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考慮的點不同。 之所以可以肯認遺命理由有二:一、此乃史料所載。二、執行內容跟程序上都沒有太 大問題。只須補上「魏延因故無法出席」這個小小推測便沒什麼太大疑問,故不必直 接推翻史料、或設一個更大、更難解釋的陰謀論。 許多人著眼的問題點,都在於「楊儀能否憑遺令指揮魏延」。但我認為更應該考慮的 問題點在於「誰能夠真正把數萬漢軍撤回蜀中」。 北伐軍的狀況是,軍政領袖在陣前驟逝,諸葛亮想作的,絕對不是在軍陣裡交接權力, 這不是他能作的、也不是他應該作的。他今天把國中超過1/2甚至是2/3的軍力帶到五 丈原,次糟的情況是諸葛亮驟逝,接任者無力完成撤軍或無力壓陣,致使蜀軍總崩。 最糟的情況是,領兵權被圖謀不軌的人把持,直接帶槍投靠魏國。 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直接讓蜀漢大失血、丟漢中、甚至直接亡國。 所以讓次高的將領領兵,不會讓權力集中在一人,意即我說的雙重保險:第二高階的 人魏延持節監督楊儀到底有無執行撤軍、次高的楊儀分魏延的權以防其不撤、費禕、 姜維等人再作二層監督。 這是制衡、是權謀,就是要保證接任者乖乖把軍隊帶回家。無關接班。所以我覺得爭 論誰帶兵合理,基本上爭不出什麼必然的結論,因為這設計本身就是一個暫時的、互 相制衡的格局。 -- 再論撤軍。 這邊回頭再看「魏延到底為什麼沒有參與重要會議」,也許就沒這麼重要。 為什麼?我目前是傾向相信,諸葛亮跟魏延有過溝通、雙方都知道彼此的想法。諸葛 亮的遺命「若延不從」、跟儀等「揣延意指」反應都是如此,不像是完全不知情的狀 況。 所以,假設今天開會名單有魏延好了,後來諸葛亮一掛,魏延照樣可以講「吾自見在」 這種「老子就是要抗命」的話。他有沒有來開會跟是不是楊儀領兵,對他抗命不退的 意圖,也許都沒有太大差別影響。他就是想自己統率全軍繼續原地北伐、就是要直接 違抗退軍命令。 好,魏延他是個戰將,他也許就真這麼想北伐。但在諸葛亮、甚至是劉禪這些主政者 的立場,能這麼想嗎?前面已論丞相觀點。 從皇帝的觀點,今天一個非常信任的權相陣亡,副將表示想要直接繼承軍權、拉國內 1/2以上的軍力在外面跑。這個皇帝會怎麼想?這不是把國家命脈又交給另個人嗎?更 糟的是,這人還不太熟!不知道能不能信任!萬一就帶槍投靠魏國怎辦?皇帝有可能 這樣搞交接? 而且第五次北伐是取得什麼難捨的戰果、打下長安嗎?沒有。不過就在五丈原種了些 田,為了這些皇帝不收回1/2的軍力,冒這亡國的風險,值得嗎? 也許阿斗呆呆的,有可能這樣搞,阿斗真呆好了,唬得過下面的蔣琬、董允嗎? 萬一國中空虛不安、南中等各地又開始造反怎辦? 萬一國中空虛不安、東吳方背盟聯魏攻蜀怎辦? 萬一國中空虛不安、領大軍將圖謀不軌怎辦? 萬一國中空虛不安、…… 所以說,魏延抗命的根本原因:堅持不退根本莫名奇妙、沒有sense到極點。 基本上,我是不相信魏延腦包到這種程度。所以我覺得有「魏延陰謀論」。 想想看,拉了近十萬軍力在蜀魏邊界,對蜀對魏都是強大的談判籌碼啊! 所以,我看來有兩種可能: 魏延是腦包,搞不清楚狀況。 魏延有反意,想趁機挾軍自重。 -- 試著拉出來一點,從諸葛亮、劉禪這種主政者立場想想。魏延想直接原地承繼 軍權北伐,真的這麼合情合理、順理成章嗎?所謂「一人死廢天下事」到底是 誰想以一人廢蜀漢? ※ 引述《boman (暴 民)》之銘言: : 在討論撤軍問題時,要考慮以下 : 1. : 遺令的真實性,陳壽也只講這是在秘密的軍事會議中得出的,後繼也看 : 不到有人可以拿出遺令來命令魏延,當然也沒有史料是顯示魏延是趕不 : 及參與軍議,使這軍議得出的命令本身已經是個問題,以諸葛亮的權限 : 是可以不理魏延就開會,這樣的話必然會有諸葛亮確認的軍令留世,如 : 果趕不及寫也就只有當不存在。從諸葛亮行動來看,也沒有任何想撤軍 : 的想法,撤退是否就是他的意思,諸葛亮也可能報有「受恩過量,常恐 : 一朝隕沒,辜負榮遇」,因此唔覺得自己的生死是什麼大事自己的病死 : 沙場更可激勵蜀軍的斗志,可以參考張嶷出征時的辭表「臣當值聖明, : 受恩過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隕沒,辜負榮遇。天不違願,得豫 : 戎事。若涼州克定,臣為藩表守將;若有未捷,殺身以報。」 : 2. : 遺令本身的有效性,這個問題可能也是關鍵,諸葛亮的命令在他死後恐 : 怕就會遇到挑戰,持節不光是用來殺人,其代表的意思是節將能夠不用 : 事前上表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思行事,不然皇帝就沒有需要給予他的信物 : ,諸葛亮離世後,魏延的權限就不受限制,要重新部署按理也是合法的 : ,這是為什麼魏延找費禕聯書,好等諸將知道魏延已經成為新指揮官。 : 丞相雖是百官之首,但在軍中執法的權威不是丞相本身,是皇帝給予的 : 信物,只有皇帝才有決定權。用遺令來指揮節將應沒有效力,因此也不 : 存在違令問題,反而不服從節將的命令本身才是違令。 : 3. : 楊儀實際職務按現代軍制當只是掛准將或少將銜的副官,而且還是非正 : 式的,正牌軍務副官是費禕,要統領軍隊,在還有一堆少將、中將、上 : 將的情況下,這樣的等級是不夠格的,諸葛亮在生還可以依靠授權來取 : 得合法性,至少其他高階還是要買司令官的帳,人一死就沒有權可以授 : ,大家都只有按自己的官階爭權力。副官可不是副指揮官的簡稱,在軍 : 旅上副官相等于是秘書,等級與參謀長差遠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206.93
trymetryyou:我也認為孔明的安排及想法應是如此, 不違史料也最合理 08/27 04:23
trymetryyou:呢. 而覺得魏延可能真的只是一時腦包而已.. 08/27 04:24
※ 編輯: Sunjoe33 來自: 58.114.206.93 (08/27 05:03)
atana:魏延:幹,我只是提了個子午谷,大家就當我是丁丁。 08/27 06:30
waijr:一時腦包? 名將被暗算常常發生 鄧艾 鍾會 王鎮惡都是如此 08/27 11:02
ten9di9:燒棧道 堵中軍 不就是一時腦衝血嗎 別人沒法幫他做這些事 08/27 11:14
atana:第五次北伐究竟得到什麼樣的戰果,會讓魏延不想中離? 08/27 12:43
waijr:對 但這是反應 究竟楊儀和費禕同魏延說了甚麼 這已經不可考 08/27 12:43
waijr:說不定和衛瓘一樣 然而不一定每一國都有杜預這樣的人 08/27 12:45
syucha:要買雙保險,也是魏延+吳懿。楊儀還排在高翔吳班之後 08/27 13:32
eastpopo:應是考量楊儀沒有統兵,不怕他得了指揮權亂搞 08/27 13:44
eastpopo:楊儀若真的想亂來,底下有一票將領可以制住他。但兵權 08/27 13:45
eastpopo:給魏延,就誰也制不住他了 08/27 13:45
zeuklie:魏延就是官大 除了皇帝宰相 又有誰能制他? 08/27 14:09
zeuklie:而甚麼是亂搞?楊儀夷魏延三族又不是亂搞? 08/27 14:10
zeuklie:那個將領制住了楊儀公報私仇? 08/27 14:12
zeuklie:前面就提過了 就算不讓魏延暫代指揮官 又不想殺魏延 至少 08/27 14:14
zeuklie:用費禕王平或姜維 而不該用楊儀來讓楊魏不合傷害蜀漢國益 08/27 14:15
tenweli:樓上 可以再去想想那時這幾人在做啥~~ 08/27 14:16
zeuklie:反正跳過魏延很正當 用個廚子也正當 那讓穩健的人管事正好 08/27 14:17
zeuklie:諸葛亮下遺命前費禕姜維正在開會 王平也在北伐軍中 08/27 14:25
看來,還是有很多人在意到底是誰領兵的問題。 好,那回頭來看魏延到底是以什麼理由抗令的。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 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他這邊想表達的,有三點。 第一、自比丞相,要領諸軍。最起碼也是軍權接班人,一定要給他領軍。 第二、他打死不帶兵退回蜀中,要留原地繼續北伐。 第三、他不想幫楊儀殿後。 又不是只有不爽楊儀這個理由,如果只是這個理由,為什麼搓湯圓高手-費禕 這次沒能再河蟹掉?再說,就算今天領兵的人不是楊儀好了,也頂多排除掉第 三個理由。前兩個理由呢?拉費禕、姜維、王平、吳懿、高翔、吳班等人來, 有用嗎?楊儀那兩個字有沒有可能根本就是可以替換的? 他話中之意,很明顯就是要爭權。實在沒必要一直拉低到楊魏之爭,這種低層 次的問題。一直關注這種私人恩怨,我覺得根本就是一直在貶低魏延的IQ跟EQ。 再來,全軍不理他,照樣撤回。魏延領軍先至,居然還堵在南谷口,不讓蜀漢 軍回家。如果是楊魏之爭這種低層次的私人恩怨,魏延為什麼這時候還要阻止 蜀軍回家?他為什麼不趕在楊儀前回成都、面見皇帝告狀? 都已經快到漢中,第五次北伐基本上已經回到原點了。魏延這時候還想要攔截 北伐軍指揮權?可不要說魏延捨不得北伐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陳壽在這邊的解釋我覺得是貶低了魏延,他說:魏延就IQEQ低嘛,單純只是想 砍楊儀,沒有要造反的意思啦,私人恩怨、私人恩怨。 但,有可能嗎?