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VChang (CVC)》之銘言: 前恕刪 : : → ap603:前篇age兄推文的論點跟我的邏輯好像剛好相反 , 明明九品官人 07/12 20:37 : : → ap603:法應該是促進世家大族,際得利益者壟斷政治權勢 , 架空王權造 07/12 20:40 : : → ap603:成曹魏覆亡的主要因素 , 怎麼會變成曹魏強大的理由了... ? 07/12 20:41 原本特地推文是給自己一個引子,不管有沒有人回文討論,我都打算等到有空時 來回個文,結果不但有人回文,居然還釣到CVC兄出來,看來推這個文很成功 XD : 219年的確是孫劉同盟擊倒曹魏最佳時機,或許也是唯一時機, : 前述關羽的奮鬥與孫劉同盟外部的威脅倒是其次, : 曹魏政權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內部, : 曹魏政權的主要危機有二: : 1.曹操末年與世族關係的激化 : 早期曹操與世族互相利用,掃平北方強敵,但當曹操逐漸在代漢的野心上進展, : 就與長期跟漢帝國共享利益的世族產生矛盾,在曹操末年尤甚。 曹操在212年為了建立魏國,殺掉河南第一名士兼汝潁集團領袖荀彧開始,曹操 就逐步把屠刀,砍向不利於他未來路線的名士、大族。216年曹操殺掉河北第一 名士兼第一帥哥的崔琰(為冀州人),進一步展開對名士、大族的整肅鬥爭,特別 是曹操為了安排篡漢動作,激使忠漢的大臣起兵反抗,曹操也藉機痛下殺手,掃除 篡漢道路的障礙。這其中受害最慘的,是關西、南陽、豫州西半(正是「自許以南」 呼應關羽的地區)的名士、大族,曹操也因為失去這些名士大族在地方上的支持, 促進了這些邊區的反亂與離心,邊區的嚴重危機,給予關羽、劉備在217-219年北伐 的大好時機。 忠漢大臣發動的反曹事件,以218年的許都謀反案,以及219年的鄴城魏諷案為主。 許都謀反案的主要發起者,幾乎皆為關西的大族名士,如扶風人耿紀、京兆人 金禕、韋晃、馮翊人吉本、吉邈、吉穆,打算聯絡關羽,救天子脫離曹操。失敗後 曹操大殺許都的漢朝官僚,剩下僥倖沒被殺到的漢官,也如弘農人董遇那般,留在 鄴城投閑置散。這件謀反案連坐甚多,《後漢書》所謂「于時衣冠盛門坐(耿)紀罹禍 滅者眾矣」,如潁川陽翟人郭玄信(連坐服刑時賞識鄧艾、石苞),吉本族人吉茂也差 點被殺。又謀反領袖漢朝侍中耿紀,當初與荀彧為鄰居好友,可知耿紀繼承了荀彧的 忠漢遺志,因此起兵抗曹。 219年魏諷在鄴城發動的反抗事件,則給予南陽士族慘烈無比的沉重打擊,這可從 魏諷案被殺的人士推衍出來。首先,經學大師南陽人宋忠的兒子參與魏諷案被殺 ,南陽名士劉廙的弟弟劉偉,也參與案件被殺,劉廙僥倖得到曹操特赦而不被連坐時 ,上書感恩謝罪的書信內容,可說是誠惶誠恐、委曲求全的地步,由此可反推多數參 與的南陽士族與劉表舊部,並沒有得到特殊待遇而存活下來,如兗州山陽人王粲的兩 個兒子,也因為參與案件被殺;其次,早年的南陽軍閥張繡,其嗣子張泉也參與魏諷 案而被殺、國除,張繡的舊部相信也受到一定的連坐打擊,曹操再次喪失安定南陽地 區的重要力量。又在魏諷案發生的同年(219年),曹操從漢中回軍時,殺掉了關西第 一名士楊修,可說是對關西大族名士的最後一擊。 綜合來看,曹操晚年對各地士族名士都有打擊,如大河南地區的荀彧、河北的崔琰、 關西的楊修、耿紀等、南陽的宋忠之子、劉廙弟劉偉等,那為什麼南陽和關西受害最 慘,甚至出現統治危機,給予劉備、關羽可趁之機呢?我想是因為曹操對荀彧和崔琰 的打擊,比較限於一家一族的打壓而已,河北與汝潁地區的士族,仍與曹氏政權關係 頗深,故仍有機會重新上升、爬上高位,如曹丕的兩任正妻都是河北大族--甄姬與郭 后,崔琰從弟崔林也很快在魏文帝時當到幽州刺史;至於荀彧代表的汝潁集團就更不 用說,後起之秀源源不絕,鍾繇、陳群分別在216年、220年先後成為汝潁集團的領袖 ,帶領汝潁士族(辛、陳、杜、趙等)佔據著曹魏前期的高位。 回過頭來考察關西與荊襄名士大族的情況。