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關於孔明與司馬懿兩人用兵能力的高下,我就用這舊文做簡單的說明,要說古人 怎麼看,很顯然的當事者彼此之間是有共識的。 蜀方高層:不怕戰,只怕拖,所以趕快來戰吧~ 魏方高層:一致同意,人生以烏龜為目的。 附帶補上大陸那邊看到整理古人對孔明用兵能力評價的彙整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4183872827?lp=5027&mo_device=1&is_jingpost=1&pn=0&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看板: SAN 標題: Fw: [假設] 如果三國時期,吳國比蜀國早被滅 時間: Wed Feb 17 21:35:06 2016 ※ [本文轉錄自 DummyHistory 看板 #1LgItrvs ]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看板: DummyHistory 標題: Re: [假設] 如果三國時期,吳國比蜀國早被滅 時間: Sat Jul 18 00:31:44 2015 ※ 引述《neuralandre (七彩喇叭手)》之銘言: : ※ 引述《rockocean (大膽刁民)》之銘言: : : 諸葛亮主政時期喊出漢賊不二立 王業不偏安 主降派很明顯被壓制...所以還是主戰派 : : 得勢 : 荊州如果已經不在蜀漢手上 那在曹魏或孫吳手上都沒什麼差別 : 但因為曹魏出兵吳國時攻入關中 多半也是會踢鐵板 : 隆中對戰略在諸葛亮手上基本是沒有實現的可能 : 諸葛亮沒什麼軍事才能 他沒有將才 嗯,一個沒有軍事才能,沒有將才的人,竟然可以以劣勢的軍力,讓曹叡、司馬懿、 張郃這三個人一起做出消極、避戰、龜縮的決策?麻煩柏油你解釋一下這其中的道理 ,還是你要說這三人都是廢物? 簡單列一下上列三人的龜縮決策史料: A.曹叡: 最明顯的莫過於第五次北伐了。在第五次北伐時曹叡對於東線相當積極:直接否決滿 寵擔心吳軍兵力,想要後撤到壽春規避吳軍兵鋒的計畫;敢於親自到東線去,甚至做 好必要時跟孫權決戰的打算(雖然他是預測孫權應該會落跑),這是曹叡對於吳軍的 態度。 但是對於西線呢? 一開始還說,先龜等蜀軍精疲力竭後撤時再追擊(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 ,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 也。)---奇怪,對於吳軍你可沒說要讓他們「退無與戰」啊! 等到東線吳軍退兵後,群臣現西線還在僵持,建議他親自到西線坐鎮,他則嘴砲兩句 後不去(群臣以為大將軍方與諸葛亮相持未解,車駕可西幸長安。帝曰:“權走,亮 膽破,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奇怪,對於東線孫權號稱十萬大軍你都敢去了 ,怎麼西線除了打打嘴砲就沒下文了?說好的「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呢 ?當時蜀軍可是已經進入魏國領土三個月以上嘍。 然後司馬懿上奏求戰(念做:ㄧㄢˇㄒㄧˋ)時,非常配合的一起演,還怕司馬懿壓 不住部下,真的派辛毗去持節「不准戰」... (滿寵:X,為啥司馬懿可以安心當烏龜,我只是提個後撤至壽春作戰的計畫就被打 槍?!) 從頭到尾,曹叡對於司馬懿只做了這幾件事: 1.表態你可以當烏龜。 2.派兩萬人支援,然後同意你繼續當烏龜。 3.派人去告訴所有人:請安心當龜王。 請柏油你解釋一下,對一個「沒有軍事才能」、「沒有將才」的人,曹叡為什麼想的 不是一戰滅之而是支持前線將領努力當烏龜? B.司馬懿: 這努力當烏龜的資料實在太多,跳過。 只補充一個他上表請戰是演戲的理由:同樣是司馬懿,在第五次北伐時,(號稱)要 出戰還要先上表求曹叡同意;但在第四次北伐時,不管是在鹵城挑起會戰或是要求張 郃追擊前,他可都沒有先上奏、更明顯的是,他可沒有等上表回來後才去奇襲孟達! C.張郃: 在第四次北伐時的建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 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由此觀之,他的建議也不是跟 孔明決戰,而是: 1.正面要龜。 2.派別動隊做出要去蜀軍後方的樣子。 3.推測蜀軍運補能力不足,應該快退了。 總結:我們龜到孔明自己退就好了。決戰?沒打算。 這是有優勢軍力的一方,在防守時應該有的心態嗎?這是一個被入侵的一方,在明明 有優勢兵力、騎兵數量的情況下,應該會有的反應? 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拿魏國同時及前後在西線防禦上的狀態來對比,就更可以看出在 孔明北伐這個階段,魏國的應對是非常的不合常理: 1.如果說這是魏軍防禦的常態: 那請解釋東線吳軍每次北上,魏軍都直接與之交戰的情況,滿寵想後退到壽春還被 打槍咧。 甚至同為西線防禦,到後來姜維北伐時,魏軍就已經敢於跟蜀軍進行野戰了(儘管 也因此被姜維電了幾次),請對比孔明北伐時魏軍高層努力當烏龜的狀態。 2.如果說是要以逸待勞,再轉移攻勢: 問題是從來都沒出現這「攻勢」啊!姜維只是下令擺出反擊的態勢,司馬懿就自己 躲回去當烏龜了。 其實,要解釋魏國奇怪的應對反應,我看過最簡潔有力的說明莫過於Iser1ohn兄之前在 三國版所寫的內容,以下全文引述: 北伐為啥沒能成功? 理由很簡單: 或曰:『兵之情雖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敵將多謀,戎卒輯睦,令行禁止,兵利甲堅,氣 銳而嚴,力全而勁,豈可速而犯之邪?』