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文在對岸的百度姜維吧連載, 我覺得寫的好,便徵得作者同意轉了來。 書名:姜維演義之輔漢四十年 作者:一瓶香花生 http://tieba.baidu.com/f?kz=585124710 姜維演義之輔漢四十年 卻說漢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總內外事諸葛亮自建興五年三月,揮師北伐至今已經十 月有餘。自諸葛亮大軍出祁山,走隴右,首陽鳳鳴一戰,戰退曹魏大都督夏侯懋,並韓德 八萬羌兵;智取三郡,關中震動,其餘郡縣皆望風歸順;後大敗曹真,殺回西平羌夷。曹 兵敗退渭水,不敢向前。 當此士氣大振,偽朝驚慌無措之時,諸葛亮正欲出斜谷,蕩平郿、雍,直搗長安。不意偽 皇帝曹睿聽從太傅鐘繇之言,起用司馬懿為平西大都督,總領宛城之兵二十萬,來救長安 。更加參軍馬謖等人,不聽號令,擅自改動部署。運糧要道、漢中咽喉街亭失陷。大軍將 陷於險境,士氣挫動。諸葛亮只好撤兵。。。。 建興六年正月十五日,擔任掩護全軍後撤任務的姜維、馬岱各統三千精兵暗伏在斜谷東口 的山林深處。原來出斜谷東口,向東行不百里便是郿城。時魏大都督曹真數次敗於諸葛亮 ,退守郿城。諸葛亮料其得知漢軍後退必來追趕,故而派遣姜維、馬岱在此設伏。 當此之時,北方寒氣未去,朔風凜冽,草木皆被霜雪染枯。六千漢軍伏在林中,秘密藏住 ,不敢大動,唯恐被敵人斥候暗探察覺。這些健兒耐住苦寒,並無半點怨言。 姜維立身於一林茂之山峰,舉目遙看穀道。旁有數百士卒屏息待立。 良久,姜維頷首自語道:「曹子丹兵來時,定不叫他入此谷一步!」 旁邊將士聞言,俱露笑容。忽一人問道:「姜將軍,丞相不是本來要命將軍為先鋒,攻打 曹睿的老窩長安嗎?而今,為何卻退了?」 事關機密,姜維只能笑笑,答曰:「想來丞相另有打算,非我等可以知道。」 又一人問道:「來時曾聽人言說,『馬將軍敗給司馬懿,自回漢中了。』此事當真?」 姜維心中嘆了一口氣,臉上卻不露愁容,正色道:「此不過是流傳之語,絕不可信。我等 領了軍令,只安心從命、奮力迎敵便可,莫不可聽信、亂傳謠言,惑亂軍心。有再言說此 事者,必以軍法懲治。到時莫怪無情!」 眾士卒聞言,心中大安。 姜維又下令曰:「我等為大軍移動作屏障,關係甚大。若有失誤全軍休矣。務要當心。凡 埋鍋造飯,涉山取水,都要仔細,不可暴露了行蹤。」 眾軍稱是。 吩咐已畢,姜維帶一二隨從下峰去了。 卻說馬岱正於林深處的簡易軍帳中,看壁前掛的行軍地圖。聞聽帳外腳步聲起,帳門開出 ,一人閃身而入。其回頭一看,見是姜維,便招呼道:「伯約,你剛巡哨去了?」姜維應 道:「不錯 。我見眾軍士頗能耐飢寒,雖天氣寒冷而不生怨,誠為可貴!」馬岱哈哈大 笑:「丞相所練之兵,焉有孬種?!」 忽姜維仰天一聲長嘆,面色憤慨、氣惱、沮喪等等間爾流露。馬岱大為不解,心中驚疑, 問道:「伯約,何來如此不平之氣?不知為何而怒,為何而嘆息?」 姜維聽得馬岱發問,不由憤怒填膺。大聲道:「適才我沿山巡看時,恐惹動軍心,未敢造 次,強自壓住心中怒火,並未聲張。今帳內唯你我二人。既然仲岳將軍相問,姜維不能不 答。想我家丞相瀝血費心,苦戰將近一載,才有今日之勢。本來,丞相已經掃平隴右、北 地,三面遙圍長安,曹真、郭淮等聞風喪膽,不敢拘戰。眼見要兵出斜谷,奪取郿、雍, 循渭水而直抵長安——不想司馬懿大兵來救,這也罷了。可氣的是馬謖馬幼常。丞相屢屢 戒告街亭為我軍根本,再三囑咐不可大意。更派王平、高翔、魏延相助守衛。不料馬幼常 ,不遵將令擅作主張。不紮營當道,空守危山,喪地挫師,失卻要地。令北伐不成。而其 喪失要地之後,喪魂落魄,只知逃命,全然不顧中軍安危,丞相安危!如此辜負丞相之托 ,如此驕縱誤軍、誤國,誠為可惡!而王平、高翔、魏延等輩都是丞相委以重任之大將, 一旦失敗,竟陣腳全亂,只顧逃命、後撤,不顧全軍存亡,不思補救之策。。。」 馬岱聞言,心頭大驚,連聲制止道:「伯約噤聲!『人至察,則無徒。』軍中之事,法令 雖嚴,也擋不住『人情』二字。似伯約如此之言,怕不惹得眾人生怨?虧是伯約說於我聽 ,若是第二人,只怕口風不言,傳揚他人耳內,有不軌之徒從中離間,則我漢軍大傷和氣 ,與國不利。」 姜維聽了馬岱的勸言,知道馬岱是怕自己得罪人,惹來麻煩。便點了點頭,臉色漸平,語 氣稍緩。然而,憤憤之意未退。姜維道:「馬謖、王平、高翔、魏延、李盛、張休、黃襲 等,一遭挫敗,皆鬥志渙散,望風逃竄。終使北伐落空,辱國辱師。若不是丞相威望素著 ,臨危不亂,則我三軍早已成山奔水潰之勢,鼠竄獐逃之態!現今,丞相只領五千人馬去 西城轉運糧草、軍器;箕谷也只有子龍、鄧芝將軍的一萬兵,而曹魏先派孫禮、辛毗將兵 五萬守在箕谷,後司馬懿又遣張合帶兩萬五千兵,抄小路輕襲箕谷,欲截我軍歸路。馬謖 等輩只顧自己,不惟自己之恥,也是國家之恥!」 馬岱聽了,心中不安,說道:「將軍萬不可到別處去說。要知人心叵測!聽者固然責怪辱 師誤國之輩;不信者,反以為將軍是搬弄是非,背後挑撥之徒,豈不氣人?請將軍思之! ——至於馬謖、魏延等不顧大軍,逕自撤回漢中,也許是怕陽平關有失罷?」 姜維搖了搖頭,說:「仲岳將軍,你的提醒,我很理解,也很感激。這些話確實不能到處 亂說。否則,傷將士和氣,給奸人離間之話柄。然而,眼看長安唾手可得,戰機遽爾化為 消雪。敗軍之將拋棄大軍,不容晚輩不怒,不容晚輩不憤!——若說其恐司馬懿攻打陽平 關,則是臨危無謀,舉動失策。一者,去年丞相北伐時,已留左軍守陽平,後軍守沔陽。 可保萬無一失。二者,司馬懿深諳兵法,知可戰與不可戰。有我家丞相統兵在長安左右, 他怎肯孤軍去取陽平?若一時取不得,我家丞相或向東進取長安,或南下、從後掩殺司馬 懿,其焉有不就擒之理?」 馬岱說:「那麼以伯約之見,司馬懿必不肯去打陽平,而是要先退丞相之兵了?然則,司 馬懿會如何用兵?」姜維答曰:「司馬懿既得街亭,定然先取西城。西城是南安、安定、 天水三郡屯糧重地,又總領通往三郡的所有路口,位置十分關鍵。若是他人,確實會去追 擊我大漢敗軍,而司馬懿必然來取西城。丞相所以急急去西城轉移糧草,便是為此。這也 是我最擔心的事情。唉!司馬懿手握二十萬人馬,他僅僅八天就奔走一千多里,平殺孟達 。西城,只怕、只怕——唉!真令我不敢去想。不知丞相現在怎麼樣了。。。。」 馬岱也聽得額頭汗濕,雙掌微顫,說:「但願吉人天相,司馬懿不會來得太迅。丞相自出 山到今凡20年,所歷之險不計其數,總能化險為夷。今日雖凶險如此,想來丞相也必有奇 謀當之。伯約不必憂慮。」姜維知道馬岱是寬慰自己,於是說道:「丞相前日調兵遣將, 從容不迫,沉著安然,毫不驚慌。心中確似有成謀。然而,形式緊迫,危局能否挽救,著 實讓人心憂啊。」 二人正自議論,聞外護衛喊報:「二位將軍,有丞相密使來到 !」二人趕緊走出大帳, 只見四名護衛領著一個山樵打扮的男子來到帳前。行過禮節,驗證了真偽。那男子便從腰 帶上抽出一柄斧頭。他旋開斧柄尾端的鐵蓋,從中抽出一封密函,交與了馬岱。馬岱令幾 人退下,忙回帳中,拆開密函與姜維同看。卻見上面說道: 「仲岳、伯約二將:今司馬懿攻佔街亭,從北分兩路要取西城,被我略施小計殺退。西城 百姓、糧草軍器俱已轉運他處,勿以為慮。天水、南安、安定之兵尚在後撤,有願隨軍同 歸之三郡百姓七千餘戶,正奔走於路途;石城有我大漢右軍五萬,仍沒有撤出。吾料司馬 懿察之西城無兵,必復來攻打。等其奪得西城,必將東出天水,南渡渭水,望斜谷而追擊 我軍。請二位將軍戰退曹真之後,莫即便撤。當等司馬懿兵來,爾等奮力阻擋,只等我大 軍盡撤入陽平時,方可回軍。我知此任務非等閒可以完成,故託付於你二人。須知斜谷現 在已是我軍生還之命脈,切不可有誤,效幼常、子均之敗事。若斜谷有失,你二人不必再 來漢中見我,我亦無顏回朝見天子並巴蜀之民!切記切記!你二人若能奮英雄之氣,俊傑 之威,據曹真、司馬於斜谷,則是奇功一件!我諸葛亮頓首拜謝!————曹真、司馬懿 皆為善戰之將,不可大意。當以疑兵奇計勝之,不可莽動。 漢丞相 諸葛亮。」 二人見丞相這般語氣,深知此地已成為掩護全軍,安全返回漢中的屏障,哪敢鬆懈!姜維 大叫:「丞相即有此令,我姜維當捨命阻擊曹魏追兵,不得丞相命令,絕無後退半步之理 !」馬岱亦慷慨言道:「丞相密函之言辭,對下屬而誠懇無加,托我等以重任,若不喋血 大戰,愧為大丈夫!」 第一回 姜伯約智勇據曹魏 魏文長含愧援斜谷 卻說曹魏總領隴右軍政、統東西兩京二十萬大軍,大都督曹真聽到了諸葛亮失掉街亭,大 軍不日將撤回漢中的消息,大為高興。當即聚集文武,商議出兵追擊事宜。曹真說:「自 去年十一月我領印出征,屢遭挫敗,今日托皇上洪福,蜀漢遭逢敗績,將撤回陽平,爾等 以為,我軍當往何處調兵?」 費耀說:「今副都督郭伯濟北取街亭未歸,我等不知諸葛亮、司馬懿動靜,不可妄動。等 郭伯濟回轉,再作商議。」曹真點頭:「不知虛實,卻是不可輕動。若再中諸葛亮奸計, 功勞都被司馬氏多去,我何面目回見天子?但等伯濟回來,方可動兵。」 邊上副將秦良,先鋒陳造、萬政、蘇顒、戴陵俱冷笑不止。曹真不悅,問道:「爾等有話 直說,如何只是冷笑?」秦良說:「非笑他人,笑大都督敗多生畏耳。料諸葛亮力枯技窮 ,蜀軍大亂,何能還有詭計?大都督不乘機追殺,空把大功讓於旁人。」 曹真喝斥:「爾等只知道趁學勇之氣,不知用兵之法,休要胡言!不明敵情,驅使三軍, 乃敗亡之道。郭伯濟不會,我是絕不會發兵的——若有探馬報得敵情,可當別論。」唬得 五將戰顫慄栗,不敢言語。 費耀說:「諸葛亮若是敗走,有兩條路線:一為北趨狄道,南走祁山;一為南出天水,從 斜谷逃奔劍閣。兩地相隔數百里,不知敵人逃往何處,絕不可任性出兵。」 正爭論時,忽報副都督郭淮回城。曹真急令郭淮來見。 郭淮進帳施禮畢,曹真連忙問道:「伯濟北攻街亭,可有收穫?」郭淮一臉慚愧:「司馬 仲達神機莫測,勝我十倍。我引軍到得街亭,司馬早已奪了街亭,我欲趁勢佔據列柳城, 不料終被司馬得手。有負將軍重託,慚愧!」