我看到的卻是魏延抗令奪權的意圖,用全力阻止北伐軍回歸中 央體制、甚至不惜以寡擊眾、放手一搏。「冀時論必當以代亮」這句話更是有 深意,論,誰論?很明顯的,諸葛亮屬意推薦的接班人就不是魏延。 雖然魏延吃相難看了點、而且早早就被看破手腳,但總是個陰謀吧… 所以我才認為只有兩種情況: 一、魏延要不腦包、IQEQ低到極點,整天只想了結私人恩怨。 二、魏延有意趁諸葛亮死,自領軍權、擁兵自重,不過就是被看破手腳。 這兩種情況,諸葛亮都不可能交權給他。 今天有人說,魏延就是權大、大到可以直接接北伐軍亂搞,那諸葛亮交軍權給 別人制衡、下達必退指令、死活不讓魏延接權,不也是防的剛剛好而已嗎?如 果一味從魏延立場看問題,當然就一直覺得魏延作的事合理。楊儀夷延三族固 然是公報私仇,但魏延也真的作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還請平心而論。 若說都是諸葛亮給錯、楊儀接錯、王平砍錯、陳壽寫錯…千錯萬錯都不會是文 長的錯。 文長啊文長~何其有愛啊! ※ 編輯: Sunjoe33 來自: 111.184.34.128 (08/27 17:05)
tenweli:魏延:我最老我最大老大死了我來頂! 08/27 17:40
tenweli:劉禪:當恁北死人! 08/27 17:41
tenweli:如果只是楊儀的問題... 08/27 17:42
tenweli:為一人而不為大軍殿後,燒了閣道還和自己軍陳兵列陣! 08/27 17:43
tenweli:我還挺佩服諸葛亮可以統率這人的... 08/27 17:43
chosenone:呸呸呸 黑白講不行哦 諸葛武侯是神不會有錯的 08/27 18:05
chosenone:既然是神 鎮壓幾個妖魔精怪也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哦 08/27 18:07
buttery:人家魏延是大破郭淮持假節,反而諸葛亮是街亭揮淚斬馬稷。 08/27 21:28
buttery:怎麼看都是諸葛丞相比較有愛,明明是蕭何,大家卻當他韓信 08/27 21:30
buttery:羅貫中還刻意給魏延來個天生反骨的黑鍋背。 08/27 21:33
buttery:而且聰明如孔明,為了能讓蔣琬和費禕能順利接班,來個一桃 08/27 21:41
buttery:殺二士,會有這樣的陰謀論猜想也是理所當然。 08/27 21:42
tenweli:一桃殺二士,真當魏延是傻子? 08/27 23:31
ashirogimuto:楊儀都有不如北投曹魏的牢騷記下來了 08/28 00:06
ashirogimuto:被滅族的魏延反而沒有 08/28 00:06
ashirogimuto:要是魏延真有這種挾持的念頭 08/28 00:07
ashirogimuto:他的政敵還不大肆宣傳、陳壽還不多加幾筆? 08/28 00:08
ashirogimuto:怎麼看都覺得是你在厚誣魏延 08/28 00:08
tenweli:樓上也可以接受另一種可能,魏延超不爽楊儀,所以非但不當 08/28 00:10
tenweli:斷後,還比大軍先行,還燒了棧道,還在谷口陣兵堵人~~ 08/28 00:11
tenweli:那這樣的魏延似乎... 08/28 00:11
chosenone:樓上認為魏不是傻子不會中一桃殺二士之計 但又認為魏因 08/28 02:17
chosenone:不爽楊所以先落跑燒棧道再堵友軍退路 這好像怪怪的吧? 08/28 02:18
chosenone:做出後面這種舉動的人怎麼看都像笨蛋 就算他沒被楊殺死 08/28 02:19
chosenone:難道回成都還會有好下場嗎? 夠聰明還不如北投魏國算了 08/28 02:21
為什麼又回陰謀論調調了… 可以否定遺令是陰謀論的理由,主要有三: 一、遺令執行下來,沒有受害者。 二、遺令執行下來,沒有得利者。 三、遺令執行下來,最終仲裁者是皇帝。 如果遺令徹底執行的狀態下,魏延服令當第一殿軍、姜維次之,回蜀中,有人會因此 貶官掉腦袋嗎? 就算是遺令沒有被徹底執行,「若延不從命」的情況發生,也沒有說要打爆魏延砍他 腦袋啊。就只是不理他,大家還是退兵而已。魏延大可以北投曹魏、或加緊腳步提前 回成都,跟皇帝告御狀、提他想直接接權北伐、「丞相雖亡,吾自見在…」的論調。 遺令本身也不特有利誰。要賞要罰都操之在皇帝手上,諸葛亮該表的也表了、該交代 的也交代了。沒有受害者、沒有得利者、最後還要看皇帝臉色… 那麼,請告訴我,這個陰謀論到底陰謀到那裡去了? 遺令執行下來,的確最有利於某人,這人就是劉禪。劉禪終於掌回大權、隨其意願重 新支配權力、仲裁等等。 劉禪交權給諸葛亮,可以說被半強迫、被托孤的,現在諸葛亮死了,下令退軍、將軍 政權交回劉禪、重新洗牌、讓其自由支配,這樣處理算陰謀論?