答曰:若此則當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 ,與其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頗之拒白起,守而不戰;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進是也。」 李靖這麼評論為啥司馬懿不去把諸葛亮搞定,我覺得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因為他們兩個對於野戰主力決戰的結果預想是相同的 所以司馬懿拼命龜要把諸葛亮龜死,諸葛亮就算送女衣也要把司馬懿挑釁出來 之前某位大德一直堅持「諸葛亮不能讓魏國大流血,北伐終歸要失敗」 問題是,人家不想跟你大流血,你能怎樣-_- 孫子說,凡打仗,你會不會被端掉,決定在你自己,敵人會不會被端掉,決定在敵人 當敵人決定跟你兩軍對陣,然後就是要龜到你垮掉的時候 除非敵人是個無能庸才,不然的話,我看諸葛亮還是到前線去發射光束砲才能搞定魏國 了 ps:在此只補充一點,其實對於野戰主力決戰的結果預想並不只孔明與司馬懿他們兩人 相同,很顯然的,至少曹叡、張郃、郭淮他們三人的預想八成也差不多,所以曹叡 完全支持司馬懿當烏龜、張郃只敢說派別動隊去做樣子、郭淮只以守住北原為滿足 ,總之就是有志一同當烏龜。 司馬懿真的該感謝他的老闆是曹叡,試想如果今天他的老闆換成趙孝成王、李隆基 、朱由檢,恐怕他想當烏龜也當不了... : 隆中對是模仿張良當年建議漢高祖劉邦的戰略 以精兵猛將取得漢中後 : 北伐關中後再東向爭奪天下 這是王者之道 : 荊州在其中只是個可有可無 守勢防御的角色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請問這是什麼樣的「守勢 防禦」? 如果你說荊州的角色在於牽制敵軍,並非真正主力,那我還沒話說,但什麼時 候「以向宛、洛」變成「守勢防禦」的含義了? : 隆中對能不能實現? 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可以的 : 劉備在漢中爭奪戰擊敗曹操 幾乎就是已經開始實現了 : 只是不像劉邦北伐時 韓信 曹參 周勃 樊噲 跟他的鄉親子弟兵都還活著 : 蜀漢的精銳部隊跟大批軍官損耗在跟東吳的戰爭中 → a7v333: 英文100,數學90,說擅長英文,數學表現比較差可不可以? 07/15 22:57 → a7v333: 說諸葛亮沒軍事才能,沒將才,請問依據是....? 07/15 22:57 → a7v333: 《三國志‧諸葛亮傳》可以看看,沒才能是要如何打出成績? 07/15 23:06 → a7v333: 簡單的表列 1.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 2.斬王雙 07/15 23:08 → a7v333: 3.攻取武都、陰平兩郡 4.斬張郃 07/15 23:10 → a7v333: 除了街亭,諸葛亮野戰沒輸過 07/15 23:10 → a7v333: 換個角度看,魏強、蜀弱,這應該沒爭議吧,面對更弱的對手 07/15 23:12 推 ssarc: 沒有進取心,太被動吧 07/15 23:12 → a7v333: 主帥還是「沒軍事才能、沒將才」那為何魏國要頻頻採取守勢 07/15 23:13 → a7v333: 以國力的差距,魏國只要贏個兩、三場,蜀國就沒戲了 07/15 23:14 → a7v333: 因為打過了,野戰打不贏,不然也不會放蜀國跑來侵門踏戶 07/15 23:17 → a7v333: 5.還有擊敗郭淮、費曜 07/15 23:27 推 gemboy: 隆中對最大問題是太小看東吳吧 07/15 23:35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以上隆中對原文,請問哪點「小看」東吳? 推 gemboy: 隆中對其實是雙拳頭狀態 一路是荊州往北 一路是漢中 07/15 23:39 推 gemboy: 拿關中再往東印象是法正戰略才對 法正印象主張棄荊州 07/15 23:40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以上隆中對原文。 法正的提出的策劃: 「...舉眾往討,則必可克。之克〔克之〕之日,廣農積谷,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 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 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請問何來「一路是荊州往北 一路是漢中拿關中再往東」是法正戰略,又,法正何時主 張棄荊州了? -- 某人云:抗戰期間,中共將自己的實力壯大了倍以上, ★ ;  以「始終只有個軍」的假象來應付外界觀感, * * 而且很忠實地每次派出點二個倒楣鬼去抗日。 可知"七分壯大自己、兩分應付、一分抗日"並非隨便講講, ψ sPz101 這確實是令人望塵莫及的恥力,哦不對,戰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4.86.1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37150709.A.E76.html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7/18/2015 00:44:24
Lordaeron: 消極?不戰而屈人之兵,胃上兵!! 07/18 00:51