曹真連忙安慰:「伯濟莫要羞慚,戰事尚未 結束,還不知鹿死誰手。不知司馬懿下一步會打何處?」 郭淮說:「司馬懿囑我急速回師,會合將軍,同擒諸葛。並未言說要攻取何地。然而,司 馬懿的計劃一望可知。他既然已經攻下街亭,定然知道諸葛亮會馬上撤軍。那麼,南安、 安定、天水的蜀軍定會首先撤走,因為這三個郡夾在我大魏腹地,如果不及早撤出,等到 各個漢中路口被我軍堵死,其插翅難飛!即然這樣,司馬懿絕對不肯讓這裡的蜀軍從容退 去,必會先取三郡。而要得三郡,則天水郡西城縣首當其衝。西城在街亭東南,天水西陲 。西城雖然是山僻小縣,卻是蜀軍屯糧之地,又總領三郡通道。得此城,則三郡不難收復 。等到司馬懿奪取三郡,其必親統大軍望斜谷追殺諸葛亮。」 曹真不解,問道:「你言司馬懿將兵擊斜谷,他如何料定諸葛亮必走斜谷?」郭淮說:「 都督可知諸葛亮要回漢中,有幾條路可走?」曹真回答:「今諸葛亮只能走狄道和斜谷兩 處道路。」郭淮點頭稱然,接著說:「蜀漢街亭四萬敗軍,向西逃竄。必是走狄道,經隴 右,竄洮陽,而沿祁山逃入漢中——因司馬懿已經派人嚴守武都、陰平二郡,故知蜀將必 不能從上方谷、木門道退兵。而諸葛亮手中兵力不足,又分散佈防於三郡等各處,如何能 從北邊大道退兵?何況司馬懿從北路殺來,自然會截斷通道。如此,諸葛亮就只有從天水 渡過渭水,繞過散關,經陳倉山迂迴進入斜谷,撤往陽平關一條路可走了。所以知道,司 馬懿一旦在西城得手,必望斜谷而來。又因繞道陳倉山路途遙遠,不便大軍行走,其定直 奔五丈原,取道郿城,從斜谷東口迅速通過,截擊諸葛亮於半路。」 曹真說:「既然如此,我軍該如何調動?」郭淮笑道:「都督心中怕是早有打算吧,不必 借卑職之口說出了罷?」曹真聽他這樣說,也大笑道:「知我者,伯濟也!——我料諸葛 亮久有神鬼莫測之機,仲達固然老辣,恐不能置諸葛亮於死地。諸葛亮必有奇謀脫險。我 等既算定諸葛亮只能兵歸斜谷,當即可深入斜谷,勿使蜀兵偷過。」眾將稱是。 曹真又吩咐郭淮:「伯濟,我知道箕谷有蜀漢將軍趙雲、鄧芝一萬人馬。聖上雖然下令孫 禮、辛毗領兵五萬守在箕穀道口,然則,此二人不是趙雲對手,恐不敢上前廝殺。煩請伯 濟不辭辛勞,拔一萬五千兵從箕谷追擊趙雲。不必擒殺蜀漢大將,只得蜀軍輜重、糧草便 是大功一件!」言畢,曹真又命萬政、蘇顒為行軍先鋒,相助郭淮。郭淮等三將領命而去 。 調拔三將畢,曹真正要親提大軍攻進斜谷,忽一騎飛奔而來,直入大帳。曹真看時,見是 心腹探馬。那探馬飛身下馬,迭聲高報:「報!——石城蜀軍右軍五萬大軍領諸葛亮密令 ,為救街亭,揚言攻打秦川!」 曹真聞報大驚,自語道:「諸葛亮好大膽!這一支蜀軍不急速撤回,還敢行險來取我秦川 !」說著,曹真伏到帥案上,觀瞧地圖。一看之下,更是吃驚。不安道:「其若得秦川, 則西可以救街亭;南可以分司馬懿之兵;而且,如果諸葛亮竟然是詐敗,等到其右軍攻打 秦川,他卻翻身回殺,蜀軍兩下夾攻,我軍危矣!」 參軍費耀說:「大都督不必擔憂。諸葛亮雖有此某,此時,卻難以施展。」曹真慌問:「 何以見得?」費耀說:「街亭失守,蜀兵倉皇逃竄,鬥志全無。三郡震動,蜀兵俱驚。此 諸葛亮難用奇謀一也;街亭有司馬懿二萬五千精兵把守,急切難以攻打,秦川乃我大魏要 地,早有雍涼之兵鎮守,蜀兵總有百萬如何能一舉而下?而司馬懿用兵極速,何能給諸葛 亮喘息之機?此諸葛亮難展奇謀、二也;司馬懿大兵在彼,蜀兵最怕歸路被截,斷不敢冒 死深入重地,此諸葛亮不能調石城右軍趨秦川、三也!——所謂『揚言攻打秦川』,乃虛 張聲勢,瞞天過海之計,望將軍勿以為意,只管向前進取。如其不然,將中諸葛亮調虎離 山計也。」 費耀說:「大都督過慮了。馬忠、張嶷、劉敏確是蜀中良將,劉琰乃是劉備老臣,雖然好 酒色,然而威望頗高,位重權高。這四個人統領蜀兵右軍五萬,若放在平時,確實不可小 看。然而,現在其便有通天手段,也只好詭詐行事,亂我軍心,絕不會當真來取秦川。諸 葛亮所領中軍本就只有十萬人馬:有四萬敗逃;趙雲領去一萬;則諸葛亮手中不過五萬殘 軍,又要四處佈防,能投入作戰之兵至多三萬,平西都督司馬懿有十五萬大軍,真真萬無 一失。諸葛亮便欲用巧計,也絕非司馬懿敵手。——街亭未失,或可用此奇計,今街亭已 失,此計不能得逞。諸葛亮定時恐我大魏全力追擊,是以用此計分化我軍兵勢。大都督切 莫上當!」 曹真搖頭道:「雖然如此,我卻難以心安。諸葛亮非比他人,我等實難料其用意。費參軍 不必多言。令你拔二萬人馬往助秦川,不可大意!若有失誤,軍令難逃!」費耀悶悶不樂 ,嘆息而去。 譴走費耀,曹真調兵遣將,集人馬於郿城官道。又在空曠處祭起大纛旗,軍號齊鳴,戰鼓 催響。炮聲響處,曹真催動戰馬,便要出征。忽而一騎探馬揚塵狂奔而來。那騎未來到大 軍陣前,就一片聲喊報。曹真尋思:「難道情況有變?啊!難道蜀兵已打下秦川?」他臉 色微變,瞪視著來人。那探馬堪堪就近,翻身下馬跪倒曹真馬前,說道:「大都督,西平 關急報:西羌國王徹裡吉,感念諸葛亮不殺雅丹丞相之恩德,得知諸葛亮兵臨危境,大起 羌兵十萬,入寇西平,要拔取武威、金城,來救諸葛亮!」 曹真聽了,不憂反笑:「好個諸葛亮,真要與俺大魏爭個魚死網破不成!卻又從西羌借了 一支勁旅!」旁邊副將秦良說:「羌人向來重恩義,諸葛亮不究其攻打己軍之仇,厚待雅 丹,對降擄之羌兵全不殺害。這樣,羌王感其恩德,今見諸葛亮勢危,發兵來救,原在情 理之中。」 曹真說:「秦將軍所言正合我意。『拔取武威、金城』當非虛言。若羌人攻下金城,那麼 蜀漢的命脈要道——狄道。從此暢通,沒有斷絕後路之憂。於我軍甚是不利。不能不備。 」 秦良催馬舞刀,上前請戰。說道:「都督休慌。末將不才,願討一支將領,往金城據住西 平羌賊!」曹真大喜,當即下令:「我給你一萬五千人馬,火速迎敵羌兵,不得有誤!」 秦良答應一聲,點兵去了。 卻說曹真留下萬餘人守把郿、雍等地,自統五萬精兵,出郿城直取斜谷。 早有蜀漢細作飛報馬岱、姜維。馬岱、姜維得知消息,聚眾商議。馬岱說:「曹真必以為 我大軍早已潰亂,鬥志盡喪。他來時定中我軍埋伏,不足為慮。」姜維點頭稱是,補充說 :「然而也不能大意。畢竟魏人兵力強大,十倍於我。敵人來時,我等當急戰,務要一擊 而退,不使敵人有緩息之機。」馬岱說:「我已經下令,命眾軍先以箭矢挫敵軍陣,復擂 鼓吶喊,張大聲勢以驚擾敵人之心。待敵軍猶豫之時,猝然殺出,猛殺一陣。」姜維說: 「此計甚妙!」 當下,兩人分頭引兵到各處準備,但等曹真兵來。 曹真怕司馬懿得了全功,令大軍急行莫停。直走到日近西山,才趕到斜谷東谷口。 看看天色漸暗,行軍先鋒陳造拍馬尋著曹真,奏道;「大都督,前面斜谷已到,然而天色 將晚,斜谷地勢險要。若諸葛亮設有埋伏,全軍危險,是否讓大軍休息片刻,再提兵進谷 。請都督定奪。」曹真尋思:「諸葛亮不是只帶著軍兵逃跑,尚夾帶了數萬百姓,何能在 此設伏?況且諸葛亮遠在天水,只能繞道陳倉山從西口通過斜谷,如何能在此處預設伏兵 ?」尋思一番,曹真下令:「不必遲疑,全軍只管前進。我料定諸葛亮別無兵力到此埋伏 。」先鋒陳造只得催促人馬速進斜谷。 卻說姜維在斜谷兩壁上遠遠望見,斜谷入口一代鳥獸驚跑,山木伏倒,知是曹真兵到。當 即豎起令旗,命漢軍準備廝殺。 那曹真軍不到一日急行近百里,人困馬乏,沒有防備。剛三分之一進入谷內,忽一聲炮響 ,兩邊陡崖之上,人影閃現,跟著箭矢如雨點落下,曹軍倒下一片。曹真、陳造急喝令人 馬休慌。突然,漢軍吶喊震天,鼓聲動地。不知多少人馬。曹魏兵驚懼不已,紛紛倒退。 卻被自家兵將攔阻,進退不得。 曹魏軍正混亂時,馬岱、姜維大喝一聲,揮兵如大石墜地般從高處殺奔下來。這股漢軍將 息了數日,虎精龍猛。此時憤然殺出,真有奪天威之勢,魏軍哪裡能是對手?皆抱頭鼠竄 ,爭相逃命。曹真被大軍挾裹著,往谷口敗去。後軍不明就裡,只看前軍大亂,俱掉頭四 下逃散。 時,曹真的先鋒陳造是個勇莽之夫,見己軍大敗,並不隨著奔逃。他兀自要止住混亂。陳 造在亂軍中厲聲高叫:「我等都是北地男兒,為何如此怯懦?眾軍莫走,回身殺敵!」有 誰理會?陳造氣惱之極,羞憤處、揮刀不分敵我連斬十餘人。漢將杜瓊望見,拍馬挺搶來 戰陳造。陳造死命拚殺,杜瓊勉強戰了三十合,左支右絀,料非敵手,撥馬便敗。 陳造冷笑道:「敵將哪裡逃?」便要追趕。不提放斜刺裡,一員大將高舉大刀,飛馬衝來 ,其勢捷似閃電。那將大喝一聲:「無名之輩,何敢猖狂!看刀 ——」陳造措手不及, 被那將一刀斬為兩段。屍體墜落馬下。杜瓊回身一看,見是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馬仲岳 。杜瓊稱謝道:「不是將軍相救,杜瓊身首異處了。觀將軍神威,乃兄孟起當年之驃勇可 知也!」馬岱微微一笑,說:「通殿事君,何必客氣。速速追擊魏軍莫停!」一句話說完 ,更不停留,望曹兵兵多處衝去。 姜維一邊追殺曹真,一邊命人在斜谷各處放起火來。 曹魏軍見到處火光,到處擂鼓,不知何處是生路,自相踐踏,潰不成軍。 漢軍追殺二十里方才得勝回谷。得軍器物資無數。姜維對馬岱說:「仲岳,曹真雖然殘碑 而歸,再不敢來。然而不出一日司馬懿必領大軍來攻,我等切不可驕兵懈怠啊。」 馬岱聽了姜維的話,問道:「若司馬懿來,如何據敵?」姜維說:「司馬懿機詐百出,非 曹真可比。可依疑兵之計勝他。谷中所集魏軍屍體、軍器一概不取。司馬懿來時,必然認 為我軍已離去,到時,可以出奇兵取勝。」 不說姜維、馬岱如何應敵,單說曹真大敗逃回郿城,狼狽不堪。陸續有殘軍散兵向郿城聚 攏。曹真羞慚無地,幾乎氣倒於地。又得知折了先鋒陳造,更加傷心。躲進府邸,閉門不 出。 第二日,天色尚早,東方未白。一信心腹輕輕進來報說:「司馬懿大軍渡過渭水,兵發斜 谷,此時遣信使來見都督。」曹真欲待不見,卻又想知道司馬懿虛實,便召見來使。 使者進來拜見了曹真。曹真問他:「我問你,司馬仲——喔,平西都督情況如何?」信使 回答:「昨日,司馬都督在西城誤中諸葛亮空城計,不敢進城。後探得諸葛亮早領兵將並 一千戶西城百姓撤離,司馬都督又回軍復奪了西城。因司馬都督料定諸葛亮將取道陳倉後 山,從斜谷西口撤回陽平。因此特遣小人來聯絡曹大都督,望都督提軍回合,共進斜谷。 