操軍心嚴重恐懼」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呢? 以博望之戰的規模、戰果和發生時間,我很懷疑這一仗對曹軍士氣打擊會有多大? 如果曹軍的心理素質竟是如此薄弱,很難想像官渡之戰他們是怎麼撐過來的, 那後來隨曹操南征的怎麼辦,烏林之戰的陰影會不會讓他們一輩子再也不敢上戰場? : 可見曹操退兵是出自被迫,而非郭嘉建議的坐觀二袁相爭, : 郭嘉建議可能是史料曲筆,也可能是在軍事會議上遷就曹操個性, : 給曹操台階下,也或著是安撫軍心的說辭,總之不是事實。 所謂被袁尚擊破和背後劉表的威脅二事,小弟的疑問已如上述: 1.所謂「尚逆擊破操」寥寥數語,我們實在無法判斷這一仗的影響如何, 但個人以為曹軍即使有若干戰損也很有限,否則為何袁尚不敢追擊? 2.曹軍南下若是為了後門失火,理應急行軍返抵許昌,為何行軍如此遲緩? 另,史料中亦未找到曹軍與劉表有任何類似對峙或交戰的紀錄, 那劉表為何莫名其妙就退兵了,而曹操為什麼敢於再次放心北上? 3.按照您對博望之戰的說法,曹軍被劉備擊破後一段時間之內都還心懷恐懼, 那才剛被袁尚「破」於鄴城之下的曹軍,又為何敢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去埒虎鬚? 是否真能據此否認這條記載的真實性,小弟以為有待商榷。 : 遠征烏丸事以曹操個性而言,不可能留著後患未除, : 郭嘉說辭主要對象是被劉備嚇壞的"諸下"。 : 閃電擊破烏丸也基於防止劉備聞訓進襲,造成兩面作戰的考量, : 這是正確的決策,並非曹操智不所及,也是為了透過郭嘉口安撫"諸下", : 最後奇襲成功的關鍵是在於田疇,而非郭嘉。 : 郭嘉口中的"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怎麼看也是含很高嘴砲的成分。 如上所述,最晚發生在建安八年的博望之戰,曹軍到建安十二年仍被嚇破膽? 不知道您為何會有這樣的解讀,既然您也認可遠征烏丸是正確的決策, 為何對於曹軍唯一持贊成意見的郭嘉會有如此不屑的表示? 這跟暴民兄的「隆中對是荊州名士共同的意見,只是由諸葛亮提出」有何不同? 翻案也要有個限度,這種無限上綱的翻案法,恕小弟無法接受。 否則你乾脆說,烏林之戰獲勝的關鍵是在黃蓋詐降、而非周瑜的指揮能力; 劉備進攻西川是有腦袋的人都知道的發展路線,諸葛亮只負責嘴砲而已; 甚至官渡之戰的關鍵是許攸投降,曹操只是運氣好被他矇到一次; 虓亭之戰的關鍵是劉備自己腦殘連營七百里,跟陸遜的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 夠了沒?其實三國時代根本沒什麼傑出人物,全部都是被後人捧紅的,是吧? 如果這決策真的如此正確毫無爭議,那曹操根本不需要在事後向諸將道歉, 如果這決策有眼睛的都看得出來,那為何除了郭嘉以外沒看到其他人表示贊成? 你說諸將都被劉備嚇破膽,好,那二荀、賈詡、程昱呢?他們也都被嚇破膽了嗎? 既然如此,郭嘉身為全軍唯一沒被劉備嚇壞的人,我們至少該佩服他的膽量吧? : : 「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 : ~~~~~~~~~~~~~~~~ : : 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可增邑 : ~~ : : 八百戶,並前千戶。」 : “難奉孝為能知孤意。” : 這幾句才是重點,曹操是個性很強的人,對屬下動輒廷杖, : 郭嘉善於體察上意,順勢發言,除了堅定曹操意志亦可撫平反對意見, : 個人猜測荀攸獻策多與郭嘉連袂,也是基於這點。 照本篇原作者的說法,程昱洞察人心的能力也很強啊, 二荀、賈詡之輩又有哪一個差了,為何他們都無法像郭嘉一樣看透曹操的心思? 所以你想表達什麼,其實郭嘉只是倖臣,除了逢迎諂媚以外沒什麼本事,這樣嗎? 我不知道為何您對「體察上意」如此不屑,是因為歷史上這多半是奸臣的配備, 現在看到郭嘉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就自動把他歸類在小人嗎? 那真的奇怪了,為什麼郭嘉這個大奸臣每次「體察上意」的結果都是好的? 歷史上君主被小人操弄而敗亡的事蹟屢見不鮮,現在是曹操運氣太好還是怎樣, 為什麼郭嘉怎麼搞都搞不死曹操,還讓曹操開創了統一北方的事業? 還真的很巧咧,自從郭嘉死後,曹操再也沒有在戰場上取得怎樣決定性的戰果, 所以郭嘉雖然沒什麼本事,但是他剛好有很強的「幫夫運」嗎? 在有限的史料中,我實在無法判斷郭嘉與二荀、賈詡、程昱等人的高下, 但我也不會抓著少數幾條史料斷章取義,硬說誰的事蹟就是偽造的。 陳壽和裴松之兩人均清楚表示,程昱、郭嘉、賈詡等人應該並列, 而他們不及二荀的地方並非由於智謀不及,而是德行有虧, 這表示在頭腦上,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現在要說郭嘉沒什麼本事可以,麻煩請先推翻他們對郭嘉的評價再說, 但在推翻之前,不要忘了你現在看到的史料大部分就是他們兩個人寫的。 ---------------------------------------------------------------------- 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 ,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臣松之以為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 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 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編程、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 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 失區別之宜也。 ---------------------------------------------------------------------- : : 那我再請問你,文人創作是哪些(不要拿三國演義來搪塞),迎合曹操又是哪些? : 十勝對、孫策事多出自文人創作。 十勝論的部分上篇有述,我甚至認為這一段對郭嘉的形象反而是扣分; 孫策一事的確蹊蹺,但這一段卻是陳壽寫的,所以整本三國志都是「文人創作」? 即使這兩段我也很懷疑其真實性,但我卻無能也沒有資格指這兩段記載是假的, CVC兄既然如此肯定,是否在其他相關史料中找到明顯不符的事證? : 官渡戰前判定袁紹在曹操攻打劉備時不會有動作, 不好意思,似乎沒看到您對此事發表意見,請指教是怎麼跟事實不符法? : 以及前述坐觀二袁相爭,都與事實不符,迎合曹操說服反對意見的說辭, : 當然史書記述這些事件的結果僅以如郭嘉所料潦草帶過, : 或多或少都有曲筆成分。 很好,所以現在連陳壽也是曲筆了,傅玄也是曲筆、王沈也是曲筆、大家都是曲筆。 那現在我們該相信誰的說法呢?我可以說您上篇引用的全部段落都是曲筆嗎? 可以麻煩您告訴我,我們現在看到的史書有哪些記載不是曲筆嗎? 再說作者年代的問題,古代資訊流通不便,資料流傳越久失真的可能性越高, 其中「傅子」的作者傅玄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算是同一時代的人, 傅玄的年紀比陳壽大了十幾歲,加上傅玄死得早(傅玄死後兩年孫皓才投降), 因此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判斷傅子的成書年代非常可能在三國志之前。 當然,跟三國志和後漢書比起來,傅子誠非良史, 但以傅玄對魏方資料的掌握度來看,也不能說傅子的記載毫無參考價值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184
dicky2003:主要是傅子早就亡了 03/15 23:46
dicky2003:現今能看到的傅子傳本 是後人復遍搜各書 從中加以編撰 03/15 23:47
dicky2003:再則 傅子一書 《隋書》列為雜家 03/15 23:48
dicky2003:如果就傳統的解釋史料的方式 03/15 23:48
dicky2003:以史治史 比起以諸子言說治史 當然還是優先考量 03/15 23:49
dicky2003:想當然耳 傅子跟後漢書的分量 誰輕誰重就不言而喻 03/15 23:50
Simaqin:樓主不僅看不懂別人文章的重點,連史學方法也應該學一下吧 03/16 01:59
小弟本非相關專長,因此才會提出這些可能不入流的疑問,請您多多包含並指點。 傅子一段的確是我唐突了,已修正內容。
age317:目前還不很確定CVC兄貶低郭嘉的程度到哪,除非CVC兄當初在 03/16 06:44
age317:推文中說的"(郭嘉)勝在體察上意,程昱有勇有謀有將才"確實 03/16 06:44
age317:代表CVC兄認為郭嘉只會迎合上意,而程昱的智謀真的勝過郭嘉 03/16 06:46
age317:,不然純就CVC兄的發文來看,我覺得他只是破除一些史料幫他 03/16 06:49
age317:添加的先見之明,總體來說無損郭嘉的智略(至少CVC兄的發文 03/16 06:51
age317:證明郭嘉比程昱了解人性、洞悉人心,郭嘉看人心看得比程昱 03/16 06:52
age317:遠多了,使得曹操喜歡郭嘉遠勝程昱),josephhou兄或許不須 03/16 06:54
age317:如此激烈 03/16 06:54
抱歉,是我昨天激動了,把針對其他人的情緒移植到CVC兄身上; 已修改部分語氣較激烈的言詞,並在此向CVC兄致上歉意。 ※ 編輯: josephhou 來自: 118.168.2.184 (03/16 07:19)
yukimura0420:曹操遠征撤兵不能單從軍事面看 還有政治層面的問題 03/19 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