滿寵表示: 鄧艾表示: 廉頗、趙括、李牧、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祖大壽、洪承疇表示: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7/18/2015 00:56:02
roger214: 敵人都跑進家裡,還扯啥不戰而屈人之兵? 07/18 01:36
hgt: 照著看下來 諸葛亮的軍勢 魏國是莫敢攖其鋒 07/18 02:08
hgt: 以主力是步兵的統帥來講 是相當恐怖的統率能力 07/18 02:09
Lordaeron: 你不用表示了,戰爭就是戰爭,是會死人的. 07/18 08:37
roger214: 呃 任敵人在國境內肆虐搬人口 這不是啥不戰而屈人之兵吧 07/18 08:44
roger214: 戰爭會死人這種話 有啥意義?曹操東面跟孫權打死更多 07/18 08:48
Lordaeron: 有任敵人在國境內肆虐搬人口? 07/18 10:52
Lordaeron: 難度要保哪點人口, 去拼死更多的人? 哪些邊民哪麼重要? 07/18 10:54
Lordaeron: 搬人的只第一回,但這回是被趕走的, 其它回還有搬人? 07/18 11:00
a7v333: 第一次北伐,有遷千餘戶回漢中 07/18 13:52
a7v333: 第五次北伐,先在上邽擊敗郭淮、費曜,順便收割上邽的麥 07/18 13:53
hgt: 搬不搬人也不是重點 那裏人很少 想搬人 是因為蜀國人少 07/18 14:21
hgt: 魏國把要點守住 諸葛又能搬多少人?? 07/18 14:21
tony3366211: 還有曹真明明在蜀北伐最有機會成功的時候統帥全軍 07/18 14:41
tony3366211: 防住諸葛亮 破趙雲 與張郃 形成夾擊之勢 令諸葛亮退 07/18 14:41
tony3366211: 兵 安定等三郡看到曹真來了 相繼投降 而後命郝昭守 07/18 14:42
tony3366211: 陳倉 更顯其眼光之遠 結果好像沒人知道他算很厲害了 07/18 14:42
tony3366211: 也太可憐 07/18 14:42
Lordaeron: 郭淮、費曜, 諸葛亮、郭淮的本傳都沒寫呢. 07/19 01:14
Lordaeron: 鹵城事, 誰的傳中都沒提, 就是在自裴注引用的漢晉春秋 07/19 01:16
Lordaeron: 中挖出來的. 07/19 01:16
hit0123: 趙孝成王很可能是因為國力不夠龜下去了 才換人硬打 07/24 15:20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Hartmann (123.204.86.161), 02/17/2016 21:35:06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17/2016 21:35:32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17/2016 21:41:55
chordate: 第五次北伐司馬懿也不是完全當烏龜啦 02/17 22:14
chordate: 一開始有聽郭淮的建議進佔北原 02/17 22:15
chordate: 後來有趁水漲攻擊在武功水東的蜀軍 02/17 22:16
進佔北原是聽到郭淮提醒後,醒悟誤判孔明的戰略目標,緊急派郭淮搶佔要點 ,而郭淮動作夠快,比蜀軍快一步抵達並擊退蜀軍搶佔部隊,之後呢?就開始 龜了。 武功水那場應該是判斷情況有利,做小規模的試探攻擊,結果攻擊無效後就繼 續縮。但主力完全沒有要投入的打算啊!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17/2016 22:38:33
Qaaaa: 為啥龜著就要被嘲笑啊 02/17 22:43
其實本意倒不是要嘲笑他,這點司馬懿有點算是倒楣,躺著也中槍。 先不論能力,戰爭的重點就是要贏,或著更精確的說是要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 以這點來說,第五次北伐中的司馬懿其實做的還是不錯的。這具體表現在: 1.他知道自己打不贏孔明,但是自己補給相對要好一些,所以採取了正確的戰略 :「龜」,硬是龜到孔明病死,解除危機。不要小看這一點,良將的最基本條 件就是能正確的審查敵我雙方的優缺點,揚己之長,擊敵之短,至少這點司馬 懿算是有做到。 他能夠不被面子所制,堅持正確的戰略,這不是這麼容易做到的,歷史上宥於 面子(或名聲)而放棄正確的策略,最終導致慘敗的例子還少嗎(陳餘在井徑 敗給韓信就是這個原因)。 2.他能夠納諫。這點具體反映在郭淮建議搶佔北原一事上。原先司馬懿判斷是這 樣的:「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 當然這應該主要是提振士氣,但也反映出他當時並沒有明確的看出孔明的戰略 目標。但這時郭淮說了蜀軍目標應該是搶佔北原,截斷魏國對隴西地區的聯繫 ,當眾人反對他的意見時(《郭淮傳》: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據之,議者多 謂不然),郭淮堅持己見,然後進一步說:「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 隴道,搖蕩民、夷,此非國之利也。」,結果呢? 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 不要小看這件事,說不好聽點,這件事郭淮等於是在說「司馬懿你判斷錯啦」 ,有出來工作的應該都有體會,有幾個長官有氣度真的接受部下的諫言,而且 這諫言的內容就是在反駁長官剛剛才當眾宣布,引以為得意的計畫、決定?我 出來工作也7、8年了,還真沒遇過幾個長官有這樣氣度的。 所以其實他並沒有啥錯,只是呢,這樣的打法當然就不太好看,再加上亮黑老是 不顧事實胡亂抹黑,仔細分析起來,司馬宣王的臉當然就不那麼好看了XD