魏延到底有什麼被陰 謀的價值? 我知道,也許有人考慮魏延的利益,直接接軍權、統帥大軍、擁兵自重,升個大將軍 錄尚書事、領益州牧、開個府、進個九錫十命等等。或投魏投吳回頭攻蜀、說不定都 還能稱公當王。 麻煩這些人可不可以站在劉禪立場想想。 如果你是劉禪,你以前被迫交出去的權力,現在終於有機會收回來了,你會希望諸葛 亮不經你同意,直接又把這權力再丟出去給魏延或其他人嗎? 如果你是劉禪,諸葛亮掛了,你會希望魏延直接拉走你國家1/2的軍力,收不回來,只 能被迫千里綬權嗎? 也許,諸葛亮就是考慮劉禪立場,才堅持退兵。 魏延怎麼想,就不重複了,他當時的作為,就是想自領軍不退、趕著擋褒谷口不讓北 伐軍回成都。要怎麼解釋,就看個人的站什麼立場。 我只是覺得,魏延根本就沒有被陰謀設計的必要與價值。而且整件事情,他始終都有 作出選擇的空間,還有,希望討論者能提出點史料根據推論,不要直接加自己的預設 前提,說魏延政敵怎樣怎樣、陳壽又怎樣怎樣,有沒有這回事都不知道、這樣很難討 論。如果我的推論,有違史料之處,也請明指。 以上,一再重複的問題論點也都再提的差不多了,若有比較不同的論點、史料、立場 再討論吧。 ※ 編輯: Sunjoe33 來自: 111.184.34.128 (08/28 11:12)
ashirogimuto:既然不爽陰謀論,又為什麼用陰謀論厚誣魏延? 08/28 13:34
ashirogimuto:照你說的,史料沒有魏延挾兵就地買價的紀載 08/28 13:37
ashirogimuto:就沒有自己污陷魏延這樣打算的必要 08/28 13:37
siliver:但是,光魏延沒事把軍隊堵在歸軍之前,就真的是很誇張了. 08/28 14:38
siliver:說到底,他到底想幹什麼??奪指揮權??還是單純不爽楊儀?? 08/28 14:39
tenweli:不用厚誣啦,誰來告訴我,丟下原本的作戰任務不管,拋下該 08/28 18:37
tenweli:掩護的大軍,然後還燒了重要的軍事棧道,接著堵著谷口陳兵 08/28 18:38
tenweli:,這些該怎麼說明? 08/28 18:39
Sunjoe33:大大,你可以看清楚再回嗎?大大。我說遺命沒什麼好陰謀 08/28 19:21
Sunjoe33:的,我有說魏延也沒陰謀的空間嗎?遺命=魏延,安呢? 08/28 19:23
Sunjoe33:魏延若成功拿下軍權,利於誰?害於誰?相信並不難得知。 08/28 19:25
Sunjoe33:而且我也沒不爽陰謀論,史料怎麼寫,我依之推論而已,你 08/28 19:26
Sunjoe33:可以不接受,不過史料就載:魏延死活都要擋北伐軍回成都 08/28 19:28
Sunjoe33:固然沒有史料反駁私人恩怨說,也沒史料反駁奪權說啊 08/28 19:38
Sunjoe33:這兩種解釋對我而言是齊頭的,當然也歡迎提出其他史料~ 08/28 19:41
※ 編輯: Sunjoe33 來自: 58.114.194.180 (08/28 19:56)
chosenone:魏延歷史上的行為證明他是傻子無誤 那種行為只要稍有點 08/28 22:20
chosenone:腦的人都不會做 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可說 他郤搞成那樣 08/28 22:21
chosenone: 選 08/28 22:21
kingstong:話說根據記載魏略和三國志兩造說法根本天差地遠,打上楊 08/28 22:23
waijr:這就難說 沒有杜預 也沒有人知道書香世家的衛瓘搞什麼把戲 08/28 22:24
waijr:你所謂的史料可能只有一個面向 卻少了另一個面向 所以成懸案 08/28 22:24
kingstong:儀傳和魏延傳讀讀原文有助釐清史實.楊儀和魏延都沒回到 08/28 22:25
waijr:深信不疑的不要說那麼遠 和你說昨天的報紙報導同一件事 就往 08/28 22:25
tenweli:如果照魏略,那很多事可玄了~~劉禪還要演流浪記了 08/28 22:26
waijr:往有好幾種說法 奇怪的反應歸咎於該人老人癡呆 不若可能少了 08/28 22:26
kingstong:成都面報朝廷,而是飛書互婊對方叛變就開打了 08/28 22:26
tenweli:又來個史料無用論,那史料無用你拿什麼佐證,觀落陰? 08/28 22:26
waijr:某些記載合理 08/28 22:26
waijr:史料可能少了甚麼....不然轉折這麼大你也要盡信 08/28 22:27
waijr:我哪有說史料無用 轉折大被質疑---> 結果又說史料是唯一解 08/28 22:28
tenweli:除非有史料說魏延沒幹那三件事,不然你怎麼能去反駁!? 08/28 22:28