自從幫助曹操銓選荊州人才的南陽名士韓嵩 (唐長孺認為韓嵩與崔琰、荀彧都具有統合吸收當地人才進入曹操政權的作用,性質就 像是曹魏中期實施的"州大中正"制),在208年後幾年過世之後(曹操「以交友(之)禮待 」韓嵩),當初曹操平定荊州後說對荀彧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的蒯越(字 異度),也在214年時去世,而跟韓嵩、蒯越一起降曹的荊州、南陽大族蔡瑁(南郡人)、 鄧羲(南陽人)、劉先(零陵人)等人的後代也如韓嵩、蒯越那樣幾乎於漢末魏初消失無蹤 ,說明他們家族於曹魏官位不顯的困境。荊襄士族似乎只剩跟韓嵩完全不同族的韓暨, 還繼續留在魏國政界中高層而不受打壓(238年當到司徒);而南陽豪族似也只存下文聘 ,仍在替曹氏奮力當江夏太守,至226年後才過世。這說明諸葛亮感嘆徐庶、石韜等曾經 依附劉表的人物,在魏國所遭受的仕途打壓,並不是少數特例,而應該是普遍體現於荊 襄士族的現象(只有汝南人孟建,大概是因為汝潁集團的提拔,官運亨通而顯貴)。 另外曹爽當政的正始年間(240年代),雖有籍貫為南陽人的何晏、鄧颺、李勝等人當權 執政,表面看來是南陽士族出頭顯貴了,但實際上三人皆定居、成長於魏國中央(鄴城 ->洛陽),為徹底中央化的洛陽新貴,與本籍南陽可算已斷絕關係。因此南陽、襄陽士 族真正的重新上升,大概要等到魏末晉初,襄陽經過幾代名臣如王昶、羊祜、杜預等 人的經營而從殘破(因關羽北伐造成)轉為繁盛時,南陽、襄陽士族,才會隨著襄陽的 崛起而重新躍升(曹魏中期因司馬家拔擢而上升的南陽人鄧艾、州泰,並非士族),如 蒯越家族與司馬家通婚而上升、劉廙曾孫劉喬在晉滅吳時立下大功、韓暨曾孫韓壽因 偷香竊玉而娶得賈充小女,韓壽子韓(賈)謐成為晉惠帝皇后賈南風的外甥兼心腹。 再說到關西名士大族的情況,曹操一直以來就缺少如荀彧、崔琰、韓嵩般統合吸收關西 人才的當地名士型人物,這也造成曹操統合關西勢力的效果不佳。譬如,長期替曹操吸 收關西人才的負責人物,先是曹操前期的司隸校尉鍾繇,後是平定馬超後於213年「衣繡 晝行」(打破本籍迴避)擔任雍州刺史的張既(馮翊"單家")。鍾、張兩人推薦、辟用的人才 雖多,但鍾繇是潁川名士,對三輔的人物優劣似不甚了解,所以向曹操推薦、辟用的人才 幾乎是平民(單家)、小族,如馮翊人張既、嚴苞、嚴幹、李義(子李豐,曹魏大名士)、京 兆人賈洪,只有吉茂(前述許都謀反連坐者)為馮翊大族。這些人都偏向文法吏或文學才用 性質,多數官位甚低,明顯受到打壓(如賈洪「時人為之恨仕不至二千石」),又因是平民 小族,缺乏家族與在地之社會力量,故對曹操安定關西幾乎沒有幫助,部分人士反而可能 因受打壓而對曹氏離心離德。 又如長任雍州刺史的張既,雖然史載其「臨(雍、涼)二州十餘年,政惠著聞,其所禮辟扶 風龐延﹑天水楊阜﹑安定胡遵﹑酒泉龐淯﹑燉煌張恭﹑周生烈等,終皆有名位」,但是張 既推薦的這些大族型人才,在漢末魏初都官位甚低或不見記載(似乎只有京兆大族游楚例 外),可見所謂的「終皆有名位」只是張既本傳美化傳主的修飾性用語,當中只有楊阜、 胡遵在魏明帝以後官位較高,且胡遵還是因為司馬懿為防禦諸葛亮,拔擢當地大族武將 ,才使胡遵於233年任其將軍,因此終有名位只是說明張既辟用的這些人多有高名,而 事實上這些人官位甚低或沒有官位,反映關西大族在漢末魏初被打壓的現象,相信也 助長了關西勢力對曹氏離心離德的心理。另外,其他各別被曹操擢用的關西人如馮翊 楊沛、京兆隗禧與杜畿、天水薛夏,楊、隗、薛三人是單家的平民,只有杜畿是非名士 的寒族(杜畿「簡傲少文」,又被「嫌其闊達」、「疏誕」)。前三人分別以文法吏才能 和廣博學問而被任用,但對曹操統治關西,比起前述鍾繇所舉用之人,更是全無幫助; 杜畿雖是豪族寒門而較有家族力量與社會勢力,但因被鄉里清議攻擊而非名士清流,故 能提供給曹操的地方力量也相當有限。 總結來說,曹操末年為篡漢所進行的政治清理與整肅鬥爭,弱化了曹氏在關西、荊襄 等地的統治基礎,也激化了這些邊區的統治問題,在劉備、關羽趁機北伐的情況下, 促成了曹操末年政治、軍事上的最大危機,終於逼使繼位的曹丕自棄襄陽、樊城。而 曹魏在關西的弱勢與離心問題,雖在魏文帝時代因任用循吏、良吏如顏斐為京兆太守、 游楚為隴西太守,以及「世有名德」的西州豪族、扶風人魯芝,被雍州刺史郭淮辟用為 州別駕,情況逐漸改善好轉,但在227年諸葛亮北伐時,仍有安定、天水、南安 三郡響應諸葛亮的事件,說明關西對曹魏的離心力量仍然強大。