jklmo2000: 說諸葛亮無將才,那軍事才能優越的司馬懿、張郃等人卻 02/17 23:49
jklmo2000: 不敢一舉殲滅只敢龜。再加上有可憐的吳大帝在旁當對比 02/17 23:50
amaranth: 然後進攻武功水的結果是橋頭堡啃不下,看到阿亮主力準備 02/18 00:13
amaranth: 渡河就溜了... 02/18 00:13
CVChang: 鹵城之勝並非孤證,對照諸傳可間接證實,通鑑抄錄整段 02/18 00:16
amaranth: 出動萬人應該不算小了,那場應該是想趁機把蜀軍逼回西岸 02/18 00:18
CVChang: 晉書宣帝紀才是孤證,俘斬萬計等大事曹魏明帝紀隻字不提 02/18 00:20
amaranth: 蜀軍來不及搶到高地據點,但是魏軍也來不及阻止蜀軍建立 02/18 00:24
amaranth: 武功水東岸前哨基地,後來想趁水漲阻斷兩岸一舉奪回東岸 02/18 00:25
對,這點是我錯了,武功水之戰出動萬騎規模不算小。看起來應該是第五次北伐初期,司 馬懿抓住孟琰孤軍在武功水東岸的機會,而且「河水暴漲」增援不易,一次出動萬騎想要 一舉衝垮蜀軍,只是他沒想到孔明準備得這麼充分,而且反應這麼快,在這種情況下也立 即架橋增援成功,所以「橋成(司馬懿)馳去」。 以此來看,司馬懿這次行動戰機抓的不可謂不好,之所以失敗非其無能,而是孔明太強。 就像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阿索夫之戰,薩拉丁抓的時機已經很好了,只是沒想到理查不是 他之前的對手,不但有效的掌握部隊,沈著的防禦,不管他怎麼衝都不亂,而且還很有耐 心的等到他多次攻擊失敗陣容混亂與士氣下降時,才出動騎士反擊而重創薩拉丁部隊。但 檢視作戰過程,你能說薩拉丁指揮有誤嗎?不行,他時機已經挑得很好了,只是對手太強 而已。
CVChang: 前次已點提過,老大你還是跳針漢晉春秋立場、以人廢言 02/18 00:27
siliver: 那篇文章提了好多古人的看法,看來古人們也很捧場. 02/18 12:23
ckshchen: 隆中對: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02/18 16:54
a7v333: 怎麼有種好像我有發文的感覺 冏rz 02/18 22:27
ironkyoater: 看完這個,魏國的人就是在吵要脖子縮一半呢? 02/19 13:29
ironkyoater: 還是縮一點點呢?還是全縮到殼裡面XD 02/19 13:29
這個說法妙XD。
Qaaaa: 縮完照贏 這縮頭烏龜當的了得啊 02/19 15:08
poiu1234: 難怪被下屬嗆 真是丟人現眼阿 02/19 17:07
但選擇不丟人現眼的結果就是...
Qaaaa: 笑我不戰那 你去給我戰啊 結果就..... 02/20 00:05
BoA60282: 對蜀吳的雙重標準,這不就是一個欺善怕惡的概念嗎 02/20 10:43
Landius: 司馬懿第一次脖子又縮又伸的結果就是被諸葛亮電啊. 02/20 12:13
amaranth: 張郃太酸了,司馬懿腦羞也是很合理滴 02/20 12:24
siliver: 能贏比較重要啦,能看清現實做出正確判斷也是優秀統帥 02/20 13:45
siliver: 該做的事. 02/20 13:46
沒錯,但是刻意無視這點硬要說孔明能力差,那就真的只能說,我可以理解為啥那個大陸 帖子裡會提到《金史》裡面會認為說孔明「不知兵」者,就是「好為大言」(難怪會去支 持魏延,根本同一種德行嘛,無怪乎會說「補給只要"小吏"就能辦好」、「作戰會議"沒有 後勤人員參加"的份」這種神奇言論,也就不意外了,或許應該早生70年,或許可以成為 牟田口的知己?XD)。 附帶補上那個大陸整理帖子內比較沒提到的一些三國當代人的評價(或陳述孔明進攻造成 的影響): 1.吳國大鴻臚張儼寫的《默記》: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 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 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 ,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 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 馬,不亦優乎!」 「今仲達之才,減於孔明」 2.司馬懿老弟司馬孚: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 部,為討賊之備。又以關中連遭賊寇,穀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 ,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 ps:"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連遭賊寇,穀帛不足",那些說孔明軍事 才能差的,有沒有覺得臉腫腫的?另外,秦朗帶去增援的2萬人,說不定就是司馬孚 建議所準備的部隊。 3.楊阜:勸諫曹叡不要蓋房子時說: 「方今二虜合從,謀危宗廟,十萬之軍,東西奔赴,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民有饑 色」,當然他可能有所誇飾,但也可以看見曹魏在防禦時一定有面臨不小的壓力,他才能 這麼說,不然曹叡也不是笨蛋,你拿不是事實的話來勸諫,只會收到反效果。 