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echon (紫倫)》之銘言: : : (也就是太羅嗦沒重點)。因此曹操大刀闊斧﹐將漢代的"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 : ^^^^^^^^^^^^^^^^^^^^^^^^^^^^^^^^^^^^^^^^^^ : : 刪減為"孫子兵法十三篇"(所以曹操的書叫"孫子略解")。 : ^^^^^^^^^^^^^^^^^^^^^ : 其實這邊的說法有點問題。 : 司馬遷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開頭就寫到: :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 : 試勒兵乎?」對曰:「可。」 : 司馬遷是西漢的人,所以在曹操之前就有人認為孫子兵法本來就是只有十三篇。 這件事是這樣的。孫子寫了很多篇兵書﹐其中有一篇"見吳王"﹐ 篇中提到他挑選了十三篇作品去給吳王看。(這就是"十三篇"的由來典故。 但沒說是哪十三篇。) "見吳王"這一篇﹐是"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中的一篇﹐本已失傳﹐ 1972年在銀雀山漢墓中發現﹐銀雀山漢墓的年代﹐是漢文帝、景帝年間﹐ 比史記還早。史記在寫的時候﹐就是參考了"見吳王"的內容。 (包括用宮女來練兵﹐也是"見吳王"這篇的內容。) 除此之外﹐象銀雀山漢墓發現的本已失傳的"吳問"篇﹐ 是孫子入吳當官之後﹐跟吳王的問答。(吳王問﹐現在晉國六家大夫﹐誰會先亡﹐ 誰會活到最後取代晉。孫武根據六家不同的田畝制度做出預言﹐ 並提出自己在田畝制度上的政治觀點。) 可見﹐孫子入吳之後﹐還是有繼續在寫"孫子"的。 所以到了後來﹐就有了幾十篇孫子兵法﹐歷經秦朝焚書﹐漢代還是有 "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可見其繁。 也就是因為內容過於繁復﹐孫子寫了太多東西﹐其中又難免很多重復﹐ (如失傳的"四變"、"地形二"、"五利"等概念﹐就與傳世的"地形"、"九地"重復甚多。) 也有一些是跟軍事無關的兵家政治觀念(如"吳問"認為晉國范、中行兩家畝制小﹐ 趙氏畝制大﹐所以范氏先亡﹐趙氏最能取代晉。) 又有一些神話故事(如"黃帝伐赤帝"﹐"黃帝伐四帝")。 所以就差點失傳了。 然後曹操嫌它太繁復﹐就借用"十三篇"這個典故﹐ 把孫子兵法刪減合並成為純軍事兵法的十三篇﹐並編定各篇的次序。 而曹操的這個刪改本﹐就是後世流傳至今的"孫子兵法十三篇"。 也就是因此﹐變成自古有認為孫子兵法的作者其實是曹操(甚至有認為就是孟德新書﹐ 這種說法認為晉朝不喜歡太宣揚曹操﹐因此將孟德新書附會古人稱為孫子兵法。) 就是因為曹操之前有孫子八十二篇並失傳﹐曹操之後有孫子十三篇並傳世。 這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兩部不同的書(其實也確實有不同。XD) 認為作者是孫臏的說法也是這樣﹐即認為孫武的孫子兵法是八十二篇﹐然後失傳了﹐ 傳世的十三篇是孫臏的孫子兵法。所以認為作者是孫臏。 而認為作者是孫武的﹐就認為八十二篇和十三篇作者都是孫武﹐ 十三篇不過是曹操刪改出來的簡略本。 最終銀雀山漢墓竹簡的出土﹐才最終証明認為作者是孫武的觀點﹐才是對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30.144
kula0000:太專業了 07/11 23:30
siliver:精闢!! 07/12 09:15
ebv:高手出現了~推 07/12 10:23
holybless: 07/12 15:27
shevchenco:推 07/17 03:48
landattack:推 07/20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