」 曹真聽司馬懿也被諸葛亮勝了一陣,心中慚愧之意稍去,略一沉吟,又問:「現在司馬懿 。都督已經渡過了渭水?」信使說:「是的。司馬都督親統十萬大軍連夜渡過渭水,現已 到郿城之東。不過半日便能殺入斜谷。」曹真問:「司馬都督為何不從散關向東,沿五丈 原南下直趨斜谷西口,卻繞道郿城過斜谷?」信使說:「司馬都督以為,諸葛亮已搶先離 開了西城,從背後追擊,難以成功,所以繞道迂迴郿城,好攔截諸葛亮於半路。再者,五 丈原與陳蒼山之間,高山險峻,大軍難行,不若郿城經緯南北,一馬平川。」 曹真說:「司馬都督要我出兵相應,我豈能回絕?你且回去通報,我當即起兵接應。」信 使稱謝,拜辭而去。 曹真心中冷笑:「司馬懿離三郡去取斜谷,我正好引兵佔據,以為功勞。」當即下令兵進 天水、南安、安定。 不說曹真如何搶功,只說司馬懿並二子統大軍來到斜谷。見遍地是曹魏軍屍體,號衣兵器 棄了一地。司馬師說:「想來曹都督曾來攻打,不想遭遇大敗。」司馬懿點頭:「蜀軍不 搶軍器,難道竟是連夜撤回了漢中?」司馬昭說;「諸葛亮用兵詭詐,不可以常理度之。 如今他雖然擺出了一副不及繳獲輜重的姿態,引我們去猜他撤走,定是還在谷中未去,想 以奇兵勝我。父親以為如何?」 司馬懿道:「前者受了空城計之辱,如今不可再受欺騙。不管他有兵無兵,定要鬥上一斗 。」 司馬懿急召左先鋒張虎,下令道:「張將軍,我調與你五千精兵,速往斜谷縱深探勘。如 遇敵兵,不必廝殺,只探得虛實即撤回。切勿戀戰,違令時雖勝必斬!彼若無兵,你可選 合適處紮住陣腳,之後可速派出斥候報與我知曉。」張虎得令,引兵而去。 時當正午,寒氣不重,風息平穩。正是寒冷季節行軍的好時間。 張虎見斜谷地勢險惡, 隨即分五千人為二十隊,各隊挑隊長兩人,八面呼應,同進同出。 姜維在暗處看見,心中一緊:「司馬懿之兵,果然與曹真大不相同。端的是勁敵。」他忙 傳令下去:「這一定是司馬懿的哨探,不必理會。等司馬懿中軍進來,方可動手。」 卻說張虎探進斜谷三十里,四處搜索不見有異。於是選擇一高地紮住人馬,卻令十個小校 回中軍稟告司馬懿斜谷無兵,可以進兵。 姜維見此人這般謹慎,大出意外,尋思:「若等他紮穩了跟腳,外面司馬懿殺來時,前後 相應。我軍如何取勝?事不宜遲,說不得,只好先滅了司馬懿這一支兵。」姜維主義打定 ,隨即下令立誅來將。 漢軍望見旗號,悄悄湧出,輕圍住了張虎所屯高地。乘其不備,一聲吶喊,漢軍皆奮勇爭 先,呼嘯而上。張虎豈料漢軍藏得如潛伏九地之下?此時,漢軍潮水般攻打,大出魏軍意 外,軍陣大亂。張虎不敢廝殺,慌忙領兵向外衝殺。 漢軍追殺一陣,姜維連聲止住,說:「敵軍敗而不亂,其後又有司馬懿虎踞谷外,不可輕 追,只宜堅守。」馬岱深為歎服:「不為小利而動,真將才也!」兩人引兵回去不提。 卻說張虎帶著敗軍回見司馬懿,報說誤中奸計,折了數百人。司馬懿大怒:「你喪我軍銳 氣,當以軍令處斬!左右,推下去,梟首示眾!」張虎嚇得魂不附體,滾落馬鞍,跪倒在 地:「末將無能合當治罪,然而並沒有違背都督將領。只是失察之罪,如今處斬,何以服 人?」司馬懿怒道:「你損失了許多人馬,尚敢爭辯!」不由分說,催促武士當場斬了。 眾軍無不肅然。 司馬懿斬殺了張虎,下令道:「蜀軍勝了一陣,必然懈怠,我軍正好殺他個措手不及。」 於是,司馬懿令副將戴陵率五千騎兵為前驅,司馬師率五千人馬隨後接應。自己與司馬昭 領著中軍緩緩跟在後面。 斜谷之內,姜維對馬岱說:「仲岳將軍,現在正是正午時分,司馬懿頗能用兵,雖然他先 敗了一陣,難說他不會趁我軍得勝而兵驕怠,突然引兵殺來。你我務必當心,莫讓司馬懿 有可乘之機。」馬岱說:「伯約所言極是。不是你提醒,我可是想卸甲棄馬,林中觀泉了 。哈哈哈。」二人商議一番,各去安排。 那司馬懿兵入斜谷數理,猛想起一事,先急令全軍且住;又令傳令官傳了十幾個隨張虎入 谷勘探的軍校。待那些軍校到來,司馬懿在馬上問:「爾等深入谷中,與蜀兵廝殺多時, 可知谷中蜀兵是何人統帥?」那些軍校都道:「突圍時見打著兩面大旗:一面寫著『當陽 亭侯、義將軍、姜』;一面寫著『 陳倉侯、平北將軍、馬』。」 司馬懿回頭對兒子司馬昭說:『當陽亭侯、義將軍、姜』定是天水降將姜維姜伯約;『 陳倉侯、平北將軍、馬』定是蜀五虎大將馬孟起之弟,馬岱馬仲岳。姜維雖然尚無名氣, 然而天水之戰,兩次挫敗諸葛亮。諸葛亮對人極是喜愛,竭力收復,收為子弟,大有託付 身後之意;馬岱智謀雖不顯著,可他征戰數十載,跟隨諸葛亮南征北殺,是個多經實戰的 戰將。如果是這兩個人把守斜谷,我等不可造次。可速退莫停留!」 司馬昭說:「父親,何故屢屢張敵人志氣?前日,我們瞻前顧後,畏懼敵人,中了諸葛亮 『空城計』;現在如何又生退意?孩兒以為姜維、馬岱也是人,前者大勝曹子丹,如今又 傷我一陣,便是不懈怠,士兵力氣也應該損失不少。父親不敢去攻打,只怕錯失良機!」 司馬懿見他面龐上僅是怏怏不樂之色,仰天笑道:「我兒雖有膽色,可惜慮事不周。姜維 等人若果然懈怠,果然得勝驕縱,適才殺敗張虎,焉有不追趕的道理?而今,蜀軍得勝而 不追趕,必然是主將精明,不被小利左右。即然這樣,我們貿然攻打,多半難以取勝。不 必多言。傳令緩緩後退,撤到十里之外紮住營寨。」 司馬懿一面傳令,一面秘密囑咐司馬昭兄弟:「今我後撤是為了調動姜維。他見我不敢攻 谷,或許會主動出兵來劫我營寨,以削我軍銳氣。你二人各帶精兵五千,悄悄埋伏在斜谷 關入口兩側。姜維若來偷營,你們不必來救,只管火速擁兵入谷,佔據險要,令他出得回 不得。」司馬師、司馬昭領命秘密去了。司馬懿有密見戴陵,命他率一萬步兵,於二更時 潛入谷中,作偷過斜谷狀,引誘姜維等來劫自己營寨。 當夜,本是正月十六的月圓時節,本該天懸玉盤,照耀九州。卻偏偏是烏雲遮月的陰天。 夜色極重,對面難見人影。魏軍副將戴陵一更點兵,喂飽戰馬,靜靜的提著一萬步兵望斜 谷摸去。 谷中,漢軍暗哨早報知姜維。姜維原已料到司馬懿會有詭計,並不慌張。他是戎裝未去, 頂盔貫甲,身批白袍,手提長槍,腰懸寶劍,好不威風!他聽了細作探得情報,不由沉思 起來:「司馬懿想趁夜色濃重偷過斜谷,我該如何對付?想來,司馬絕不會自己來冒險, 定然是派了得力戰將。他自己定是在斜谷外壓陣。若是這樣,我何不不管這路入谷的魏軍 ,直取司馬懿大營?到時候,司馬懿危機,這一路魏軍必然回來救援——可叫馬岱將軍伏 在谷中不出,阻住了他。」思謀定了,姜維傳心腹軍校去聯絡馬岱。請他守住谷口,不放 偷渡斜谷的敵兵回轉。 姜維點起了三千人馬,正要動身。左中郎將杜瓊急似一陣風的趕到軍前。姜維很是詫異, 問道:「伯瑜將軍,為何如此慌張?」杜瓊喘氣未定,寒夜之重大汗直流,說道:「聞馬 將軍言伯約將要偷劫魏營,我放心不下,有些疑問要問伯約將軍。」姜維笑笑,說:「伯 瑜,你有什麼話,只管說吧。」杜瓊說:「那司馬懿老謀深算,是個極厲害的對手。今日 正午我軍大敗他的開路先鋒,卻不曾追趕,司馬懿必知我軍有準備。怎麼還來偷渡?我恐 怕這是司馬懿故意引我軍出谷,他卻別派奇兵來佔據斜谷。到時候,我軍進退不得,勢必 大亂。望伯約堅守險要,不可輕出。」 姜維略一沉吟,眉頭攢成高隆,緩緩說:「伯瑜所言確實有道理,不可不防。那司馬懿從 我軍不貪多殺,能謹慎守衛的變現來看,應該能想到我軍早有準備。不會輕易驕慢,給敵 人可乘之機。那麼他還派出一支兵來 偷過斜谷,著實可疑啊。不是伯瑜提醒,幾乎害了 全軍!姜維多謝了!」杜瓊擺手推辭:「伯約何必道謝,你我非為自己,但為國家出力。 」 姜維來回踱了幾步,心中生出一計,他亞低聲音對杜瓊說:「既然是司馬懿用詭計誘我出 谷,定是在谷口埋伏了重兵。你可引一支人馬在谷口先設埋伏 ——我假意去劫魏營,他 見我出動,必會來搶佔斜谷關口。你卻突然殺出,迎頭痛擊!到時,我回身夾攻,魏軍必 敗!伯瑜以為如何?」 杜瓊手撫長鬚,猶豫道:「伯約雖然有妙計,然而我軍兵少,恐 怕難以支撐啊。」姜維點頭說:「伯瑜的疑慮也是為了全軍著想,不是姜維要逞強,只是 今日不動手,他日在無機會。而且,敵人來的不少,我們苦苦與他廝殺,司馬懿若趁勢殺 來,也是勝敗難料。我這條計雖然是險了一些,可也並非全然不可行。」 杜瓊見姜維主意打定,又因姜維是主將,覺得不便再勸阻他。然而終究放心不下,問道; 「不知伯約如何調動?」姜維說:「我軍重點對付的是已經入谷的一支魏軍,和企圖搶奪 關口的魏軍。我假意劫營,只為了將計就計,使司馬懿上當。如此,我煩勞伯瑜領兵三千 ,埋伏在斜谷關口,按計而行。多備滾木箭矢,火硝硫磺。我引三百精騎出谷誘敵。」 杜瓊聞言,大驚,連忙說:「不可,司馬懿有十萬大軍。伯約將軍如何只帶三百人去?此 舉太過冒險,還望將軍三思!」姜維哈哈大笑:「多謝伯瑜關心。我只為誘敵,並不當真 廝殺。老將軍不必掛懷。斜谷關口最為要緊,是敵人強攻之地,必以重兵埋,才能克敵啊 。事不宜遲,請伯瑜將軍快去準備。」杜瓊神色不定,感嘆的說:「將軍膽色過人,敢為 常人不敢為,我固然敬之。然而,內心實是難安!」 姜維把手中銀槍用力抖了一斗,說道:「當年,吳將甘寧百騎劫破曹操營寨,是何等氣魄 !今日姜維正當少年,怎敢不效仿世間俊傑!」 當下,姜維挑選了三百精裝好騎的軍士,大聲道:「眾位將士!司馬懿據住斜谷谷口,派 兵要偷過斜谷,入寇陽平關。若陽平關丟失,漢中門戶為敵國敞開,爾等川中兒女、父母 難保,誰願與我冒死去劫司馬懿大營,逼迫那路魏軍回救?」姜維話音未落,三百騎兵盡 皆高聲呼應:「將軍何用激勵?只管帶我等去殺敵便了!」原來,漢軍接連大勝魏軍兩陣 ,士氣正旺,聽到要打仗,沒有不興奮的。 姜維大是寬慰,飛身上馬,回頭大叫:「今夜若能殺退魏軍,三兩日內,我們就能會家了 。到了家土之內,爾等皆有不世奇功!上馬!」一聲喝令,三百兵各挺長槍馬刀,盤馬彎 弓。姜維吧銀槍一揮,當先衝去,三百兵緊緊跟隨。 司馬師、司馬昭伏在谷口,望見谷中漢軍殺出,以為中了自己圈套,摩拳擦掌,躍躍欲出 。只等蜀軍限於司馬懿埋伏,便要進谷。 卻說姜維領兵出谷了七八里,突然勒馬立足,令眾軍下馬。姜維吩咐:「快去路邊砍取樹 枝,綁縛在馬尾上。」三百壯士依言而行。姜維又下令:「猛力擊打馬臀,使馬吃不住痛 ,沖魏營瘋跑。」