然後我們也知道東吳在曹叡在位時的,與魏軍大規模作戰裡唯一取得可觀成果的只有石亭 之戰,而且那還是把曹休誘進不利的戰場才取得的戰果,剩下就...,那請問是誰主要造 成「十萬之軍,東西奔赴,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民有飢色」的結果,也就不言自 明了。 最後,我們再引用一下毫無疑問是一流名將的李世民先生之評論做結(苦主:司馬宣王): 「…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 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鬭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 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 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gm79227922: 俘斬萬計算是誇飾法吧 三國志也有類似的東西 02/20 22:01
gm79227922: 通典也是寫宣王好棒棒 諸葛亮一直退兵 02/20 22:02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23/2016 01:24:37
boman: 蜀漢雖是弱,但也有曹魏五分一國力,益州雖然只有一州,國 02/23 01:54
boman: 力比雍粱涼三州加起還要強,以傾國之力打魏國弱小的邊境, 02/23 01:54
奇怪,蜀國你就要算全國,魏國你就只算雍涼(對了,不好意思,魏國沒有設「梁」州, 我只聽過「都督雍涼兩州諸軍事」,沒聽過「都督雍梁涼三州諸軍事」),我還真不知道 魏國雍涼兩州什麼時候獨立出來不受魏國中央管轄了? 不要說別的,你當那兩萬從中央增援的步騎是死人喔? 雙重標準可以這麼明顯,我對你的恥力也是佩服不已。
boman: 戰績並不漂亮。盟國的嘴炮和自己腦補的情節更沒有參考價值 02/23 01:55
boman: ,完全沒有證據顯示諸葛亮是真的有好高的軍事能力,弱國打 02/23 01:56
李世民、李靖表示:你暴民當我們是死人就對了,我們的評語你都無視就對了。 也是啦,會說出「補給只要靠小吏就可以」的鍵盤軍事家,對他兩人嗤之以鼻,也是很合 理的,反正阿Q精神無敵嘛~
boman: 強國又沒有決斷,在只有有限的優勢下自己白白浪費優勢,可 02/23 01:56
boman: 見並沒有怎樣高明。 02/23 01:56
你認定的「高明」是指說「補給只要靠小吏就可以」這種高明法嗎?如果是,那我承認, 孔明真的很不高明。
Houei: 不龜而讓帶兵比阿達強的人 打優勢很明顯的戰 贏了以後戰功 02/23 02:19
Houei: 歸此人而非阿達 那司馬家的地位是否會受到動搖呢 02/23 02:21
paulownia: 諸葛亮可說是千古奇才,兼善文韜武略又忠心不二,是後 02/23 14:09
paulownia: 代中國人及政治家的典範 02/23 14:10
KiSeigi: 原來對魏國來說,東線的吳是前線,西線的蜀是邊疆而不是 02/23 17:52
KiSeigi: 前線? 02/23 17:52
CVChang: 追擊俘斬萬計後接明帝賞賜,但事實上是追擊折將,張郃傳 02/23 23:01
CVChang: 諸葛亮傳,明帝紀說法獎賞是因諸葛退兵,絲毫不談追擊勝 02/23 23:03
CVChang: 連晉書都沒寫司馬懿交戰勝只寫諸葛退,諸葛退兵是因對方 02/23 23:05
CVChang: 增兵護麥。 02/23 23:08
CVChang: 另晉書也只提司馬分南北圍祁山諸葛宵遁,卻不提南圍張郃 02/23 23:31
CVChang: 被王平擊退(王平傳),至於北圍鹵城戰役就算不信漢晉春秋 02/23 23:33
CVChang: 至少沒有任何諸葛敗戰的紀錄,退也是因為糧盡,根本不是 02/23 23:35
CVChang: 司馬懿有多高明,此外司馬懿即使獲得增援一樣護麥不力 02/23 23:36
CVChang: 此役過程中郭淮靠威信要地方勢力提供軍需,戰後也乏糧 02/23 23:37
CVChang: 因而有關中輸糧的議論,最後關中沒輸糧,改採遷人屯田 02/23 23:38
CVChang: 或許gm兄可以補充小弟沒看過的史料,或提點一下通典章節 02/23 23:40
CVChang: 供對通典不熟的在下參考 02/23 23:40
CVChang: 寫得有點亂,有空再回文 02/23 23:41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23/2016 23:58:22
boman: 史料的戰果不少是過于誇張,恐怕不光是殺敵數以一當十, 02/24 00:52
boman: 戰獲也是一樣,並在浮報上再加十倍計算,鹵城之戰都是 02/24 00:53
boman: 這類可參考江表傳孫策對黃祖戰果,都是不合理的多 02/24 00:53
別人你就不會質疑數字,質疑孔明的戰果就很大聲,雙重標準能到這個程度也還真是 奇葩一個。 那好,你說戰果有浮誇,那就拿證據來佐證吧,質疑者自當負舉證責任不是嗎。 退一步說,就算戰果有浮誇好了,請問你要怎麼解釋司馬懿之後龜起來的舉動?奇怪 打諸葛瑾不龜、打孟達也不龜、打公孫淵也不龜、後期救樊城以及打諸葛恪也不龜、 鎮壓王淩也不龜,司馬懿一生征戰,從來都是積極取攻勢,唯一例外就只有跟孔明對 陣時,你要怎麼解釋,難道你要說剛好司馬懿那時候是一個烏龜愛好者?
