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osephhou (Marion)》之銘言: : ※ 引述《CVChang (CVC)》之銘言: : : 先說坐山觀二袁相爭 : : 《荀攸傳》 : : 七年,從討袁譚、尚于黎陽。明年,太祖方征劉表,譚、尚爭冀 : : 州。譚遣辛毗乞降請救,太祖將許之,以問群下。群下多以為表強, : : 宜先平之,譚、尚不足憂也。 : : 此處的記載說明不是放著兩袁,而是南方有劉表的威脅。 : : 郭嘉提出退兵坐觀兩袁相爭時的背景並非如本傳所說 : : 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 : : 而是如下: : : 《李典傳》 : :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 : : 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 : : 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 : : 劉備已經北侵至葉,逼近許昌,發生博望之戰, : : 以擅長的誘敵、伏兵擊破夏侯惇、于禁兩大將, : : 李典雖來援暫時阻止劉備進兵,仍對曹操產生嚴重威脅, : : 迫使曹操急忙回軍,甚至遭袁尚擊敗。 : : 《後漢書‧袁紹傳》 : : 操進軍,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 : : 袁譚建議追擊也出自這背景: : : 今操軍退,人懷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 : : 因劉備的威脅造成曹操軍人懷歸志,可惜袁尚無能,坐失大破曹操的良機。 : 袁尚和袁譚這兩段,我似乎沒有在後漢書以外的地方找到類似的記載, : 二袁這一仗究竟怎麼部署、過程如何、戰果怎樣,我們都不知道, : 您的說法的確是一種合理的解釋,小弟受教,但是否能更進一步的說明呢? : 畢竟單憑這一句話,我們很難理解曹操是遭受到怎樣的損失才「被迫」退兵, : 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曹操的確有包圍鄴城,也確實一時攻不下來, : 但是關於戰損的部分我則予以保留,畢竟曹軍最後安然全師而還, : 如果曹軍這一仗是大敗甚至慘敗,為何袁尚不敢追擊? 在下引《後漢書》想說明曹操軍因劉備威脅許都無心戀戰, 不論袁尚逆擊勝或袁譚追擊的建議都點出「人懷歸志」, 袁尚逆擊勝戰果可推斷確實不大,這也是袁尚不敢追擊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袁尚本人無能以及連戰連勝的曹操突然退兵是否有詐恐怕才是主因。 : 按照您的說法,曹操掉頭南下除了攻城不利以外、另一方面是由於劉表的威脅, : 但我對這裡也有疑問,曹操南下後似乎沒有和劉表發生怎樣的軍事衝突就又回頭了, : 如果真有所謂劉表的威脅,那曹操應該根本無暇分身北顧才對,為何他又掉頭了? : 感謝您在這件事的發生經過上給了我另外一種觀察角度,小弟在此表示感謝, : 但這似乎只能說和郭嘉傳的記載不同,卻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 : 畢竟劉表的確終其一生都沒有北上,而曹操也並沒有因為被袁尚擊退就嚇破了膽。 曹操確實有對劉表採取軍事行動,但隨著劉備撤兵、許都威脅解除, 接著袁譚乞降事件是關鍵,讓曹操在是否持續進攻劉表的爭議中果斷選擇北進, 但從前文引用的《荀攸傳》可知曹營內擔憂劉表威脅的聲浪很高。 : : 翻回《郭嘉傳》看下面這句才合理。 : : 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 : : 不難想像博望之戰對曹操軍心造成嚴重的恐懼。 : 我沒有在史料中找到博望之戰確實發生的時間(可能是我漏看了,煩請指教), : 但曹操第一次征二袁是在建安七年至八年之間的事,遠征烏丸則是建安十二年, : 按照您的說法,博望之戰的時間應該和北征二袁相近,也就是建安七年至八年間, : 否則曹操不會如您所說被迫退兵,因此博望之戰的時間最晚不會晚過建安八年, : 但若是如此,遠征烏丸離博望之戰都過去了四五年,這陰影是不是維持得太久了點? 博望之戰的時間點參照《李典傳》時序,可推斷在建安七、八年之間。 《通鑑》以為七年,但個人從《魏武紀》曹操一連串的行動, 與博望之戰的因果關係很大,判斷該事件應發生於建安八年。 