眾人會意,黑暗中相互微笑,照令做了。一個個拿刀舞槍,往馬臀上招 呼。戰馬哪裡受得住?一匹匹盡力嘶叫,踢打路面。望前狂奔。姜維見此事辦妥,遂帶著 三百精銳全速反身回轉斜谷。 卻說那三百多匹戰馬,,一路撒花,蹄聲狂狷;又尾上繫了樹枝,枝葉拍打地面,更增聲 威。好似數千騎兵,暴雨般襲來。 司馬懿聽得明白,心中叫好:「蜀兵中我計了。」邊上戰將一齊圍了過來,紛紛請戰。司 馬懿甚是得意。他當即下令:「蜀兵被我誘出斜谷,入我圈套,點火為號,全軍衝出,休 叫走了一個蜀兵。但抓住或殺死了姜維、馬岱重重有賞。」 一聲令下,早有魏軍在高出放起火來。那伏在各處的魏軍一見號火,吶喊著一齊殺出,都 叫著:「休走了蜀兵!活捉姜、馬!」等殺到近前,才見只有戰馬,並無一個蜀兵蜀將。 魏軍大惱,把戰馬或射死,或刀砍,沒有放過一個。 司馬懿在高處聽得報告,十分驚異,喃喃自語道:「好厲害的蜀將!竟騙過了我司馬懿! 」他要來看被全部殺死的蜀馬,才走了半步,猛然醒悟:「不好!師兒、昭兒恐怕中了敵 人埋伏!」司馬懿念頭飛轉,來不及更多帶兵馬,火速領了二萬精兵,全速向關口掩殺。 卻說司馬師、司馬昭聽見大營廝殺,望見號火,只道蜀兵中計,即時各領五千精兵,飛出 伏地,來搶斜谷。等到了谷口,正要衝進。忽裡面鐘鼓齊鳴,炮聲不斷。司馬兄弟大驚失 色。司馬師回頭大叫:「不想蜀兵竟有埋伏,我計不成!」司馬昭也跟著喊道:「黑暗之 中,不辨敵人虛實,不可強攻,可速退!」司馬師應諾,大軍稍退時,關口兩陡壁上亂石 打下,箭如牛毛。魏軍大亂。司馬兄弟強自攏住亂軍。 魏軍將敗未敗之際,突然,背後一支悍軍殺到,雖然人少,但是各個精勇,武技高超。後 軍抵敵不住,頓時潰散。司馬兄弟見限於包圍,前進不能,後有強兵,只得敗走。原來背 後夾攻司馬兄弟的正是姜維並三百壯士! 姜維等殺退魏兵,到關上回合。杜瓊親來接應,大讚姜維之勇。姜維不及客套,說:「伯 瑜,你聽——谷內喊殺聲震天,想是馬將軍酣戰未停。你在此處把住關口,我前去教馬將 軍開一條路,放出那一支魏軍。你可如此如此。」杜瓊應諾。 姜維乘了戰馬,只帶十幾騎望喊殺處尋去。不多時,來到一地勢極窄的路段。見己軍從上 而下依託地勢堅守,魏軍雖然人多,卻不能前進一步。姜維沒有時間細看,答過崗哨問話 ,匆匆走到一處,問明了馬岱身處之地,急趕了過去。 卻說馬岱正立在一段突兀的谷頂,指揮阻擊魏軍。忽聽到下面有人急往自己處的地方趕來 ,忙問周圍軍校是怎麼回事。有知道的說是姜維用計騙了司馬懿,剛剛殺退司馬師、司馬 昭,有要事相見。馬岱聽了,忙下馬望腳步聲響處迎去。 兩員將見了,相視一笑,都道:「今夜之戰,真是痛快!大慰胸中豪氣!」顧不上寒暄, 姜維對馬岱說:「仲岳將軍,我雖用戰馬騙得司馬懿一時,但是司馬懿何等機變?不需多 時,他就會察覺。不用說,他自會領兵接應司馬昭等。他殺來時,若聽得山谷中廝殺未停 ,定會趁我兵分兩處,死命攻關。我軍已廝殺了許久,他若強攻,對我不利。仲岳可有良 策?」馬岱說:「不若放開一條路,讓這一股魏軍殺出,我等虛為吶喊廝殺之勢,好教司 馬懿攻關,引他魏軍自相踐踏。」姜維笑道:「你我不謀而合,可速速用計。」 馬岱於是秘密調走一支兵,虛言:「司馬師攻打甚急,要去援救。」魏將戴陵聽得,大喜 ,催促軍兵奮力突破蜀軍阻擊,前去回合司馬師。 戴陵真以為司馬師已然成了功,很是得意,大呼:「快快衝過去,與大都督相合。」喊聲 未停,見蜀軍紛紛倒退,戴陵更是驕慢,拍馬從後追趕。不用多少時分,一直追到谷口, 蜀兵都不見了。戴陵要去尋殺,卻因不見司馬師在谷口,未敢擅動。等了半晌,全不見動 靜,恐遭不測,急提兵出得谷來。 姜維、杜瓊在關上看見,也不追趕。姜維說:「司馬懿不來,想是遇見敗軍,問明了情況 ,黑地裡不敢來打關。」杜瓊說:「不錯,這戴陵兵勢很大,雖然士氣已落,但是不可追 趕。免中司馬懿詭計。」 曹真聞言,猶豫不決。召探馬近前,細問道:「諸葛亮右軍統帥是何樣人?」 探馬回報 :「是蜀奮威將軍馬忠,撫戎將軍張嶷,車騎大將軍劉琰,偏將軍劉敏。」曹真沉吟道: 「都是蜀中健將,不可大意啊。司馬懿一味前推,只怕疏忽後防。若有差錯,對我軍極為 不利。」 卻說司馬懿親率二萬精兵來接應司馬師、司馬昭,遙遙聽得人喊馬嘶,喧鬧鬥狠之聲充塞 四野。知道自己軍隊中了埋伏。司馬懿心中關切,下令道:「加速前進!多點火把,以防 黑暗之中不辨敵我,致自相殘殺。」 一口氣猛趕十里路,前面望見黑暗裡人馬亂竄。司馬懿一馬當先,喝道:「中軍聽令!紮 穩軍陣,莫被敗軍衝亂;謹防敵人衝陣!」二萬魏兵立時擺成方陣,只待廝殺。 忽一隊敗軍一窩蜂似的竄到,為首正是司馬二兄弟。二人很是羞慚,下馬到司馬懿面前請 罪。司馬懿不及細究,卻問起戴陵下落來:「戴陵何在?」司馬師說:「我軍突遭伏擊, 因此大亂。退卻時,聽到谷中廝殺甚急,一定是戴將軍被蜀兵阻截在谷中了。」司馬懿眉 頭緊鎖,兩手一推,說:「姜維、馬岱能如此用計,深為可畏。若不除了這兩個,久後必 成我大魏心腹大患!」 司馬昭聽了,心中不服。他不敢明言,於是截住了司馬懿的話頭:「父親,戴陵處境危機 ,我們可立刻救應。若救他不速,痛折雄兵一萬,與我軍不利。」司馬懿搖頭說:「不然 ,今日蜀兵如此用計,雖然成功,但是也暴露了虛實。我料谷中蜀兵至多有上四五千。它 兩頭用兵,軍力分散,怎能不畏懼我揮軍扣關?我料蜀兵定會放戴陵出谷,卻誘使我軍與 混亂中自家殺伐。我司馬懿豈能中他詭計?我等只管在此防禦,片刻間,戴陵便會來回合 。」眾人都不相信,都說:「蜀兵怎肯放過戴陵?」 過了沒有一盞茶功夫,關上突然炮角連天,喊殺如雷。司馬師大驚,急叫:「父親,蜀兵 殺下來了,快快迎敵!」司馬懿仰天大笑,一摔馬鞭,說道:「此蜀兵詭計,大軍莫動。 有擅動者,殺!——出谷者必是戴陵。」司馬師極是疑惑,神色不安。司馬昭不做聲,心 中稍一思索,便恍然大悟。脫口說道:「如果然是蜀兵,定然是悄悄出谷,一來他兵力不 足;二來,夜半襲擊,必以偷襲為先。現在,蜀兵如此大張旗鼓,自然是虛張聲勢,別有 詭計。」司馬懿聞言不由喜形於色,笑道:「子上之見甚合我意。」 司馬懿勒馬向前,叫一千士兵持雙火把攔在擋路,照得四野通明。前面喊殺不斷,一支步 兵狼竄狗跳,迎面奔來。當先一員大將高舉開山斧,伏貼在馬背之上,惶惶縱馬。身後兵 卒衣甲不齊,旗幟紛亂。那將閃目看見一排持火兵,一時分不清是敵是友,不由駐馬觀瞧 。身後士兵紛紛趕來,一齊停住了腳步。 戴陵心想:「前面若是蜀兵,都督不見蹤影,我命休矣!」要戰要逃,拿不定主意。正胡 思亂想,忽見攔路的士兵閃開一條路,一騎從中前出,直來到近前。戴陵急目去看,見那 人頭戴金盔,腰懸長劍,坐下馬馬鞍、韁繩、馬鐙、籠頭都是金玉鑲嵌。不是司馬懿是誰 ?戴陵見了,連忙滾下馬,跪倒請罪:「末將無能,請都督治罪。」司馬懿笑了數聲,也 從馬上下來,向前攙起戴陵,撫慰他說:「罪在老朽用兵不精,不在諸軍。今日被馬岱、 姜維等小兒算計,實是可惱!來日定當報仇。退兵!」司馬懿領敗軍撤走,陸續有散兵歸 營。 姜維、杜瓊見魏軍沒有上當,司馬懿夜間統軍穩而不亂,也大是心服。 司馬懿回到了營寨,安定了士卒,才要休息。外面侍衛報戴陵來見。司馬懿料想必有要緊 事,立刻傳戴陵進來。戴陵進了司馬懿行軍臥室,行過禮節,上前報奏:「司馬都督,末 將有一計可以攻開斜谷,不知准我說否?」司馬懿說:「戴將軍,有什麼妙計只管講在當 面。我正為此時發愁。」戴陵說:「今夜我軍雖然計謀不成,可是,我從谷中衝殺時,秘 密留下了五百慣於山地作戰的軍校——因當時我被蜀兵困在谷中,於是,我想蜀兵既有準 備,恐怕都督的計謀不成,於是留下了五百精兵好做內應。來日,都督扣斜谷於外,混潛 斜谷之內的軍校見到我軍進攻,定然會趁機在蜀軍背後掩殺,到時蜀軍腹背受敵,必然慘 敗。我軍方可得手。」 司馬懿說:「若蜀軍沒有察覺,這條計確實可行,只怕蜀軍察覺,已經殺了你留的那五百 軍啊。」戴陵說:「就算蜀兵察覺,殺盡了我的人。也不妨礙都督進攻。」司馬懿手捻鬍 須,凝眉思索:「此事當從速而行,不可延遲,遲則生變。明日一早,敢煩戴將軍領一支 兵,去攻斜谷。」戴陵一抱拳:「末將遵命!」 第二日卯時,晨曦朦朦未亮,戴陵挑選二萬步騎兵來攻斜谷。雖然魏兵接連敗陣,大傷銳 氣,但是兵勢很大,彌補了逐漸低落的士氣。此時,二萬魏軍在戴陵指揮下,浩浩蕩蕩壓 逼斜谷。 卻說姜維、馬岱防備司馬懿用計不成,要來強攻。早引全軍據住谷口。五千餘蜀軍從上而 下,第次守把所有山路,備足了刀槍劍戟,弓箭弩竹,專候魏軍。姜維、馬岱全身披掛, 立在高處眺望魏軍。姜維說:「一番惡戰就在眼前啊。」馬岱笑道:「我大漢雖然兵少, 然而斜谷天險,只要用心把守,縱然敵兵有二十萬又有何用。」二人膽氣激盪,熱血上湧 ,渾沒有把來犯魏軍放在心上。 那戴陵兵到斜谷之下,停住腳步。戴陵提大斧從軍陣中趕到前排,他抬頭望上去,只見蜀 軍旌旗遍野,把守甚是嚴整。他對部將秦明說:「蜀兵接連獲勝,士氣極旺;更有良將統 率,累勝而不驕怠。實難攻取。今我在司馬都督面前請了令,你等務須奮力向前攻打。」 秦明冷笑說:「我看蜀人只能用詭計,其實膽小如鼠,最是畏竊。今日若取不得斜谷,我 等誓不回營!」戴陵拍手讚歎:「秦將軍有這等膽氣,我何愁此行無功?」 戴陵把二萬精兵分成十隊,作三路:左右各三隊,中路四隊,對斜谷輪番攻打。戴陵自在 後面壓陣。他特選了三百鼓手,三百號角手,在隊後擊鼓鳴號以助軍威。 姜維見魏軍來勢洶洶,憤然拔出腰劍,厲聲高喝:「眾將士!敵兵殺到,蜀人何在?!」 眾軍齊聲大叫:「敵兵從何處來,我們便叫他在何處歸陰!」聲震山谷,天合地應。漢軍 人人振奮,精神百倍! 一時箭如瓢潑雨下,石落如惡雷當頭,魏軍不能近前。戴陵氣惱不已,不顧傷亡,強行攻 打。他心中說:「難道我留在谷中的軍校當真都被蜀兵發現,盡皆殺光了?如何竟不來接 應?」想到自己精心調練的五百慣於山地廝殺的軍校,竟一戰而消亡,心中又是憤恨,又 是懊惱。心氣不順,臉色怏怏,越發催促兵卒攻打斜谷。 卻說那戴陵昨夜留潛於斜谷中的五百兵,原來並沒有露現身形。他們分成數十股,潛伏在 荒草茂密之地。