boman: ,但參戰主將本傳都沒有記載有這等戰功。另諸葛亮 02/24 00:53
boman: 割麥在司馬懿到前,護麥不力不應怪罪到司馬懿身上。 02/24 00:53
boman: 李世民是否名將,他看打高句麗又打成怎樣。從司馬懿的帶兵 02/24 01:41
太厲害了,竟然為了信仰而去質疑李世民的軍事能力。 歷史上沒人敢質疑李世民軍事才華的,你倒是只因為他評價不如你意連這種話都說出 來了,實在了不起,不愧是鍵盤軍事家。 這麼偉大的見解不應該只有我們看到,麻煩暴民你到戰史版發表一下高見,我很想讓 大家看一下「李世民不是名將」、「補給只要有經驗屬吏就是家常事」這麼偉大的見 解啊! 至於李世民打高句麗?真的打的不怎麼樣,讓我們有請被攻下的蓋牟、卑沙、遼東、 白巖四城守軍,還有安市城下被李世民用3萬人打到全軍覆沒的15萬高句麗援軍一起 表示一下意見... 順便補充說明三件事: 1.李世民在這次作戰後在遼東設置蓋(蓋牟)、遼(遼東)、巖(白巖)三州,高句 麗被迫放棄遼河防線,退守千山山脈。 2.李勣在高宗時能夠滅亡高句麗,以唐軍本身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李勣根據參加 李世民這次作戰的經驗,提前把大量後勤物資運到遼東城,使得唐軍後勤補給線大 為縮短,才能在遼東持續作戰2年多,完成滅亡高句麗的目標。而遼東城就是李世民 這次攻下的,換句話說,沒有李世民這次的行動,就沒有後來滅亡高句麗的成果。 3.蓋蘇文在李世民退兵後做的第一件事:向李世民求和,獻美女以求贖罪。看來他做 為當事人對李世民這次攻勢的評價好像跟你暴民不太一樣啊~
boman: 記錄來看,至少可見司馬懿好清楚敵我形勢,缺糧攻孟達就急 02/24 01:42
boman: 攻,諸葛亮攻陳倉就遠不上司馬懿攻上庸,可以等待就等,找 02/24 01:42
今天守城的人換成孔明或陸遜,我就等著看司馬懿敢不敢急攻。
boman: 到戰機就出兵。這些都沒有在諸葛亮身上可以找到,只有不少 02/24 01:42
當然當然,有人要選擇性忽視,你就是把證據丟到他眼前他也看不見啊~
boman: 亮粉只拼命為他找借口。另李靖評諸葛亮好像來自偽書,非李 02/24 01:42
boman: 靖手筆。 不敢當,小弟不才,睜眼說瞎話厚誣古人這種事是不屑做的,跟某個明明證據在眼前 卻裝死不看,整天抹黑古人的傢伙比起來,找藉口的功力差遠了。 《李衛公問對》只是有人懷疑,但沒有人敢十拿九穩的說它是偽書。 02/24 01:43
boman: 再補充前文,用雍粱涼也只是簡單易用,蜀方是攻軍,主動權 02/24 01:44
哇,原來為了「簡單易用」就可以無視資料擅自胡扯喔,那我也可以把地名替換成唐代 以後的州名,然後說孔明攻下5、6個州的地方,反正「簡單易用」嘛!