「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是出自《郭嘉傳》的說法, 可與之前引述的各事件連結。 況且兵者,死生之地。前次險吃大虧,過四、五年就能遺忘嗎? : 其次,博望之戰的規模史料似乎沒有詳載(如果同樣是我漏看,也煩請指教), : 從之後諸葛亮對劉備軍力的描述,當時劉備的軍隊應該頂多只有數千人; : 而曹軍雖然敗北,但看起來也不像是慘敗,至少李典還穩得住局勢, : 以劉備不足萬人的軍力,別說威脅許昌,甚至連李典他都不一定能突破, : 不知道您對「曹操軍心嚴重恐懼」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呢? 《魏略》記載甚可疑,《先主傳》載劉備歸劉表時就擁眾數千人, 表「益其兵」,使屯新野,作為對抗曹操的前線,估計應有近萬人的兵力。 回到《魏略》載劉備兵力數千的時間點,已是劉備勢力擴大到屯樊城的時期, 怎麼可仍僅有數千人呢? 反觀夏侯惇時任河南尹,以他與于禁在曹營的地位, 合理猜測參與博望之戰的曹軍應是留守部隊的主力,甚至兵力多出劉備一籌, 劉備佯敗設伏的計謀才能實現,李典是在主力被擊敗時來援, 除了與敗軍會合穩住局勢外,劉備已達成牽制曹操的戰略目的自然退兵, 且若照《李典傳》記載劉備勝夏侯惇於葉,已在今河南境內、許昌近郊, 怎麼不會威脅許昌? 又若本次戰役不痛不癢,劉表如郭嘉講的窩囊, 那不是與《郭嘉傳》、《荀攸傳》矛盾嗎? : : 可見曹操退兵是出自被迫,而非郭嘉建議的坐觀二袁相爭, : : 郭嘉建議可能是史料曲筆,也可能是在軍事會議上遷就曹操個性, : : 給曹操台階下,也或著是安撫軍心的說辭,總之不是事實。 : 所謂被袁尚擊破和背後劉表的威脅二事,小弟的疑問已如上述: : 1.所謂「尚逆擊破操」寥寥數語,我們實在無法判斷這一仗的影響如何, : 但個人以為曹軍即使有若干戰損也很有限,否則為何袁尚不敢追擊? : 2.曹軍南下若是為了後門失火,理應急行軍返抵許昌,為何行軍如此遲緩? : 另,史料中亦未找到曹軍與劉表有任何類似對峙或交戰的紀錄, : 那劉表為何莫名其妙就退兵了,而曹操為什麼敢於再次放心北上? 《武帝紀》:四月圍鄴、五月還許,八月征劉表至西平, 這一連串的緊湊行動,哪裡遲緩呢? : : 遠征烏丸事以曹操個性而言,不可能留著後患未除, : : 郭嘉說辭主要對象是被劉備嚇壞的"諸下"。 : : 閃電擊破烏丸也基於防止劉備聞訓進襲,造成兩面作戰的考量, : : 這是正確的決策,並非曹操智不所及,也是為了透過郭嘉口安撫"諸下", : : 最後奇襲成功的關鍵是在於田疇,而非郭嘉。 : : 郭嘉口中的"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怎麼看也是含很高嘴砲的成分。 : 如上所述,最晚發生在建安八年的博望之戰,曹軍到建安十二年仍被嚇破膽? : 不知道您為何會有這樣的解讀,既然您也認可遠征烏丸是正確的決策, : 為何對於曹軍唯一持贊成意見的郭嘉會有如此不屑的表示? 遠征烏丸並取奇襲的方式是正確的決策, 因為此刻劉表內部可能有問題,且迅速擊敗烏丸可避免劉備從後方偷襲, 但郭嘉論述本身含有很高的政治成分,宣傳性質高於策略, 什麼「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明顯並非事實。 而且《郭嘉傳》的敘述很容易讓人以為曹操北征烏丸的成功是採郭嘉之策, 從《魏武紀》、《田疇傳》來看,事情根本沒那麼簡單。 : 否則你乾脆說,烏林之戰獲勝的關鍵是在黃蓋詐降、而非周瑜的指揮能力; 周瑜是實際指揮、掌握黃蓋詐降火攻後全軍進攻時機的人, 跟郭嘉口頭說說是兩碼事,迅速、集中、奇襲是用兵的基本常識, 問題是怎麼掌握就是種藝術。 : 劉備進攻西川是有腦袋的人都知道的發展路線,諸葛亮只負責嘴砲而已; 隆中對變數太大,從分析過程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時局掌控跟分析能力, 進攻西川要歸功於隆中對的策略就不太恰當。 同理,從《郭嘉傳》在下看到的是郭嘉在政治層面表達的意涵, 如何幫老闆說服反對勢力,貫徹執行的意志, 但要說郭嘉建議在戰略面發揮多大的效果,在下不以為然。 : 甚至官渡之戰的關鍵是許攸投降,曹操只是運氣好被他矇到一次; 許攸投降的確是曹操運氣,但若沒有前面曹操出色的佈署, 根本等不到許攸投降。 : : 郭嘉善於體察上意,順勢發言,除了堅定曹操意志亦可撫平反對意見, : : 個人猜測荀攸獻策多與郭嘉連袂,也是基於這點。 : 照本篇原作者的說法,程昱洞察人心的能力也很強啊, : 二荀、賈詡之輩又有哪一個差了,為何他們都無法像郭嘉一樣看透曹操的心思? : 所以你想表達什麼,其實郭嘉只是倖臣,除了逢迎諂媚以外沒什麼本事,這樣嗎? : 我不知道為何您對「體察上意」如此不屑,是因為歷史上這多半是奸臣的配備, : 現在看到郭嘉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就自動把他歸類在小人嗎? : 那真的奇怪了,為什麼郭嘉這個大奸臣每次「體察上意」的結果都是好的? : 歷史上君主被小人操弄而敗亡的事蹟屢見不鮮,現在是曹操運氣太好還是怎樣, : 為什麼郭嘉怎麼搞都搞不死曹操,還讓曹操開創了統一北方的事業? : 還真的很巧咧,自從郭嘉死後,曹操再也沒有在戰場上取得怎樣決定性的戰果, : 所以郭嘉雖然沒什麼本事,但是他剛好有很強的「幫夫運」嗎? 荀彧逆鱗而死、荀攸、賈詡,甚至程昱,後期都走低調路線, 能如同郭嘉體察曹操心意的人並不多, 曹操可是會廷杖發言不合己意的臣屬,甚至逆鱗被殺比比皆是, 在下根本沒否認郭嘉洞察人心在諸謀士之上, 甚至推測荀攸可能都需倚仗郭嘉體察上意的能力連袂獻策以避禍, 問題是個人認為郭嘉的能力不如一般認知, 論經緯、謀略,他遜於二荀、賈詡,論果斷、將才,他也遜於程昱, 在個人智略上郭嘉堪稱平庸,但善於察覺人心歸向, 適時以口才協助老闆推動、落實政策,這是郭嘉獨到的地方。 : 在有限的史料中,我實在無法判斷郭嘉與二荀、賈詡、程昱等人的高下, : 但我也不會抓著少數幾條史料斷章取義,硬說誰的事蹟就是偽造的。 : 陳壽和裴松之兩人均清楚表示,程昱、郭嘉、賈詡等人應該並列, : 而他們不及二荀的地方並非由於智謀不及,而是德行有虧, : 這表示在頭腦上,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 現在要說郭嘉沒什麼本事可以,麻煩請先推翻他們對郭嘉的評價再說, : 但在推翻之前,不要忘了你現在看到的史料大部分就是他們兩個人寫的。 這兩人記述的史料都不是第一手史料,立論根據也是搜羅前人記載, 任何記載本來就可能因立場上的差異而扭曲事實,盡信書不如無書, 陳、裴兩家依所見立論雖十分具參考價值,倒也不是什麼金科玉律。 : : 十勝對、孫策事多出自文人創作。 : 十勝論的部分上篇有述,我甚至認為這一段對郭嘉的形象反而是扣分; : 孫策一事的確蹊蹺,但這一段卻是陳壽寫的,所以整本三國志都是「文人創作」? 難道說一篇文章有錯字表示通篇都是錯字? : 即使這兩段我也很懷疑其真實性,但我卻無能也沒有資格指這兩段記載是假的, : CVC兄既然如此肯定,是否在其他相關史料中找到明顯不符的事證? 十勝對出自《傅子》,頗似四勝對的濫觴,且用詞過於雕飾根本不似對策, 即使是四勝對,褒曹貶袁的政治成分也很濃。 孫策事邏輯根本不通。 : : 官渡戰前判定袁紹在曹操攻打劉備時不會有動作, : 不好意思,似乎沒看到您對此事發表意見,請指教是怎麼跟事實不符法? 參見《于禁傳》與此處之矛盾,且該事同樣出自《傅子》。 : : 以及前述坐觀二袁相爭,都與事實不符,迎合曹操說服反對意見的說辭, : : 當然史書記述這些事件的結果僅以如郭嘉所料潦草帶過, : : 或多或少都有曲筆成分。 : 很好,所以現在連陳壽也是曲筆了,傅玄也是曲筆、王沈也是曲筆、大家都是曲筆。 陳壽的生平背景不可能讓他熟悉早期曹魏史料,這部份多有引用、參照, 曹魏史料曲筆對手很不可思議嗎? 早起翻翻每日的自由跟聯合就好了。 有空可以看看哈兄的藍貓簽名檔,更是一個誇張到好笑、成王敗寇的實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254.15.216
oldfatcat:最後一段是指八百萬美械那個嗎XD 03/23 22:53
yukimura0420:好文推XD 03/24 19:48
swallow510:好文推推推 03/24 21:37
tuchichi:哈兄是誰?要叫人家看也給個ID吧..PTT能查詢中文ID嗎 03/24 23:56
HolyGhost:話說誰是哈兄我也找了好久找不到...orz 03/26 09:03
age317:哈兄就是Hartmann 阿 03/26 13:45
boman:劉備引兵攻至葉縣沒有必要只是依賴自己的本兵,劉表應有加 03/29 21:15
boman:派部隊給劉備指揮,不會只叫劉備率領本部去牽制曹操攻擊袁 03/29 21:15
boman:氏兄弟。 03/29 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