黑夜當中,更沒有人懷疑到戴陵能人如此機智,突遭伏阻,竟能作出潛兵 於敵軍重地的決策。是以,這五百魏軍毫髮未傷。卻才聽到斜谷東口戰鼓隆咚,廝殺喝喝 。知道己方大隊人馬叩打蜀兵,於是靜悄悄聚攏到一處,望漢軍背後殺來。 姜維、馬岱全力抵禦戴陵軍,對後防的防備哪裡顧得來? 這一路魏軍可真是「出入無人之境」,他們不一時便趕到一處山峰半腰——姜維便這座峰 上指揮殺敵。魏軍看得真切,尋思這座峰最為險要,峰上喊聲最為激烈,當是蜀人精幹所 在,若一舉攻下,蜀兵必亂。這五百人計算定了,便各掣兵器,沿著陡峭的山路,快速向 上攀登。 漢魏交戰的猛烈搏殺掩蓋了一切。姜維面對魏軍的拚命攻打,往來奔走,到處指揮,鼓舞 軍隊殺敵。他還時時向敵人進攻最猛的方向,射出幾箭,或投擲幾塊大山石。不到半個時 辰,已經是汗透衣背,臉頰通紅。他全然沒有察覺到,也沒有想到,峰後竟會有敵兵摸上 來。 五百魏軍分成四路,如長蛇纏樹般,從各條小徑、不同方向登上了峰頂。這股魏兵只持近 戰利器,從漢軍背後突然躍出,個個張牙舞爪,似貔貅吞羊,有如鱷魚出水。漢軍頓時被 刺倒一片。 姜維剛剛彎弓射倒谷外三名魏軍,猛聽得背後大亂。急忙回頭,見數百魏軍早到身後,許 多漢軍措手不及,前後不能相顧,命喪當場。姜維勃然大怒,喝道:「好賊子,竟從我背 後偷襲!」盛怒之下,拉折硬弓,揮劍從高處跳下,趕入魏軍最多處,刀切菜瓜般格鬥起 來。 戴陵在谷外高處望見,大喜,他放馬撒花兒,叫道:「蜀兵腹背受敵,已經慌亂,眾軍與 我速速攻打!」魏軍抬頭望見,士氣大增,吶喊響處,攻打愈急。 姜維見勢危機,一邊死命斬殺魏軍,一面高聲呼喊:「成敗在此一舉,眾兒郎隨我捨死殺 敵啊!」這處峰頭上,漢軍約有六七百人,稍多於背後摸上來的魏軍。姜維令百餘人抵禦 谷外魏軍;自帶五百漢軍奮死與魏軍對個兒搏殺。姜維知道現在是利在急戰,當立刻殺滅 摸上峰頂的魏軍,否則,全軍立時有倒懸之危! 不說姜維於危機中力挽狂瀾,奮死相拚。只說馬岱率二千漢軍守在谷底,與魏軍對面廝殺 ,打得甚是艱苦。全仗著二千將士士氣高昂,馬岱威望素高,才殺退了魏軍無數次的衝擊 。正打到艱苦緊要關頭,馬岱聽到左峰上峰頂大亂,心知不妙,又觀瞧一陣,知曉是小股 魏軍從谷內摸上去了。馬岱心中一驚,吩咐道:「眾軍打起精神,谷內已經混進小股魏軍 ,務必當心!」吩咐畢了,唯恐姜維有失,分出五百軍前去援助。 這五百漢軍沿穀道攀爬,行不數里,竟與一大股魏軍迎頭相遇。——這一股魏軍正待偷偷 攀上高處,不意被撞破了。兩下遭遇,同時吶喊,對殺起來。 原來這一股魏軍也是昨夜隨戴陵入谷的兵卒。卻不是戴陵故意留 下,乃是被蜀軍困住, 紛亂中走失了,迷在谷中。夜間不敢點火,又道路不熟,於是未敢亂動,靜待在谷中,單 等己軍攻谷,便趁勢殺出。由戴陵部將秦明統帥,人數約有兩千。 由戴陵部將鄭文統帥,人數約有兩千。 那鄭文在谷中擔驚受怕的呆了一夜,直到聽見谷外兩軍交鋒,這才悄悄引軍穿梭於僻靜無 人處,向谷外偷去。不想在這裡被發現——他不知道漢軍是無意中撞見,以為是前來攔截 ,不由略顯慌亂。兩小股兵相遇,蜀軍勝在氣勢,魏軍人數居多。相持不下。 杜瓊在右峰望見谷底一大股魏軍與漢軍廝殺,雖相持不下,然而時間一久,對漢軍不利 。於是親率八百精兵來救。他分兵兩路:二百兵正面相助;自引六百兵繞過魏軍之後,從 敵兵背後掩殺。當此之時,魏將秦明見山路太窄,己軍人數多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就想分 出兩路軍,繞過漢軍,兩氣夾攻。他正分兵力時,杜瓊兩路救兵已到。漢兵三下衝擊,秦 明軍頓亂。 因漢軍共分出一千八百兵,來對付谷中魏軍,正面的防禦力度減弱不少。戴陵看出便宜, 催動大軍全力攻打。馬岱苦苦支撐。漢軍箭矢用盡,魏軍步步逼近。 姜維在左峰與魏軍格殺,這一股魏軍佔了先機,又是戴陵專門訓練 的山地戰好手,大有 死士氣概,對付起來著實不易。姜維身先士卒,死力殺敵,直戰鬥了半個時辰才將這五百 魏軍盡數殺絕。不等喘息,谷外又有六七十名魏軍攻上峰頂。姜維咬牙抵禦。 戴陵立功心切,攻打不息。從卯時一直打到了巳時。漢軍固然身疲力竭,魏軍也更是體力 虛脫。部將秦明渾身汗透,戰馬都在微微發抖。雖是正月,天氣寒惡,秦明卻已熱的散開 了衣甲,摘去了頭盔。秦明來到戴陵馬前,叉手施禮,說道:「戴將軍,我軍攻打多時, 已經無力,請將軍下令稍歇,埋鍋造飯之後再度攻城。」戴陵說:「『士可鼓而不可洩』 。我軍雖然疲乏,然而敵人也沒有休息。只要奮力攻打,敵人堅持不住,我軍必勝;要是 先行示弱,徒然增敵人威風,滅自己士氣。傳令下去,一鼓作氣殺上斜谷,擒拿馬岱、姜 維。否則決不收兵!」秦明不敢多言,只得照實傳令。 漢魏兩軍俱性命相搏,死傷慘烈。兩軍血殺到午時將近之時,徒然日光慘慘,陰雲覆蓋。 忽而北風大作,呼嘯山川,寒風刺人骨髓。 漢軍經過死命拚殺,殺滅了谷內魏軍。然而谷外魏軍趁勢攻佔了不少據點,形勢嚴峻。 左峰峰前,漢軍傷亡慘重,魏軍從多出缺口突破。約一百餘魏軍揮舞盾牌、長刀殺上來了 。姜維渾身血染,眼冒精光。他見魏軍來勢如潮,全身一震,大喝一聲,甩掉鐵盔,挺槍 躍下,大殺一場。魏軍見此將捨命搏鬥,英勇無敵,大是畏懼。勉強衝殺一陣,被後面蜀 軍就勢一沖,轉身便敗。姜維大叫:「有膽量者,隨我將敵兵一氣趕到山底!」漢軍齊聲 大叫,一路把魏兵趕下半裡地,才穩穩的走回陣地。這一陣對沖,蜀軍個個奮不顧身,奮 勇爭先。魏兵駭然失色,裹在山底,一時竟不敢再上。 姜維趁著敵軍暫時不敢來攻空歇,叫重傷的士兵退後,有行軍大夫緊急救治。 卻說姜維急速下到谷底,來見馬岱。那馬岱在寒風之中敞開胸甲,舉一口三尖兩刃刀,鏖 戰魏兵。姜維趕到馬岱近前,說道:「仲岳,魏兵攻打甚急,若司馬懿更遣援兵,我軍難 保。」馬岱砍翻一名魏卒,回頭問:「伯約有何良策?」姜維說:「我軍今日一戰損失大 半,把守此處雖然總領斜谷路口,然而路口、山段頗多。陣地太大,大費兵力。所謂『兵 分而弱』。我們當另擇陣地,集中兵力,才能穩妥。」馬岱說:「那以伯約之見,我軍當 移兵何處?」姜維說:「谷內有一處奇險關口,名叫『縛龍台』,離此只有十五里路程。 可立刻移兵縛龍台,以利堅守。」馬岱別無意見:「不管把守何處,我等不得丞相命令誓 死不回漢中!」姜維說:「請仲岳將軍先帶傷殘軍卒退守縛龍台,我在此處阻敵。馬將軍 到得縛龍台,可於高處放火為號。我再領兵緩緩而退。」馬岱急忙阻止:「伯約如何輕視 我?馬岱不是膽小之人!你領傷兵退下,此處該我堅守!」姜維大聲道:「形勢危急,容 不得你我爭執!我知馬將軍不是膽怯之人,然而,馬將軍在蜀中日久,眾軍皆服。若馬將 軍有失,恐我大軍心志渙散。我姜維剛剛歸漢,一人難掌大局。我死,漢軍不致崩潰;將 軍一死,漢軍不保!仲岳切勿再爭,速速轉移!」馬岱沉默了,他凝眉去看攻山的魏軍, 知道戰事已刻不容緩。他頓足叫道:「好!我馬岱先走一步,伯約小心了!勿負丞相之托 !馬岱去也!」姜維拱手相送。 馬岱橫刀綽馬,把一千八百餘傷殘漢軍盡數移出陣地,向縛龍台轉移。馬岱把這些兵卒分 成三隊:,沒有受傷和受創最輕的士兵為第一隊,當先開路;傷在上身,尚能自己行走的 為第二隊,沿途搜索武器和殘剩的糧草;受傷最重、昏迷不醒、傷在腿上難以行走的為第 三隊,隨後緩緩跟來。 馬岱親自領著第一隊當先探路。這支兵雖然都是蜀人,慣於行走山路,十五里路程放在平 時不過一頓飯功夫。可是,現在廝殺半日,人人疲憊。這十五里路走得很不輕鬆。閒話少 敘,這隊人馬穿山越林,尋徑前行。足足趕了大半個時辰,才來到一處險要關口。馬岱當 先闖上,他舉目遙看群山,不由說道:「這就是縛龍台。果然是個險峻關隘,我等在此嚴 守,魏軍絕難通過!眾軍點火,叫姜將軍快撤到這裡。」十餘名漢軍立刻登上縛龍台高處 ,搭成柴堆,就上面放起火來。寒風中,烈焰飛騰,直刺雲天。 姜維、杜瓊領著漢軍大戰戴陵。魏軍疲乏,傷亡加劇,攻勢略減。狠殺到未時,姜維望見 身後遠處山谷中火光衝天,知道是馬岱信號,便想了一計,要穩穩當當的吧軍卒轉移過去 。姜維乃對杜瓊說:「伯瑜,你立刻帶一半人馬稍往後退,佔住一處地勢等待。我在後面 迎住魏軍。等你利穩陣腳,我正好引兵到。」杜瓊不加推辭,說道:「將軍小心,末將去 了。」當即引軍向後佔下一防線。 戴陵看見漢軍撤退,以為其軍已亂,心頭大喜。把所有能戰之兵壓上,數十路兵同時攻上 。戴陵大喊:「蜀軍傷亡殆盡,今要棄地而逃,快快攻打!」喊喝聲未住,戴陵高舉開山 斧在大軍之後,發威猛衝。 姜維放棄了所有據點,把五百餘漢軍集中在谷底,分成五隊,第次抵禦衝進來的魏軍。前 隊剛退,二隊補上;二隊才退,三隊填充…..如此粘著戴陵軍,一步步往縛龍台退去。谷 內狹窄,魏軍雖然遍佈山野,卻無法同時趕到第一線,同漢軍交戰。 姜維退到一處高地,魏軍四面遠遠圍攏過來。姜維鼓舞士兵:「眾軍休慌,後有杜將軍、 馬將軍接應,可且戰且退。」魏軍漸次衝到近前,把這路漢軍圍在垓心。姜維左右衝殺, 不能突出。多虧山勢擋隔,漢軍雖然被圍,每次能衝到身前近戰的只有四五百人。 危急時刻,杜瓊軍出現在魏軍背後,其憑高而下,勢如決堤,魏軍如麥田突遭冰雹般,四 下倒去。姜維順勢大殺一陣,與杜瓊合併一處,衝了出去。魏軍見蜀軍撤向谷內,反身又 追。姜維、杜瓊奔跑一陣,趁魏軍不備,又反身回戰。急殺片刻,魏軍稍退,漢軍並不追 趕,回身復走。如此打打走走,耗了將近一個時辰,終於摸著了縛龍台的崖壁。 馬岱在縛龍台上望見一支軍隊似快箭脫弓般飛來,知是姜維趕到。其後大股魏軍烏雲鋪天 也似的追逐。馬岱見姜維軍到,極為喜悅。他加手於額頭,向天拜謝:「伯約平安退身, 此天不滅我大漢也!」當即領了三百休養了一個時辰的精卒,飛下縛龍台救應姜維。魏軍 一則苦戰一整天,早無力氣;二來地勢險惡,望之生畏;三則天色漸漸昏暗,魏軍已無鬥 志。望見高處又殺出一支漢軍,不顧戴陵軍令,一哄而散。馬岱、姜維合兵一處,齊上得 縛龍台來。 戴陵收住人馬,催馬到得軍前,遙望縛龍台。他一看之下,脫口讚道:「此處真有困住蒼 龍之險!我軍急切不能攻打,天色將晚,且讓大軍休息一夜。卻遣聯絡使者回報司馬都督 軍情,明日再作商量。」 