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R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3.06.18 中國時報 後煞時代的社會重建 ◎高志文 台灣在經歷SARS無情肆虐四個月後,近來的努力終於獲得WHO的肯定,從旅遊警示區 被除名。在高興之餘,如何浴火重生進行社會重建工作,以因應未來的傳染病全球化的挑 戰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從近年來如登革熱、腸病毒到最近的SARS流行,我們不難發現,即 便台灣的衛生醫療水準很高,但傳統衛生醫療策略實際上有它的極限,似乎根本性的營造 一個高度社區參與,又濃厚終身學習氣氛且環境清潔的健康社區,才是長遠根本的解決之 道。 SARS流行後台灣出現一個全面改善衛生環境的機會與動力。香港陶大花園的SARS社區 群聚感染也證明環境衛生重要。而台灣目前污水下水道接管率還不到十%,比菲律賓還低 。現在政府打算以將台灣下水道系統以BOT方式或三年三千億的公共工程投資來快速倍增台 灣下水道系統接管率,我們舉雙手贊成。大家都知道髒亂與不良個人衛生習慣是病毒與病 菌最佳溫床,目前台灣的環境清潔工作與國人的期待差距太大,我們的社區衛生很難與世 界先進國家相比。這種情況下,腸病毒與登革熱等與環境有關的傳染病將難以根除。 過去幾年台灣環境是有些許進步,例如台北人行道不再是殘破不堪,高雄愛河也乾淨 許多。但我們最常行走的騎樓依然高低不平、骯髒混亂不堪;街弄巷道依然是大型停車場 ,而不是社區孩童的安全遊戲巷,甚至也不是我們可以悠閒緩慢步行其中的地方。儘管捷 運通車,大台北都會生活氣氛,依然籠罩在汽、機車排放的廢氣與噪音中;台北過去落後 數十年的衛生下水道工程持續在趕工著,但我們卻仍無法期待一個環繞台北美麗、自然, 人們可隨時親近的河畔悠閒生活,如同世界其他主要城市一樣,因為我們的淡水河系依然 是一條被高聳的水泥堤防隔開的大水溝。 外商對台灣的報告對台灣的看法總是人們勤勞認真,人情味豐富友善但生活環境不佳 。過去談到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總不外乎是利用經濟誘因、租稅、法規與提昇行政效率 來達成。但不少外資願意到新加坡卻不願意到台灣,是因為台灣的都市空氣污染、交通紊 亂,綠地與休閒空間與文化活動不足,難吸引人才長期前來……這些都不是靠財經人才或 經濟因素所能解決,唯有建築一個世界級的生活品質,才能創造世界級的投資環境。 此外,為什麼後SARS的社會重建工作必須以喚醒社區共同意識,建立公民社會為最終 目的?這次台灣社會面對SARS流行,出現了很多脫序、失控現象;這些恐慌與脫序現象, 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對SARS的不了解所造成。我相信,一個公民社會性格強的社會,其人民 更可能具備「全民學習」的精神,會有更多人願意真正去了解SARS(或往後的新興傳染病 )的真正風險而非想像中的恐懼,願意了解學習新事物,如此一來,因為道聽塗說,媒體 誇張或無知所引起的集體恐慌就可以大幅降低。 又例如我們就可以讓學校與社區充分發揮自治、自主機制,推動自主學習機制,建立 「學校與社區的健康學習體系」,並讓資訊透過學校傳達到每一個家庭。 是政府與民間痛下決心,徹底改善台灣城鄉環境的時候了。把握SARS所帶來的由下而 上的改變動能,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到社區改善活動,政府各個部門也能以多面向的社區生 活為施政整合機制,讓所有的施政都反應到人民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在後SARS時代,創 造出健康永續的社區生活。(作者為紐約大學健康研究博士候選人) -- 什麼是事情都是被基因控制的,有的人悲傷、快樂、健康、衰弱 ,這些都是在基因的控制之內,阿不是說環境影響就算了;所以呢, 什麼事情從基因來看,它可大可小,老鼠也是會得疝氣的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84.116.18