waijr:那我們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 三國志怎麼寫就怎麼信不就好了 08/28 22:28
tenweli:我只問三件事,魏延有無先主軍而還,有無燒閣道,有無於谷 08/28 22:29
tenweli:口陣兵列陣。 08/28 22:29
waijr:到底楊儀做了甚麼 他最後為何要講那句話 你也從來沒解釋過 08/28 22:29
tenweli:先主軍而還是確定的,不然不會是姜維擋死馬蟻。 08/28 22:29
tenweli:我管楊儀幹嘛~~魏延的是事是鐵的,那三件事沒一件小事 08/28 22:30
waijr:還是魏延先老人癡呆 後來楊儀老人癡呆 好了 這不就合情合理 08/28 22:30
waijr:那楊儀幹嘛要說不早從魏氏 何以致此??? WHY? 08/28 22:30
tenweli:魏延老人痴呆所以先大軍而還,燒了閣道再於谷口陳兵嗎? 08/28 22:31
kingstong:話說魏國軍隊也沒追擊,有合理解釋嗎?!魏略是魏國人所作 08/28 22:33
waijr:我感覺明明一件事很牽強 但是有人先假設他是對的 再來找解釋 08/28 22:33
waijr:但我認為我們為何要先入為主假設這件事是這樣 幫他合理化? 08/28 22:33
tenweli:我感覺明明你在腦內設定一種可能在去忽略史實上的註明~~ 08/28 22:33
chosenone:我真的不懂 tenweli大你到底對魏延腦子的評價為優或劣 08/28 22:34
tenweli:首先,魏延有沒幹那三件事?先主軍而還應該是鐵了。 08/28 22:34
waijr:你也不知道為何要這麼做 然而魏延之前也沒甚麼過錯 這裡突然 08/28 22:34
kingstong:魏國軍隊遇上這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以此追擊蜀軍不就完蛋 08/28 22:34
waijr:這樣 不是很奇怪 他之前有抗過命嗎? 沒有阿 工作評價如何> 08/28 22:35
tenweli:所以姜維才在這裡被記上一筆啊... 08/28 22:35
waijr:不也很好 劉備 諸葛亮都給他高評價 這裡突然轉折不是很奇怪? 08/28 22:35
tenweli:這裡突然轉折很怪嗎?是主觀認定,你要有客觀資料啊。 08/28 22:37
waijr:解釋奇怪的地方 卻用先入為主這件事是對的 我幫他合理化? 08/28 22:37
tenweli:而客觀資料中,魏延最後幹的三件事,都是非常嚴重的。 08/28 22:38
waijr:不奇怪嗎? 實驗數據偏離標準值怎麼不是可能誤記呢? 08/28 22:38
tenweli:今天你要解釋要有資料,除非你能說明魏延沒幹那三件事。 08/28 22:38
waijr:你只有結果 原因並不清楚 卻說一定是他的錯 魏延未免太冤枉 08/28 22:38
tenweli:誤記嗎?所以史實上指揮殿後作戰的是魏延不是姜維? 08/28 22:39
tenweli:魏延 不一定有錯啊~~只要能解釋,為什麼棄主軍而還。 08/28 22:39
tenweli:為什麼燒閣道,為什麼對自家軍隊陳兵列陣! 08/28 22:40
tenweli:如果這三件事都有合理的解釋就沒有錯啊。 08/28 22:41
waijr:就說這裡有少東西阿 如果少了杜預的報告 鄧艾也是白白被衛瓘 08/28 22:41
waijr:暗算阿...你的推論有錯 前面的記載不清楚 你如何推出原因? 08/28 22:41
tenweli:我沒推論什麼啊,所以你要說這三件事記載有錯嗎 ? 08/28 22:42
waijr:你等於拿了結果 自己導出原因 前面一大堆密議 最好確實可信 08/28 22:43
tenweli:我拿了結果?我拿了魏延的作為啊,除非你能證明他沒幹這三 08/28 22:43
waijr:你推論是魏延的錯 這裡未免過度推導 根本不知道原因 他為何 08/28 22:43
waijr:會這樣反常作為? 08/28 22:44
tenweli:件事啊!不然你就舉出這三件事可以合理化的理由好嗎。 08/28 22:44
waijr:不知道? 但是他從未如此 這裡突然反常 最後還被滅口 08/28 22:45
tenweli:我根本沒推論,推論的是你,我只說魏延這三件事是存在的。 08/28 22:45
waijr:我只能說不知道.....未必是魏延的錯 不知道前面到底怎麼了 08/28 22:45
tenweli:未必是魏延的錯嗎?我只能說除非有史料說有魏延沒幹這三件 08/28 22:46
tenweli:事,不然魏延自己要負很大的責任! 08/28 22:46