這縛龍台乃是斜谷兩邊山脈聯結之處,當中截斷斜谷東西路口。山勢抬高,孤兀於眾山之 上者,便是縛龍台。縛龍台只背後與山脈相連——上縛龍台,尋路向上不三里,山勢便開 始低緩,徑直下去,便出得斜谷。而其左右二面之下都是百丈高崖。縛龍台正面斜下就是 魏軍所在,與縛龍台只有一條蛇曲小徑相通。這小徑只容得五名步兵並肩行走,其兩側則 是萬丈峽谷。 漢魏兩軍隔著峽谷相對,為防對方夜間略陣,都在那條小徑的路口佈置了重兵巡哨。 到了申時,日頭隱沒,群山被夜幕籠罩,黑沉如鐵。縛龍台上,除了一百名身強力壯的哨 兵還在站崗,十幾個隨軍醫官在為傷員療傷,已然是空寂無聲。 姜維、馬岱、杜瓊匆匆用了膳食,聚在篝火旁議事。姜維說:「我們已經在斜谷堅守了五 日,丞相和西城百姓應該已退回了陽平關。一兩日內,必有丞相召我等撤回的令函。今日 雖然折損幾大,總算是不辱使命。」馬岱說:「自街亭一敗,我軍局勢逆轉,多有不戰而 逃竄者。今日一戰,足以挽回我大漢軍威了。」杜瓊說:「多虧了將士不畏強敵,奮勇殺 敵,才挫敗敵人攻勢啊。」 姜維往火中添了些柴草,說:「我軍此刻最不利的並非魏軍勢眾,乃是軍中糧草斷了。從 明日起,只能斬馬為食了。」馬岱也為糧草發愁:「今日形勢危機,我沒有顧得多帶軍糧 。所幸軍中還有戰馬一百多匹,節制而餐,尚可支撐兩日。」 姜維點了點頭,他撂下此事不提,向杜瓊說道:「我有一事,還請伯瑜務必照做。」杜瓊 說:「伯約有事,但說無妨。莫說來斜谷之前,丞相曾明令大小事務均聽仲岳、伯約二位 將軍吩咐;便是丞相沒有此令,只要是伯約說出來了,我杜瓊也當照辦。」姜維聞言,哈 哈一笑,說:「仲岳嚴重了。我想,等丞相撤軍命令一下,我軍後撤,司馬懿必藉機追趕 。到時候,我軍中的重傷兵勢難走脫。所以,我想請仲岳就於今日連夜,把傷兵帶回陽平 關。」 杜瓊尚未回答,馬岱接口說:「伯約所言極是。我一旦撤走,帶著傷兵,大是妨礙。卻當 先做打算。」杜瓊說:「話是有理。但是,讓我回去送傷兵,留二位將軍在此干險。杜瓊 不能從命。伯約,該由你送傷兵回去。你受丞相賞識最重,你若有失,丞相必然傷神。望 伯約三思。」姜維搖手道:「伯瑜,不是我要在軍前貪功,獨讓你回去。實在是形勢所逼 。」馬岱說:「不必說了,我知二位都是不甘在人前示弱。既然如此,咱們抓鬮以示公平 。」 杜瓊聽馬岱這麼一說,失笑道:「話到了這份上,我也不便再爭。就依了伯約將軍,我回 去送傷員。哈哈,杜瓊今昔已有五十八歲,不敢跟少年將軍爭先了。哈哈。」言語間頗有 感慨年歲之意。馬岱、姜維都讚道:「老將軍年近六旬尚如此忠勇,何況我等!」 是夜三更,杜瓊悄悄點兵,把一千傷殘,失去戰鬥力的兵卒集中到縛龍台之後,告知將帶 他們連夜撤回漢中,以防得他日後撤,照應不及,作了魏軍俘虜。杜瓊令這些傷兵只帶護 身腰刀,一日口糧,輕裝速撤。姜維怕有閃失,欲遣四百生力士卒護送。杜瓊堅持不受: 「伯約,敵人人多勢眾,斜谷正是用人之時,我怎麼能多帶走四百壯士?」姜維說:「斜 谷西側為魏國武都郡,南邊是陰平郡,萬一有敵軍散兵據在陽平關北路柞道,我恐伯瑜冒 險。是以派精壯兵護送。再者,路途艱險,這些為國流血的壯士,行動不便,該當照看。 」馬岱也說:「伯約所言不差。伯瑜就不要推辭了。」杜瓊見二人關心自己安危,很是感 動,不忍冷其熱心;亦擔心前路有魏軍或匪寇。便不再執意推辭,點起軍兵,望斜谷西口 而去。 卻說第二日將近辰時,戴陵領了四五百騎行到崖邊,向上探看地形。雖然他昨日已經看過 縛龍台,但當時烏雲遮天,日色昏暗,看不大明白。現在天氣晴朗,寒風不起,所見地勢 竟比昨日黃昏猶險惡百倍!戴陵一看之下,倒退了三步,長嘆道:「縛龍台如此崔嵬,縱 神兵亦難以攻打!」 你道那縛龍台地勢如何?縛龍台與魏軍據點隔著二里寬的千仞峽谷,中間只有一條小徑通 連。這條小徑通到縛龍台的那頭,被一塊巨石阻住。那石頭乃是烏黑玄武岩石,堅實無比 。高有二丈三尺,長近十丈,厚有五丈餘。巨石正前有一門形豁口,高只有一丈二尺,寬 僅容三名虎賁軍士並肩通過。巨石正面光滑平整,不可攀援。漢軍十餘人守在巨石豁口中 ,真個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巨石頂部也甚為平整,姜維、馬岱親代三十名死士 守在石頂。縛龍台前部以這巨石為中心,左右各只延出七八十丈長,再向外延伸便是深淵 。三百名漢軍手持弓箭把守在縛龍台巨石兩側。原來,姜維見縛龍台地勢狹窄,易守難攻 。不消許多兵防守,便分兵為三隊,每隊四百人,輪流守把。一隊禦敵,兩隊休整。如此 輪替,以養軍力,作持久之態。 戴陵看罷,嗟嘆無計。秦明勸道:「將軍勿憂!此處漢軍不過是斷後的一支孤軍,久戰無 糧,必然自亂!」戴陵說:「我豈不知!適才聽到蜀軍營中戰馬哀鳴,當是蜀軍已然斷糧 ,斬馬為食。這股頑敵,不比尋常,乃是死節之軍。即使斷糧,也沒有『自亂』之理。況 且拖延時日,如何截得住諸葛亮老兒?」秦明心中不樂,問道:「將軍高見!如此,我軍 該當如何?」戴陵說:「遇這等關隘,便有百倍雄兵也是無用。昨日之戰,我軍不得地利 ,所受折傷三倍於敵。今日若死拼,折損更大。該當如何,我已派人去請司馬都督。等都 督駕到,再作定奪。」 秦明又奏說:「不如先擂鼓吹號,吶喊鳴金,可壯我軍威,擾敵軍心。」戴陵大笑:「此 徒勞軍力之舉,蜀軍既能堅守,其區區恐嚇所能驚擾?」秦明滿面羞慚,怏怏而退。 過不到頓飯功夫,司馬懿父子策馬到了縛龍台前,八百金甲武士前後擁護。戴陵、秦明下 馬相迎。司馬懿說:「此處情況我已知曉,確實強攻不得。折損若重,將功不及過。馬岱 、姜維,今番,我雖擒不得諸葛亮,誓抓你二人方回。」戴陵問道:「莫非都督已有良策 ,可破縛龍台?」司馬懿說:「前後我軍被阻隔了五日,諸葛亮多半安全撤回漢中去了。 然而,我非抓住這一路蜀兵,生擒馬岱、姜維不可。縛龍台正面難以攻克,我當另尋他徑 ,迂迴殲敵。」戴陵又問:「都督知道別有路徑可上縛龍台?」司馬懿笑道:「馬岱、姜 維善於用兵,必知地形利害。若縛龍台總當斜谷,他必然早守此地。既然他初始不守縛龍 台,那就證明縛龍台不是『千古華山只此路』,一定有別的路可以繞過縛龍台。我已經挑 選附近天水、武都、陰平百姓為嚮導,到各處探路去了。等探得路徑,我分兵數路,把縛 龍台四面困死,看馬岱、姜維如何走脫!」言畢,司馬懿大笑不絕。戴陵等俱稱妙計。 縛龍台上,姜維、馬岱見司馬懿不來攻打,心中起疑。馬岱說:「司馬懿今與我隔谷相望 ,卻不見動靜,恐其有詐。」姜維道:「莫不是司馬懿欲投別處路徑,來圍我軍?若如此 ,我軍危矣!司馬懿只消探得一兩處路,令大軍困死縛龍台。我軍一千二百多口皆難活命 了。」馬岱驚道:「徒死不益,不若退去——縛龍台正面艱險,其後卻是平緩的很。魏軍 若繞到背後,我軍便失去地利。不如趁魏軍未得其便,我先移出縛龍台。」 姜維苦想一陣,亦無萬全之策,只得同意。他對馬岱說:「姜維亦想不出他法,只好如此 。仲岳年將五旬,連日苦戰,合當回軍;姜維正當年少,該當斷後。我只需一百兵,便可 保縛龍台無恙。仲岳可放心速撤。」馬岱聽了,怒道:「伯約以為馬岱老乎?汝獨不見當 年黃漢升刀斬夏侯淵,今時趙子龍年逾七十力殺五將!不要你斷後,我原當之!」姜維連 忙說:「非言將軍年老,只是關係重大,恐仲岳體力不繼。」馬岱爭道:「我今年四十有 八,戰死無憾。伯約年少,正大有所為,身處險地,或不幸...唉,誠為可惜。勿要爭奪 ,你直管去移軍便了,我非斷後不可。」 姜維一時無語,看了看馬岱,見他臉面浮腫,雙目赤紅,手頸之上創口無數。心想:「我 若以少年之軀不能斷後,反讓馬將軍身臨險地,回得蜀地,和面目對蜀人?我當激他一激 。」 只見姜維將頭盔摘下,擲之於地,佯怒道:「姜維雖然剛剛歸漢不過二百六七十日,然而 素敬仲岳為人,亦敬將軍家世。不想仲岳卻以姜維為新降魏人,不敢用我為合後!汝何故 輕慢姜維?我雖新降之人,卻有不屈之志,你何疑我?」馬岱見姜維動怒,自己的火氣便 消減了,解釋說:「伯約休要生氣。馬岱並非懷疑你,只是惱你眼我年邁罷了。既然伯約 把話說到這等份上,馬岱不敢再爭。便由我引主力後撤。我在前面等著將軍,切莫來遲! 」姜維見馬岱答應,心中暗喜。 姜維說:「仲岳,再向西四十里便出了斜谷。你可不要退得太過,違了丞相軍令。」馬岱 知是姜維是說笑,當即答道:「不勞伯約提醒,馬岱不是無心之人。」 馬岱在縛龍台背後集齊了一千軍,就待出發,他又上得當道的巨石頂部,來辭姜維。馬岱 說:「等翻出後山,我必屯軍於斜谷總路,不叫司馬懿得過。」姜維說:「我在此堅守兩 日,兩日之後,我解軍去尋你。你可沿途留下暗號。」馬岱點頭記下。 他轉身躍下巨石,領軍要去。姜維相從,往後走來。見了眾軍,姜維不悅:「仲岳,先前 說好,只留一百兵與我便可,為何多留一百?」馬岱說:「魏軍有十萬兵,伯約只帶一百 兵抵禦,我不放心。伯約休要逞強!本當我來斷後,卻聽你的話而引兵他去。此事你卻非 聽我不可!」姜維只好任他調度。因軍已無糧,馬岱只帶走了十匹戰馬。交革已畢,馬岱 驅兵出縛龍台之後。姜維仍舊擋住縛龍台,掩護主力轉移。魏軍不知虛實,並未攻打。 馬岱令著路軍不得停歇,搜山探淵而走。是時,氣溫驟降,冰冷徹骨。北風肆虐,但過山 口,則風如刀割,眾軍情狀極苦。山路艱險,漢軍皆踉蹌而行。 一路跌撞起伏,走了十里,漸漸平緩開闊。走這等山路十里,比平地行一百里還勞苦的多 。馬岱乃令軍士暫歇,吃些干糧,將養力氣,再作行軍。 漢軍停留了小半個時辰,正要前行。忽望見遠處山坳深處,草木大動,有兵卒報知馬岱。 馬岱登高一望,駭然道:「不好!魏軍已經繞到了縛龍台山後 ——酷寒季節,谷內沒有 大群野獸出沒。觀遠處林木搖動之勢,定是大谷魏軍攀援山路,扶搖樹木所致。敵人來得 好快!」邊上小兵問道:「將軍,我們是繼續撤推,還是返回固守縛龍台?」馬岱腦筋飛 轉,說道:「不能返回。若魏軍望見我軍返回,是暴露形跡於敵人。為今之計,只有火速 撤出魏軍包圍圈,與魏軍合圍之外,另立堅壘,才能與姜將軍相呼應。」言畢,馬岱急令 軍士動身。一面遣二十名軍卒回縛龍台報於姜維知曉;一面挑出三十名剽悍善走士兵,帶 盡十匹戰馬,脫離軍隊,直往陽平關探看丞相消息、向丞相回報軍情。 