boman: 在手,不論蜀軍攻隴右或關中,都是以大欺小。司馬孚建議的 02/24 01:44
原來攻擊方握有主動權就一定是「以大欺小」喔,太了不起了,這真是無比神奇的見解, 想來朱隸、項羽、亞歷山大、漢尼拔、貝利撒留聽到這麼神奇的見解,一定會震驚的發現 原來他們是「以大欺小」啊~
boman: 兩萬到底何時才到位唔清楚,諸葛亮死後才有這支增援也有可 02/24 01:45
1.他兩萬何時準備完成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為何要專門準備兩萬機動兵力?他的傳記上也 寫的很白: 因為:「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 所以:「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 所以2萬機動兵力是專門用來針對誰的,看來是寫得很明白啊。 2.然後他的傳記上說成效呢:「……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如果要針對 的對象都死了才完成,那不可能會這樣寫。
boman: 能。就是鄧艾年代,也還在因為兵力分散,難以應付蜀軍,蜀 02/24 01:45
boman: 軍為主動,擁有早期優勢是肯定,問題在于諸葛亮並沒有怎樣 02/24 01:45
鄧艾說的背景是姜維剛取得洮西大捷,魏國一次被殲滅「數萬人」,當然擔心,要是沒 有洮西之敗呢?我可從沒看過在洮西之戰前魏方擔心自己兵力輸給蜀軍的紀錄! 為免有人又扭曲史料,我把鄧艾那一段話全部附上: 議者多以為維力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 ,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 習,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複,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 。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從南安、隴西, 因食羌穀,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五也。賊有黠數,其來必矣。 另外,鄧艾在段谷擊敗姜維時,他的兵力比姜維少嗎?恐怕不見得。姜維歷次北伐,唯 一確定應該享有兵力優勢的,只有出駱谷那次,而原因是同時間諸葛誕拒壽春叛,司馬 昭連關中的機動部隊都調去壽春了,所以才可能享有優勢,除此之外,從未在蜀魏方任 何紀錄看到蜀方兵力比魏方強。 既然你暴民堅持蜀方兵力對魏方享有優勢,一樣,請舉證。
boman: 利用到優勢,從傅子幫諸葛亮的辦白可見諸葛亮帶兵比司馬懿 02/24 01:45
boman: 差一段距離。 將領強不一定就會打贏,照你的說法,只要將領強就一定會贏,那請解釋漢尼拔為何輸 掉第二次布匿戰爭、李陵為何被迫兵敗投降、曹操為何被迫放棄漢中。 另外,傅子只說「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啥時有評論軍事方面了 ?還是你暴民的平行時空中有? 02/24 01:46
Houei: 論國力 吳>蜀 論攻魏-行軍難度 蜀>吳 故魏把對吳當前線OK吧 02/24 03:33
gm79227922: 在兵機務速那段 不過很短 02/24 05:00
Qaaaa: 豬哥亮攻陳倉就是攻不下就等兩個月 戰機來了就攻 所以拿下 02/24 06:54
Qaaaa: 兩個郡啊 02/24 06:54
Qaaaa: 當然從晉書看來 司馬懿帶兵是無敵的強 諸葛亮只是運氣好混 02/24 06:59
Qaaaa: 到幾場小勝利被大書特書 這點無庸置疑 02/24 06:59
hgt: 比仲達差一段啊!暴民的見解雖有理,但我一直以來認為2人差 02/24 11:10
hgt: 不多 02/24 11:10
hgt: 不過用上庸比陳倉,孔明確實不如 02/24 11:12
hgt: 連張郃都知道孔明的行動太慢,必退兵! 拜託你hgt趕快認為孔明用兵很爛,被你這種人認可,我想孔明地下有知也會感到可恥。 像你這種只想當督戰隊,叫別人去死;還有開分身被抓還恬不知恥的,孔明哪可能容得 下你這種人存在,早就踢出去了。 上庸跟陳倉根本是亂類比,什麼時候攻城變成衡量將領能力的唯一標準了? 如果這能算,那周瑜打江陵打一年多,還挨了一箭才因曹仁放棄而勉強得到,你是不是 也要說他是廢物。 還有,張郃是說孔明補給困難,應該在他率援軍趕到陳倉前,就會糧盡退兵,啥時說 孔明動作慢了? 02/24 11:13
poiu1234: 給某樓 酸的明明是賈栩、魏平 02/24 16:30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24/2016 23:42:34
hgt: Hartmann要怪就怪天,誰叫天意不歸孔明 02/24 23:53
hgt: 暴民說得很公允了,沒實績就很難評名將 02/24 23:55
hgt: 有實績的像蘇定方,都有可能因為得罪人而被忽視 02/24 23:56
hgt: 孔明亦有可能是文人因崇敬而高估 02/24 23:57
有各種證據告訴我們,魏方高層有多忌憚孔明,是你們自己裝死不看。 不然你就給我解釋,為什麼司馬懿一生只有這次在龜,其他都不龜?為什麼魏軍東 線敢於迎戰,西線卻不敢?為什麼同樣是西線,也只有這段時間採全面龜守,後來 姜維北伐時魏軍就不再避免野戰?為什麼司馬孚要特別建議準備2萬人的中央機動 部隊,而且指明就是要專門用來應對孔明入侵?為什麼司馬懿本來要追擊,一看蜀 軍擺出要迎擊的態勢立即縮回去?