waijr:推出一個不知道 也叫做推論嗎? 我的結論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08/28 22:46
waijr:的反常作為 08/28 22:46
tenweli:畢竟先大軍還、燒閣道和陳兵列陣,這三件事都沒有人可以幫 08/28 22:47
waijr:那鄧艾 王鎮惡被仇家暗算自己也要負責任嗎? 如何提防? 08/28 22:47
tenweli:魏延幹。 08/28 22:47
waijr:你怎麼不說諸葛亮要負責任 遺命亂下 造成蜀軍自相殘殺 08/28 22:48
tenweli:魏延在軍中可以被仇家暗算,那魏延善養的是什麼呢? 08/28 22:48
waijr:你不能這樣推出責任歸屬 還有一些密議是不透明的 不清楚的 08/28 22:49
chosenone:雞同鴨講 waijr大沒有認為那三件事不是魏延做的吧 08/28 22:49
waijr:我的意見是 前面有一些不透明的地方 不能說是誰的錯 08/28 22:50
waijr:因為證據不夠.... 密議的地方 陳壽也不可能很明白吧 08/28 22:50
tenweli:我覺得有些事是鐵的,除非你那些不透明中生一些實據出來。 08/28 22:51
tenweli:密議,說難聽點的,魏延的舉動看來不是別人下令,他手上有 08/28 22:52
tenweli:兵 ,身上有爵有官的,在軍中又有資歷。 08/28 22:52
waijr:我的看法還是一樣 如果沒有杜預 鄧艾也會死得不明不白 08/28 22:53
tenweli:難道他還怕有人在軍中暗算他! 08/28 22:53
chosenone:沒人反對的東西一直提 又一直閃掉魏延耍笨的動機疑點... 08/28 22:53
waijr:當時沒有勇者提供進一步的一手資料 所以我也不清楚 08/28 22:53
tenweli:說結論嗎? 08/28 22:54
tenweli:我這樣說好了,魏延的舉動基本上是主動的行為大於被動的反 08/28 22:55
tenweli:應,除非有史料能證明,魏延沒有打算押費禕、也沒有先大軍 08/28 22:56
tenweli:而還,燒閣道後還與主軍陳兵。 08/28 22:56
tenweli:不然會有兩個導向 08/28 22:57
waijr:那他為何要這麼做? 三國志早前的記載 魏延是很莽撞的人嗎? 08/28 22:57
waijr:為什麼劉備和諸葛亮要給這樣一個人很高的評價呢? 08/28 22:57
tenweli:1.魏延非常不爽楊儀,不爽楊儀到可以賠上整個蜀軍的主力。 08/28 22:57
tenweli:如同 WAI所說,我也不相信他這麼莽撞。 08/28 22:58
waijr:我覺得這樣就沒有一致性 可能兩個人評價都不正確 08/28 22:59
waijr:他早做為和後來做為也不一致 所以這裡就有無法解釋的地方 08/28 22:59
tenweli:2.魏延希望他的動作能達到某種政治效果。 08/28 23:00
tenweli:丞相雖亡,吾自見在。能代表的是什麼,就各自解譯吧。 08/28 23:01
kingstong:楊儀不爽魏延,不爽到殺他不夠還要夷他三族是史實了吧?! 08/28 23:02
tenweli:只是說要把魏延塑造成悲劇英雄,看來似乎還不夠力啊。 08/28 23:02
waijr:這我不予置評 你有你的推論 但我還是要說這裡不夠清楚 08/28 23:04
tenweli:楊儀夷延三族,的確過烈,不過說難聽點,魏延給楊儀機會的 08/28 23:05
tenweli:講難聽點,如果殿後的是魏延,大軍返還成都後,說不定劉禪 08/28 23:07
tenweli:還是給魏延機會。 08/28 23:07
waijr:魏延活著回去最不濟也相當於費禕時期的姜維 姜維和費禕在這 08/28 23:08
chosenone:達到政治效果-->夷三族 就算魏活著回成都會有多好的結果 08/28 23:08
kingstong:你的說法根本是認定了魏延就是叛變,連禕,琬都不確定的事 08/28 23:09
waijr:個時期算是政治利益衝突了 姜維能征善戰但是沒有出兵的權力 08/28 23:09
kingstong:夷三族是楊儀的個人行為,可沒聽說後主準了 08/28 23:10
waijr:但是沒發生也不過是推論 沒啥意義 08/28 23:10
chosenone:楊魏二人陳兵內鬥其實有可能發生更慘的結果-->魏是傻子 08/28 23:10
tenweli:蔣琬嗎? 08/28 23:11
tenweli:楊儀夷魏延三族是過烈,後主有沒有準是不知的。 08/28 23:12