卻說司馬懿正與二子在營中談笑風生,忽探馬來報。司馬懿令放探馬進賬。問時,那探馬 報說:「秦明將軍在縛龍台山後,窺見大隊蜀兵往西路行軍。秦將軍匯聚幾處分隊,緊追 了上去。」司馬懿令探馬下去,對戴陵說:「這一定是蜀兵害怕我抄到縛龍台背後,把它 困死,所以將主力搶先撤了出去。戴將軍可率五千輕騎從後追擊,與秦明共殲蜀兵。」戴 陵起身接令而去。 司馬師見父親沒有趁蜀兵主力撤走的時機,攻打縛龍台的意思,便忍不住說:「父親,今 蜀軍主力即已撤走,何不趁勢攻佔縛龍台?」司馬懿笑道:「《孫子》曰:『不知地之可 戰與不可戰者,不知兵』;『前隘後重者,為圍地。』『窮寇勿迫,圍地勿攻。』又曰『 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拔。』不可依仗我軍兵多,便欺蜀兵無能啊。縛龍台所強要攻打, 終可以打下,而我軍死傷亦將四十倍於敵。這種賠本買賣,哼哼,司馬懿不為也。」司馬 昭揮手說道:」父親所言既是。我看縛龍台不必動它,等盡斬了蜀兵主力,看縛龍台守到 幾時!「 三人相視大笑。 按下斜谷紛爭不說。卻說馬岱調遣的那三十名剽悍魁偉,擅長腳力之兵,分做三路,走條 路,馬不停蹄,趕往陽平關。但說三路人中有一路速度快極,一個時辰走得山路十里。這 一小隊蜀兵有九人。都是南中「板楯羌」蠻人,自小在窮山惡水之地長大,與陡峭崖壁上 往來如飛。其人皮糙肉厚,極有耐力。慣於長途跋涉。這九人脫開主力用為尖刀,甚是得 力自便。走得五個時辰便出了斜谷。雖已是戌時光景,夜幕大起,然而羌人極是淳厚,不 加消停,奮起趕路。 九人一路南下,橫穿武都,來到陽平關不遠,被一股人馬阻住。急看去,見打得是漢軍旗 號,方才安心。原來,諸葛亮北伐中原,恐魏國攻打後方,特派後軍屯駐陽平關,左軍鎮 守沔陽、定軍山。這兩路軍聞聽諸葛亮大軍受挫,日夜派人馬前出五十里巡邏,一者接應 丞相敗軍,一者防止魏軍偷襲。這一路蜀軍乃是守陽平關的大漢後軍。由後軍領兵使、安 漢將軍、領建寧太守李恢統率。安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呂義為副將。 這哨漢軍領了九人來見呂義——李恢守在陽平關上,呂義在關前十里設有營寨。因見九人 有重要軍情,故而不及上關,徑來呂義大營。 不多時,九人來到營門前,只見大營扎於高地之上,營前鹿角極多。壕溝之內,石牆之上 無數漢軍持弓荷箭,嚴正以待。大門正下,一員大將勒馬遠望。只見那將身材健碩,細目 長髯,全身戎裝,作整裝待發之狀。九人中有一人認得此將,因心中焦急,顧不得禮數, 從隊列中闖出,拜倒在此將馬前,大哭道:「魏延將軍,馬仲岳將軍、姜伯約將軍據守斜 谷斷後,奮敵曹真、司馬懿,殺敵無數,今兵少糧絕,不得已遣我等回陽平關求救。萬望 將軍即可發兵救援!」 魏延聞言長嘆道:「縱橫殺場三十年,未遇今日之敗績。思之令人慚愧!先帝在世之時, 常撫慰勉勵我魏延,不想這一戰竟喪地辱師,壞了一世英名!馬將軍現在當真危及?」這 板楯蠻出身的羌兵哭道:「馬將軍、姜將軍為掩護大軍後撤,死據斜谷。如今兵卒多傷, 軍糧已盡,不能持久。若魏將軍不肯相救,則斜谷守軍斷無生還之望!請將軍即可相救啊 !」 魏延心中很不是滋味。自己向以蜀漢第一大將自居,卻先於姜維、馬岱撤離前線。這些天 來,他又愧又恨,恨不能歷時統一支兵北上雪恥。只是不明敵情,因子午谷、駱谷、陽平 皆是重要關隘,恐魏軍來寇,故未敢妄動。現在,聽得馬岱告急,他哪裡還能停緩?當即 叫人領著這九個板楯羌兵下去歇息。便馳馬回營,領了本部兵馬,就要出動。 魏延急匆匆點齊了五千本部兵,當先縱馬而走。忽高處一將飛騎趕來,蹄聲緊急。魏延不 由勒馬觀望。見那將周圍護著十餘騎,未到自己馬前,已連聲大叫:「文長稍歇!你要出 兵救援馬、姜,何不先與我商量!」魏延看出來是漢中太守呂義,答道:「軍務緊急,無 暇商議!」呂義急來到魏延馬前,說道:「雖魏將軍是前部督,丞相司馬,鎮北將軍;我 不過是後軍副領兵使。將軍非我屬部。然而,陽平一代乃我後軍佈防要地,將軍之去留, 怎可不與我商議?我為公事而問將軍,非為自己。還望將軍海涵。」 魏延本就是自傲之人,現又無比煩惡,怎聽得呂義囉嗦?不待他說完,魏延早已按耐不住 ,叫道:「呂義,你不過是漢中太守,蒙丞相厚恩,讓你暫領後軍領兵使副將,卻怎敢來 管魏延的去留?這漢中是吾等隨先帝,千辛萬苦從曹賊手中奪得,不是我苦戰先前,你如 今怎能在此安坐!今我引兵北進,也是為了國事,何用你來多嘴!閃在一旁,休得多言! 」魏延催馬從呂義身旁躍過,其後五千兵同時進發。 呂義無比氣惱,咬牙道:「人言魏延之驕橫,萬倍於關公。果然如此!我不過前來詢問他 如何救應馬、姜二人,不想被如此當眾羞辱!」周圍親信都來解勸。 不說呂義暗恨魏延,但說魏延引兵緊急行軍,一陣風般捲向斜谷。 魏延在馬上不住的催促兵卒:「不是馬將軍擋住司馬、曹真,爾等豈能享了這幾日太平? 今馬將軍告急,正是我等雪恥息愧之機,務要爭先。若就應不及,馬將軍歿於斜谷,我等 顏面盡失!快走!」 幸得這五千步騎兵,都是魏延坐鎮南鄭十二年來,從漢中各部隊中精挑細選的悍勇之老兵 ,曾隨魏延南征北殺,行軍乃家常便飯。大有當年吳起為魏國訓練的魏武卒之風。——魏 武卒,乃是吳起訓練的戰國中期,雄踞天下的精銳步兵。能身負七十餘斤,半日而走一百 里,尚有殺敵之力。 是以,雖魏延不住催促快走,這五千步騎並無乏疲之感。一氣行了將近百里,魏延見全軍 於冷風之中,冒汗如雨,心憐惜軍力,口中卻問道:「汝等每每自比先帝所練之白干兵, 不知陳到將軍在永安所統的白毦兵,真似你們一樣嗎?走了不過三五個時辰,行得八九十 里,便大汗如漿?」眾軍喝道:「魏將軍寬心,我等雖然出汗,確是愈出愈勇呢!」魏延 聞言哈哈一笑,大是得意。要知那白毦兵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時,是先帝帳下的精銳,蜀 國的上等部隊。自己的本部兵敢自比先帝的親兵衛隊白毦兵,魏延豈能不喜? 正走之間,一輕騎哨探迎面飛來,哨探急報:「前方二十里一股旗號不明軍行往此處。將 軍定奪!」魏延尋思:「旗號不明?有多少人馬?」哨探答道:「越而二、三千人,隊部 不整不齊,刀槍、衣甲俱不全整。不知何處兵馬。」魏延想了一想,說:「此必我前軍殘 敗兵卒。待我上前看是哪路敗軍。」 魏延遣走哨探,自領了數十騎向那路軍的來向迎去。行不十五里,果見一股兵浮現於山坳 路澗中。魏延在高處衝著這股軍大聲喊道:「我乃鎮北將軍魏延魏文長!來者何人?」不 多時,那路人馬里,一員老將拍馬當先躍出,他把刀掛在馬鞍上,抱拳回應:「末將杜瓊 見過魏將軍!不知鎮北將軍何往?」魏延雙手一推鬍鬚:「原來是杜伯喻,老將軍辛苦了 。你領命與馬將軍和姜維共守斜谷,為何卻在此處?莫非斜谷失守?馬岱、姜維何在?」 杜瓊說:「我軍傷亡很大,姜將軍和馬將軍恐撤軍時,傷兵來不能及時撤出,故先遣我領 著一千傷殘軍、四百護衛軍率先撤回漢中————他二人仍據守斜谷,當著司馬懿。」魏 延乃說:「原來如此。杜將軍可速回漢中歇息,我自將兵望斜谷救援姜、馬二將。」杜瓊 道謝過了,領了傷殘軍過去。 你道杜瓊先於馬岱派出的板楯蠻求救兵,為何反落後於它回到漢中?原來杜瓊這一路軍, 大半傷殘,專揀地勢平緩的路走,體力不繼,又是一千四百多人,通行同停。不若九人小 分隊,自顧憑力前行,機動靈活,可穿插於小道險徑。故而,杜瓊軍先撤的軍,反落在了 後撤的板楯蠻之後。 卻說魏延等得後軍趕來,下令稍歇,騎兵就馬上補充些水酒干糧,步兵亦在行進中草餐簡 食。全軍行到將次半夜,魏延令本部兵就地宿營,略養氣力。忽望見遠處一片火光於山路 深處隱隱綽綽,照耀夜空,不知多少人馬。見了這景象,才下馬卸甲的五千漢軍又跳了起 來,各持刀槍,作列隊臨敵狀。魏延卻腳步不動,緩緩說道:「眾軍休慌!來者絕非敵軍 ——若是敵人,即長途夜襲,定然是騎兵被重,今觀遠處火光之陣勢,卻是步兵隊型,且 混亂無形。我料定是我大漢伐魏敗軍。」魏延吩咐兵馬休動,隻身揮刀,迎著火光匹馬獨 行。 黑暗中,魏延縱馬趕了四五里,漸聞那火光隊列裡竟有女子、小兒哭聲。心中起疑,便要 大聲喝問。驀地,前面蹄聲鏗鏘,朦朧夜色下,二員將領著四五百騎兵,當前衝來。那二 員將離魏延尚有三箭之地,便齊聲喝問:「前面當道者,快通姓名!若有遲怠,休怪無情 !」 魏延聽到來人聲音,早知底細,仰天長笑道:「好威風的關興、張苞!我魏延可不敢遲怠 啊,哈哈哈。」 那二將確然便是關興、張苞。聽得前面是魏延,二人對視一眼,憤然催馬徑到魏延馬前。 魏延手撫鬍鬚,斜視著二人,問道:「汝二人從武功而來,可知丞相安危?」關興冷冷說 道:「文長乃我朝老臣,勞苦功高,如何反問軍務於我等?」張苞更是大喝:「汝乃我大 伯先皇之重臣,受恩極重,街亭一戰,失地喪師,何敢立馬與俺面前!」 魏延羞愧無顏,氣得長髯飛動,沉聲道:「娃娃,我敬你二人名將之後,好言想問,爾卻 如此傷人!我身無寸功而敗,也不見你二人建立甚奇功來!」關興一聲冷笑,閉口不言。 張苞喝道:「小爺不能建功立業,皆因你兵敗陷大軍於危境!」魏延大怒,面如鋪霜,咬 牙道:「好你個不知厚重的小輩,敢在魏延臉前撒野!你敢再調辱,休怪魏某無情!」 張苞圓睜虎目,振動雙臂,把一桿長矛舞得如烏蛇盤亙。不住口的叫道:「料你魏文長多 大本領!休倚老賣老,張苞何懼!」魏延怒目而向,強壓怒火,雙肩突突顫抖。關興雖也 恨魏延撇下大軍,獨自逃回漢中,故一見魏延,忍不住搶白他幾句,以洩不滿。現見魏延 、張苞勢將火並,便橫馬於二人之間,說道:「功過是非,自有丞相和皇上評斷,我們大 不必私下爭恨鬥惡,公事成卻私人仇恨。」 魏延道:「武將以司軍兵存亡為巧,不以鬥嘴顯能。今我率軍去救馬岱、姜維,必叫你知 我本領!」張苞不依不饒:「縱救得馬、姜,何能消坑陷大軍至辱?」 魏延氣得三屍神暴跳,眼射寒光。他大叫一聲,陡然揮刀,掄頭直劈張苞。張苞舉矛急往 外封,卻哪裡來得及?他長矛尚未碰到魏延的大刀,早一股勁風籠罩頭臉,寒森森的刀刃 依然橫架頸項。