ColdP: 討論三國時代的政治人物,不要搞得和宇昌案或是MG149一樣。 02/25 01:29
Landius: "補給交給一小吏"...,可能得問李嚴,他到底算不算"小吏"? 02/25 09:24
Landius: 而且當李嚴補給失敗想LUB給下面的技術官吏時,諸葛亮的態 02/25 09:26
Landius: 度應該不像是"補給交給一小吏"的態度. 02/25 09:26
以下引述暴民原話: 「楊儀主要的功能在籌度糧穀,這些工作對有經驗的屬吏根本就是家常事」 「援軍的後勤安排也是指揮官的屬員去安排,諸葛亮的長處是從民間調度軍需, 有軍需後,將軍的屬員自會安排補給到位」 這些話在本版都還找得到。 每次看這個我都想笑,補給只要「有經驗的屬吏」就可以變成「家常事」?那把蕭何 評為功臣第一的劉邦不就智缺,有經驗的屬吏就可以做到的事耶~
sopoor: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 02/25 14:04
chordate: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說「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 02/25 14:31
chordate: 所以第一次北伐在張郃的五萬步騎增援前漢軍應該是 02/25 14:32
chordate: 多於魏軍的 我對這個記錄倒是比較懷疑,懷疑的點在箕谷。在張郃抵達前,隴山以西蜀軍多於魏軍 這倒是毫無疑問,但在箕谷?趙雲是疑兵,任務是吸引魏軍注意,不是真的要攻城拔寨 ,兵不會撥太多給他的,而曹真可是調動關中諸軍前往的(還不知他是否有從洛陽調中 央軍前來),這兵力不應該比趙雲要少。 02/25 14:32
siliver: 連李世民這種程度的名將都能被質疑,諸葛亮當然就......XD 02/25 15:23
hgt: 李世民是有誇大成分的 可以看看"大唐創業起居注" 02/25 19:50
hgt: 作者是李淵的參軍 他筆下的李世民 確實沒那麼"神" 02/25 19:51
沒有那麼神跟否定他是名將意思差很多。 即使李世民有給自己抹粉,他討平隋末群雄這點卻不會改變,他在安市城下以3萬破15萬 這點也不會改變。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27/2016 01:04:50
yuriaki: 把諸葛亮請下神壇與否定他是名將的差距差不多也是那樣多 02/27 01:25
如果你有合理的理由去解釋我列出的魏軍種種違反常理的行為,那你再來否定吧。 以實績不夠這點是無法解釋下面這些事的: 1.魏軍東線不龜,而西線龜縮。 2.孔明活著時,司馬懿一直龜,一旦孔明死了,立馬追擊;但看到蜀軍擺出反擊態勢, 就又立即停止追擊開始龜縮。 3.孔明死後的西線,不在忌憚和蜀軍會戰。 4.魏方高層完全一致不想會戰。 5.在討孟達時懂得不待回信,當機立斷進攻的司馬懿,在對陣孔明時突然知道要老闆 答應才能作戰。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27/2016 02:09:17
chordate: 其實孔明的正面作戰能力很強是可以確認的 02/27 02:30
boman: 東線要龜也需要吳軍配合,吳軍好多時候,聽到援軍到就先 02/27 19:23
^^^^^^^^^^^^^^^^^^^^^^ 吳軍配合?配合什麼?有人能跟我解釋一下這句是什麼意思?還是你是說吳軍其實是專 門上來跟魏軍一起玩龜縮? 孫權表示:............ 正常來說,要打會戰要雙方都有這意思才行,除非有別的因素干擾(補給出問題、政治 力干擾、被奇襲等等),否則只要有一方不想會戰,那就很難打起來,像曹操在官渡後 期,千方百計要逼袁紹主力出來野戰,但袁紹不肯曹操還不是沒奈何! 劉備在漢中戰場當烏龜,曹操也是沒奈何。 還是你暴民其實是要說,曹操是一個無能之輩?
boman: 于追擊,每次蜀軍退,魏軍都有追擊,諸葛亮應該沒死幾次 02/27 19:23
^^^^^^^^^^^^^^^^^^^^^^^^ 嗯,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追擊在哪?第四次北伐張郃還是不得已去追的,不然他也 不想追擊,5次北伐,除了第二次以外,哪一次是魏軍主動、積極的追擊了?還是你暴民 版的平行時空裡是這樣? 還有,「每次蜀軍退,魏軍都有追擊,諸葛亮應該沒死幾次」是什麼意思?你是已經掰到 與無次了是嗎?還是你要指控魏軍每次都在放水?
boman: ,魏軍後有與蜀軍戰,一方面是準備越來越充足,另姜維能 02/27 19:23
boman: 帶的兵沒有諸葛亮多,姜維也比諸葛亮大膽,容易錯失撤退 02/27 19:24
1.你說準備越來越充足,證據呢?我不要你信口開河的屁話,給我實實在在的證據! 2.姜維帶的兵沒有孔明多沒錯,但姜維比孔明大膽的證據在哪?
boman: 的好時機,魏軍兵少時可不見有主要與蜀軍戰。每場戰事的 02/27 19:24
對,兵少的時候是不戰沒錯,但兵多的時候呢?第一次洮西(和郭淮、夏侯霸交戰)、麴 城、襄武、洮西、段谷、侯和,哪一場魏軍不戰只龜了?
boman: 目標都有不同,采用不戰術並非一定是對手強,有些戰事是 02/27 19:25
「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 里而請戰邪!」 再貼一次: 退一步說,就算戰果有浮誇好了,請問你要怎麼解釋司馬懿之後龜起來的舉動?奇怪 打諸葛瑾不龜、打孟達也不龜、打公孫淵也不龜、後期救樊城以及打諸葛恪也不龜、 鎮壓王淩也不龜,司馬懿一生征戰,從來都是積極取攻勢,唯一例外就只有跟孔明對 陣時,你要怎麼解釋,難道你要說剛好司馬懿那時候是一個烏龜愛好者?
boman: 不得不死戰,那個指揮官想次次大量犧牲換取勝利,明知敵 02/27 19:25
boman: 軍不能干出大事,等待最佳機會有什麼問題。 02/27 19:25
1.奇怪,你不是說孔明指揮無能嗎?那怎麼會「大量犧牲」咧?這應該是輕鬆賺功績 的時候啊! 2.等最佳機會沒有問題,但請問最後機會到底來了沒?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29/2016 16:51:17 ※ 編輯: Hartmann (123.204.86.161), 02/29/2016 1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