kingstong:至少有疑慮而不是百分之百肯定不是嗎? 08/28 23:12
tenweli: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 08/28 23:13
chosenone:-->賞識重用魏延的劉備諸葛亮二人識人不明 08/28 23:13
tenweli:這件事可以好好去想蔣琬的動作和朝廷的看法。 08/28 23:13
chosenone:合史實且無陰謀論 可惜很多人寧可選擇不相信 08/28 23:17
waijr:因為C大你的結論 這會有更大的邏輯上的問題... 08/28 23:19
waijr:這個結論如果成立 搞不好連蜀漢都不存在了 08/28 23:20
chosenone:人生不是遊戲 成功的人往往只是10件事算對6件而已 08/28 23:23
ten9di9:魏延覺得依他的官位,堵大軍,全軍就必須倒過來聽他的話, 08/29 06:19
ten9di9:但是他忽略孔明死亡對軍隊士氣的影響,這也是有可能的啊 08/29 06:20
ten9di9:而且魏延在有主帥指揮是良將,跟沒人指揮腦衝血不衝突 08/29 06:24
viro72:三國志是不可懷疑的聖經啊~ 08/29 10:06
syucha:規則1.不可質疑你的陳壽。規則2.不可質疑你的丞相。 08/29 13:37
a40397577:不錯,魏延的舉動客觀來看很嚴重 08/30 00:06
a40397577:事前事後朝中都滿是他的政敵 08/30 00:06
a40397577:記史的完全沒有必要為他文過飾非 08/30 00:07
a40397577:可在這種大不利的狀況下,陳壽還是判斷魏延沒有反意 08/30 00:08
a40397577:這不就說明了,魏延看似不合理的腦充血就是事實? 08/30 00:09
a40397577:否則在主客觀條件都大不利魏延的情況下 08/30 00:10
a40397577:陳壽為何要替反賊說話,掩蓋史實? 08/30 00:11
boman:如果楊儀在沒有授權下退軍,魏延的行動就正當,另魏延也不是 08/30 00:57
boman:阻止蜀軍退兵,大軍開動後單憑先鋒軍就很難叫停,魏延只是先 08/30 00:57
boman:進入斜谷,應該是在接近漢中的褒谷阻止楊儀帶兵進入平原,燒 08/30 00:57
boman:也應該是燒這附近的閣道來阻止楊儀推進。最重要的是根本目前 08/30 00:58
boman:所知道的史料都是來自勝利方,魏延講話也應只有來自費禕,到 08/30 00:58
boman:底實際發生什麼事難知,只有從背景資料去判斷是非。 08/30 00:58
討論繞來繞去…還是就只有這些前後一直重複的類似問題…都撩下去了,那就再論 清楚點吧。 以我們後人的角度、比較能觀察全局的觀點來看。退兵絕對是件合理的調度。 何以故?以下試舉理由: 一、北伐軍當時處於僵持不下、對峙狀態,新喪元帥,不利繼續長期作戰。 二、北伐當下亦無取得可觀戰果,隨時可退。大不了隔幾年再來,並無戰果損失。 三、若不退,實不利國內安定,甚至有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國內動蕩不安、牽扯致 使軍事、外交行動不利)。事後記載也顯示,就算退兵回來,國內仍遠近危悚,若 大軍不歸有可能反而會比較安定嗎? 四、由軍政權接班角度,諸葛亮屬意給劉禪授權,就連他推薦的蔣琬在還須在劉禪 觀察下漸步授權。若不退兵的話,軍權將直接被魏延拉走。諸葛亮不可能如此為之 (一方面未必認為魏延能接;一方面就算真要給魏延也須經劉禪之手,否則根本就 是僭越!私相綬受!諸葛亮連深許為後繼的蔣琬都未如此越權提拔)。 這四點理由,都說明退兵調度合理,反證魏延堅持不退不合理處。持第五次北伐必 須在魏延手下繼續執行意見者,煩請提出史料或於情理反駁上述四點(尤其是第三 、第四點)佐證論點。 好,就算確認退兵是合理節度,這時候也許有人會退一步質疑,退兵過程史料是單 方面記載,不可全信。那麼前面亦提到三問。 主導這整個退兵過程的骨幹計畫-遺令,到底有利於誰、不利於誰、最終仲裁者又 是誰? 史料記載中,就是沒有明顯的得利者、失利者,而都是掌控在最終仲裁者劉禪手中。 暫時統帥全軍回蜀的楊儀,最終仲裁的劉禪有給他什麼好處嗎?沒有嘛。 暫時護衛全軍回蜀的魏延,最終仲裁的劉禪有需要不利於他嗎?(只是他不回軍找 劉禪,就自己玩掉自己先) 要說蔣琬、費禕這票人,連接班的蔣琬都沒辦法直接開府了,他那時有能力直接影 響劉禪?說到底,就只是看劉禪臉色。蔣琬、費禕如果要搞陰謀的話,最後成敗居 然要靠劉禪決定?這是什麼三流陰謀?這只是黃皓的梗吧! 嗯,到現在看來遺令似乎沒什麼問題,那在執行程序記載上呢?是否真的照遺令走? 整件事情記載上看起來也沒有十分矛盾不清的點。 