張苞素知魏延之勇,卻不知他身手如此,捷過鬼魅!不禁愕然,頓時呆呆 愣在當場。 關興在一旁看見魏延揮刀,心知不妙。大叫:「住手!」同時,猛的舉刀架格,待手中青 龍刀碰到魏延的鐮刀,張苞的頸項早已被抵住了。關興與張苞情同兄弟,見他有性命之急 ,冷汗淌出衣背。他急急叫道:「你若敢下毒手,關興誓以性命相拚!」魏延一動不動, 直勾勾瞪著關、張二人 ,額角、手背青筋盡突。 張苞微微愣怔了片刻,即回過神來。他哈哈大笑:「趙寶技不如人,死故當然,不辱門風 。不似某人,身懷絕技,畏敵如虎,卻好殺自家彰顯武威。當真可笑!」言語、神色間全 是不屑。魏延冷冷說道:「娃娃,以為爺爺不敢殺死你?好,魏延豁出性命,先殺了你這 目無尊長的小輩,再向天子請罪便了。」說著,便要舉刀。 關興拋了青龍刀,急速揮雙臂死死抱住魏延大刀。魏延用力回奪,拉的關興連人帶馬左搖 右晃。關興只是不丟。張苞見狀,急催馬倒退五步,立獲自由。他見關興捨命相護,心中 大是感激。拍馬挺矛來夾攻魏延。 二人所帶的四五百騎兵,俱是心腹。見主將險些喪命,現在憤然動手,也吶喊一聲一齊圍 了上來。 魏延冷笑一聲,全不在意。他奮力握住刀柄,要甩脫關興。魏延沉聲道:「撒手,你與我 撒手!」關興弓著腰身,死力扯住,絕無防守之意。魏延臉上青氣一閃,他大喝一聲,雙 膀角力,往懷中猛力一拽。關興不由自主,向前一載。但覺肩膀生痛,兩臂一齊脫臼,再 也抓握不住,鬆開了雙手。張苞才到近前,魏延穩穩的提刀廝殺。 適才,張苞一招就被制住,實是沒有料到魏延的動作如此之快,一時疏神即被制住。而此 時,張苞主動進攻,奮力相鬥,才顯出了真本領來。他一面廝殺,一面喝退圍上來的軍校 ,要獨戰魏延。二人酣戰三十合不分勝負。關興大聲呼喊,要二人住手,哪裡管用來? 正當緊要,忽聽一人在遠處厲聲呵斥:「好厲害的大漢雄將!無能潰敗與外敵,赫 赫廝殺於國內!果然『卓爾不凡』!」 張苞、魏延聽到這一聲呵斥,心中都是一驚。臉上紅熱,彼此瞪視著罷戰退後。周圍 四五百騎兵一齊下馬,跪倒路旁。關興緩緩躍下戰馬,也跪在馬前。 那人又說:「咦,怎麼不打了?未見勝負,旁人曉不得哪個是英雄豪傑!」二人聽 了,坐立不安,都跳下馬來。張苞跪向那人,請罪道:「張苞魯莽,讓丞相受驚了,請治 罪!」那人確便是大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但見他手持鵝毛大扇,端坐於四輪車上。前 軍都督張翼護在車後。其年,孔明雖將近五旬,又勞師北伐,敗於街亭。卻仍然風神俊朗 ,意氣昂揚!黑暗中雖然看不清面容,然而一雙眼睛卻似朗星銀光,浩然之氣隱現其中。 魏延見了諸葛亮,心中顯示一喜,跟著一陣後怕:「若丞相天數竟到,一戰死於亂 軍之中,或被魏敵所擒,我等隨征敗將俱落千古罵名!天幸丞相完體而歸,是蒼天不滅我 漢朝也!」想到這裡,魏延把刀定在地面上,快步走到孔明車前,躬身行了一禮:「丞相 無恙而歸,魏延之心可以安穩了。」 孔明淡淡一笑,先對張苞說:「再不可如此蠻撞,退在一邊。」他見魏延施禮,從 車上走下,扶住其手臂,問道:「文長可是要去斜谷救援姜維、馬岱?」魏延一呆:「丞 相何以知曉?」孔明說:「我大軍大部撤回,只石城右軍、箕谷趙雲一路軍、斜谷姜維一 路軍尚未撤出。今見你從此路行軍,必然是往斜谷而去,有何難測?」魏延稱服。 孔明見關興面色有異,問道:「漢昌,你怎麼了,受傷了?」關興說:「臂膀脫臼, 無甚大礙。」孔明手撫其背,以示安慰,遂傳醫官當場醫治。 張苞忍不住在一旁嘟囔道:「無甚大礙!哼哼,差一點被神勇無敵的魏延,當菜瓜 剁了!」魏延因有諸葛亮在側,不便發作,只說:「不是你們這些小輩辱我太甚,魏延很 能跟你們這些晚輩翻臉?」 孔明輕搖羽扇,一指張苞,笑罵道:「好你個張苞,當真嘴不饒人。街亭之戰,文 長並非當面主將,雖然有失計較,卻不可責之以全罪。而且,他既然領兵救援友軍,大有 慚愧贖罪之心,也是忠勇堪嘉。你就不要過分逼他了。」張苞這才不再說話。一直守在四 輪車後面的張翼突然說:「少將軍,你就別惹丞相了。遭此大敗,北伐化成流水,丞相心 中隱藏的愴痛,遠勝我等。你看丞相面色如常,實際是怕眾軍喪志,我等懈怠。強作歡顏 ,強作振奮之態,勉勵軍心罷了。你如何不體諒丞相,還在這裡惹動軍心?」張苞聞言, 頓覺羞愧。仔細打量丞相,才看到孔明髮髻微亂,鬚髮絲絲斑白,竟有老垂之態!眼睛雖 仍然炯炯灼彩,卻有幾條魚尾紋,從眼皮爬上了額角。他看著看著,鼻子一酸,險些落淚 。大悔自己魯莽。 諸葛亮望望張翼,示意他不要多言。他轉身看看魏延,心中稍稍嘆了一口氣。 魏延謝了孔明寬解之情,問道:「右軍五萬將士遠在石城,深入腹地,能否全身而 退?」諸葛亮說:「我在天水時,就已派人到石城聯絡馬忠、張嶷,令其虛張聲勢,散佈 謠言,佯攻秦川,調動魏軍;又放風『西羌國王徹裡吉,感念我不殺雅丹丞相之恩德,得 知我兵臨危境,大起羌兵十萬,入寇西平,要拔取武威、金城,來救我軍』。調動狄道魏 軍。我右軍可趁此撤回。魏將軍不必擔憂,右軍必能無恙而回。」 魏延轉頭望向流水般行過的隊伍,問道:「何以軍列之內竟有小兒、女子之聲?」諸 葛亮說:「我到西城轉移軍器糧草,該城有一千二百戶百姓願遂我軍同回漢中,自有男女 老少相行到此。」魏延再無疑問,拱手道:「丞相遠道回國,便請會師將息,斜谷之兵, 自有魏延救之。」孔明點頭:「斜谷有將軍救應,當可萬無一失。吾無憂矣。」他心中卻 擔憂著箕谷:「不知子龍下落如何?」 魏延又說:「救兵如救火。魏延不敢耽誤,這便領軍繼續前進。」諸葛亮一揮羽扇 ,說道:「便有勞文長了。」他轉身登上四輪車,率著這一支兵民偕行的隊伍,望漢中進 發。 魏延回身上馬,揮鞭要行。忽孔明從後叫住:「文長且慢!馬幼常可在將軍行列之內 ?」魏延調轉馬頭,說道:「自我敗回 陽平關,再未見馬將軍一面。我日日在關外營寨 中望大軍歸來,或許馬將軍在關上,也未可知。」孔明緩緩搖了搖頭,輕嘆一聲,深深的 失望爬上了他的臉龐。右手無力的抖了一下羽扇,兩個小童推著四輪車,自魏延之左走了 過去。 你道孔明遠在天水西城,如何回到了這裡?原來,那日孔明得到馬謖兵敗而逃,街亭、列 柳皆落入司馬懿之手的戰報,知道大勢已去,此次北伐不僅不可能成功,而且全軍有覆滅 之險。當此之時,唯有抓住最後戰機,與魏軍脫離戰線,全速撤回漢中,才能解救危難, 扶保大軍於水火,為大漢留下可戰之師。是以,孔明一面遣張翼南歸修理劍閣棧道,以利 大軍回撤;又令張苞、關興埋伏於武功山;一面親自率五千兵往西城搬運軍器糧草——— —蜀漢運糧路線,乃是自漢中北上走劍閣道,西轉出祁山,向北運至狄道,再由狄道轉至 街亭。當時孔明本打算進攻長安,所以部分糧草軍器新轉到了更接近前線的西城。孔明恐 其落入敵手,更為阻擋司馬懿,以換取大軍撤退的寶貴時間,這才不懼險惡,親往西城調 度。 等司馬懿領兵到了西城,被孔明以空城計退之。司馬懿剛退,孔明即領兩千五百兵,夾帶 西城一千二百戶百姓,約六千餘男女,急急向南撤去。因軍民並行,速度雖急而不快。五 日之後,關興、張苞從後趕上孔明,合兵一處,同回漢中。行了幾日,將到棧道,張翼已 領了五千兵停在半路,接著孔明,走陳倉山而入漢中。這才與魏延迎面相遇。 卻說孔明並張苞、關興、張翼統著兩萬軍民別了魏延,緩緩往陽平關而去。陽平關以北數 百里往來巡邏之漢軍,明崗暗哨突見丞相自北而還,無不歡喜,俱出來相迎。陽平關上、 關下營壘,大漢後軍領兵使李恢、漢中太守呂乂,聞聽此訊,盡領了文武百官大出、來迎 孔明。十餘日來,蜀漢兵將無不擔憂諸葛亮之歸從,今見諸葛丞相完體而回,盡皆歡喜若 狂。一時歡騰之聲震動山谷,戰旗飛飄,雲鼓雷動。李恢、呂乂望見孔明一支兵遠遠行進 ,不由撒馬向前,數萬將士四面奔跑簇擁而來。 孔明在車上望見,不由手撫鬚髯,嘆道:「我大敗而歸,何敢望將士如此擁戴?」 此時正當寒冬初晨,一輪圓日漸出雲海,明晰之光普照於四野。李恢、呂乂等擁到孔明周 圍,皆言雖有馬謖之敗,魏兵並無敢來寇關。又言後主劉禪自聞前方兵敗,丞相未能撤回 ,一日五次遣使催問。若三日之內再無丞相下落,便要遣李恢統大軍北上迎接了。諸葛亮 掃視著人群,動情的說:「陛下如此掛念,老臣何克以報啊!今日之罪何其重也!」 忽一人搶出人群,哭倒於孔明車前。眾人奪目視之,乃是右將軍高翔。高翔伏拜於地,大 哭說:「高翔無能,失陷列柳城於前,劫敵失利潰逃於後。罪大莫及,高翔請一死以謝罪 !」孔明右手一抬,羽扇在風中微微發顫,他開口說道:「高將軍暫退一旁,等我大漢軍 兵盡數撤回,自當公審。該賞該罰,我自有主張。」 李恢見孔明一遍遍凝視人群,似找尋何人,便問道:「不知丞相有何吩咐?」孔明輕搖羽 扇,問道:「馬幼常何在?」李恢與呂乂對視一眼,說:「馬參軍自敗回陽平,日日恐懼 流淚,坐臥不寧,我怕他畏罪自殺,已遣步兵校尉向朗護送他到南鄭了。」諸葛亮聞言不 由發怒:「堂堂參軍不思將功補過,不思援救主力敗軍,畏罪躲避於國中,誠為可恨!」 眾文武聽了此話,各個嗟嘆。 -- 〈祭伯約文〉孤冢泣懷朔 閱前朝,簡雋秋水,蘊秀書平襄舊事;誦蜀志,卷掩悲風,噙香吟青史遺文。憶將軍囊生 之昔,其為容,則蟠龍不足喻其貌;其為質,則鸞鳳不足喻其貴;其為武,則猛虎不足喻 其勇;其為性,則狡狐不足喻其智;其為義,則瀚海不足喻其仁。朝臣悉慕英賢,軍士咸 仰慧德。思天水城外,初逢一世知己,斜穀道中,始展平生之志。秋風乍凜,五丈原靈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44.214.5
hugo7935:頭推 02/20 18:04
solitaryooo:不錯耶!! 02/20 19:38
daniel3551:未看先推 也在忌日這天追思一下大將軍 02/20 23:36
pop3751:呼...花了快兩個小時看完 02/20 23:51
※ 編輯: m7cord 來自: 112.78.77.120 (02/2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