之後曹魏更強化對關西 的治理,司馬懿鎮守關隴與九品官人法的作用,逐漸使關西對曹魏由離心轉為向心。 代表人物就是前述在魏初被打壓的大族武將胡遵,於233年被司馬懿起用為將軍,從此 不斷上升,至魏末晉初胡氏躍升為高官顯貴;前述的扶風魯芝也先後轉任南安、天水太 守,政績卓越而極得天水民心;而九品官人法似乎也使酒泉大族黃華獲得 晉升的門路,從220年叛亂曹氏的邊區叛臣,上升為251年的兗州刺史(任內幫助司馬懿 對付淮南一叛的王凌)。 : 2.青州兵問題 : 曹操死後,發生洛陽譁變,青州兵鳴鼓散退,引發曹丕接班重大危機, : 青州兵先前有不少討論可參考,史料可見臧霸、賈逵、徐宣諸傳。 : 簡單說重點在於青州兵只受曹操本人節制, : 曹操死後曹丕在征撫意見中正確採用和撫, : 再逐步對付青徐豪強。 : 其中以第一點最為關鍵,九品官人法讓世族與曹丕站在同一利益陣線, : 同時曹丕利用特務打擊異己(見高柔傳), : 在胡蘿蔔跟鞭子下,逐漸穩固自己的權力核心, : 這點亦可參照楊過兄論孫家與江東世族提及的「恩庇/侍從主義」思考。 : 第二點可拜讀田余慶論文《漢魏之際的青徐豪霸》。 : 之前讀史時非議曹丕不用劉曄征吳之言, : 更深層的解讀是曹丕比劉曄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 或許曹丕比不上曹操,但曹操遺留可能會造成曹魏政權土崩的重大不安因子, : 都在曹丕手上解決,曹丕在危機處置上明確得宜,對曹魏奠基居功甚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03.125 ※ 編輯: age317 來自: 140.119.203.125 (07/14 09:25)
easycompany:好文!! 07/14 18:43
zenoofelea:推呀 07/14 21:05
sayuki:閱 推 07/14 21:23
ztp:好文 07/15 03:57
treker:先推再看 07/15 15:26
age317:補充:曹操中後期在政權上層中剷除的南陽人士,還有"恃舊不 07/15 18:07
age317:虔"的婁圭與許攸;零陵人周不疑在208年因曹沖之死而被曹操 07/15 18:11
age317:殺害的故事,雖然可信度不高,但很可能反映了曹操對荊州大 07/15 18:13
age317:族的疑慮 07/15 18:13
rssai:喔~~age317兄好觀點! 07/16 01:32
swallow510:好文推推推 07/16 05:52
heidow:真詳細,受益良多 07/16 23:22
YANGGUOl:精彩!! 07/17 00:02
Zsanou:推這篇 07/17 01:39
treker:看完再推一次 三國演義征戰為主 想不到文官鬥爭也這麼精彩 07/17 11:40
※ 編輯: age317 來自: 140.119.203.125 (07/17 13:48)
Hartmann:推 07/17 19:06
colamonster:蔡瑁一族並未消失,按《襄陽耆舊記》記載, 07/19 23:55
colamonster:蔡氏一族直至永嘉年間才覆滅,之前一直都是非常繁盛 07/19 23:56
colamonster:的狀態。跟蔡瑁同堂的人當中,蔡瓚為鄢相, 07/19 23:58
colamonster:蔡琰(跟蔡文姬不同人喔)為巴郡太守,所以到也未必能說 07/19 23:59
colamonster:蔡家消失了就是。 07/19 23:59
age317:蔡瑁的同堂就是同輩的堂兄弟,蔡瓚的鄢相還有可能是魏初所 07/20 00:53
age317:任,蔡琰的巴郡太守則幾乎可以肯定是漢末劉焉和劉表衝突前 07/20 00:54
age317:所當的官,因此蔡家仍然在曹魏、西晉時不見任官紀錄,故我 07/20 00:55
age317:說這些劉表舊部的荊州大族真的"幾乎"消失無蹤 07/20 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