爭論重點就是大家關心的魏延,但他自始至終,在整個事件都保有主動選擇的能力, 他可以選擇要不要殿軍一起回去、也可以選擇不要堵人直接回去在皇帝面前質疑遺 令、授權等等等…後來事情的發展,除了遺令中就是不讓他直接接權外(為什麼不 能給他領軍?因為他很有可能領軍後不退!而且那時沒人制得住他!)那件事情不 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 這整件事情就是順理成章這麼發展下來,沒有人一定要暗算魏延、殺掉魏延。整件 事他有兩個重要的選擇點,一是選擇殿軍、二是先回成都對質不堵人。一個陰謀如 果設計到有這兩個計畫大漏洞,算那門子陰謀?那個丁丁會設這種陰謀?他會被楊 儀砍倒,就只是魏延被自己搞到、被楊儀撿到而已。 以上我試圖一步一步,以共同承許的三國志記載往下推。第一個記載,大家都能承 認的話,ok,接到第二個記載……我沒有辦法想像完全推翻史料、單憑大家說故事 的推論方式!當然我不是歷史本科出身,這種方法若有任何盲點還請指教。 今天要在這個情節上變動一點,喔,也許魏延沒這麼說啊~喔,有可能是陳壽亂寫 啊、魏延的政敵怎樣怎樣的,豈不知說一個謊、就要用一個更大的謊來圓;憑空作 一個推論、就要改變更多條件來配合「究竟要如何杜北伐軍數萬人悠悠之口?!」 如果反而把整個事件愈搞愈不清楚,那,何必呢?討論不是就要解決問題嗎?還是 一開始動機就是打算「模糊焦點」、「打混仗」?很好,那那些人作到了。 而且,最起碼也舉出其他推論、拿出史料來好嗎?舉不出推論、拿不出史料,連個 合情合理的故事都編不出來,只會說,喔,我覺得不合理啊~那個誰誰誰也是這樣~ 喔,史料不可信啊~「那你覺得呢?你的推論、佐證?」嗯,不知道。反正陳壽不 可信、史料不可信。 那為什麼不直接放棄這種單方面的預設前提與想像?我也有據史料不明(魏延不在 本陣論)、陳壽論魏延處(魏延奪權論),提出推論,有誤也歡迎「據史、情理指 正」。 而且,諸葛亮丞相的權力,不會因為死後就「自動移轉」到魏延身上。縱使魏延有爭 軍權的空間,爭到指揮權的話,的確很有可能會影響整個軍政接班布局(劉禪很有可 能會被迫交軍權出去,哭哭)。但,那還是非他本有的權力啊,而且諸葛亮很明顯在 防這一點。防魏延陰謀爭權跟陰謀搞魏延,完全兩回事好嗎?不要混在一起,魏延本 身並沒什麼好被陰謀的價值!他固本無相權(統全軍的軍權)、連接班人都不是。整 件事如前所述,也根本不像陰謀。 所以整個事件,最「活躍」、最不安份的,就是魏延。一直想東搞西搞的,結果最後 搞到自己了吧。也有人以私人恩怨推之作為,如陳壽。 我覺得陳壽對魏延已經不錯了(某方面啦…他不以爭權解釋,不過也讓魏延看起來很 腦包…),如果還要說他記載有問題,那麼,麻煩提出推論、佐證、並回答種種推論 面臨的問題。最起碼也編個像樣點、合理點的故事嘛。寫小說的三國演義,都還要早 在魏延降劉備時埋個反骨的伏筆。隨便一句我懷疑、不相信,就要推翻史料、把問題 搞得模糊不清,那我只能說真是比小說家還不用心… 還是認真我就輸了?! ※ 編輯: Sunjoe33 來自: 58.114.194.180 (08/30 06:26)
Hartmann:推"比小說家還不用心" 08/30 07:27
Sunjoe33:沒有貶低小說家的意思…只是論史應更嚴謹,我不否認也許 08/30 08:30
Sunjoe33:有未被記載的隱情,但推論最最起碼要合情理、合大致過程 08/30 08:32
ten9di9:不考慮士氣跟政治的話,魏延的行動也算是一種對楊儀的奇襲 08/30 09:18
ten9di9:有機會逼楊儀出來面對 08/30 09:19
shounayo:老實說魏延就算不腦包,也是個腦充血... 08/30 11:06
jackthegreat:這段歷史有作成AVG潛力 08/30 15:08
waijr:這樣講有問題 原本蜀漢相當於宰相的權力者應該是兩個人 08/30 18:06
waijr:一個是丞相 另一個是統內外軍事的李嚴 軍政分離 不過諸葛亮 08/30 18:07
waijr:把李嚴給掀了 就他一個人管軍又管政 蜀漢並沒有濫授持節 08/30 18:08
waijr:魏延會這樣想:丞相雖亡.....並不算自抬身價吧 08/30 18:10
waijr:畢竟他的官位和劉備託孤時的李嚴已經差不了多少了 08/30 18:11
waijr:但這不是重點 你這樣講已經過度推理 其實很多都不清楚 08/30 18:12
Sunjoe33:李嚴是另外一個問題。 08/31 10:30
Sunjoe33:過度推理?很多都不清楚?麻煩指明那個很那個多好嗎?謝 08/31 10:30
chenlansue:推 09/04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